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100章 > 魏其武安侯列传

史记

《史记》100章魏其武安侯列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魏其武安侯列传

书籍:史记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之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
他为人好客,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
景帝初即位,他任詹事。
梁孝王是景帝的弟弟,其母窦太后十分疼爱他。
一次,孝王入朝,景帝以兄长身份和他宴饮,当时景帝尚未立太子。
酒酣时随便说:“我死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后非常高兴。
这时窦婴给皇上敬酒说:“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帝位应当父传子,这是汉朝立下的规矩,皇上为何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
窦婴也嫌詹事官职低微,就借病辞职。
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即使逢节日也不许他朝见。
景帝三年(前154),吴、楚等七国叛乱,皇上考察皇族成员及外戚窦姓诸人,没有谁能比窦婴更贤能,就召见窦婴。
窦婴借口有病不能胜任,坚决推辞。
窦太后深感愧疚,皇上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是皇亲,怎可推辞呢?”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千金。
这时袁盎、栾布诸贤士名将均退职赋闲家居,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请求启用他们。
他把皇上所赐钱财摆在走廊展示,让属下小军官经过时随意取用,自己一点儿也不拿回家。
窦婴驻守荥阳时,负责监督齐、楚两国兵马,等七国叛乱全部平定之后,皇上赐封他为魏其侯。
这时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他。
景帝每逢在朝廷讨论军政大事,列侯均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
景帝四年(前153)立栗太子,派窦婴担任太子太傅。
景帝七年(前150),栗太子被废,窦婴多次为太子争辩无效,便推说有病,隐居蓝田南山数月,许多宾客、辩士劝说,没有人能说服他重返京城。
梁地人高遂劝他说“:能使你富贵的是皇上,能使你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
你身为太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而不能成功,又不能殉职。
托病引退,拥抱歌姬美女,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比照看,是您要张扬皇帝过失。
假如皇上和太后加害于您,您的妻子儿女都会被杀害。”窦婴认为他的话很对,就出山回朝,像过去一样觐见皇上。
在桃侯刘舍丞相职务被免时,窦太后多次向皇上推荐窦婴当丞相。
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吝啬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只因他骄傲自满,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当此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而任用了建陵侯卫绾为丞相。
武安侯田虫分,是汉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
