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100章 > 季布栾布列传

史记

《史记》100章季布栾布列传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季布栾布列传

书籍:史记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季布是楚地人。
好打抱不平,急人之难,在楚地很有名气。
项羽曾让他率领军队与刘邦作战,他曾好几次把刘邦弄得走投无路。
等到项羽失败身亡之后,刘邦用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谁胆敢窝藏季布就灭他三族。
季布开始时藏在了濮阳县一个姓周的人家。
一天,姓周的那个人说“:朝廷悬赏捉拿您的风声很紧,眼看就要搜查到我这里来了,如果您能听我的话,我可以帮您出个主意;如果您不能听我的话,我情愿先死在您面前。”季布一听,立即答应照他的话办。
于是姓周的就给季布剃了头,脖子上套上铁箍,让他换上一套粗布衣服,把他和几十个奴隶一起装上丧车,拉到鲁国的朱家那里去卖。
朱家心里明白其中的一个是季布,于是就把他买了下来,让他到田里去干活。
同时告诫他的儿子们说:“田里的一切事情都要依着这个奴隶所说的办,一定要让他和你们吃一样的饭。”随后朱家又乘着小车子到了洛阳,找到了汝阴侯夏侯婴。
夏侯婴留朱家住了好几天,每日与他畅饮。
这时朱家趁机对夏侯婴说:“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要花这么大力气抓他?”夏侯婴说“:季布曾有好几次帮着项羽把皇上弄得走投无路,所以皇上恨他,非抓住他不可。”朱家问“:您看季布这个人怎么样?”夏侯婴史记说“:我看是个有本事的人。”朱家说“:作臣子的都必须各为其主,季布为项羽卖力,那正是他的职责。
难道凡是为项羽做过事的人都要杀头吗?如今皇上刚刚坐了江山,就为了个人的私愤通缉人,这让天下人看着是多么没有度量呵!再说凭着季布的这份能耐,朝廷把他逼得这么急,那他就只能不是北逃匈奴,就是南逃南越了。
为了忌恨一个人才,而逼得他去投奔敌国,为敌国所用,当年伍子胥领吴兵破楚,鞭打楚平王的尸体,不就是这么逼出来的吗?您为什么不好好和皇上谈谈呢?”夏侯婴知道朱家是个大侠客,他猜想季布大概就藏在他的家里,于是就答应说“:好吧。”随后他就找了个机会,把朱家的意思向刘邦说了。
刘邦觉着有理,于是就下令赦免了季布。
一时间,人们都纷纷赞扬季布的忍辱负重,能够摧刚为柔,而朱家也就因此而闻名天下了。
季布被刘邦召见时,向刘邦请了罪,而刘邦则任命他当了郎中。
孝惠帝时,季布被提升为中郎将。
当时匈奴的单于冒顿曾写信辱骂吕后,极不恭敬,吕后大怒,召集众将商议此事。
上将军樊哙说:“请给我十万人,我将领着他们去横扫匈奴。”其他将军们也都顺着吕后的心思,说:“是的,跟他们干!”这时,唯有季布说:“樊哙该斩!当年高皇帝率领着四十万人,尚被匈奴人围困在平城。
现在樊哙怎么能领着十万人去横扫匈奴呢?简直是当面欺君!再说,秦朝就是因为和匈奴人打仗,才使得陈胜等趁机而起,直到今天百姓的创伤还没有愈合,现在樊哙又来当面讨好,想挑起战争,动摇天下。”当时殿上的人们都吓坏了,于是吕后宣布退朝,从此再也不提打匈奴的事了。
后来季布作了河东郡守,这时文帝在位,有人向文帝提过季布是能干的人,于是文帝就把季布召进朝廷,想提升他为御史大夫。
刚好这时又有人说季布勇敢是勇敢,但好耍酒疯,让人不好接近。
于是季布进京后,在客馆里等了一个月,孝文帝才召见他,让他回河东郡。
季布对文帝说:“我对国家没有什么功劳,多蒙国家的恩宠,让我在河东任职。
您无缘无故地把我召进京来,这一定是有人蒙骗您,说了我的好话;现在我来了您什么事都没对我说,就让我回去,这一定是又有人在您那儿说了我的坏话。
您就凭着一个人的说好话就把我叫了来,又凭一个人的说坏话就把我打发走,这样下去我怕天下那些有识之士就可以从这件事上窥测陛下您的深浅了。”孝文帝听了没吭声,心里觉得很惭愧,过了好久才说“:河东郡是我的左膀右臂,所以才召你来见见面。”于是季布只好回去了。
楚地的曹丘先生是个辩士,好攀附权贵,作威作福以捞钱财,他奔走于文帝的宠臣赵谈之门,并与汉景帝的舅父窦长君关系不错。
季布听说后,就给窦长君写了一封信劝他说“: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什么好人,您不要同他来往。”待至曹丘先生又来窦长君家的时候,他请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与季布相识。
窦长君说“: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到他那里去。”曹丘先生执意要他写,窦长君只好写了封信,于是曹丘先生就去找季布了。
他在出发之前,先让人把信送给了季布。
季布一看信果然大怒,气汹汹地等着曹丘先生的到来。
曹丘先生一到,向季布作了一个揖,说:“楚地的人们都编了顺口溜说‘:得到黄金百镒,不如听到季布一声许诺。’您是怎么在梁、楚一带赢得这么高的声望的?我是楚地人,您也是楚地人。
我周游天下,到处给您扬名,这对您难道不重要吗?您为什么要这么排挤我呢!”季布一听立即转怒为喜,赶紧请他进屋,把他当成贵客,一直留他住了几个月,临走时,还送给他厚礼。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愈来愈大,就是因为曹丘先生的宣扬。
季布的弟弟季心,威震关中,但待人非常恭谨,他行侠仗义,方圆几千里之内的人们都争着愿意为他卖命。
