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40节

三字经40节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章节目录: 《40节》 《80节

《三字经》40节

  • 1.经子通,读诸史①。考世系,知终始②。》 [原文]经子通,读诸史①。考世系,知终始②。  [注释]  ①经:儒家经典。 子:诸子百家的著作。 诸史:各种史书。     ②世系:帝王、贵族世代相承的系统。 终始:王朝兴亡...
  • 2.五子者,有荀扬①。文中子,及老庄②。》 [原文]五子者,有荀扬①。文中子,及老庄②。  [注释]  ①荀:即荀子。荀子名卿,楚兰陵人,作《荀子》上下篇。杨:即杨雄,汉代成都人,作《大玄经》、《法言》二书。  ②文中...
  • 3.经既明,方读子①。撮其要,记其事②。》 [原文]经既明,方读子①。撮其要,记其事②。  [注释]  ①经:圣人的著作称经,这里指儒家经典。 方:才。 子:指子书,我国古代图书按经、史、子、集分为四类。凡能自成一家...
  • 4.三传者,有公羊①。有左氏,有谷梁②。》 [原文]三传者,有公羊①。有左氏,有谷梁②。  [注释]  ①传:给经典书籍作注释的著作叫传。 公羊:即公羊高,鲁国(今山东)人,作《春秋传》一册,称为《公羊传》。    ②左氏...
  • 5.诗既亡,春秋作①。寓褒贬,别善恶②。》 [原文]诗既亡,春秋作①。寓褒贬,别善恶②。  [注释]  ①诗:《诗经》。 既:已经。 亡:衰败,冷落。 春秋:书名。相传是孔子根据鲁国史书编订而成。    ②寓;寓含。 ...
  • 6.大小戴,注礼记①。述圣言,礼乐备②。》 [原文]大小戴,注礼记①。述圣言,礼乐备②。  [注释]  ①大戴是指戴德,小戴是指戴圣,戴圣是戴德的侄子,他们都是汉代大儒。 注:注释。 礼记:书名,西汉时在孔丘故居的墙壁...
  • 7.周礼者,箸六官①。仪礼者,十七篇②。》 [原文]周礼者,箸六官①。仪礼者,十七篇②。  [注释]  ①周礼:书名,周公著。 箸:同著,制定的意思。 六官:《周礼》以《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
  • 8.有国风,有雅颂①。号四诗,当讽诵②。》 [原文]有国风,有雅颂①。号四诗,当讽诵②。  [注释]  ①国:诸侯所封之国。 风:民间歌谣。 雅:正乐之歌。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
  • 9.有典谟,有训诰①。有誓命,书之奥②。》 [原文]有典谟,有训诰①。有誓命,书之奥②。  [注释]  ①典:记载帝王立国的原则,叫做典。 谟训诰:帝王告诫的言辞。    ②誓:出师告诫将士的言辞。 命:君主所发布的...
  • 10.有连山,有归藏①。有周易,三易祥②。》 [原文]有连山,有归藏①。有周易,三易祥②。  [注释]  ①连山:书名,又叫《连山易》,相传是伏羲氏作。 归藏:书名,又叫《归藏易》,相传是黄帝作。    ②周易:书名,又称《...
  • 11.孝经通,四书熟①。如六经,始可读②。诗书易,礼春秋③,乐经亡,余可求④。》 [原文]孝经通,四书熟①。如六经,始可读②。诗书易,礼春秋③,乐经亡,余可求④。  [注释]  ①《孝经》: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门后学的著作,是孔子给弟子讲孝道的言论。   ...
  • 12.作《大学》,乃曾子①。自修齐,至平治②。》 [原文]作《大学》,乃曾子①。自修齐,至平治②。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曾子曾受业于孔子,作《大学》一书,俱述孔子之言,共分10章,3纲领、8条目,共计1753个字。三纲...
