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徐霞客游记 > 上卷 > 江右游日记二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上卷江右游日记二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江右游日记二

书籍:徐霞客游记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8-06
二十一日 早起,寒甚,雨气渐收,众峰俱出,惟寺东南绝顶尚有云气。与贯心晨餐毕,即出方丈中庭,指点诸胜。盖正南而独高者为寨顶,顶又有石如鹦嘴,又名鹦嘴峰,今又名为老人峰。〔上特出一圆顶,从下望之,如老僧南向,袈裟宛然,名为“老人”者以此。上振衣台平视,则其峰渐分为二;由双剑下窥,则顶若一叶缀起。〕其北下之脊,一起而为罗汉,再起而为鹦哥,三起而为净瓶,〔为北下最高脊,〕四起而为观音,〔亦峭。〕此为中支,北与展旗为对者也,〔楠木殿因之。从南顶〕而西,最峭削者为龟峰、双剑峰。龟峰三石攒起,兀立峰头,与双剑并列,而高顶有叠石,如龟三叠,为一山之主名。〔峰下裂隙分南北者为一线天,东西者为摩尼洞,其后即为四声谷。从其侧一呼,则声传宛转凡四,盖以峰东水帘谷石崖回环其上故也。峰东最高者即寨顶,西之最近者为含龟峰,其下即寨顶、含龟分脊处,而龟峰、双剑峭插于上,为含龟所掩,故其隙或显或合;合则并成一障,时亦陡露空明,昨遂疑为白云耳。〕双剑亦与龟峰并立,龟峰三剖其下而上合,双剑两岐其顶而本根基连。其南有大书“壁立万仞”者,指寨顶而言也。款已剥落,云是朱晦庵。此〔二峰〕为西南过脊之中,东北与香盒峰为对者也,而旧寺之向因之。从西而北,联屏障于左者,一为含龟峰,其下即为振衣台,〔平石中悬屏下,乃道登摩尼、一线天者也。〕二为明星峰,〔北接双鳌,南联含龟,在正西峰为最高。〕其上有窍若星。三为双鳌峰,〔峰北下插澄潭,即入谷所经放生池南崖也。〕此〔三峰〕环峙于谷西,而寨顶之脉西北尽于此。从南顶而东,最回环者为城垛峰、围屏峰,此为东南层绕之后,西北与双鳌峰为对者也。从东而北,列磷峋于右者,覆者为轿顶峰,尖者为象牙峰,踞者为狮子峰。此联翩于谷东,而寨顶之脉东北转于此,又从北而骈立为案焉。平而突者为香盒峰也。幻而起者灵芝峰也,〔即方丈静室所向。〕斜而张者展旗峰也,〔东昂西下,南北壁立,南插澄潭,即入谷之凿栈于下者。〕此〔三峰〕排拱于谷北,而寨顶之脉西南尽于此。此俱谷之内者也。

若谷之外,展旗之北为天柱峰,〔即昨遥望开岐如圭者,旁〕又为狗儿峰。狮子之南为卓笔峰。围屏峰之南,深壑中有棋盘石。寨顶之南又有朝帽峰。〔峰独高,孤立寨顶后,余从弋阳东舟中遥见者即此,近为诸峰所掩。又寨顶、朝帽间,则为〕接引峰。寨顶之西有画笔峰,〔盖寨顶北下者,既为罗汉诸峰,其南回西绕,列成屏嶂,反出龟峰之后者,此是也。岩上有泉,是名〕水帘洞。此俱谷之外者也。

其谷四面峰攒,独成洞窟。惟西向一峡,两崖壁立,水从中出,路亦从之。其南从龟峰之下,西从狮子峰之侧,北从香盒、天柱之间,皆逾峰跻隙而后得度,真霄壤天地间一灵胜矣。其中观音峰一枝,自寨顶北坠,分为二谷:西则方丈静室所托,最后为振衣台、摩尼洞之路;东则榛莽深翳。

余曳杖披棘而入,直抵围屏峰、城垛峰之下,仰视“饿虎赶羊”诸石,何酷肖也。使芟夷深莽,叠级置梯,必有灵关再辟,奥胜莫殚竭尽者。惜石乱棘深,无能再入。出,循狮子峰之北,逾岭南转,所谓轿顶、象牙诸峰,从其外西向视之,又俱夹叠而起。中悬一峰,恍若卓笔,有咄咄表示惊讶书空之状,名之曰卓笔峰,不虚也,不经此不见也。峰之下俱石冈高亘。其东又有石峰一支,自寨顶环而北,西与轿顶、象牙诸峰,又环成一谷。余从石冈直南披其底,复以石乱棘深而出。因西逾象牙、狮子之间,其脊欹削,几无容足,回瞰内谷,真别有天地矣。此东外谷之第一层也。

