《本草纲目》草部

本草纲目草部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本草纲目》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本草纲目》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本草纲目》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草纲目》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章节目录: 《水部》 《火部》 《土部》 《谷部》 《果部》 《鳞部》 《兽部》 《禽部》 《虫部》 《介部》 《菜部》 《人部》 《草部》 《木部

《本草纲目》草部

  • 1.土马的功效与作用》 土马 释名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土马二钱半、黄药子五钱,共研为末。水送服二钱。服两次可止鼻血。此方名“寸金散”。 2、...
  • 2.地锦的功效与作用》 地锦 释名 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
  • 3.螺旋草的功效与作用》 螺旋草 释名 镜面草。 气味 辛。 主治 1、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净。捣烂,泡酒服。 2、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3、手指肿痛。用...
  • 4.石胡荽的功效与作用》 石胡荽 释名 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1、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
  • 5.金星草的功效与作用》 金星草 释名 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用根泡油涂头上,能大生毛发。 景天 释名 慎火、戒火、据火、...
  • 6.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 释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 7.海藻的功效与作用》 海藻 释名 单、落首、海萝。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1、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
  • 8.水萍的功效与作用》 菰 释名 茭草、蒋草。 气味 (菰笋)甘、冷滑、无毒。 主治 (菰笋,一名茭笋、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热痢,除目黄,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
  • 9.酸模的功效与作用》 酸模 释名 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治疥,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菖蒲 释名 昌阳、尧韭、水剑草。 气味 (根)辛、温、无...
  • 10.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泽泻 释名 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2 、暑天吐泻...
  • 11.忍冬的功效与作用》 忍冬 释名 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 蜜桶藤、金银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
  • 12.络石的功效与作用》 络石 释名 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小便白浊。用络石、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
  • 13.白英的功效与作用》 白英 释名 谷菜、白草、白幕、排风,子名鬼目。 气味 (根、苗)甘、寒、无毒。 主治 1、风疹、丹毒、瘴疟。用白英煮汁饮服。 2、目赤头眩(风热上攻,眼花面肿)。用白...
  • 14.通草的功效与作用》 通草 释名 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通草根:可...
  • 15.防己的功效与作用》 防己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
  • 16.茜草的功效与作用》 茜草 释名 茅搜、茹芦、地血、染绯草、血见悉、风车草、过山龙、牛蔓。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吐血。用茜根一两,捣成末。每服二钱,水煎,冷却,用水调末二...
  • 17.威灵仙的功效与作用》 威灵仙 释名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腰脚诸痛。用威灵仙末,每服一钱,空心服,温酒送下。又方:用威灵仙一斤,洗干净,在好酒中泡七天,取出研为末,加面糊成丸子,如...
  • 18.黄药子的功效与作用》 黄药子 释名 木药子、大苦、赤药、红药子。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项瘿。用黄药子一斤,洗净,锉细,泡酒一斗,每日早晚饮酒一杯。忌一切毒物,并须戒怒。 2...
  • 19.山豆根的功效与作用》 山豆根 释名 解毒、黄结、中药。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急黄。用山豆根末,水送服二钱。 2、赤白痢。用山豆根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
  • 20.土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土茯苓 释名 土萆解、刺猪苓、山猪粪、草禹余粮、仙遗粮、冷饭团、硬饭、山地栗。 气味 (根)甘、淡、平、无毒。 主治 1、梅毒。用土茯苓四两、皂角子七个,煎水代...
  • 21.菝葜的功效与作用》 菝葜 释名 菝、金刚根、铁菱角、王瓜草。 气味 (根)甘、酸、平、温、无毒。 主治 1、小便频数。用菝葜根研为末,每服三钱,睡时温酒送下。 2、赤白痢。用菝葜根、...
  • 22.萆解的功效与作用》 萆解 释名 赤节、百枝、竹木、白菝葜。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腰脚痹软。用萆解二十四分、杜仲八分,一起捣烂、筛过。每天清晨用温酒冲服一匙。忌食牛...
  • 23.何首乌的功效与作用》 何首乌 释名 交藤、夜合、地精、陈知白、马肝厂、桃柳藤、九真藤、赤葛、疮帚、红内消。 气味 (根)苦、涩、微温、无毒。 主治 1、骨软风疾(腰膝疼痛,遍身瘙痒,行步...
  • 24.百部的功效与作用》 百部 释名 婆妇草、野天门冬。 气味 (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咳嗽。用百部根泡酒,每温服一升,一天服三次。又方:用百部、生姜,各捣汁,等分,取二合煎服。又方:用百...
  • 25.天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天门冬 释名 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
  • 26.葛的功效与作用》 葛 释名 鸡齐、鹿藿、黄斤。 气味 (根)甘、辛、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四两,加水两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2、烦躁...
  • 27.王瓜的功效与作用》 王瓜 释名 土瓜、钩、老鸦瓜、马瓞瓜、赤雹子、野甜瓜、师姑草、公公须。 气味 (根)苦、寒、无毒。 (子)酸、苦、平、无毒。 主治 1、小儿发黄。用王瓜根生捣汁,每...
  • 28.月季花的功效与作用》 月季花 释名 月月红、胜春、瘦客、斗雪红。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活血、消肿、敷毒。 栝楼 释名 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
  • 29.营实墙蘼的功效与作用》 营实墙蘼 释名 蔷薇、山棘、牛棘、牛勒、刺花。 气味 (营实一即蔷薇子)酸、温、无毒。 (根)苦、涩、冷、无毒。 主治 1、消渴尿多。用蔷薇根一把,水煎,每日服用。 ...
  • 30.旋花的功效与作用》 旋花 释名 旋、盘根、续筋根、鼓子花、肠草、美草、天剑草、缠枝牡丹。 气味 (花)甘、(根)辛、温、无毒。 主治 腹中寒热邪气(用根),脸上黑痣。亦利小便,续筋骨,合刀伤,治...
