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徐霞客游记 > 上卷 > 江右游日记十四

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上卷江右游日记十四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做了详细记录。

《徐霞客游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江右游日记十四

书籍:徐霞客游记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8-06
初六日 晨起,雾仍密翳。晨餐毕,别僧宝林出,而雨忽至;仍返庵中,坐久之,雨止乃行。由洞门南越一岭,五里,〔其处西为西云山,东为佛子岭之西垂,〕望见东面一山中剖若门,意路且南向,无由一近观。又二里至树林,忽渡桥,路转而东。又一里,正取道断山间,乃即东向洋溪大道也。〔盖自祝高岭而南,山分东西二界,中开大洋,直南抵汤渡。其自断山之东,山又分南北二界,中井大洋,东抵洋溪。而武功南面与石门山之北,彼此相对,中又横架祝高至儿坡一层,遂分南北二大洋。北洋西自上陂合陈钱口之水,由钱山平田会于洋溪;南洋西自断山至路口,水始东下,合石门东麓卢子垅之水,由塘前而会于洋溪。二溪合流曰洋岔,始胜舟而入安福。〕初望断山甚逼削,及入之,平平无奇,是名错了坳,其南即路口西下之水所出。由坳入即东南行,三里为午口。南上岭,山峡片石森立,色黑质秀如英石一种制作盆景,假山之特殊石头。又二里,一小峰尖圆特立,土人号为天子地。乃东逾一岭,共五里,为铜坑。浓雾复霾,坑之上,即路口南来初起之脊也。由此南向黑雾中五里,忽间溪声如沸,已循危崖峭壁上行,始觉转入山峡中也。雾中下瞰,峭石屏立溪上,沉黑逼仄,然不能详也。已而竹影当前,犬声出户,遂得石门〔寺〕,乃入而炊。问石门之奇,尚在山顶五里而遥,时雾霾甚,四顾一无所见,念未即开雾,余欲餐后即行。见签板在案,因诀之大士。得七签,其由云:“赦恩天下遍行周,敕旨源源出罪尤,好向此中求善果,莫将心境别谋求。”余曰:“大士知我且留我,晴必矣。”遂留寺中。已而雨大作,见一行冲泥而入寺者,衣履淋璃,盖即路口之刘,以是日赴馆于此,此庵乃其所护持开创者。初见余,甚落落孤独而不合,既而同向火,语次大合。师名刘仲钰,号二玉;弟名刘古心,字若孩。迨暮,二玉以榻让余,余乃拉若孩同榻焉。若孩年甫冠,且婚未半月,辄入山从师,亦可嘉也。

初七日 平明,闻言天色大霁者,余犹疑诸人故以此嘲余,及起果然。亟索饭,恐雾湿未晞xī干,候日高乃行。僧青香携火具,而刘二玉挈壶以行。迨下山,日色已过下午矣。予欲行,二玉曰:“从此南逾岭,下白沙五里,又十五里而至梁上,始有就宿处。日色如此,万万不能及。”必欲拉余至其家。余从之,遂由旧路下,未及铜坑即北向去,共十里而抵其家,正在路口庙背过脊之中。入门已昏黑,呼酒痛饮,更余乃就寝。其父号舞雩,其兄弟四人。

初八日 二玉父子割牲设醴,必欲再留一日,俟其弟叔璿归,时往钱山岳家。以骑送余。余苦求别,迨午乃行。西南向石门北麓行,即向所入天子地处也。五里,有小流自铜坑北麓西北注山峡间,忽有乱石蜿蜒。得一石横卧涧上,流淙淙透其下,匪直跨流之石,抑其石玲珑若云片偃卧,但流微梁伏,若园亭中物,巧而不钜即生硬耳。过此,石错立山头,俱黝然其色,岈然其形,其地在天子地之旁,与向入山所经片峙之石连峰共脉也。又五里,逾冈而得大涧,即铜坑下流,是为南村。有一峰兀立涧北,是为洞仙岩。逾涧南循西麓行,其西为竺高南下之大洋,南村之南即为永新界。又五里遂与大路合。又五里,一〔大〕涧东自牢芳坳来,〔坳在禾山绝顶西,北与石门南来之峰连列者。〕渡之而南,即为梁上。复南五里,连逾东来二涧,过青塘墅。又二里暮,宿于西塘之王姓家。