复循外岭东行,南转二里,直披寨顶之后,是为棋盘石。一大石穹立谷中,上平如砥,镌其四旁,可踞可憩。想其地昔有考槃,今成关莽,未必神仙之遗也。其西南为朝帽峰,西北为寨顶,盖即围屏峰之后也。其外峰一支,自朝帽峰下复环而北,又成一谷,但其山俱参差环立,不复如内二支俱石骨削成者矣。此东外谷之第二层也。

寨顶、朝帽之间,峰脊度处,一石南向而立,高数十丈,孤悬峰头,俨若翁仲,或称为接引峰,或称为石人峰。从棋盘石望之不觉神飞,疑从此可跻绝顶,遂披棘直穷岭下,则悬崖削石,无可攀跻也。仍从旧路至狮峰,过香盒峰,登灵芝峰,望天柱、狗儿二峰,直立北谷中。盖展旗与其北一峰又环成一谷,此北外谷也。

既而从展旗之西南,直东上其巅。东南眺朝帽峰之东,又分立一石,亦如接引,而接引则隐不可见;南眺叠龟、双剑,俱若一壁回环,无复寸隙也。下峰,从夹栈西山,循潭外南行,出双鳌、明星、含龟之后,东视三峰,其背俱垂土可上。舍而更南,东入即水帘之径,逾叠龟、双剑,即下振衣谷中之道也。更舍而南,见有道东上,知为寨顶无疑矣。贾勇而登,二里,西视叠龟、双剑〔已在足下,始知已出水帘上。下视谷中,三面回环如玦jué环形古玉器,一面有开口,惟北面正对龟峰、双剑,〕其西有隙可通,然掩映不见所从。此南外谷之第一层也。

循崖端再上,已而舍左从右,则见东南冈上,乱石涌起,有若双芝骈立,盘大茎小,下复并蒂,中有穿孔,其上飞舞成形,应接不暇。又上一里,既登一顶,复舍右从左,穿石隙而上,转而东南行,其顶更穹然也。其北复另起一顶,两顶夹而成峡,东南始于过脊,西北溢于水帘,山遂剖为两界,而过脊之度其东南者,一石如梁,横两顶之间,梁尽而轰崖削起,决无登理。踞脊上回瞰南谷,崩隤直下,不见其底,但见东西对崖,悬岚倒翠,不知从何而入。此南外谷之第二层也。

久之,觅路欲返,忽见峡北之顶,有石如凿级自峡中直上者,因详视峡南石上,亦复有级如之,始知其路不从脊而从峡也。盖其寨为昔人盘踞之处,故梯险凿空,今路为草没,而石迹未泐lè裂开。遂循级北下峡中,复自峡攀级北上,一里,复东登再高处,极其东南,则恍与接引比肩,朝帽觌相见面矣。惟朝帽东离立之石,自隐不见,而朝帽则四面孤悬,必无可登。而接引之界于其中者,已立悬脊之上,两旁俱轰石错块,不特不仅仅是下不能上,即上亦不能下。其北下之谷即棋盘,其南下之谷即朝帽南来之脉所环而成者,亦不知其从何而入。此南外谷之第三层也。

〔独西无外谷。乃绝顶之北,东分为围屏、城垛,西分为鹦口;然其异,下仰则穹然见奇,上瞰反窅yǎo深远绝难尽也。〕时日色已暮,从绝顶四里下山。东向入至双剑、叠龟之下,见有路可入水帘洞,第昏黑莫辨,亟逾岭入方丈焉。

二十二日 晨起,为贯心书《五缘诗》及《龟峰》五言二首、《赠别》七言一首。晨餐后,复逾振衣台,上至叠龟峰之下,再穿一线而东,复北过四声谷。盖四声谷之壁,有一隙东南向,内皆大石叠架,若累级悬梯,便成楼阁,可通西北。而出其西北为摩尼洞,正下临方丈,平挹yì观音、净瓶、狮子诸峰。遂下岭,西南循外谷入水帘洞。其处三面环崖,回亘自天,而北与龟、剑二峰为对,泉从崖东飘坠,飞珠卷雪,为此中绝胜。〔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但只有诎qū屈曲水观耳。此谷独飞珠卷雪,在深谷尤异。但其洞虽与泉对,而洼伏崖末为恨。顾其危崖四合,已可名洞,不必以一窟标举也。时朔风舞泉,游漾乘空,声影俱异。霁色忽开,日采丽崖光水,〕徘徊不能去离开。久之,再饭于寺,别贯心行。