  • 31.牵牛子的功效与作用》 牵牛子 释名 黑丑、草金铃、盆甑草、狗耳草。 气味 (子)苦、寒、有毒。 主治 1、大便不通。用牵牛子半生半熟,研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又方:加大黄等分。又方:加...
  • 32.盍藤子的功效与作用》 盍藤子 释名 象豆、盍子、合子。 气味 (仁)涩、甘、平、无毒。 主治 1、喉痹肿痛。用盍藤子烧过,研细,酒送服一钱。 2、五痔下血。用盍藤子烧存性,每服二钱,米汤送...
  • 33.番木鳖的功效与作用》 番木鳖 释名 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 (仁)苦、寒、无毒。 主治 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 马兜铃 释名 都淋藤、独行根、土青...
  • 34.木鳖子的功效与作用》 木鳖子 释名 木蟹。 气味 (仁)甘、温、无毒。(有人认为:木鳖子有毒,不可食)。 主治 1、酒疸脾黄。用木鳖子磨醋服一、二碗,有腹泻即见效。 2、脚气肿痛。用木鳖仁,先切...
  • 35.覆盆子的功效与作用》 覆盆子 释名 奎、西国草、毕楞伽、大麦莓、插田包、乌包子。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益肾脏,治阳痿,缩小便,补肚明目(叶亦有明目作用) 使君子 释名 留求子。 ...
  • 36.菟丝子的功效与作用》 菟丝子 释名 菟缕、菟、菟芦丘、赤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 草。 气味 (子)辛、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
  • 37.石龙芮的功效与作用》 石龙芮 释名 地椹、天豆、石能、鲁果能、水堇、苦堇、堇葵、胡椒菜彭根。 气味 (子)苦、平、无毒。 (叶)甘、寒、无毒。 主治 (子)风湿寒痹,补肾明目;(叶)前痈肿毒疮,下瘀...
  • 38.茵芋的功效与作用》 茵芋 释名 芫草、卑共。 气味 (茎、叶)苦、温、有毒。 主治 有关茵芋的其它资料 查询「中草药图谱」 查询「中药偏方」 1、手足枯痹拘挛。用茵芋、附子、天雄...
  • 39.莽草的功效与作用》 莽草 释名 芒草、鼠莽。 气味 (叶)辛、温、有毒。 主治 1、贼风肿痹(风入五脏,恍惚)。用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细,以水和醋泡一夜。取出,和猪油一斤同煎,去...
  • 40.羊踯躅的功效与作用》 羊踯躅 释名 黄踯躅、黄杜鹃、羊不食草、闹羊花、惊羊花,老虎花、玉 枝。 气味 (花)辛、温、有大毒。 主治 1、风痰注痛。用羊踯躅花、天南星,一起生捣作饼,蒸四、...
  • 41.曼陀罗花的功效与作用》 坐拿草 释名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跌打损伤、风痹,亦壮盘骨。 膈上虚热,小便赤涩,神困多睡。用坐拿草、大黄、赤芍药、木香、升麻、麦门冬、黄芪、木通、酸...
  • 42.凤仙的功效与作用》 凤仙 释名 急性子、早珍珠、金凤花、小桃红,夹竹桃、海,染指甲草, 菊婢。 气味 (子)微苦、温、有小毒。 (花)甘、滑、温、无毒。 (根、叶)苦、甘、辛、有小毒。 主治 ...
  • 43.射干的功效与作用》 射干 释名 乌扇、乌、乌吹,乌蒲、凤、鬼扇,扁竹、仙人掌、紫金牛、 野萱花、草姜、黄远。 气味 (根据)甘、平、有毒。 主治 1、咽喉肿痛。用射干花根、山豆根,阴干...
  • 44.蚤休的功效与作用》 蚤休 释名 蚩休、螫休、紫河车、重台、重楼金线、三层草、七叶一枝花、 草甘遂、白甘遂。 气味 (根)苦、微寒、有毒。 主治 惊阐、瘰疬、痈肿。磨醋敷痈肿蛇毒,甚...
  • 45.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半夏 释名 守田、水玉、地文、和姑。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老人风痰。用半夏( 泡七次,焙过)、硝石各半两, 共研为末,加入白面捣匀,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 46.虎掌的功效与作用》 虎掌 释名 虎膏、鬼 。 气味 苦、温、有大毒。 主治 1、中风口噤目闭。用天南星研为末,加白龙脑等分,调匀。每次用手指点末擦啮二、三十遍,口自开。此方名“...
  • 47.白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白附子 释名 气味 辛、甘、大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口,半身不遂。用白附子、白僵蚕、全蝎等分,生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2、风痰眩晕(头痛,胸隔不利)。用...
  • 48.乌头的功效与作用》 乌头 释名 乌喙、草乌头、土附子、奚毒、耿子、毒公、金鸦。苗名:莨、芨、堇、独白草、鸳鸯菊。汁煎名射罔。 气味 (乌头)辛、温、有大毒。(乌喙,一名两头尖)辛、微温...
  • 49.侧子的功效与作用》 侧子 释名 气味 辛、大热、有大毒。 主治 痈肿风痹、腰脚疼,筋挛急,遍身风疹等。 漏篮子 释名 木鳖子、虎掌。 气味 苦、辛、有毒。 主治 恶痢冷漏疮,恶疮...
  • 50.天雄的功效与作用》 天雄 释名 白幕。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1、元阳虚损(寒邪外攻,手足厥冷,大便滑数,小便白浑,六脉沉微)。用乌头、附子、天雄一起炮制并去皮脐,等分咬细,每服四钱,...
  • 51.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附子 释名 其母名曰乌头。 气味 辛、温、有大毒。 主治 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
  • 52.藜芦的功效与作用》 藜芦 释名 山葱、葱苒、葱炎、葱葵、丰芦、憨葱、鹿葱。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1、风痰。用藜芦十分、郁金一分,共研为末。每服二、三分,温浆水一碗送下。 ...