魏其侯窦婴当了大将军后正当显赫时,田虫分还只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常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孙辈一样。
到景帝晚年,田虫分也显贵起来,受宠幸,做了太中大夫。
田虫分能言善辩,口才好,史记学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太后认为他有口才,景帝去世当天王太后摄政,她在全国的安抚、镇压行动,均采用田虫分门下宾客的策略。
田虫分及其弟田胜,都是王太后的弟弟,在景帝去世的当年(前141),被分别封为武安侯和周阳侯。
武安侯刚掌权,想当丞相,故对宾客很谦卑,推荐赋闲的名士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压倒窦婴等将相的权势,建元元年(前140)丞相卫绾因病免职,皇上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
籍福劝武安侯说“:魏其侯显贵已久,天下有才能者一向归附他。
现您刚发迹,不能和他攀比,如皇上任命您当丞相,您一定要让给魏其侯。
他当丞相,你定会当太尉。
太尉与丞相显贵地位相当,您还博得让贤的好名声。”武安侯就委婉地告诉太后暗示皇上,于是便任命魏其侯当丞相,武安侯当太尉。
籍福向魏其侯道贺,就便提醒他说“:您的天性喜欢好人,憎恶坏人,当今好人称颂你,因而您当了丞相,但您所憎恶的坏人相当多,他们会毁谤您。
如果您能兼容好人和坏人,您的丞相职位就能得以长久,如不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马上会受毁谤而离职。”魏其侯听不进他的忠告。
魏其侯窦婴和武安侯田虫分都爱好儒学,他们推荐赵绾当了御史大夫,王臧当了郎中令,迎鲁人申培到京师来,筹备设立明堂,命令列侯们各回自己的封地,废除关禁,按礼法规定吉凶的服饰和制度,以表明太平气象。
同时检举谴责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良的人,开除他们的族籍。
当时诸外戚中列侯,多娶公主为妻,不想回各自封地,为此,毁谤魏其侯等人的言论每天都传到窦太后耳中。
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贬低儒家学说,因而窦太后愈加不喜欢魏其侯等人。
到建元二年(前139),御史大夫赵绾请皇上不要把政事禀奏太后。
窦太后大怒,便罢免并驱逐了赵绾、王臧等人,解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职务,任命柏至侯许昌当丞相,武强侯庄青翟当了御史大夫。
魏其侯、武安侯从此以列侯身份赋闲家居。
武安侯虽不担任官职,但因王太后的关系,仍受皇上宠信,议论政事,多次建议被采纳见效,天下趋炎附势的官吏、士人,都疏离魏其侯归附武安侯。
于是武安侯更加骄横。
建元六年(前135),窦太后逝世,丞相许昌、御史大夫庄青翟因办丧事不周到,都被免官。
于是任用武安侯田虫分为丞相,任用大司农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
天下士人、郡守、诸侯王更加依附武安侯了。
武安侯身材矮小,面貌丑陋,可出身尊贵。
他自认为当时诸侯王均年事已高,皇上年纪轻,刚即位,自己是皇帝至亲心腹担任丞相,如不狠狠整顿一番,用礼法屈服他们,天下人不会服服帖帖的。
在当时,丞相奏事,常常是一坐大半天,他所说的话,皇帝是言听计从,他所举荐的人有的从闲居一下提拔到二千石官级,把皇帝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
皇帝于是问:“你要任命的官吏任命完了没有?我也想任命几个官呢!”他曾请求把考工官署的地盘划归自己扩建住宅,皇上生气地说“:你何不把武器库也取走!”从此,他才收敛一些。
一次他宴请宾客,让他的兄长盖侯南向坐,自己却东向坐,认为汉朝丞相尊贵,不可因兄长而委屈自己。
武安侯从此更骄横。
他修建住宅,其规模豪华超过所有贵族府第。
田地庄园极其肥沃,他派到郡县去购买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络绎不绝。
