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00章 > 房知温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00章房知温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房知温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年少时勇猛有力,在本地军队当兵,担任赤甲都官健。后梁将领葛从周镇守兖州时,被选拔进葛的部下。当时部将牛存节驻扎兖州,喜爱赌博,常寻求有特长的人,房知温因善于博弈被推崇,因此得以服侍左右,便与牛存节来往密切。到王师范派刘寻阝占据了兖州,梁太祖令牛存节率兵讨伐,房知温在夜晚用绳子拴着自己吊出城投奔,牛存节高兴地接纳了他,第二天夜晚,房知温偷窃了四匹好马,又进入了兖州城里。刘寻阝便提拔他做了偏将。刘寻阝投降后,房知温隶属同州刘知俊,刘知俊把他补充为克和军使。刘知俊出奔岐地,他又改属魏州杨师厚,担任马步军校,后来逐渐升迁到亲随指挥使。接着加封检校司空。
后唐庄宗李存勖进入魏州。赐给他李姓,改名绍英,改任天雄军马步都指挥使,加官检校司徒、澶州刺史、行台右千牛卫大将军。庄宗平定梁州,房知温历任曹、贝二州刺史,临时充任东北方蕃汉马步都虞候,被派去戍守瓦桥关。明宗从邺城进入洛陽,房知温与王晏球首先奔赴那里。明宗以总管府身份暂任房知温为滑州两使留后。天成元年(926),任命为兖州节度使。明宗即位,诏令他任北方招讨,驻扎卢台军防区。因卢文进前来归顺,加封特进、同平章事,以奖赏他招讨的功劳。
后来任命乌震为招讨副使,代替房知温回去镇守,房知温恼恨乌震突然到来,口出怨言,因此放纵赌博,诱使牙兵在赌桌上杀害了乌震。碰上副将安审通带领骑兵隔河按兵不动,房知温害怕安审通不帮忙,便束身渡水,又勾结安审通追杀叛乱军队以上奏朝廷,当时,朝廷放纵宽容房知温,从邺城传下命令,杀掉了叛军士兵家中老小共几万人。清漳水因此改变了颜色。不久,诏令派房知温因便去镇守兖都,以此安定动荡的局面。不多时,调任徐州节度使,加官兼任侍中,碰上朝廷兴兵讨伐高季兴,任命房知温为荆南招讨使,兼理行府事务。不久,遇上母亲的丧事,服丧期起用为云麾将军,穿着黑色丧服率军出征,结果无功而返。长兴年间,出任汶陽节制。过了二年,出任平卢军节度使,历官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为东平王,食邑五千户,实封三百户。天福元年(936)十二月辛巳日,死在镇守任上。追赠为太尉,送回安葬在瑕丘,诏令替他立神道碑。
房知温性情粗犷豪放,举止动作很少有礼可循。常常迎送朝廷官员,也不更换军装。很少言语欢笑,多放纵左右随从侮辱宾客僚属,事后方知荒谬,但也没有惭愧的表现。当初,曾经与后唐末帝在酒宴上闹翻,用刀子相威吓。末帝即位,房知温非常恐惧,末帝便封给他王的爵位来安稳他,房知温直赴洛陽,申述他从前的过错,并且感激新赐给他的恩宠,末帝胸怀大度,用丰厚的礼物慰藉,打发他回去。等到回到郡治,又不停地搜刮民财,聚积几百万财货,在城南修建了府宅,出去时以乐妓伶人相随从,想去哪就去哪,全不把国家政事作为自己的工作。有个名叫颜絗的幕僚,是个正直的士人,委婉地向他陈述利害,房知温不采纳他的劝谏。到高祖树立义旗进入洛陽,房知温不仅不马上前去献礼,还在军帐之下炫耀武力。颜絗严肃地对他说:“末帝富贵拥有天下,力量雄厚,关于打仗,哪里是明公你可以匹敌的?然而天命有定,过不了多久唐室就将变为灰烬。如今青州拖延,不缴纳贡礼,凭什么求取安稳?成千上百的武将,不足以作为依靠,我深深地替大王你担忧。”房知温于是驰马向高祖上表致贺,青州才得以安宁。不久,因陶醉酒色酿成疾病而死,他的部下将领分占了他所收刮的财货,照例成为富豪之家。颜絗又劝说房知温的儿子房彦儒进献钱货十万贯,以资助国家的开销,朝廷任命房彦儒为沂州刺史,房知温的家人有幸得以保全,全靠颜絗的力量。

房知温传相关文章

  • 艾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艾姓氏祖宗:孔艾姓氏起源:因地名得氏。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孔艾。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
  • 康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康姓氏祖宗:姬叔姓氏起源:出自姬姓。周武王灭商后,把同母幼弟姬叔封在康,故称康叔。武王死后,成王即位,因年幼,由周公摄政,三监(管理商朝旧臣封地的管叔、蔡叔和霍叔)不服,勾结武庚...