  • 53.蜀漆的功效与作用》 蜀漆 释名 蜀漆是常山的苗,功用是相同。 气味 辛、平、有毒。 主治 1、截疟: 截疟诸汤:用常山三两、浆水三升,泡一夜,煎取一升。发病前一次服完,能吐为好。又方:用...
  • 54.蓖麻的功效与作用》 蓖麻 释名 气味 (子)甘、辛、平、有小毒。 主治 1、半身不遂,失音不语。取蓖麻子油一升、酒一斗,在铜锅中煮熟,细细服下。 2、口目歪斜。用蓖麻子仁捣成膏,左边斜则...
  • 55.莨菪的功效与作用》 莨菪 释名 天仙子、横唐、行唐。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突发颠狂。用莨菪三升,研细,在一升酒中泡几天。去渣,煎成浓汁。一天内分三次饮完。如觉头中似...
  • 56.续随子的功效与作用》 续随子 释名 千金子、千两金、菩萨豆、拒冬、联步。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续随了(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炒,加蜜捣成团,装瓶中,埋阴焉得虎子。春...
  • 57.甘遂的功效与作用》 甘遂 释名 白泽、主田、鬼丑、陵泽、甘泽、重泽、苦泽。 气味 (根)苦、寒、有毒。 主治 1、水肿腹满。用甘遂(炒)二钱二分、牵牛一两半,共研为末,煎为水剂,随时服用。...
  • 58.泽漆的功效与作用》 泽漆 释名 漆茎、猫儿眼睛草、绿叶绿花草、五凤草。 气味 (茎、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咳嗽上气、脉沉。用泽漆三斤,加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渣,汁中再加半...
  • 59.闾茹的功效与作用》 闾茹 释名 离娄、掘据、白色者名草闾茹。 气味 (根)辛、寒、有小毒。 主治 1、痈疽肿痛。用闾茹一两,研为末,每服一匙,温水送下。 2、疥疮。用闾茹研为末,加轻粉、...
  • 60.狼牙的功效与作用》 狼牙 释名 牙子、狼齿、狼子、犬牙、抱牙、支兰。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刀伤。用狼牙草的茎、叶熟捣贴伤处。 2、尿血。用狼牙草(焙干)、蚌粉(炒)、槐...
  • 61.防葵的功效与作用》 防葵 释名 房苑、梨盖、利茹。 气味 (根)辛、寒、无毒。 主治 1、肿病。用记葵研为末,每服少许,温酒送下。 2、癫狂邪疾。治方同上。 3、伤寒动气(伤寒汗下后,脐左...
  • 62.狼毒的功效与作用》 狼毒 释名 气味 (根)辛、平、有大毒。 主治 1、心腹痛。用狼毒二两、附子半两,捣烂,加蜜成丸,如梧子大。第一天服一丸,第二天服二丸,第三天服三丸,然后又加一丸起至三...
  • 63.商陆的功效与作用》 商陆 释名 逐汤、当陆、章柳、白昌、马尾,夜呼。 气味 (根)辛、平、有毒。 主治 1、温气脚软。用商陆根切成小豆大,先煮熟,再加绿豆同煮成饭,每日进食,病愈为止。 2...
  • 64.大黄的功效与作用》 大黄 释名 黄良、将军、火参、肤如。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吐血、鼻血(心气不足)。用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热服。下泻即验。 2...
  • 65.见肿消的功效与作用》 见肿消 释名 气味 酸涩、有微毒。 主治 1、痈肿、狗咬。用见肿消捣烂敷贴。 2、一切肿毒。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荣麻根,共捣成饼,...
  • 66.紫花地丁的功效与作用》 紫花地丁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1、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2、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
  • 67.半边莲的功效与作用》 半边莲 释名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1、蛇咬伤。用半边莲捣烂,取汁饮下。药渣敷伤处。 2、气喘。用半边莲、雄黄各二钱,共捣成泥,放碗内,盖好,等颜色变青后,加饭...
  • 68.海金沙的功效与作用》 海金沙 释名 竹园荽。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热淋急痛。用海沙草阴干,研末。每服二钱,煎生甘草汤调上。药中加滑石亦可。 2、小便不通,脐下闷满。用海金...
  • 69.谷精草的功效与作用》 谷精草 释名 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脑痛、眉痛。用谷精草二钱、地在三钱、乳香一钱,共研为末。每用半钱,烧烟筒中,熏鼻。 2...
  • 70.蒺藜的功效与作用》 蒺藜 释名 名茨、旁通、屈人、止行、休羽、升推。 气味 (子)苦、温、无毒。(白蒺藜:甘、温、无毒)。 主治 1、腰脊痛。用蒺藜子捣成末,加蜜做成丸子,如胡豆大,每服二丸...
  • 71.匾蓄的功效与作用》 匾蓄 释名 扁竹、扁辨、扁蔓、粉节草、道生草。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热黄疸疾。用匾蓄放豉汁中,下五味,煮羹汤吃。 2、蛔虫病。用匾蓄十斤,锉细,加水一...
  • 72.虎杖的功效与作用》 虎杖 释名 苦杖、大虫杖、斑杖、酸杖。 气味 (根)微温。 主治 1、小便淋。用虎杖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2、月经不通。用虎杖三两,凌霄花、没药各一两,共研为末...
  • 73.水蓼的功效与作用》 水蓼 释名 虞蓼、泽蓼。 气味 (茎、叶)辛、无毒。 主治 1、、蛇咬伤。用水蓼茎、叶捣敷。 2、脚气肿痛成疮。用水蓼汁搽洗。 马蓼 释名 大蓼、墨记草。 气味 ...
  • 74.甘蓝的功效与作用》 甘蓝 释名 蓝菜。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利关节,明耳目,久服益肾,其叶使人不思睡,其子使人多睡。 蓼 释名 气味 (实、苗、叶)辛、温、无毒。 主治 1、霍乱...
  • 75.青黛的功效与作用》 青黛 释名 靛花、青蛤粉。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晟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十个饼子,称为“青饼子&rd...