前堂摆设钟鼓,竖立曲柄长幡,后房美女数以百计。
诸侯奉送给他珍宝金玉、狗马玩物器皿数不清。
魏其侯自从失去窦太后宠幸,皇帝更加疏远不重用他,没有权势,宾客渐渐离去,甚至对他懈怠傲慢,只灌夫将军一如既往,魏其侯天天闷闷不乐,唯独对灌将军格外厚待。
灌夫将军是颍阴人,其父张孟,曾做过颍阴侯灌婴的家臣,受灌婴宠信,推荐他官至二千石级,所以冒用灌氏家的姓叫灌孟。
吴楚叛乱时,颍阴侯灌婴担任将军,是太尉周亚夫的部下,他推荐灌孟担任校尉。
灌夫带领一千人与父亲一起从军。
灌孟已年老,颍阴侯勉强推荐他,所以灌孟因不得志郁郁寡欢,每逢作战时常常攻击敌人的坚强阵地,因而战死在吴军中,按当时军法规定,父子一起从军参战,有一人为国战死,未死者可护送灵柩回来。
但灌夫不肯随父亲灵柩回去。
他慷慨激昂地表示“:希望斩取吴王或吴国将军头颅,替父亲报仇。”于是灌夫身披铠甲,手执戈戟,召集军中与他素有交情愿跟他同去的勇士几十人。
等走出军门,没有人敢再前进。
只有两人和他属下的奴隶共十多名骑兵飞奔冲入吴军中,一直到达吴军将旗之下,杀死杀伤敌军几十人。
不能再前进了,又飞马返回汉军阵地,带去的奴隶全部战死,只灌夫一人回来。
他身上重创十多处,恰好有名贵良药,才免一死。
他的伤稍有好转,又向将军请求说:“我现在更了解吴军营垒中路径曲折,请让我再去。”将军见他勇敢而有义气,恐怕他战死,便报告周亚夫,太尉坚决阻止了他。
等吴军被攻破后,灌夫也因而名闻天下。
颍阴侯把灌夫的英勇情况向皇上汇报了,皇上就任命灌夫为中郎将。
过了几个月,他因犯法丢了官。
就在长安安了家。
长安显贵没有不称赞他的。
景帝时灌夫官至代国国相。
景帝去世,武帝刚即位,认为淮阳是天下交通枢纽,必须有强大的兵力驻守,因此派灌夫担任淮阳太守。
建元元年(前140),又将灌夫内调任太仆。
二年(前139)灌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酒,因酒醉打了窦甫。
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
皇上怕窦太后杀灌夫,远调他担任燕国国相。
几年后,因犯法丢官闲居长安家中。
灌夫刚强直爽,好发酒疯,不当面奉承人。
对皇亲国戚有权势者,凡比他地位高的,他不但不对他们表示尊敬,反而想法去凌辱他们;对地位在自己之下的士人,越贫贱的,他就更加尊敬,对他们平等相待。
在大庭广众之中,推荐夸赞那些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也因此而推崇他。
灌夫不喜欢文章经学,爱打抱不平,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到。
凡和他交往的,无不是杰出人士或大奸巨滑。
他家积累资产几千万,日有食客少则几十,多则近百人,为在田园中修筑堤塘,灌溉农田,他的宗族宾客扩张权势,垄断利益,在颍川一带横行霸道。
当地童谣唱道:“颍水清清,灌氏安宁;颍水浑浊,灌氏灭族。”灌夫虽富有,但赋闲家居失去权势,达官贵人及宾客渐渐离去。
等魏其侯亦失去权势时,他也想依靠灌夫去报复那些势利的人,灌夫也想依靠魏其侯去结史记交列侯皇族以抬高自己。
两人互相援引借重,交往形同父子,彼此情投意合没有嫌忌,只恨相知太晚。
灌夫服丧期去拜访丞相,丞相随便地说“:我想和你同拜访魏其侯,恰值你服丧不便前往。”灌夫说“:您竟肯屈尊去拜访魏其侯,我怎敢因服丧而推辞!请允我转告魏其侯设置帷帐,备办酒席,请明天早点光临!”武安侯答应了。
灌夫将他和武安侯说的话详细地告诉了魏其侯。
于是魏其侯与夫人特地多买了酒肉,连夜扫除布置帷帐,备办酒宴,直忙到天亮,凌晨又让府中管事宅前迎侯,等到正午不见丞相到来。
魏其侯对灌夫说“:丞相莫非忘了这件事?”灌夫很不高兴,说:“我灌夫不避丧服在身而应他之约,他应该来。”于是驾车亲自前往迎接丞相。
丞相前一天只不过随意相约,实在并未打算前来魏府赴宴。
等灌夫来到丞相府门前丞相还在睡觉。
灌夫进门见丞相说:“昨日幸蒙将军答应拜访魏其侯,他夫妇俩备办了酒食,从清晨到现在,没敢进食。”武安侯故作惊讶道歉说:“我昨日酒醉,忘了跟您说的事。”他们便驾车前往,但却走的很慢,灌夫更加生气。
等酒醉后,灌夫起舞,并邀请丞相共舞,丞相竟不起身,灌夫在酒宴方酣时,用话讽喻丞相。
魏其侯向丞相道歉后,便扶灌夫离去,丞相直喝至天黑,尽欢才离去。