  • 紫窑片磁》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有客携柴窑片磁,索数百金。云嵌于胄,临阵可以辟火器。然无知有确否。余曰:何不绳悬此物,以铳发铅丸击之,如果辟火,必不碎,价数百金不为多;如碎,则辟火之说不确,理不能索价数百金也。鬻...
  • 卷六》原文翻译 - - 《搜神记》上卷 - - 妖怪者,盖精气之依物者也。气乱于中,物变于外,形神气质,表里之用也。本于五行,通于五事,虽消息升降,化动万端,其于休咎之征,皆可得域而论矣。夏桀之时厉山亡,秦始皇之时三山亡,周显王三...
  • 圣人不知》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楚南公问于萧廖子云曰:“天有极乎?极之外又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理也,势也。”萧寥子云曰:“六合之外,圣人不言。”楚南公笑曰:“是圣人所不能知...
  • 顾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江南顾生客稷下,眼暴肿,昼夜呻吟,罔所医药。十余日痛少减。乃合眼时辄睹巨宅,凡四五进,门皆洞辟;最深处有人往来,但遥睹不可细认。  一日方凝神注之,忽觉身入宅中,三历门户,绝无人迹...
  • 丑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穆生,长沙人,家清贫,冬无絮衣。一夕枯坐,有女子入,衣服炫丽而颜色黑丑,笑曰:“得毋寒乎?”生惊问之,曰:“我狐仙也。怜君枯寂,聊与共温冷榻耳。”生惧其狐,而厌其丑...
  • 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
  • 告子章句下·第六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告子章句 - - 淳于髡曰:“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夫子在三卿之中,名实未加于上下而去之,仁者固如此乎?”  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
  •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话说林黛玉正自悲泣,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傍,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
  • 第一百零六回 书生谈笑却强敌 水军汨没破坚城》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宋江分拨人马,水陆并进,船骑同行。陆路分作三队:前队冲锋破敌骁将一十二员,管领兵马一万。那十二员:董平、秦明、徐宁、索超、张清、琼英、孙安、卞祥、马灵、唐斌、文仲容、...
  • 斥战》原文翻译 - - 《百战奇略》第四卷 - - 【原文】凡行兵之法,斥堠①为先。平易用骑,险阻用步。每五人为甲②,人持一白旗③,远则军前后左右④,接续候望⑤。若见贼兵⑥,以次递转,告白主将,令众预为之备。法曰:“以虞待不...
  • 彭元逊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彭元逊 汉宫春(元夕) 十日春风,又一番调弄,怕暖愁阴。夜来风雨,摇得杨柳黄深。熏篝未断,梦旧寒、浅醉同衾。便是闻灯见月,看花对酒惊心。 携手满身花影,香雾霏霏,露湿罗襟。笙歌行人...
  • 唐纪七十唐僖宗广明元年(庚子、公元880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十一月,河中都虞候王重荣作乱,剽掠坊市俱空。   [1]十一月,唐河中都虞侯王重荣兴兵作乱,四乱抢劫,河中坊市被抢夺一空。   [2]宿州刺史刘汉宏怨朝廷赏薄,甲寅,以汉宏为...
  • 马伸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马伸字时中,东平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不喜欢奔走趋赴,每次调任官职,未曾选择便利的地方。任成都郫县县丞,郡守委托他收取成都的租税。从前收缴税的人都因接受美色珍玩喜好引...
  • 聂昌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聂昌字贲远,抚州临川人。由太学上舍身份开始做官,任相州教授。因为蔡攸的推荐,被授命为秘书郎,提升为右司员外郎。当时三省大员官阶与卿、监相同的人,都站在都司的上面,聂昌认为名...
  • 列传第三十四》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刘仁轨 郝处俊 裴行俭(子光庭)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乱,不遑专习 ,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武德初,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将上表论事,仁轨见其...
  • 隋本纪下第十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
  • 李平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李平,字昙定,顿丘人,彭城王李嶷的长子。少年即有大度。等到长大,涉猎群书,喜好《礼》、《易》,很有文才。太和初年,朝廷拜授其为通直散骑侍郎,高祖待他的礼节相当厚重。李平频历大丧...
  • 灵澈、大易、释泚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全唐诗卷八百一十 卷810_1 《听莺歌》灵澈 新莺傍檐晓更悲,孤音清泠啭素枝。 口边血出语未尽, 岂是怨恨人不知。 不食枯桑葚,不衔苦李花。 偶然弄枢机, 婉转凌烟霞。 众雏飞鸣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