  • 76.蓝淀的功效与作用》 蓝淀 释名 靛 气味 辛、苦、寒、无毒。 主治 1、肺热咯血。用青黛一两、杏仁(以牡蛎粉炒过)一两,一起研匀,加黄蜡化和做成三址个饼子,称为“青饼子”。...
  • 77.蓝实的功效与作用》 蓝 释名 气味 (蓼蓝实)苦、寒、无毒。 (蓼蓝叶汁)苦、甘、寒、无毒。 (吴蓝)苦、甘、冷、无毒。 主治 1、小儿赤痢。捣蓝汁二升,分四次服。 2、惊痫发热。用干蓝、...
  • 78.蒴翟的功效与作用》 蒴翟 释名 朔吊。接骨草。 气味 酸、温、有毒。 主治 1、手中偏风,取蒴翟叶,用火烤热,厚铺床上,趁热睡卧。叶冷则换。冬月取根捣碎,熬热后用。 2、风湿冷痹。治方...
  • 79.连翘的功效与作用》 连翘 释名 异翘、旱莲子、兰华、三廉,根名连轺、竹根。 气味 (茎、叶)苦、平、无毒。 (翘根)甘、寒、平、有小毒。 主治 1、瘰疬结核,用连翘、脂订等分为末,随时吞服...
  • 80.鳢肠的功效与作用》 鳢肠 释名 莲子草、早莲草、墨烟草、墨头草、墨菜,猢狲、猪牙草。 气味 (草)甘、酸、平、无毒。 主治 1、乌须固齿。用鳢肠草连根一斤,酒洗净,洒盐四天淹三天,连汁...
  • 81.蛇含的功效与作用》 蛇含 释名 蛇衔、威蛇、小龙牙、紫背龙牙。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产后泻痢用蛇含极一反,浓煎服下。 2、刀伤出血。用蛇含草捣烂敷伤处。 3、身面...
  • 82.马鞭草的功效与作用》 马鞭草 释名 龙牙草、凤颈草。 气味 (苗、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疟疾寒热。用马鞭草捣汁五合,加酒二合,分二次服。 2、鼓胀烦渴,身干黑瘦,用马鞭草锉细,晒干...
  • 83.车前的功效与作用》 车前 释名 当道、浮以、马昔、牛遗、牛舌、车轮草、地衣、蛤蟆衣。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1、血淋作痛。用车前子晒干研细,每服二钱,车前叶煎汤送下。 2 、...
  • 84.葶苈的功效与作用》 葶苈 释名 丁苈、大室、大适、狗荠。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阳性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用甜葶苈一两半(炒后研末)、汉防己末二两,和鸭血及...
  • 85.王不留行的功效与作用》 王不留行 释名 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2、大便后下血...
  • 86.瞿麦的功效与作用》 瞿麦 释名 锯句麦、大菊、大半、石竹、南天竺草。 气味 (穗)苦、寒、无毒。 主治 1、石淋。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小便不...
  • 87.地肤的功效与作用》 地肤 释名 地葵、地麦、落帚、独帚、王帚、扫帚、益明、涎衣草、白地草、鸭舌草。 气味 (子)苦、寒、无毒。 主治 1、风热赤眼。有地肤子一升(焙)、生地半斤取汁,共...
  • 88.鼠曲草的功效与作用》 鼠曲草 释名 米曲、鼠耳、佛耳草、无心草、香茅、黄蒿、茸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同款冬花。 决明 释名 马蹄决明。 气味 (子)咸、平、无毒。 主治...
  • 89.款冬花的功效与作用》 款冬花 释名 款冻、颗冻、氏冬、钻冻、菟奚、虎须。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1、久咳不愈。用早晨取款冬花一小团, 拌蜜少许,放有在瓦罐内烧烟,缺罐留一忆,让烟...
  • 90.败酱的功效与作用》 败酱 释名 苦菜、泽败、鹿肠、鹿首、马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痈有脓。用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共捣为末。每取一匙,加水二升,煎成一升...
  • 91.蜀羊泉的功效与作用》 蜀羊泉 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2、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
  • 92.酸浆的功效与作用》 酸浆 释名 醋浆、革针、苦耽、灯笼草、虎弁草、天泡草、王母珠、洛神珠。 气味 (苗、叶、茎、根)苦、寒、无毒。 (子)酸、平、无毒。 主治 1、热咳咽痛。用酸浆...
  • 93.龙葵的功效与作用》 龙葵 释名 苦葵、苦菜、天茄子、水茄、天泡草、老鸦酸浆草、老鸦眼睛草。 气味 (苗、茎、叶、根)苦、微甘、滑、寒、无毒。 主治 1、去热少睡。用龙葵菜同米煮稀...
  • 94.蜀葵的功效与作用》 蜀葵 释名 戎葵、吴葵。 气味 (苗)甘、微寒、无毒、滑。 (花)咸、寒、无毒。 (子)甘、冷、无毒。 主治 1、小便淋痛。和蜀葵根洗净、锉细,加水煎开几次,服之极效。 ...
  • 95.露葵的功效与作用》 葵 释名 亦名露葵、滑菜。 气味 (苗)甘、寒、滑、无毒。 主治 1、流行性斑疮(斑疮很快传遍全身,疮中有白浆)。煮葵菜叶,与蒜齑合吃,有效。 2、瘘疮不合。先以温...
  • 96.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淡竹叶 释名 根名碎骨子。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叶)去烦热,利小便,消心。 (根)堕胎、催生。 鸭跖草 释名 亦名芩鸡舌草、碧竹草、竹鸡草、竹叶菜、淡竹...
  • 97.萱草的功效与作用》 萱草 释名 亦名忘居、疗愁、丹棘、鹿葱、鹿剑、宜男。 气味 (苗、花)甘、凉、无毒。 主治 1、通身水肿。用萱草根、叶晒干研细,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小...
  • 98.麦门冬的功效与作用》 麦门冬 释名 亦名冬、禹韭、禹余粮、忍冬、忍凌、不死草、阶前草。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消渴。把大苦瓜捣成汁,泡麦门冬二两,过一夜,麦门冬去心、捣...