  • 13.作《中庸》,子思笔①。中不偏,庸不易②。》 [原文]作《中庸》,子思笔①。中不偏,庸不易②。  [注释]  ①《中庸》:书名,子思著。 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该书共33篇,总计3568个...
  • 14.孟子者,七篇止①。讲道德,说仁义②。》 [原文]孟子者,七篇止①。讲道德,说仁义②。  [注释]  ①孟子:孟轲。作《孟子》七篇。    ②讲:讲述。 说:宣传,谈论。  [译文]  《孟子》这部书是孟轲写的,共七...
  • 15.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原文]论语者,二十篇①,群弟子,记善言②。  [注释]  ①《论语》:论是议论,语是答语。此书是孔子在鲁国与弟子论学、论治、论礼、论乐的书,分为20篇,共15917个字。 群弟...
  • 16.为学者,必有初①。《小学》终,至“四书”②。》 [原文]为学者,必有初①。《小学》终,至“四书”②。  [注释]  ①学者:学习的人。 初:开始,开端。    ②《小学》:一本古代儿童教育课本,宋人朱熹、刘子...
  • 17.凡训蒙,须讲究①。详训诂,明句读②。》 [原文]凡训蒙,须讲究①。详训诂,明句读②。  [注释]  ①训蒙:即启蒙,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讲:讲解。 究:考究。    ②训诂:用当代话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 句...
  • 18.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①。》 [原文]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①。  [注释]  ①九族:由自己往上推四代,为父亲、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再由自己往下推四代,是儿子、...
  • 19.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①。》 [原文]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①。  [注释]  ①匏(音袍):一种植物,类似葫芦,称为匏瓜,古代常用它做乐器。 土:陶土、瓦器。 革:皮革,指鼓。 木:指木制乐器。石:指玉石之...
  • 20.曰喜怒,曰哀惧①。爱恶欲,七情具②。》 [原文]曰喜怒,曰哀惧①。爱恶欲,七情具②。  [注释]  ①喜:高兴。 怒:生气。 哀:忧伤。 惧:害怕。    ②爱:倾慕,喜欢。 恶(音悟):憎恶,讨厌。 欲:欲念、嗜好。 七情:...
  • 21.马牛羊,鸡犬豕①。此六畜,人所饲②。》 [原文]马牛羊,鸡犬豕①。此六畜,人所饲②。  [注释]  ①马牛羊,属上珍三品。鸡犬豕属下珍三品。豕(因市)即猪。   ②畜:即牲畜,人类饲养的禽兽总称。 饲:饲养。  [译...
  • 22.稻粱菽,麦黍稷①,此六谷,人所食②。》 [原文]稻粱菽,麦黍稷①,此六谷,人所食②。  [注释]  ①稻:稻子。 粱:谷子,小米。 菽:豆类的总称。 麦:麦子。 黍:黍子,  玉米,玉蜀黍,去壳后叫黄米。 稷:高粱。    ...
  • 23.曰仁义,礼智信①。此五常,不容紊②。》 [原文]曰仁义,礼智信①。此五常,不容紊②。  [注释]  ①仁:指爱心等善良品德。 义:做应当做的事。 礼:指人事礼节。 智:同知,指有才识而明道理。 信:指诚实,信用。  ...
  • 24.曰水火,木金土①。此五行,本乎数②。》 [原文]曰水火,木金土①。此五行,本乎数②。  [注释]  ①水火,木金土:古人所说的五行。五行学说的核心就是“相生”“相胜”。相生,指五行相互促...
  • 25.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①。》 [原文]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①。  [注释]  ①方:方向、方位。 中:指南北西东四个方向的聚合点。  [译文]  南、北、西、东是四面的方位,这四个方位对应存在...
  • 26.曰春夏,曰秋冬①。此四时,运不穷②。》 [原文]曰春夏,曰秋冬①。此四时,运不穷②。  [注释]  ①曰:称为,叫做的意思。     ②时:指季节。 运:运行、运转。 不穷:没有尽头。指春去夏来,秋去东来,无穷无尽。...
