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100章 > 韩长孺列传

史记

《史记》100章韩长孺列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韩长孺列传

书籍:史记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后迁居睢阳。
曾在邹县田先生处学《韩非子》和杂家的学说。
侍奉梁孝王,任中大夫。
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和张羽担任将军,在东线抵御吴国的军队。
因张羽奋力作战,韩安国固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防线。
吴楚叛乱平,韩安国和张羽名声从此显扬。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同母弟弟,得窦太后宠幸,允他有推举梁国国相和二千石级官员的权力。
他出入游戏的排场,比拟天子,超越人臣,景帝听说后很不高兴。
窦太后知景帝不满,迁怒梁国使者,拒绝接见他们。
并向他们查问责备梁王所作所为。
当时韩安国是梁国使者,便去进见大长公主,哭着说:“太后对于梁王的孝心、忠心为什么不能明察呢?从前吴楚等七国叛乱时,函谷关以东的诸侯联合向西进军,只有梁国与皇上最亲,是叛军进攻的阻难。
梁王想到太后与皇上在关中,而诸侯作乱,一提起这件事眼泪不断,跪送我等六人,领兵击败叛军,吴楚叛军也因此不敢西进终至灭亡,这都是梁王的功劳啊。
今太后却为了一些小节苛责梁王。
梁王父兄都是皇帝,他见到的都是大排场,出行清道,回宫戒备,梁王的车、旗都是皇帝所赐,他想在边远小县炫耀,在内地让车马奔驰,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后皇上喜爱他。
现梁使到来就查问责备。
梁王恐惧,日夜流泪思念不知如何是好。
梁王的孝顺忠心,为什么太后竟不怜惜呢?”大长公主把这些话详告窦太后,太后高兴地说:“我要把这些话告诉皇帝。”转告后,景帝心中的疙瘩才解开,而且脱帽向太后认错说:“我们兄弟间不能互相劝教,竟给太后您添了忧愁。”于是接见并赏赐了所有梁国派来的使者。
此后梁王更加受宠了。
窦太后、大长公主再赏赐韩安国价值约千余金的财物,他名声因此更显著,且与朝廷建立了联系。
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
韩说“:死灰难道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复燃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起家任二千石级的官员。
田甲弃官逃跑了。
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袒胸谢罪。
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梁国内史空缺之际,梁孝王刚得到齐人公孙诡,很喜欢他,打算请求任命他为内史。
窦太后听到了,于是就命令梁孝王任命韩安国做内史。
公孙诡、羊胜游说梁孝王,要求他向汉景帝请求做皇位继承人和增加封地的事,恐朝廷大臣不肯答应,就暗地派人行刺当权谋臣。
以致杀害原吴国国相袁盎。
汉景帝听到了公孙诡、羊胜等人的谋划,于是派使者务必捉拿到公孙诡、羊胜。
汉使者十批来到梁国,自国相以下全国大搜查一个多月还是没有抓到。
内史韩安国听到公孙诡、羊胜隐藏在梁孝王宫中,韩安国入宫进见梁孝王,哭着史记说“:主上受到耻辱,臣下罪当该死。
大王没有好的臣下,事情才紊乱到这种地步。
现在既然抓不到公孙诡、羊胜,请让我向您辞别,并赐我自杀。”梁孝王说:“你何必这样呢?”韩安国眼泪滚滚而下,说道“:大王忖度一下,你与皇上的关系比起太上皇(刘太公)与高皇帝以及皇上与临江王等,哪个更亲密呢?”梁孝王说:“比不上他们亲密。”韩安国说:“太上皇、临江王与高皇帝、皇上都是父子关系,但高皇帝说‘:拿着三尺宝剑夺取天下的人是我啊。’所以太上皇最终也不能过问政事,住在栎阳宫。
临江王是嫡长太子,只因他母亲一句话的过错就被废黜降为临江王;又因建宫侵占了祖庙墙内空地的事,终于自杀于中尉府中。
为什么呢?因为治理天下终究不能因私情而损害公事。
俗话说‘:即便是亲生父亲怎知他不会变成老虎?即使是亲兄弟怎么知道他不会变成恶狼?’现大王您位列诸侯却听信一个佞臣的妄言,违反皇上禁令,阻挠彰明法纪。