  • 99.紫菀的功效与作用》 紫菀 释名 亦名青菀、紫茜、返魂草、夜牵牛。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肺伤咳嗽。用紫菀花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温服。一天服三次。 2、久咳不愈,用紫...
  • 100.牛膝的功效与作用》 牛膝 释名 亦名牛茎、百倍、山苋菜、对节菜。 气味 (根)苦、酸、平、无毒。 主治 1、劳疟积久。用长牛膝一把,生切,加水六升,煮成二升,分三次服完(清晨一服,未发疟前...
  • 101.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地黄 释名 亦名(音户)、芑(音起)、地髓。 气味(生地黄)甘、寒、无毒。(熟地黄)甘、微苦、微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唾血,补虚、除热,去痈疖。用生地黄不拘多少,三...
  • 102.麻黄的功效与作用》 麻黄 释名 亦名龙沙、卑相、卑盐。 气味 (茎)苦、温、无毒。(根节)甘、平、无毒。 主治 1、流行热病(初起阶段)。用麻黄一两,水煎至半干,去渣留汁,加米及豉,煮成粥...
  • 103.木贼的功效与作用》 木贼 释名 气味 (茎)甘、微苦、无毒。李时珍说:“木贼气温, 味微甘苦,中空而轻,阳中之阴,升也,浮也。也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 升散火郁风。 主治 1、目...
  • 104.灯心草的功效与作用》 灯心草 释名 亦名虎须草、碧玉草。 气味 ((茎、根)甘、寒、无毒。 主治 1、伤口流血。用灯心草嚼烂敷患处。 2、鼻血不止。用灯心草一两为末,加丹砂一钱。每服...
  • 105.蓑荷的功效与作用》 蓑荷 释名 亦名覆菹、草、苴、苴、嘉草。 气味 (根)辛、温、有小毒。(叶)苦、甘、寒、无毒。 主治 1、喉舌疮烂。用荷根泡酒半日,取汁含漱。 2、吐血、痔血。用...
  • 106.甘蕉的功效与作用》 甘蕉 释名 亦名芭蕉、夭苴、芭苴。 气味 甘、大寒、无毒。 主治 1、一切肿毒。用芭蕉根捣烂涂患处。 2、流动性红色风疹。治方同上。 3、风火牙痛及虫牙痛。...
  • 107.苇葭的功效与作用》 芦 释名 亦名苇、葭。花名蓬,笋名(音拳)。 气味 ( 根) 甘、寒、无毒。(笋)小苦、冷、无毒。(茎、叶)甘、寒、无毒。(蓬)甘、寒、无毒。 主治 1、骨蒸肺痿(肺结核)...
  • 108.辽叶的功效与作用》 箬 释名 箬,音若。亦名辽叶。 气味 (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咽喉闭痛。用箬叶、灯心草,烧灰,等分吹喉部,有效。 2、肺壅、流鼻血。用箬叶(烧灰)、白面各三钱...
  • 109.希莶的功效与作用》 希莶 释名 亦名希仙、火锨草、猪膏母、虎膏、狗膏、粘糊菜。 气味 苦、寒、有小毒。一说:辛、苦、平、无毒。 主治 1、中风。夏日采莶枝、叶, 洗净,九蒸九暴,但不宜...
  • 110.无名精的功效与作用》 无名精 释名 亦名天蔓菁、天门精、地菘、玉门精、麦句姜、蟾蜍兰、蛤蟆 蓝、蚵草、豕首、彘颅、活鹿草、刘草、皱面草、母猪芥。果实名鹤虱, 根名杜牛膝。 气味 ...
  • 111.呆耳的功效与作用》 呆耳 释名 亦名胡、常思、苍耳、卷耳、爵耳、猪耳、耳、地葵、、羊负来、道人头、进贤菜、喝起草、野茄、缣丝草。 气味 (实)甘、温、有小毒。(茎、叶)苦、辛、...
  • 112.恶实的功效与作用》 恶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 蝙蝠刺。 气味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
  • 113.释名的功效与作用》 释名 亦名荔实、马蔺子、马楝子、马薤、马帚、铁扫帚、剧草、旱蒲、豕首、三坚。 气味 (实)甘、平、无毒。 主治 1、寒疝诸疾。用马蔺子一升,每日取一把,拌面煮...
  • 114.小青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 气味 (叶)温、无毒。 主治 敷痈肿疮疖,治血痢腹痛,解蛇毒。 胡芦巴 释名 亦名苦豆。 气味 主治 1、小肠气痛。用胡芦巴炒过,研细。每服二钱,茴香酒送下。 2...
  • 115.大青的功效与作用》 大青 释名 气味 (茎、叶)苦、大寒、无毒。 主治 1、喉风喉痹。用大青叶捣汁灌服。 2、小儿口疮。用大青七钱五分、黄连五钱,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服下。一天服二次,...
  • 116.苘麻的功效与作用》 苘麻 释名 亦名白麻。 气味 (果实)苦、平、无毒。 主治 1、一切眼疾。和茼麻子一升,研为末,放入猪肝的切片中,灸熟,切成细末。每服少量,陈米汤送下。一天服三次。 2...
  • 117.苎麻的功效与作用》 苎麻 释名 气味 (根、叶)甘、寒、无毒。 主治 1、咳嗽痰哮。用苎麻根(煅,存性)研细,取生豆腐蘸药三、五钱吃下。如无效,可用肥猪肉二、三片蘸药吃,有效。 2、小便...
  • 118.漏卢的功效与作用》 漏卢 释名 亦名野兰、荚蒿、鬼油麻。 气味 (根、苗)咸、寒、无毒。 主治 1、腹内蛔虫。用漏卢为末,每取一匙,和饼子肉汤同服。 2、小儿疳病肚胀,或常泻痢,冷热不...
  • 119.虎蓟的功效与作用》 大蓟、小蓟 释名 亦名虎蓟(大蓟)、猫蓟(小蓟)、马蓟、刺蓟、山牛蒡、鸡项草、 千针草、野红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心热吐血。用小蓟叶和根,捣烂压...