丞相曾派籍福去索取魏其侯在城南的田地。
魏其侯大为怨恨地说“:我今虽被废弃,将军虽显贵,怎可仗势夺我田地呢?”不答应。
灌夫听说后也很不平,骂籍福。
籍福不愿两人有隔阂,就自己编造了好话劝丞相说:“魏其侯年事已高,就快死了,姑且忍耐等待吧!”不久武安侯听说魏其侯和灌夫实际是愤怒不肯让田,也很生气说:“魏其侯的儿子曾经杀人,是我田虫分救了他的命。
我服侍魏其侯没有不听从他的,如今他竟不舍得这几顷田地?再说灌夫何以要干预呢?我再不敢要这块田地了!”从此武安侯十分怨恨魏其侯和灌夫。
元光四年(前131)的春天,丞相向皇上说“:灌夫家住颍川,横行乡里,百姓受其苦,请皇上查办。”皇上说:“这是丞相职责,何必请示。”灌夫亦抓住丞相的阴私,诸如用非法手段谋取私利,接受淮南王刘安金钱贿赂,并说了些不该说的话等。
经宾客们居中调解,双方才停止互相攻击,彼此和解。
当年夏天,丞相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太后下诏,叫列侯皇族都去祝贺。
魏其侯约灌夫同去。
灌夫推辞说“:我多次酒醉失礼得罪了丞相,近来又有嫌隙。”魏其侯说“:已经和解了嘛!”硬拉他一道去。
酒喝到差不多时,武安侯起身敬酒祝寿,在座宾客离席伏地表示不敢当。
过会儿,魏其侯起身为大家敬酒祝寿时,只有他的老朋友离开席位,其余半数人照常坐在座位上,只稍微起身。
灌夫不高兴,他起身敬酒到武安侯身旁时,武安侯也照旧坐着,只稍欠一下上身,推说:“不能喝满杯。”灌夫火了,苦笑着说“:你是贵人,这杯就托付给你了!”当时武安侯不肯答应。
当敬到临汝侯时,他正在跟程不识附耳说悄悄话,亦不离开席位。
灌夫没有地方发泄怒气,便骂临汝侯说:“你平时诋毁程不识不值一文钱,今天长辈给你敬酒祝寿,你却学女孩子样儿同程不识咬耳说话!”武安侯对灌夫说“:程将军和李将军都是东西两宫的卫尉,你当众侮辱程将军,仲孺难道不给你所尊敬的李将军留有余地吗?”灌夫说“:今天杀我的头,穿我的胸,我都不在乎,还顾什么程、李将军!”座客们见势起身,托辞入厕,渐渐离去。
魏其侯也离去,并挥手示意让灌夫也出去。
武安侯发火道“:这是我宠惯灌夫的过错。”便命骑士扣留灌夫。
灌夫这时想出去又出不去,籍福就起身替灌夫道歉,并按灌夫的脖子,让他道歉。
灌夫越发火了,不肯道歉。
武安侯便指挥骑士们把灌夫捆绑了放在客房,叫来长史说:“今天请宗室宾客参加饮宴,是有太后诏令的。”他弹劾灌夫,说他在宴席上辱骂宾客、侮辱诏命,犯了“不敬罪”,把他囚禁在特别监狱里。
于是追查他以前的事情,派遣差吏追捕所有灌氏的分支亲属,都判决杀头示众罪。
魏其侯感到非常惭愧,出钱让宾客向田虫分求情,也未能使灌夫获释。
武安侯的属吏都是他的亲信,所有灌氏的人都逃匿,灌夫被拘禁,无人可告发武安侯的隐秘。
魏其侯挺身而出营救灌夫,夫人劝他说“:灌将军得罪了丞相,和太后家的人作对,怎能营救得了?”魏其侯说:“侯爵是我挣来的,现在由我把它丢掉,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再说我总不能让灌仲孺个人去死,而我独自偷生。”于是就瞒着家人,私自上书皇帝。
皇帝立即将他召进宫去,魏其侯就将灌夫因酒醉失言的情况详细说了一遍,认为不该判处死刑。
皇上认为他说的对,就赏赐魏其侯一同进餐,说:“到东宫去公开辩论这件事。”魏其侯到东宫,极力夸赞灌夫的长处,说他酗酒获罪,而丞相却以别的罪名诬陷。
武安侯接着又竭力诋毁灌夫骄横放纵,犯了大逆不道之罪,魏其侯觉得无法对付,便攻击丞相的短处。
武安侯说:“天下幸而太平无事,我才得以成为皇上心腹,爱好音乐、狗马和田宅。
我所喜欢的不过是歌技艺人、能工巧匠,不像魏其侯和灌夫那样,招集天下豪杰壮士,不分昼夜商讨,腹诽心谤对朝廷深怀不满,不是抬头观天象,就是在地上筹划,窥测于东西宫之间,希望天下变故,他们好立功成事。
我倒不明白他们到底想干什么?”于是皇上向在朝的大臣们问道“:他们两人的话谁的对呢?”御史大夫韩安国说:“魏其侯说灌夫的父亲为国而死,灌夫手持戈戟冲入强大的吴军阵中,身受创伤数十处,是天下勇士全军闻名,如无特别大罪,只为酒后口舌之争,是不应援引其他罪状判处死刑的。
魏其侯的话是对的。
丞相又说灌夫结交大奸臣滑,欺压平民,家产万贯,横行颍川,凌辱皇族,这是所谓‘树枝比树干大,小腿比大腿粗,其后果非折必裂。’丞相的话也不错,希望明主自己裁决吧。”主爵都尉汲黯、内史郑当时都认为魏其侯对,但又不敢坚持己见回答皇上。