皇上因太后的缘故,不忍心用法令对付您。
太后日夜哭泣,希望大王自己改过,可大王终不觉悟。
假如太后突然逝世,大王您还能依靠谁呢?”话还没说完,梁孝王痛哭流涕,感谢韩安国说“:我现在就交出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两人自杀。
汉朝廷使者回报了这种情况,梁国的事都得到了解决,这是韩安国的力量啊。
于是汉景帝、窦太后更看重韩安国。
梁孝王逝世,恭王即位,韩安国因犯法丢官,闲居在家。
建元年间(前140~前135),武安侯田虫分任汉朝太尉,受宠幸而掌大权,韩安国拿价值五百金的东西送给田虫分。
田虫分向王太后提到韩安国,皇上也常说韩安国的贤能,就把他召来担任北地都尉,后升为大司农。
闽越、东越互相攻伐,韩安国和大行王恢领兵前往,还未到达越地,越人就杀死他们的国王向汉朝投降,汉军也就收兵了。
建元六年(前135),武安侯田虫分任丞相,韩安国任御史大夫。
匈奴请和亲,皇上交朝臣讨论。
大行王恢是燕地人,多次出任边郡官吏,了解匈奴情况。
他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过不了几年,匈奴就背弃盟约。
不如不答应而发兵攻打他。”韩安国说“:派军队千里远征,不会取胜。
现匈奴倚仗军马充足,怀着禽兽般心肠,迁徙如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
我们即使得到他的土地也不算开拓疆土,拥有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
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
汉军到千里之外去争夺利益,会人马疲惫,敌人凭借全面优势攻我们的弱点。
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白绢也射不穿;从下往上刮的强风最后连飘起雁毛的力量也没有了。
并非它们开始力量不强,而是到最后,力量衰竭了。
所以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群臣多附议韩安国,于是皇上同意与匈奴和亲。
和亲第二年即元光元年(前134)雁门郡马邑城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民,可利用财利引诱。”于是派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财物可全部得到。”单于认为他说得有理,听信了他,便答应了。
聂翁壹回来斩了死囚的头挂在马邑城上,假充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使者。
说道:“马邑城长官已死,你们可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越边境进入武州塞。
这时汉王朝埋伏战车、骑兵、材官有三十多万,隐藏在马邑城旁山谷里。
卫尉李广任骁骑将军。
太仆公孙贺任轻骑将军,大行王恢任将屯将军,太中大夫李息任材官将军,御史大夫韩安国任护军将军,诸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
相约,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伏兵奔驰出击。
王恢、李息、李广另外从代郡主攻匈奴军用物资。
当单于进入汉长城武州塞,距马邑城一百多里,将要抢掠,可只见牲畜放牧荒野,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尉史探问情况。
尉史说“:汉军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头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骗!”就带领部队撤回。
出了边塞说“:我们捉到武州尉史,真是天意啊!”称尉史为“天王”。
塞下传说单于已退兵。
汉军追至边塞估计追不上就撤回了。
王恢等人的部队三万人,听说单于未跟汉军交战,估计攻打匈奴的军用物资,一定会与单于的精兵交战,汉兵的形势一定失败。
权衡利害决定撤兵,汉军都无功而返。
天子恼怒王恢不攻击匈奴的后勤部队,擅自领兵退却。
王恢说:“当初约定匈奴一进入马邑城,汉军就与单于作战,然后我的部队攻取匈奴的军用物资,这才有利可图。