初九日 晨餐后,南行。西逾一北来之涧,〔即前东来之涧转而南者。〕共六、七里,至汤家渡,始与大溪遇。〔此溪发源于祝高南,合南下所经诸涧,盘旋西山麓,至此东转始胜舟。〕渡溪南行,又五里为桥上。〔其处有元阳观、元阳洞,洞外列三门,内可深入,以不知竟去。〕前溪复自北而南。仍渡溪东,乃东向逾山,四里为太和,又四里逾一岭,已转行高石坳之南矣。小岭西为东阁坪,东为坑头冲,由坑南下二里,则大溪西自中坊东来。路随之东入山峡,又二里为龙山,数家倚溪上。循溪东去,崖石飞突,如蹲狮奋虎,高瞰溪上。路出其下,滩石涌激,上危崖而飞沫,殊为壮观。三里,山峡渐开,溪路出峡,南北廓然。又二里,溪转而南,有大路逾冈而东者,由李田入邑之路也;随溪南下者,路江道也。于是北望豁然无碍,见禾山高穹其北,与李田之望禾山无异也。始知牢芳岭之东,又分一支起为禾山;从牢芳排列南至高石坳者,禾山西环之支,非即一山也。〔禾山西南有溪南下,至此与龙山大溪合而南去,路亦随之。〕五里至龙田溪,转东行溪上,居肆较多他处。渡溪,循溪南岸东向行。三里,溪环东北,路折东南,又三里,溪自北来复与路遇,是为路江。先是与静闻约,居停于贺东溪家,至路江问之,则前一里外所过者是;乃复抵贺,则初一日静闻先至路江,遂止于刘心川处;于是复转路江。此里余之间,凡三往返而与静闻遇。

初十日 昧爽,由路江以二舆夫、二担夫西行。循西来小水,初觉山径凹豁,南有高峰曰石泥坳,永宁之界山也;北有高峰曰龙凤山,即昨所过龙山溪南之峰也,今又出其阳矣。共十里为文竺,居廛chán住房地颇盛,一水自南来,一水自西下,合于村南而东下路江者也。路又溯西溪而上,三里人岩壁口,南北两山甚隘,水出其间若门。二里渐扩,又五里为桥头,无桥而有市,永新之公馆在焉。〔分两道:〕一路直西向茶陵,一路渡溪西南向勒jí子树下。于是〔从西南道,〕溪流渐微,七里,过塘石,渐上陂陀。三里,登一冈,是为界头岭,湖广、江西分界处也。盖崇山南自崖子垅,东峙为午家山。东行者分永宁、永新之南北界,北转者至月岭下伏为唐舍,为茶陵、永新界。下冈,水即西流,闻黄雩rú仙在其南,遂命舆人迂道由皮唐南入皮南,去界头五里矣。于是入山,又五里,〔南越一溪,即黄雩下流也。〕遂南登仙宫岭,五里,逾岭而下。望南山高插天际者,亦谓之界山,即所称石牛峰,乃永宁、茶陵界也,北与仙宫夹而成坞。坞中一峰自西而来,至此卓立,下有庙宇,即黄雩也。至庙,见庙南有涧奔涌,而不见上流。往察之,则卓峰之下,一窍甚庳bēi低矮,乱波由窍中流出,遂成滔滔之势。所称黄雩者,谓雩祝祈雨之祭祀之所润济一方甚涯也。索饭于道士,复由旧路登仙宫岭。五里,逾岭北下,又北十里,与唐舍、界头之道合。下岭是为光前,又有溪自西而东者,发源崖子垅,〔在黄雩西北重山中。〕渡溪又北行三里,过崇冈。地名。又二里,复得一溪亦东向去,是名芝水,有石梁跨其上。渡梁即为勒子树下,始见大溪自东南注西北,而小舟鳞次其下矣。自界岭之西岭下,一小溪为第一重,黄雩之溪为第二重,崖子垅溪为第三重,芝水桥之溪为第四重。惟黄雩之水最大,俱从东转西,合于小关洲之下,西至勒子树下而胜舟,至高陇而更大云。“勒子”,树名,昔有之,今无矣。