仍从崖栈西出,十里,排前。五里,过状元桥北之分路亭,其南路乃由桥而至黄源窑者,从其西行十五里至留口,暮涉其溪。溪西即为贵溪界,其溪自黄源来,至此入大溪,而市肆俱在溪西,乃投宿焉。自排前至留口,回望龟峰,只见朝帽峰俨若一羊角插天,此西向之望也,与弋阳东面之望不殊纤毫,第此处转见一石人亭亭在旁更为异耳。

江右游日记二相关文章

  • 漕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漕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在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以西河、辽东为郡望。在中国历史上,漕氏族人在汉朝时期较多、也颇有名望...
  • 教场狐宅》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西城将军教场一宅,周兰坡学士尝居之,夜或闻楼上吟哦声,知为狐,弗讶也。及兰坡移家,狐亦他徙。后田白岩僦居数月,狐乃复归,白岩祭以酒脯,并陈祝词于几曰:闻此蜗庐,曾停鹤驭,复闻飘然远引...
  • 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①。》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①。  [注释]  ①九族:由自己往上推四代,为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由自己往下推四代,是儿子、孙子、曾孙...
  • 卷三十二》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漻水出江夏平春县西,漻水北出大义山,南至厉乡西,赐水入焉。水源东出大紫山,分为二水,一水西径厉乡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
  • 苗生》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龚生,岷州人。赴试西安,憩于旅舍,沽酒自酌。一伟丈夫入,坐与语。生举卮劝饮,客亦不辞。自言苗姓,言噱粗豪。生以其不文,偃蹇遇之。酒尽不复沽。苗生曰:“措大饮酒,使人闷损!&rdqu...
  • 造畜》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魇昧之术,不一其道,或投美饵,绐之食之,则人迷罔,相从而去,俗名曰“打絮巴”,江南谓之“扯絮”。小儿无知,辄受其害。又有变人为畜者,名曰“造畜”。此...
  •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般乐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
  • 何彼襛矣》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 高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50章 - - 姓氏:高 姓氏祖宗:慕容云 姓氏起源: 出自他族或他姓改姓。如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 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
  • 程节齐、王绍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王绍 菩萨蛮(侄寿伯) 天正朔旦开新历。吾家伯父长生日。兰玉傍庭阶。称觞特地来。 后年逢七十。今岁瞻南极。南极寿星宫。分明矍铄翁。 程节齐 清平乐(寿伯母) 吾家三母。先后...
  • 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明制,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其径...
  • 志第二十九食货志下》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食货志下   征商之法,则自太祖置羊城于炭山北,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太宗得燕,置南京,城北有市,百物山偫,命有司治其征;余四京及它州县货产懋迁之地,置亦如之。东平郡城中置看...
  • 张率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00章 - - 张率字士简,性格宽厚文雅。十二岁能写文章,常常每天规定写诗一篇,有时几天不作,就加以追补,逐渐进而写作赋颂,到了十六岁,过去的作品已有两千余首。有个叫虞讷的见了以后加以诋毁,于...
  • 王肃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王肃,字恭懿,琅笽临沂人,司马衍的丞相王导的后人。父王奂,为萧赜尚书左仆射。王肃少时即聪慧善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出仕萧赜政权,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王肃...
  • 高允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高允,字伯恭,渤海郡人。祖父高泰,事迹在其叔父《高湖传》中有载。父高韬,少时以英朗知名,同乡人封懿雅相敬慕。任慕容垂的太尉从事中郎。魏太祖平定中山,任高韬为丞相参军。早年过...
  • 陈拟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陈拟字公正,是高祖的远族。年少时丧父贫困,性格正直,记忆力强。高祖向南征讨交 ..,陈拟跟随前往。后又前去讨伐侯景,抵达豫章,任命陈拟为罗州刺史,与胡 颖共同主管后方事宜,并负责接...
  • 向秀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人。明慧有远见。年少时为山涛所了解,特别爱好老庄之学。庄周著有内外篇几十篇,历代有才之士虽有观览者,却没有人评论他的旨趣系统,向秀便为他解释义蕴,阐发奇...
  • 元帝纪》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元皇帝名睿,字景文,是宣帝司马懿之曾孙,琅王牙恭王司马觐之子。咸宁二年(276)生于洛陽,生时有奇异的神光,照得满屋通明,所垫的稿荐像刚割下的禾草。长大以后,前额左边生有白毛,鼻梁...
  • 五行二》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灾火 草妖 羽虫孽 羊祸 《五行传》曰:“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谓火失其性而为灾也。又曰:“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舒,厥罚常燠,厥极疾,时则...
  • 螳螂桑螵蛸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虫部 - - 螳螂桑螵蛸 释名 刀螂,拒斧、不过。其子房名螵蛸、蝉蛸、致神、野狐鼻涕。 气味 (桑螵蛸)咸、甘、平、无毒。 主治 1、遗精白浊,盗汗虚劳。用桑螵蛸(炙)、白龙骨,等分为末。每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