  • 27.三纲者,君臣义①。父子亲,夫妇顺②。》 [原文]三纲者,君臣义①。父子亲,夫妇顺②。  [注释]  ①三纲:纲,指纲领,法则。“三纲”一词出自班固著《白虎通义》,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义:法度。...
  • 28.三才者,天地人①。三光者,日月星②。》 [原文]三才者,天地人①。三光者,日月星②。  [注释]  ①三才:指天才、地才、人才。出自《易经》。    ②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  [译文]  宇宙有三才,就是天...
  • 29.知某数,识某文①。一而十,十而百②。百而千,千而万。》 原文]知某数,识某文①。一而十,十而百②。百而千,千而万。  [注释]  ①知:知道、了解。 某:指代人或事物。 数:数目。 文:文理。     ②一:数之始。 十:数之终。...
  • 30.首孝悌,次见闻①。》 [原文]首孝悌,次见闻①。  [注释]  ①首:为首,首要。 孝:孝敬父母。 弟:通悌,指尊重兄长。 次:其次。 见闻:学习看到或听到的知识。  [译文]  儿童、少年的启蒙教育...
  • 31.融四岁,能让梨①。弟于长,宜先知②。》 [原文]融四岁,能让梨①。弟于长,宜先知②。  [注释]  ①融:孔融,东汉时鲁国(今山东)人,孔丘的后代,三国时代儒家学派的人物。他四岁时同兄弟一起吃梨,他先拿小的,把大的让给...
  • 32.香九龄,能温席①。孝于亲,所当执②。》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①。孝于亲,所当执②。  [注释]  ①香:黄香,东汉时代的江夏(今湖北)人。传说他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母。冬天用自己的身体暖和父母的被窝,夏天为父母扇...
  • 33.为人子,方少时①。亲师友,习礼仪②。》 [原文]为人子,方少时①。亲师友,习礼仪②。  [注释]  ①子:做人的孩子或儿女。 方:正当,刚,正值。 少时:小时侯。     ②亲:亲近。 师:良师。 友:益友。 习:学习。...
  • 34.玉不琢,不成器①。人不学,不知义②。》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①。人不学,不知义②。  [注释]  ①玉:美玉。 琢:雕琢。 器:指器物。     ②义:义理、道理。  [译文]  一块没有经过雕琢过的玉石,不能成为...
  • 35.子不学,非所宜①。幼不学,老何为②。》 [原文]子不学,非所宜①。幼不学,老何为②。  [注释]  ①子:是为人之子。 不学:是不肯读书。 宜:应该,适当。     ②幼:指黑发年少时。 老:指长大成年以后。 何为...
  • 36.养不教,父之过①。教不严,师之惰②。》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①。教不严,师之惰②。  [注释]  ①不教:不加以教导。 过:过错。     ②师:老师。 惰:怠惰,这里指失职。  [译文]  生养子女却不给予良好的...
  • 37.窦燕山,有义方①。教五子,名俱扬②。》 [原文]窦燕山,有义方①。教五子,名俱扬②。  [注释]  ①窦燕山:五代后晋人,名禹钧。传说他教子有方,使五个儿子齐登科甲,有侍郎冯道赠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
  • 38.昔孟母,择邻处①。子不学,断机杼②。》 [原文]昔孟母,择邻处①。子不学,断机杼②。  [注释]  ①昔:从前。 孟母:孟子的母亲。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代邹国人。相传孟子早年丧父,其母为引导儿子学习,曾三次...
  • 39.苟不教,性乃迁①。教之道,贵以专②。》 [原文]苟不教,性乃迁①。教之道,贵以专②。  [注释]  ①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②道:方法、道理。 贵:注重、重视。 以:在于。 专:专心致志。...
  • 40.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 [原文]人之初,性本善①。性相近,习相远②。[注释]①人:泛指众人。初:初生,刚出生的时候。性:性情,本性。本:根本,原来。②相近:相去不远。习:后天的习惯。远:相差太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