  • 120.燕脂的功效与作用》 燕脂 释名 亦名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2、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
  • 121.番红花的功效与作用》 番红花 释名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
  • 122.红蓝花的功效与作用》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
  • 123.鸡冠的功效与作用》 鸡冠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1、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2、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
  • 124.青葙的功效与作用》 青葙 释名 草蒿、萋蒿、昆仑草、野鸡冠、鸡冠苋,子名草决明。 气味 (茎、叶、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茎、叶) 除皮肤中热,治恶疮,止金疮血。(子)镇肝,明目,去风 寒湿...
  • 125.旋夏花的功效与作用》 旋夏花 释名 金沸草、金钱花、滴滴金、盗瘐、夏菊、戴椹。 气味 (花)咸、温、有小毒。 主治 1、中风壅滞。用旋复花洗净,焙过,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夜卧...
  • 126.刘寄奴草的功效与作用》 刘寄奴草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2、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
  • 127.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 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1、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
  • 128.益母草的功效与作用》 茺蔚(益母草) 释名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 草、土质汗。 气味 (子)辛、甘、微温、无毒。 (茎、叶)辛、微温、无毒。 (花)微苦、甘、...
  • 129.白蒿的功效与作用》 白蒿 释名 由胡、蒌蒿、蘩。 气味 (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
  • 130.青蒿的功效与作用》 青蒿 释名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主治 1、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
  • 131.茵陈蒿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 气味 (茎、叶)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2、遍...
  • 132.艾蒿的功效与作用》 艾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2、妊...
  • 133.淹闾的功效与作用》 淹闾 释名 覆闾。 气味 (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1、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2、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
  • 134.野菊的功效与作用》 菊 释名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 (花)苦、平、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
  • 135.水苏的功效与作用》 水苏 释名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芥苴。 气味 (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漏血,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2、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3、吐血咳嗽。...
  • 136.薄荷的功效与作用》 薄荷 释名 菝活、蕃荷菜、吴菝活、南薄荷、金钱薄荷。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1、清上化普(利咽膈,治风热)。用薄荷研细,加炼蜜和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噙...
  • 137.假苏的功效与作用》 假苏 释名 姜芥、荆芥、鼠萤。 气味 (茎、穗)辛、温、无毒。 主治 1、风热头痛。用荆芥穗、石膏,等分为末。茶调下。 2、风热牙痛。用荆芥根、乌桕根、葱根等分,...
  • 138.香薷的功效与作用》 香薷 释名 香柔、香茸、香菜、蜜蜂草。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1、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
  • 139.马兰的功效与作用》 马兰 释名 紫菊。 气味 (根、叶)辛、平、无毒。 主治 1、诸疟寒热。用马兰捣汁,再加一点水,发病日早晨服。药中高精亦可加沙糖。 2、绞肠痧。用马兰根叶在口中细嚼...
  • 140.兰草的功效与作用》 兰草 释名 (闲)、木香、香水兰、女兰、香草、燕尾香、大泽兰、兰泽草、煎泽草、省头草、都梁香、孩儿菊、千金草。 气味 (叶)辛、平、无毒。 主治 除胸中痰癖,治消...
  • 141.薰草的功效与作用》 薰草(零陵香 释名 蕙草、香草、燕草、黄零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下痢。用薰草、当归各二两,黄连四两,加水六升,煮成二升服下。一天服三次。 2、...
  • 142.藿香的功效与作用》 藿香 释名 兜娄婆香。 气味 (枝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藿香叶、陈皮各半两,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2、暑天吐泻。用滑石( 炒)二两、藿香二钱半...
  • 143.莎草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 莎草香附子 释名 雀头香、草附子、水香棱、水巴戟、水莎、侯莎、莎结, 夫须、续根草、地毛。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未老先衰。用香附子一斤,水浸一...
  • 144.荆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荆三棱 释名 京三棱、草三棱、鸡爪棱、黑三棱、石三棱。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症瘕鼓胀,用三棱根切一石,加水五石煮成三石,去渣,再煮,得汁三培。隔水明显...
  • 145.蓬莪茂的功效与作用》 蓬莪茂 释名 述。 气味 (根)苦、辛、温、无毒。 主治 1、心腹冷痛。用蓬莪茂二两(醋煮)、木香一两(煨),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淡醋汤送下。 2、妇女血气游走作痛及腰痛...
  • 146.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豆蔻 释名 草豆蔻、漏蔻、草果。 气味 (仁)辛、涩、温、无毒。 主治 1、心腹胀满,气短。用豆蔻一两,去皮,研细。每服半钱,木瓜生姜汤调下。 2、胃弱呕逆不食。用豆...
  • 147.白豆蔻的功效与作用》 白豆蔻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1、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2、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 148.缩砂密的功效与作用》 缩砂密 气味 (仁)辛、温、涩、无毒。 主治 1、冷滑下痢。用缩砂仁研细,调入羊肝切片中,瓦上焙干,再研细,加与砂仁等量的干姜末,和饭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白开...
  • 149.益智子的功效与作用》 益智子 气味 (仁)辛、温、无毒。 主治 1、小便频数。用益智子(盐炒,去盐)、乌药,等分为末;另用酒煮山药粉为糊,和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肝了,盐汤送下。此方名...
  • 150.荜茏的功效与作用》 荜茏 释名 荜拨。 气味 辛、大温、无毒。 主治 1、冷痰恶心。用荜茏一两研细,每服半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2、暴泄身冷(自汗,想呕吐,小便清,脉微弱)。用荜茏、内桂各二...
  • 151.补骨脂的功效与作用》 补骨脂 释名 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 气味 (子)辛、大温、无毒。 主治 1、元阳衰损(脚手沉重,夜多盗汗)。用补骨脂四两(炒香),菟丝子四两( 酒蒸), 胡桃肉一两(去皮), 乳香...