其余的人更不敢回答。
皇上怒斥内史说“:你平日多次说到魏其侯、武安侯的长处和短处,今日廷辩,反而畏首畏尾像驾在车辕下的马驹,我将一齐杀掉你们这些人。”于是起身罢朝,进宫侍奉太后进餐。
太后早已派人在朝廷探听消息,他们把廷辩情况详细报给太后。
太后生气不吃饭说“:现在我还活着,别人竟敢作践我弟弟,我若百年后,就都活像宰割鱼肉一样宰割他了。
再说皇帝怎能像石头一样,自己不做主张呢!现幸亏皇帝在,这班大臣就随声史记附和;假设皇帝驾崩,这些人还有可信赖的吗?”皇上劝慰说:“都是皇室外戚,所以举行廷辩,不然,一个狱吏就可解决。”这时郎中令石建向皇帝分别陈述了魏其侯、武安侯两个人的事情。
武安侯既已退朝,出了停车门,招呼御史大夫韩安国同乘,生气地说:“我和长孺共同对付一个老秃翁,你为何模棱两可?”韩御史大夫沉默良久才对丞相说“:您怎么这样不知自重自爱?魏其侯毁谤您,您应当摘下官帽,解下绶带官印,还归皇上,自谦说:‘我以皇帝的心腹,侥幸得此相位,本不称职,魏其侯的话都是对的。’像这样,皇上必会赞赏您的美德,不会罢免您。
魏其侯也定会惭愧,闭门咬舌自杀。
如今别人诋毁您,您也诋毁人家,彼此互骂,像商人、女子吵嘴一般,多么不识大体呢!”武安侯认错说“:争辩时太冲动,没有想到这样做。”皇上派御史按文簿所记灌夫功劳进行追查,与魏其侯所说多有不符之处,魏犯了欺骗皇上的罪。
被弹劾,拘禁在名叫都司空的特监里。
汉景帝时魏其侯曾接受过他临死时的遗诏,上面写着:“假如遇到与己不便之事,你可用灵活方便的办法论事,上奏给皇帝。”等到自己被拘禁,灌夫将要被定罪灭族,情况紧急,大臣们谁也不敢再向皇帝说明这件事。
魏其侯便让侄子上书向皇帝报告曾接受景帝遗诏之事,希望再次得到皇上召见。
奏折呈送皇上,可是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未见景帝临终的这封诏书。
这道诏书只封藏在魏其侯家中,是家臣盖章加封的。
于是又弹劾魏其侯伪造先帝诏书,应判处斩首示众罪。
元光五年(前130)十月,灌夫及其家属全部处决了。
魏其侯过了许久才得到这个消息,愤慨万分,患了中风病,绝食想死,有人告知他皇上没有杀魏其侯的意思,他又开始进食、治病。
讨论决定不处死刑了,竟有毁谤魏其侯的流言蜚语让皇上听到,因此在当年十二月最后一天将魏其侯斩首在渭城大街上示众。
这年春天,武安侯病重呓语,讲的尽是谢过服罪的话。
巫师诊病说,看见魏其侯和灌夫两人鬼魂共同监守着武安侯,要杀死他。
他终于死了,儿子田恬继承了爵位。
元朔三年(前126)武安侯田恬因穿短衣入宫,犯了“不敬”之罪,封爵被废除。
淮南王刘安谋反事发,皇上追查出:淮南王前次来朝,武安侯担任太尉时,曾到霸上迎淮南王说过:“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最贤明,又是高祖嫡孙,一旦皇上去世,不是大王继承皇位,还该是谁呢!”淮南王十分欢喜,曾送武安侯许多金银财物。
皇上自从魏其侯的事件发生时,就不认为武安侯是对的。
只是碍于王太后的缘故罢了。
等听到淮南王向武安侯送金银财物时,皇上说:“假如武安侯还活着的话,该灭族了。”太史公说:魏其侯和武安侯都凭外戚关系显贵。
灌夫因一次下决心冒险立功而显名于当时。
魏其侯被重用是由于平定吴楚七国叛乱,武安侯的显贵则是由于皇帝刚即位,王太后掌权的机会。
然而魏其侯实在是太不懂时势变化,灌夫不学无术,又不谦逊,两人互相庇护,酿成这场祸乱。
武安侯利用权术又倚仗显贵地位,由于一杯酒的愤怒,陷害两位贤人。
可悲啊!灌夫迁怒于别人,以致自己的性命也不长久,他受不到百姓拥戴,终究落了个坏名声,可悲啊!由此可知灌夫灾祸的根源啦!

魏其武安侯列传相关文章

  • 盈虚》原文翻译 - - 《六韬》文韬 - -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   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
  • 此狐不俗》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外祖雪峰张公家,牡丹盛开,家奴李桂,夜见二女凭阑立,其一曰:月色殊佳。其一曰:此间绝少此花,惟佟氏园与此数株耳。桂知是狐,掷片瓦击之,忽不见。俄而砖石乱飞,窗棂皆损,雪峰公自往视之,拱...
