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50章 > 皇后传

南齐书

《南齐书》50章皇后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皇后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六宫的位号,汉、魏以来,因袭增置,各个时代情况不尽相同。建元元年(479),有关部门奏请设置贵嫔、夫人、贵人为三夫人,。。华、。。仪、。。容、淑妃、淑媛、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永明元年(483),有关部门奏请为贵妃、淑妃都加金章紫绶,佩戴于。。玉。淑妃在以前是比拟九卿的,以淑为温恭之职,妃为亚后之名,进同贵妃,以比拟三司。夫人的名号,和蕃国没什么区别。降而以淑媛比九卿。永明七年(489),又恢复设立昭容,位在九嫔。建元三年(481),太子宫设置三个内职:良娣比拟开国侯,保林比拟五等侯,才人比拟驸马都尉。
宣孝陈皇后名道止,是临淮东陽人,系魏司徒陈矫的后人。父名陈肇之,是本郡孝廉。
陈皇后少年时家中贫穷,辛勤织布劳作,家里人心疼她的劳苦,有人不叫她干活,她终究不改。嫁给宣帝(萧承之),宣帝的妾生了衡陽元王萧道度、始安贞王萧道生,陈皇后生了太祖(萧道成)。太祖两岁的时候,乳母奶水不足,陈皇后梦见有人送来两瓶麻粥,醒来后乳汁大出,陈皇后于是对太祖感到奇异,便更喜欢太祖了。宣帝在外地任职,陈皇后经常留在家中治理家务管教子孙。有个看相的对陈皇后说:“夫人有贵子你看出来了么?”陈皇后叹道:“我这三个儿子谁该富贵?”然后叫着太祖的小名说:“正应当是你呀。”皇帝死后,陈皇后亲自干活,奴婢佣人有了过错,她都宽恕不予追究。太祖后来虽然做了官,但家业本来比较贫穷,任建康令时,到了冬天高宗(萧鸾)等孩子还没有双丝棉衣,但是奉养母亲的膳食非常丰厚,陈皇后总是把两种以上的肉肴都撤去,说:“这对我说来远远足够了。”她后来死在县里的官舍中,年七十三岁。升明三年(479),追赠竟陵公国太夫人,蜜印,画青绶,以太牢祭祀。建元元年(479),追赠孝皇后。赠外祖父陈肇之金紫光禄大夫,谥号为“敬侯”。赠陈皇后母亲胡氏为永昌县靖君。
高昭刘皇后名智容,是广陵人。祖父刘玄之,父亲刘寿之,都做过员外郎。
刘皇后的母亲桓氏,梦见自己吞下了玉胜(玉制首饰)尔后生下了刘皇后,当时满室都是紫光,桓氏告诉了刘寿之,寿之说:“只恨她不是个男孩。”桓氏说:“虽说是女孩,也足以使家道兴隆了。”刘皇后睡觉的时候,家里人经常看到她身上像是有云气缭绕。十来岁的时候,便嫁给了太祖,为妇严正而有礼法,家庭肃然。宋泰豫元年(472)去世,年五十。归葬于宣帝墓旁,便是现在的泰安陵。门生王清和墓工刚用锹动土,便见有白兔跳起来,再也找不见,等坟建成,兔又回来栖息坟上。升明二年(478),赠竟陵公国夫人。三年,赠齐国妃,印绶和太妃一样。建元元年(479),尊谥“昭皇后”。三年,赠刘皇后的父亲为金紫光禄大夫,母亲桓氏为上虞都乡君;刘寿之之子刘兴道为司徒属,文蔚豫章内史,义徽光禄大夫,义伦通直郎。
武穆裴皇后名惠昭,是河东闻喜人。祖父裴朴之,官给事中。父亲裴玑之,为左军参军。