现单于听到消息,没到马邑城就回去了,我那三万人的部队抵不过他,只会招致耻辱,我本来知道回来会被杀头,但这样可以保全陛下军士三万人。”皇上于是把王恢交廷尉治罪。
廷尉判他曲行避敌观望不前,应当杀头。
王恢暗中送给了田虫分一千金。
田虫分不敢向皇帝求情,而对王太后说道:“王恢首先倡议马邑诱敌之计没有成功,今天杀了王恢,这是替匈奴报仇。”皇上朝见太后时,王太后就将丞相的话告诉了皇上。
皇上说:“最先倡议马邑之计的是王恢,所以调动天下士兵几十万,听从他的话出击匈奴。
再说这次即使抓不到单于,如果王恢的部队攻击匈奴的军用物资,也很可能有些收获以安慰将士,现不杀王恢无法向天下人谢罪。”当时王恢听到这话就自杀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却自处于忠厚之心,但贪嗜钱财。
他所推荐的士人都是清廉之人,且比他自己高明。
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材。
他任御史大夫四年多,丞相田虫分死了,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给皇帝引车驾时堕下车,跌跛了脚。
天子商量任命丞相打算任用韩安国,派人去看望他,见他脚跛得厉害,于是改任平棘侯薛泽担任丞相。
韩安国因病免职数月,跛脚好了,皇上又任命他担任中尉。
一年多后,任卫尉。
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从上谷郡出塞,在龙城打败匈奴。
将军李广被匈奴所俘虏又逃脱了,公孙敖伤亡了大量士兵,他们都该杀头,后来出钱赎罪成为庶人。
次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境,杀了辽西太守,侵入雁门,杀死掳去几千人。
车骑将军卫青出兵追击,从雁门郡出塞。
卫尉韩安国担任材官将军,驻守在渔阳。
韩安国抓到俘虏,俘虏供出匈奴已经远远离去。
韩安国立即上书皇帝说“:现在正值农耕时节,请求暂时停止屯军。”停止屯军一个多月,匈奴又大举入侵上谷、史记渔阳。
韩安国的军营中仅有七百多人,与匈奴交战,无法取胜又退回军营中。
匈奴俘虏掠夺了一千多人和牲畜、财物离去。
天子闻讯很恼火,派使者责备韩安国,调他更往东移,驻守右北平。
因当时匈奴俘虏供说要侵入东方。
韩安国当初任御史大夫和护军将军,后渐被疏远排斥,贬官降职。
而新得宠的年青将军卫青等又有军功,更受皇上重用。
韩安国既被疏远很不得意;领兵驻防又被匈奴欺侮,损失伤亡很多,内心非常惭愧。
希望能够回到朝廷,却更被调往东边驻守,非常失意,心中闷闷不乐。
过了几个月,生病吐血而死,时在元朔二年(前127)。
太史公说:我和壶遂审定律历,观察韩长孺的行事得体,从壶遂的深沉含厚来看,世人都说梁国多忠厚长者,这话确实不错啊,壶遂官做到詹事,天子正要倚仗他来做汉朝丞相,偏偏又碰上壶遂去世。
不然的话,以壶遂的廉洁品行和端正的行为,这真是一个谦恭谨慎的君子啊!

韩长孺列传相关文章

  • 老魅吟歌》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丰宜门外风氏园古松,前辈多有题咏。钱香树先生尚见之,今已薪矣。何华峰云:相传松未枯时,每风静月明,或闻丝竹。一巨公偶游其地,偕宾友夜往观之,二鼓后有琵琶声,似出树腹,似在树梢,久之...
  • 守藏神》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东光马大还,尝夏夜裸卧资胜寺藏经阁,觉有人發其臂曰:起起,勿亵佛经。醒见一老人在旁,问汝为谁,曰:我守藏神也。大还天性疏旷,亦不恐怖,时月明如昼,因呼坐对谈,曰:君何故守此藏,曰:天所命也...
  • 教子第二》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上卷 - - 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 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口是>,师保固明孝仁礼义,...
  • 淳于獝入赵》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五 - - 公仪子为政于魏,魏人淳于獝以才智自荐。公仪子试而知其弗任也,退之。淳于獝之西河,西河守使人道而入诸赵,赵人以为将。西河守谓公仪子曰:&ldquo;是必疚赵矣,赵疚魏国之利也。&rdqu...