  • 152.姜黄的功效与作用》 姜黄 释名 宝鼎香。 气味 (根)辛、苦、大寒、无毒(一说性热)。 主治 1、心痛难忍。用姜黄一两、桂三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醋汤送下。 2、胎寒腹痛(婴儿啼哭吐乳,大便...
  • 153.郁金的功效与作用》 郁金 释名 马。 气味 (根)辛、苦、寒、无毒。 主治 1、颠狂症。用郁金七两、明矾三两,共研为末,加稀同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2、痘毒攻心(痘疮...
  • 154.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高良姜 释名 蛮姜,子名红豆蔻。 气味 (根)辛、大温、无毒。 主治 1、霍乱吐泻。用高良姜(炙令焦香)五两,加酒一升,煮三、四沸,一次服完。 2、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
  • 155.甘松香的功效与作用》 甘松香 释名 苦弥扯。 气味 (根)甘、温、无毒。 主治 心腹痛满,脾积郁,肾虚齿痛,面痣风疮,脚气浮膝等。 杜若 释名 杜蘅、杜莲、若芝、楚蘅、山姜。 气味 (根)辛、微...
  • 156.木香的功效与作用》 木香 释名 蜜香、青木香、五木香、南木香。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1、中气不省(闭目不语,状如中风)。用木香研细,冬瓜子煎汤灌下三钱。谈盛者。药中加竹沥...
  • 157.牡丹的功效与作用》 牡丹 释名 鼠姑、鹿韭、百两金、木芍药、花王。 气味 (根皮)辛、寒、无毒。 主治 1、疝气(觉气胀不能动)。用牡丹皮、防风,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送下。 2、妇女恶血...
  • 158.芍药的功效与作用》 芍药 释名 将离、梨食、白芍、余容、延。白者名金芍药,赤者名木芍药。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腹中虚痛。用白芍药三钱、炙甘草一,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 159.白芷的功效与作用》 藁本 释名 亦名藁茇、鬼卿、地新、微茎。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太阳头痛、巅顶痛、头面身体皮肤风湿,亦治痈疽,排脓内塞。 小儿疥癣,可用藁本煎汤洗,并...
  • 160.蘼芜的功效与作用》 蘼芜 释名 亦名薇芜、蕲、江蓠。 气味 辛、温、无毒。 主治 头中久风、风眩、泄泻、咳逆等。 蛇床 释名 亦名蛇粟、蛇米、虺床、马床、墙蘼。 气味 苦、平...
  • 161.芎穷的功效与作用》 芎穷 释名 亦名胡、川芎、香果、山鞠穷。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1、气虚头痛。用川芎研细,每取二钱,茶汤调服。 2、产后头痛。用川芎、天台乌药,等分为...
  • 162.当归的功效与作用》 当归 释名 亦名干归、山蕲、白蕲、文无。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血虚发热(困渴大饮,目赤面红, 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如作为热症而服白虎汤必致死亡)...
  • 163.锁阳的功效与作用》 锁阳 释名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略同肉苁蓉。“润燥、养筋、治痿弱。”体虚而大便燥结者,可服锁阳以 代肉苁蓉。 铁线草 释名 微苦、平、无毒...
  • 164.白前的功效与作用》 白前 释名 亦名石蓝、嗽药。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1、久嗽咳血。用白前、桔梗、桑白皮各三两(炒过),甘草一两(灸),加水六升,煮成一升,分三次服下。忌食猪...
  • 165.白薇的功效与作用》 白薇 释名 亦名薇草、白幕、春草、 、骨美。 气味 (根)苦、咸、平、无毒。 主治 1、肺实鼻塞,不知香臭。用白薇、款冬花、贝母各一两,百部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
  • 166.徐长卿的功效与作用》 及己 释名 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徐长卿 释...
  • 167.细辛的功效与作用》 细辛 释名 亦名小辛、少辛。 气味 辛、温、无毒。李时珍说:辛、温能散,所以各种风寒、风湿、头痛、痰饮、胸中带气、惊 等症,可用本品治疗。 主治 1、中风(突然倒...
  • 168.龙胆的功效与作用》 龙胆 释名 亦名陵游。 气味 (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
  • 169.白茅的功效与作用》 白茅 释名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 (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
  • 170.石蒜的功效与作用》 石蒜 释名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 (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
  • 171.山慈姑的功效与作用》 山慈姑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
  • 172.贝母的功效与作用》 贝母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丸子。每服...
  • 173.白鲜的功效与作用》 白鲜 释名 鲜,音仙。亦名白 、白羊鲜、金雀儿椒。 气味 (根皮)苦、寒、无毒。 主治 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
  • 174.苦参的功效与作用》 苦参 释名 亦名苦 、苦骨、地槐、水槐、菟槐、骄槐、野槐、白茎。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1、热病发狂。用苦参末,加蜜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薄荷汤送...
  • 175.升麻的功效与作用》 升麻 释名 亦名周麻。 气味 甘、苦、平、微寒、无毒。 主治 1、豌豆斑疮(状如豌豆,有白浆,由头面传及躯体,不急救有生命危险)。用蜜煎升麻,随时取食。另以水煮升...
  • 176.独活的功效与作用》 独活 释名 亦名羌活、羌青、独摇草、护羌使者、胡王使者、长生草。李 明珍说:“独活、羌活乃一类二种,以中国者为独活。 气味 苦、甘、平、无毒。 主治 1...
  • 177.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前胡 释名 《唐韵》作湔胡。 气味 苦、微寒、无毒。李时珍认为:前胡味甘辛,气微平。 主治 肺热、痰热、风头痛、反胃呕逆、小儿疳气等症。 李时珍指出:前胡,&ldqu...
  • 178.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茈胡(柴胡) 释名 亦名地薰、芸蒿、山菜、茹草。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伤寒余热(伤寒之后,体瘦肌热)。用柴胡四两、甘草一两,每用二钱,煎服。 2、小儿...