裴皇后与豫章王妃庾氏是同夫的娣姒,庾氏勤于女工,事奉太祖、昭后恭谨不倦,裴皇后赶不上她,所以不为公公婆婆所爱重,世祖萧赜在家里对她也不大厚爱。裴皇后性情刚严,竟陵王萧子良妃袁氏布衣时有过失,裴皇后便严加训罚。升明三年(479),为齐世子妃。建元元年(479),为皇太子妃。三年,去世。谥号为“穆妃”,安葬在休安陵。世祖即位后,追赠为皇后。赠裴玑之为金紫光禄大夫,其母檀氏为余杭广昌乡元君。
按旧规矩,显陽、昭陽二殿,是太后、皇后居住的地方。永明中,没有太后、皇后,羊贵嫔便居住在昭陽殿西,范贵嫔居住在昭陽殿东,宠姬荀昭华居住在凤华柏殿。宫中内御所居住的寿昌画殿南阁,设置白鹭鼓吹二部;乾光殿东西头,设置钟磬两厢,都是宴会演奏音乐的地方。皇上数次游玩各苑南齐书囿,用后车载着宫人,宫内深隐,听不到端门的鼓声,于是在景陽楼上放置一个钟,宫人听到钟声,便早早起来着修饰,至今,这个钟只在五鼓和三鼓的时候响。皇上多次到琅笽城玩,宫人常从,早上出发,到湖北埭时,鸡才开始叫。
吴郡的韩蔺英,是位很有文采的妇女。宋孝武帝时期,她曾献过《中兴赋》,受到奖赏入宫来。宋明帝时期,任她为宫中工作人员。世祖任她为博士,教六宫读书写字,由于她年老多识,便称呼她为“韩公”。
文安王皇后名宝明,是琅笽临沂人。祖父王韶之,任吴兴太守。父亲王晔之,为太宰祭酒。刘宋时期,太祖为文惠太子(萧长懋)取王皇后时,正值桂陽贼兵到来,当时太祖在新亭阻击,有人传说他已经战死,家宅也被人抄掠了,文惠太子、竟陵王萧子良便挺身而出将穆皇后、庾妃以及王皇后送到王皇后的哥哥王籨之家中,事件平定后才出来。建元元年(479),为南郡王妃。建元四年,为皇太子妃,但不受宠。太子为宫人制作新鲜华丽的衣裳和首饰,但王皇后的床帷陈设依然仍旧,钗镊首饰只有十来枚。永明十一年(493),为皇太孙太妃。郁林王即皇帝位后,尊她为皇太后,称宣德宫。赠其父为金紫光禄大夫,其母桓氏为丰安县君。这一年十二月,配备皇帝的车驾拜谒太庙。高宗(萧鸾)即位后,她搬出来居住在鄱陽王原来的宅第中,为宣德宫。永元三年(501),梁王平定京城,迎接王皇后入宫行使皇帝权力,直到禅位。天监十一年(512),去世,时年五十八岁。安葬在崇安陵。谥号为“安后”。其兄王晃为义兴太守。
郁林王何妃名婧英,是庐江飅人,抚军将军何戢的女儿。永明二年,被纳为南郡王妃。永明十一年,为皇太孙妃。郁林王即位,封她为皇后。她的嫡母刘氏为高昌县都乡君,生母宋氏,为余杭广昌乡君。将要拜封皇后时,镜子在床上无故掉在地下了。这年冬天,和太后同日拜谒太庙。
何皇后秉性婬乱,做王妃时,就和外人通奸。在后宫,又和皇帝身边的杨珉之私通,和他一起睡觉游玩就像是夫妇一样。杨珉之又和皇帝关系暧昧,所以皇帝也不管她。把她的亲戚接到宫里,赏赐每人一百数十万钱。又把世祖的耀殿给她的家属住。后来皇帝被废,她被贬为王妃。
海陵王王妃名韶明,琅笽临沂人,是太常王慈的女儿。永明八年(490),被纳为临汝公夫人。郁林王即位后,封她为新安王妃。延兴元年(494),被封为皇后。也是在这一年,被降为海陵王妃。
明敬刘皇后名惠端,是彭城人,光禄大夫刘道弘的孙女儿。太祖给高宗娶了她。建元三年(481),她被任命为西昌侯夫人。永明七年(489),去世,葬在江乘县张山。延兴元年,赠她为宣城王妃。高宗即位后,追赠为敬皇后。赠其父通直郎景猷为金紫光禄大夫,其母王氏为平陽乡君。永泰元年(498),高宗驾崩,改葬,合葬在兴安陵。