  • 通变》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
  • 颂赞》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上部 - - 四始之至,颂居其极。颂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昔帝喾之世,咸墨为颂,以歌《九韶》。自商以下,文理允备。夫化偃一国谓之风,风正四方谓之雅,容告神明谓之颂。风雅序人,事兼变正...
  • 寄生附》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寄生字王孙,郡中名士。父母以其襁褓认父,谓有夙惠,锺爱之。长益秀美,八九岁能文,十四入郡庠。每自择偶。父桂庵有妹二娘,适郑秀才子侨,生女闺秀,慧艳绝伦。王孙见之,心切爱慕,积久寝食...
  • 拆楼人》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何冏卿,平阴人。初令秦中,一卖油者有薄罪,其言戆,何怒,杖杀之。后仕至铨司,家资富饶。建一楼,上梁日,亲宾称觞为贺。忽见卖油者入,阴自骇疑。俄报妾生子,愀然曰:&ldquo;楼工未成,拆楼人...
  • 潞令》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宋国英,东平人,以教习授潞城令。贪暴不仁,催科尤酷,毙杖下者狼藉于庭。余乡徐白山适过之,见其横,讽曰:&ldquo;为民父母,威焰固至此乎?&rdquo;宋洋洋作得意之词曰:&ldquo;喏!不敢!官虽小,...
  • 万章章句下·第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万章章句 - - 孟子曰:&ldquo;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
  • 采蘩》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 杜安道、史远道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杜安道 西江月 晓镜初妆玉粉,轻风暗递幽香。间随月影到寒塘。忘却人间天上。 雪意空惊春意,孤芳已断年芳。从教驿使为伊忙。乞个寿阳宫样。 史远道 独脚令 墙头梅蕊一枝新。宋...
  • 郭仲宣、邵叔齐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郭仲宣 江神子 腊寒犹重见年芳。为花忙。倚粹编卷七改雕墙。准拟巡檐,一笑但清狂。冷蕊疏枝浑不奈,凭折取,泛清觞。 扬州春梦两微茫。记娥妆。耿冰肠。春信全通,何用玉奁香。谁...
  • 哀公·哀公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经】三年春,齐国夏、卫石曼姑帅师围戚。夏四月甲午,地震。五月辛卯,桓宫、僖宫灾。季孙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宋乐髡帅师伐曹。秋七月丙子,季孙斯卒。蔡人放其大夫公孙...
  • 王秀之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王秀之字伯奋,幼年的时候,祖父王敬弘喜爱他的风采。在宋朝做官担任太子舍人。父亲去世,他在墓旁盖了一座茅庐,守丧结束,复职。吏部尚书褚彦回想让他和女儿结婚,王秀之不肯,因此他总...
  • 张冯汲郑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张释之字季,南陽堵陽人也。与兄仲同居 ,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ldquo;久宦减仲之产,不遂。&rdquo;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
  • 陆龟蒙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二十一 卷621_1 《置酒行》陆龟蒙 落尘花片排香痕,阑珊醉露栖愁魂。 洞庭波色惜不得, 东风领入黄金尊。 千筠掷毫春谱大,碧舞红啼相倡和。 安知寂寞西海头,青pF未垂孤凤饿...
  • 安息香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安息香 释名 气味 辛、苦、平、无毒。 主治 1、突然心痛。或时发时止。有安息香研为末,开水送服半钱。 2、小儿肚痛。用安息香酒蒸成膏,另用沉香、木香、丁香、霍香、八角...
  • 白芥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白芥 释名 胡芥、蜀芥。 气味 (子)辛、温、无毒。 主治 1、反胃上气。用白芥子末一、二钱,酒冲服。 2、热痰烦晕。用白芥子、大戟、甘遂、硭硝、朱砂,等分为末,加糊做成丸子,...
  • 林檎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林檎 释名 来禽、文林郎果。 气味 酸、甘、温、无毒。 主治 1、水痢不止。用林檎半熟者十枚,加水二升,煎成一升,连林檎一起吃下。 2、小儿下痢。用林檎、构子同捣汁,任意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