江右游日记十四相关文章

  • 金蝉脱壳》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混战计 - -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注释①存其形,完其势,保存阵地已有的战斗形貌,进一步完备继续战斗的各种态势。②巽而止蛊:语出《易经·蛊》卦。蛊,卦名。本卦为...
  • 异菊》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八如是我闻(二) - - 闽有方竹,燕山之柿形微方,此各一种也。山东益都有方柏,盖一株偶见,他柏树则不方。余八九岁时,见外祖家介祉堂中,有菊四盎,开花皆正方瓣,整齐如裁剪。云得之天津查氏,名黄金印,先姚安公...
  • 二鬼求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客作秦尔严,尝御车自李家洼往淮镇,遇持铳击鹊者,马皆惊逸,尔严仓皇堕下车,横卧辙中。自分无生理,而马忽不行。抵暮归家,沽酒自庆。灯下与侪辈话其异,闻窗外人语曰:尔谓马自不行耶?是我...
  • 我误聪明》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雍也 - - 上面的话,都是孔子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话一直讲下来的,是教育的道理,也是作领导人的原则。大凡领导人的时候,对部下先要认识。看他的能力若是中人以下,却把...
  • 骂鸭》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白家庄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邻翁素雅量,每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 鼠戏》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王子巽言:在都时,曾见一人作剧于市,携木盒作格,凡十有二孔,每孔伏蛙。以细杖敲其首,辄哇然作鸣。或与金钱,则乱击蛙顶,如拊云锣之乐,宫商词曲,了了可辨。...
  • 第四十八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前60回 - - 话说当时吴学究对宋公明道:“今日有个机会,是石勇面上来投入夥的人,又与栾廷玉那厮最好,亦是杨林、邓飞的至爱相识。他知道哥哥打祝家庄不利,特献这条计策来入夥,以为进身之...
  •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钟缙、钟绅二人拦住赵云厮杀。赵云挺枪便刺,钟缙当先挥大斧来迎。两马相交,战不三合。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夺路便走。背后钟绅持戟赶来,马尾相衔,那枝戟只在赵云后心内弄影。云...
  • 连昌宫词》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元微之、白乐天,在唐元和、长庆间齐名。其赋咏开宝时事,《连昌宫词》、《长恨歌》皆脍炙人口,使读之者情性荡摇,如身生其时,亲见其事,殆未易以优劣论也。然《长恨歌》不过述明皇追...
  • 曾慥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曾慥 浣溪沙 别样清芬扑鼻来。秋香过后却追回。博山轻雾锁崔嵬。 珍重芗林三昧手,不教一日不花开。暗中错认是江梅。 调笑令(并口号) 五柳门前三径斜。东篱九日富贵花。岂惟此...
  • 哀公·哀公二十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50章 - - 【传】二十年春,齐人来征会。夏,会于廪丘。为郑故,谋伐晋。郑人辞诸子侯,秋,师还。   吴公子庆忌骤谏吴子,曰:「不改,必亡。」弗听。出居于艾,遂适楚。闻越将伐吴,冬,请归平越,遂归...
  • 表第十·宰辅年表一》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宰辅年表一
  • 汪应辰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00章 - -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他年幼时就很庄重、严肃,不同于一般的儿童,五岁就知道读书,要他回答问题时往往言语惊人,他还认识许多奇异的字。汪应辰家贫没油点灯,他常常拾柴点火看书...
  • 王正言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王正言,郓州人。父亲王志,任济陰令。王正言早年丧父贫穷,跟从和尚学佛,擅长写诗,密州刺史贺德伦令他还俗,担任郡职。贺德伦镇守青州,推举他为推官,贺德伦移镇魏州后,王正言改任观察判...
  • 列传第一百四十七》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林邑国,汉日南象林之地,在交 州南千余里。其国延袤数千里,北与皛州接。地气冬温 ,不识冰雪,常多雾雨。其王所居城,立木为栅。王著日毡古贝,斜络膊,绕腰,上加真珠金锁,以为璎珞,卷发而戴...
  • 列传第二》原文翻译 - - 《北史》50章 - - 后妃下 齐武明皇后娄氏 蠕蠕公主郁久闾氏 彭城太妃尔朱氏 小尔朱氏 上党太妃韩氏 冯翊太妃郑氏 高阳太妃游氏 冯娘 李娘 文襄敬皇后元氏 琅邪公主 文宣皇后李氏 段昭...
  • 达奚长儒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达奚长儒,字富仁,代地人。 祖父达奚俟,西魏定州刺史。 父亲达奚庆,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长儒小时即有节操,胆略过人。 十五岁,袭爵为乐安公。 西魏大统中(535~551),开...
  • 傅岐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傅岐字景平,北地灵州人。高祖傅弘仁,是宋朝的太常。祖父傅琰,齐朝时任山陰县令,有治国才能,从县令提升为益州刺史。父亲傅岁羽,天监年间,历任山陰、建康县令,亦有能干的名声,官做到骠...
  • 王氵睿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王氵睿字士治,弘农湖人。家里世代都是二千石的官职。王氵睿博览经典,姿貌俊美,但不注意修养品行博取名声,故而不为乡里所称道。稍后才改变志节,爽朗旷达,恢宏有大志。曾经修建宅第...
  • 恶实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恶实 释名 亦名荔实、马亦名鼠粘、牛蒡、大力子、蒡翁菜、便牵牛、 蝙蝠刺。 气味 (子)辛、平、无毒。(根、茎)苦、寒、无毒。 主治 1、身肿欲裂。用牛蒡子二两,炒过,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