东昏褚皇后令璩,是河南陽翟人,太常褚澄的女儿。建武二年(495),被纳为皇太子妃,次年,拜谒明敬皇后庙。东昏侯即位后,她被封为皇后。皇上宠爱潘妃,因而褚皇后不被看重。黄淑仪生了太子萧诵,东昏侯被废后,她也和他们一起成为庶人。
和帝王皇后名。。华,是琅笽临沂人,太尉王俭的孙女儿。先是为随王妃。中兴元年(501),被封为皇后。皇帝禅位后,她降为妃。
本史作者认为:后妃的品德,在古老的歌谣中就被歌诵了,它的意义虽然产生于闺房之中,但作为一种道也感化天下。缫丝下种,无非耕织,佩管早起,和男人一样劳动,这样才可以把后院的事业搞好,成为公侯的好伴侣。孝、昭二位皇后,都有贤明的教养,可惜没能母仪天下。皇家命运正在发达的时候,内宫的位置都空虚着,虽有妇人,但也只能空慕周兴,虽有祯符显瑞,但也只能徒萃美名。如果能使后宫紧密配合,妇女方面的教化能够跟上,那么马、邓风流,便可以再现于当代。太祖创业的时候,抑制宫禁,拆除了宋明帝的紫极殿,革除前代的过分奢侈,衣服上不搞纹绣,颜色上不用红彩,使后宫很贫乏,如同一般人家。世祖继位后,在国运承平的基础上,先后建造了寿昌殿和凤华殿,使用香柏文柽,花梁绣柱,雕金镂宝,宫室里的花费很大,承着闲暇,用赵瑟演奏《吴趋》,凭借皇恩,后宫每年都很充盈,但这都用的是私人积累,还不至于损耗国库。高宗凭仗运数矫情伪饰,对外实行俭陋,对内大造宫禁,不曾休止。东昏侯更是丧道之主,大煽奢侈之风榨干天下的油水,来供自己的浮饰,美貌女子和多谋妇人,如同殷朝夏代一般。呜呼!这都可以作为后来人的戒鉴啊!
赞语:宣孝皇后,很有准则和见识,仿佛是先知。高昭皇后生了武帝,世人把她奉为母仪。裴穆等储君妃后,也随着废帝一块儿倒台。明敬皇后是有典册的,应该配在宗枝,但好景不长,因为以前的政治太败坏了。文安皇后虽然主持了废除君主,但是已经忧患丛生,只得在中兴时期,按规矩让出皇位。

皇后传相关文章

  • 闵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闵姓氏祖宗:子开姓氏起源:上古周朝时,鲁国君庄公之子子开后为君,是为泯公,后他的子孙就取闵字作为姓,世代相传。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秦置陇西郡,现在甘肃省临洮县。《路史》记...
  • 向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向姓氏祖宗:孙向姓氏起源: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后。神农氏有裔孙向,被封为诸侯,其后代子孙以向为姓,遂成向姓。出自祁姓,为帝尧的后裔,以国为姓。周代有向国,故址在今山东莒县...
  • 说难》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
  • 筹谋卷二》原文翻译 - - 《权谋残卷》原文 - - 君子谋国,而小人谋身。谋国者,先忧天下;谋己者,先利自身。盖智者所图者远,所谋者深。惟其深远,方能顺天应人。守之伐之,不如以德伏之。宜远图而近取。见先机,善筹划。圣王之举事,考之...