  • 179.秦艽的功效与作用》 秦艽 释名 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
  • 180.黄芩的功效与作用》 黄芩 释名 腐肠、空肠、内虚、经芩、黄文、印头、苦督邮。内部实在的 叫子芩、条芩、鼠芩。 气味 (根)苦、平、无毒(一称大寒)。 主治 1、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
  • 181.胡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胡黄连 释名 亦名割孤露泽。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劳复(身热,尿赤如血色)。用胡黄连一两、山栀子二两(去壳),加蜜半两拌匀,炒至微焦,研细,再加猪...
  • 182.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 释名 亦名王连、支连。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心经实热。用黄连七一,加水一碗半,煎成一碗,饭后过一阵(食远)温服。小儿减量。 2、伏暑发热、作...
  • 183.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三七 释名 山漆、金不换。 气味 (根)甘、微苦、温、无毒。 主治 1、吐血、咳血不止。用三七一钱,口嚼烂,米汤送下。 2、赤痢血痢。用三七三钱,研细,淘米水调服。 3...
  • 184.白及的功效与作用》 白及 释名 连及草、甘根、白给。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口水调白及末涂鼻梁上低处(名“山根”);另取白及末一钱,水冲服。 2、心...
  • 185.白头翁的功效与作用》 白头翁 释名 野丈人、胡王使者、奈何草。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热痢下重。用白头翁二两,黄连、黄蘖、秦皮各三两,加水七升煮成二升。每服一长。不愈再...
  • 186.紫草的功效与作用》 紫草 释名 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婴童疹痘(将出未出、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红活、大便利者则忌用)。用...
  • 187.丹参的功效与作用》 丹参 释名 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 、奔马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
  • 188.地榆的功效与作用》 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2、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
  • 189.玄参的功效与作用》 玄参 释名 亦名黑参、玄台、重台、鹿肠、正马、逐马、馥草、野脂麻、 鬼藏。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诸毒鼠瘘(颈部淋巴结核)。用玄参泡酒,每天饮食...
  • 190.淫羊霍的功效与作用》 淫羊霍 释名 亦名仙灵脾、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刚草。 气味 辛、寒、无毒。李时珍说:“淫羊藿味甘气香,性温不寒,能益精气...
  • 191.远志的功效与作用》 远志 释名 苗名小草、细草、棘菀、 绕。 气味 (根)苦、温、无毒。 主治 1、善忘症。取远志为末,冲服。 2、胸痹心痛(逆气膈中,饮食不下)。用远志、桂心、干姜、...
  • 192.巴戟天的功效与作用》 巴戟天 释名 亦名不凋草、三蔓草。 气味 (根)辛、甘、微温、无毒。 主治 风湿、脚气、肾虚、阳痿。 ...
  • 193.贯众的功效与作用》 贯众 释名 亦名贯节、贯渠、百头、草 头、黑狗脊、凤尾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鼻血不止。用贯众根研末,取一钱,水冲服。 2、各种下血(包括痔下...
  • 194.狗脊的功效与作用》 狗脊 释名 亦名强 、扶筋、百枝、狗青。 气味 苦、平、无毒(或说微温)。 主治 男子各种风疾。用金毛狗脊,盐泥严封煅红,取出去毛。与苏木、 川乌头(生用),等分为...
  • 195.苍术的功效与作用》 苍术 释名 亦名赤术、山精、仙术、山蓟。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面黄食少。用苍术一斤、熟地黄半斤、干姜(炮)五钱至一两(夏天五钱,冬天一两),共研细,加...
  • 196.白术的功效与作用》 术(白术) 释名 亦名山蓟、杨 、 蓟、马蓟、山姜、山连、吃力伽。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胸膈烦闷。用白术研细,每取一茶匙,白水送下。 2、五饮(一、留饮...
  • 197.天麻的功效与作用》 赤箭(天麻)) 释名 亦名赤箭芝、独摇芝、定风草、离母、合离草、神草、鬼督邮。 赤箭以“其茎如箭杆”,赤色而得名。《神农本草经》。 气味 辛、温、无...
  • 198.肉苁蓉的功效与作用》 肉苁蓉 释名 亦名肉松容、黑司命。 气味 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研细,炖羊肉吃。 2、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
  • 199.知母的功效与作用》 知母 释名 亦名 母、连母、母、货母、地参、水参(水须、水浚)、荨、 藩、苦心、心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痰嗽。用知母、贝母各一两,研细:巴豆三...
  • 200.萎蕤的功效与作用》 萎蕤 释名 亦名女萎、葳蕤、萎 、委萎、萎香、荧、玉竹、地节。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眼红兼有涩、痛。用萎蕤、赤芍、当归、黄连等分,煎汤熏洗...
  • 201.黄精的功效与作用》 黄精 释名 亦名黄芝、戊已芝、菟竹、鹿竹、仙人余粮、救穷草、米铺、 野生姜、重楼、鸡格、龙御、垂珠。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补肝明目。用黄精...
  • 202.桔梗的功效与作用》 桔梗 释名 亦名白药、梗草、荠。 气味 (根)辛、微温、有小毒。李时珍认为:“当以苦、辛、平为”。 主治 1、胸满不痛。用桔梗、枳壳等分。煎水二杯,成...
  • 203.荠苠的功效与作用》 荠苠 释名 读如齐尼。亦名杏参、杏叶沙参、甜桔梗、白面根。苗名隐忍。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有关荠苠的其它资料 查询「中草药图谱」 查询「中药偏...
  • 204.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人参 释名 亦名黄参、血参、人衔、鬼盖、神草、土精、地精、海腴、皱面还丹。 气味 (根)甘、微寒、无毒。 主治 1、阴亏阳绝之症(昏眩、自汗、痰鸣、脉大)。用...
  • 205.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 释名 亦名戴糁、戴椹、 草、百本、王孙。(“芪”原作为“耆”)。 气味 (根)甘、微温、无毒。 主治 1、小便不通。用黄芪二钱,加水二碗,...
  • 206.甘草的功效与作用》 甘草 释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灵通、国老。 气味 (根)甘、平、无毒。 主治 1、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二两,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