  • 义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沈观察夫妇并故,幼子寄食亲戚家。贫窭无人状。其妾嫁于史太常家,闻而心恻。时阴使婢媪与以衣物,后太常知之,曰:此尚在人情天理中,亦勿禁也。钱塘季沧洲因言,有孀妇病卧,不能自炊,哀呼...
  • 荔姐遇鬼》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满媪,余弟乳母也,有女曰荔姐,嫁为近村民家妻。一日,闻母病,不及待婿同行,遽狼狈而来。时已入夜,缺月微明,顾见一人追之急,度是强暴,而旷野无可呼救,乃映身古冢白杨下,纳簪珥怀中,解绦系颈...
  • 学与仕》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张 - -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两句话要注意,后来一直成了中国文化的中心思想之一,讲到这里,我的感慨特别多。过去我们中国文化,都是走这两句话的路线,我们翻开历史来看,觉得很可...
  • 龙飞相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安庆戴生,少薄行,无检幅。一日醉归,途中遇故表兄季生。醉后昏眊,竟忘其死,问:“向在何所?”季曰:“仆已异物,君忘之耶?”戴始恍然,而醉亦不惧,问:“冥间何作?&rd...
  • 兵势篇》原文翻译 - - 《孙子兵法》原文及注释 - -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
  • 第二十五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 鹊巢》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 理旧恨》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理旧恨 一怕婆者,婆既死,见婆像悬于柩侧。因理旧恨以拳打之。忽风吹轴动,忙缩手大惊曰:“我是取笑作耍。” 敕书 一官置妾,畏妻,不得自由。怒曰:“我只得奏...
  • 问藕》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问藕 上路先生携子出外,吃着鲜藕。乃问父曰:“爹,来个啥东西,竖搭起竟似烟囱,横搭竟好像泥笼,捏搭手里似把弯弓,嚼搭口里醒松醒松。已介甜水浓浓,咽搭落去蜘蛛丝绊住子喉咙,...
  • 李甲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李甲 望云涯引 秋容江上,岸花老,苹洲白。露湿蒹葭,浦屿渐增寒色。闲渔唱晚,鹜雁惊飞处,映远碛。数点轻帆,送天际归客。 凤台人散,漫回首。沈消息。素鲤无凭,楼上暮云凝碧。时向西风...
  • 列传第一百七十八·忠义二》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王冕,字服周,洛阳人。正德十二年进士。除万安知县。宸濠反,长吏多奔窜。冕募勇壮士,得死士数千人,从王守仁攻复南昌。宸濠解安庆围,还救,至鄱阳湖,两军相拒。濠尽出金制犒士,殊死战,官...
  • 卷一百一 列传第三十九》原文翻译 - - 《辽史》150章 - - 伶官罗衣轻宦官王继恩赵安仁伶,官之微者也。《五代史》列镜新磨于《传》,是必有所取矣。辽之伶官当时固多,然能因诙谐示谏,以消未形之乱,惟罗衣轻耳。孔子曰:“君子不以人废...
  • 王珪》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王珪 戴胄(兄子至德) 岑文本(兄子长倩 倩子羲 格辅元附) 杜正伦 王珪,字叔玠,太原祁人也。在魏为乌丸氏,曾祖神念,自魏奔梁,复姓王氏。祖僧辩,梁太尉、尚书令。父顗,北齐乐陵太...
  • 列传第六》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贺拔胜字破胡 ,神武尖山人也。其先与魏氏同出陰山。有 如回者,魏初为大莫弗。祖尔头,骁勇绝伦,以良家子镇武川, 因家焉。献文时,茹茹数为寇,北边患之。尔头将游骑深入觇 候,前后以八...
  • 王诞传》原文翻译 - - 《宋书》50章 - - 王诞字茂世,琅王牙临沂人。是太保王弘的堂兄。祖父王恬,官至中军将军,父亲王混官至太常。 王诞年轻时很有才华。晋朝孝武帝逝世,堂叔尚书令王王旬写哀悼文,好久都未写成功,便告...
  • 汲郑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50章 - - 汲黯,字长孺,濮阳县人。 其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 到他已是第七代,世为卿大夫。 孝景帝时,靠他父亲举荐,汲黯当了太子洗马,因他为人庄重,人们敬畏他。 景帝死后,太子继位,任命他为...
  •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一十三   卷13_1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永和」   於穆烈祖,弘此丕基。永言配命,子孙保之。   百神既洽,万国在兹。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卷13_2 「郊...
  • 蜣螂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蜣螂 释名 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 气味咸、寒、有毒。 主治 1、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