  • 文臣》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一 - - 帝王有出震向离之象,大臣有补天浴日之功。三公上应三台,郎官上应列宿。宰相位居台铉,吏部职掌铨衡。 吏部天官大冢宰,户部地官大司徒,礼都春官大宗伯,兵部夏官大司马,刑部秋官大司...
  • 怪物幻形》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忆余十一岁时,居西溪顾氏宅中,闻邻右秦氏言狐为祟。  每至初更,举族健男十余人执刀枪剑槊,各持灯火升屋四望,方纷呶时,邻舍左右忽闻有人在屋檐上咳且笑者,又有见两苍头从高楼跳下...
  • 专心》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七 - - 郁离子曰:“水鸮翔而大风作,穴蚁徙而阴雨零,岂其知之独觉哉?惟其所愿欲莫切于饱与安也,故孜孜以候之。气将来而必知,惟其心之专也。是故知曂潦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
  • 隐士与历史文化》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微子 - - 有人说中国过去的隐士,就是西方文化中自由主义者“不同意”的主张,他不反对,反正个人超然独立,这是民主政治的自由精神。这个比方表面上看起来很对,实际上还是不大对,因...
  • 王秀才议立偏房 严监生疾终正寝》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上卷 - - 话说众回子因汤知县枷死了老师夫,闹将起来,将县衙门围的水泄不通,口口声声只要揪出张静斋来打死。知县大惊,细细在衙门里追问,才晓得是门子透风。知县道:“我至不济,到底是一...
  • 十灰》原文翻译 - - 《笠翁对韵》上卷 - -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洁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连舟藜杖,真人...
  • 戏术》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有桶戏者,桶可容升,无底中空,亦如俗戏。戏人以二席置街上,持一升入桶中,旋出,即有白米满升倾注席上,又取又倾,顷刻两席皆满。然后一一量入,毕而举之犹空桶。奇在多也。  利津李见田...
  • 复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 地雷复)坤上震下《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覆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六二,休复,吉。六三,频复,厉,无咎。六四,中行独复。六五,敦复,无悔。上六,迷复,凶,...
  • 剥卦》原文翻译 - - 《周易·易经》前32卦 - - (山地剥)艮上坤下《剥》:不利有攸往。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六三:剥之,无咎。六四:剥床以肤,凶。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 马蹄》原文翻译 - - 《庄子》外篇 - - 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 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 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絷,编之以皂栈,马之死...
  • 易祓、章斯才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易祓 蓦山溪(春情) 海棠枝上,留得娇莺语。双燕几时来,并飞入、东风院宇。梦回芳草,绿遍旧池塘,梨花雪,桃花雨。毕竟春谁主。 东郊拾翠,襟袖沾飞絮。宝马趁雕轮,乱红中、香尘满路。十...
  • 赵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赵崇 如梦令 日日酒围花阵。画阁红楼相近。残月醉归来,长是雨羞云困。低问。低问。独自绣帏睡稳。 如梦令 窗外燕娇莺妒。窗下梦魂无据。梦好却频惊,不到彩云深处。无绪。无...
  • 本纪第三十一·明宗》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讳和世〈王束〉,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亦乞烈氏。成宗大德三年,命武宗抚军北边,帝以四年十一月壬子生。成宗崩,十一年,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
  • 死事传第二十一》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50章 - -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至于儒者...
  • 列传第一百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马璘,扶风人也。祖正会,右威卫将军。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叹曰:"岂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
  • 虎肉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兽部 - - 虎 释名 乌徒、大虫、李耳。 气味 虎骨:辛、微热、无毒。 虎肉:酸、平、无毒。 主治 虎肉:益气力,止多唾,治疟及恶心欲呕。 虎骨: 1、臂胫疼痛。用虎胫骨二两(捣碎炙黄)、羚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