季心曾经杀过人,逃到了吴国,藏到了袁盎家里。
他在那里像对待哥哥一样地对待袁盎,至于像灌夫、籍福诸人,他对待他们就像对待弟弟一样了。
季心曾经给中尉当过司马,连中尉郅都对他不敢不尊敬,以至于当时许多年轻人都往往爱打着季心的旗号办事。
当时,季心是凭着勇敢,季布凭着说话算话,都闻名于关中一带。
季布的舅舅丁公原来也是项羽的将领。
彭城之战时他为项羽在彭城西追击刘邦,两个人短兵相接,眼看就要抓住刘邦,刘邦着急地向着丁公喊道:“两个好汉难道应该互相为难吗!”丁公一下就率兵退去,从而使刘邦得以脱险。
等到项羽死后,丁公来拜见刘邦。
刘邦一变脸,把丁公捆起来,押着他在军中示众说:“丁公作为项王的臣子,不忠于项王,使项王丢掉天下的,就是他。”当众就把丁公杀了。
刘邦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后代作臣子的不要跟着丁公学!”栾布是梁地人。
早年梁王彭越居家为民时,曾与栾布有过交往。
栾布家里穷困,到齐地给人当雇工,在一家酒馆里跑堂。
几年以后,彭越到巨野泽里做了强盗,栾布则被人当做奴隶,卖到燕国去了。
后来他因为替自己的主人报仇,投奔了燕将臧荼,臧荼提拔他作了都尉。
后来臧荼当了燕王,又让栾布作了将军。
等到臧荼造反时,汉朝派兵破燕,俘虏了栾布。
梁王彭越听到这个消息,就向刘邦说明了他们旧日的关系,花钱把栾布赎了出来,让他当了梁国的大夫。
后来栾布奉彭越之命出使齐国,在这个当口,刘邦把彭越调进京城,说他企图谋反,灭了他的三族。
随后又把彭越的首级挂在了洛阳的街头,下令说:“谁胆敢收葬他,就逮捕谁。”栾布从齐国回来后,就在彭越的人头下面向他汇报了出使的情况,然后祭奠他,对着他的人头痛哭。
左右的看守们立即把栾布抓起来,报告了刘邦。
刘邦把栾布叫来,骂道“:你是想和彭越一块儿造反吗?我命令人们不许去收尸,你偏要去祭祀他,哭他,这说明你分明是想和彭越一块儿造反。
赶紧把他给我煮了!”左右的人抓着栾布就要往热水锅里扔,这时栾布回头说“:我希望能让我说一句话然后再死。”刘邦问“:你要说什么?”栾布说“:当您在彭城大败,在荥阳、成皋之间被围时,项王之所以不能立刻挥师西进,就是因为有彭越占据着梁地和您联盟,牵制着楚军。
在那个时候,彭越只要稍微有点儿迟疑,联合楚军,那么汉军就会失败。
后来的垓下会战,如果没有彭越,项羽也是不会失败的。
等到天下平定以后,彭越受封为王,他也是想要把他的王位世世代代传给他的子孙的。
现在您就因为向梁国征兵,彭越因为有病没有来,于是您就怀疑他造反。
造反的形迹根本没见,史记您只是凭着一点小过失就杀了他,我怕这样一来,功臣们就要人人自危了。
现在反正彭王已经死了,我活着还不如死了好,请您马上把我煮死了吧。”刘邦听了这番话就饶了栾布,并任命他作了都尉。
孝文帝时,栾布作了燕国的丞相,后来又作了朝廷的将军。
于是栾布对人说“:穷困的时候不能忍辱负重,就不能算人;富贵的时候如果不能尽情趁意,也不算是贤人。”于是凡是过去对他有恩的人,他都重重地加以报答;凡是过去与他有仇的,他也一定借着法令条文加以报复。
后来吴楚七国造反时,栾布因为军功被封为俞侯,后来又作过燕国的丞相。
燕齐之间的人们敬慕他,都为他立了生祠,叫做“栾公祠”。
景帝中元五年栾布死了,他的儿子栾贲继位为侯,官为太常,因为在祭祀的时候祭品不合规定,侯国被撤消。
太史公说:在项羽那么勇敢的统帅手下,而季布居然还能以勇气在楚军中出名。
他身经百战,无数次地斩将拔旗,真可称得上是壮士了。
然而当他遭通缉,眼看被杀的时候,他却能够忍心给人当奴隶而不随便死,这种地位是何等卑贱啊!他之所以如此,一定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才能很自信,所以他才会受侮辱而不感到羞耻,他是想等待机会再度发挥他的才干啊,所以最后他终于成了汉朝的名将。
凡是有本事的人都是不会轻易死的。
一些婢妾贱人,遇上点事一冲动就要自杀,这也算不上什么勇敢,只能表现他们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当栾布去哭彭越,当他看着下汤锅如同回老家的时候,他是看清楚了人死的价值的,所以这么不在乎。
这样的行为,即使是古代那些激昂慷慨的人,也无法超过了。

季布栾布列传相关文章

  • 来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来姓来源第一个渊源源于虞姓,出自古代舜帝的后代遏父,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舜帝本名虞重华,其子商均在舜去世以后,认为自己没有治国之才,就传帝位于大禹。大禹即位,封商均于虞城,不...
  • 制分》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
  • 季冬纪》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纪 - - 【季冬】  一曰: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乡,鹊始巢,雉雊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
  • 四恶》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尧曰 - - 对于五美,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以及孔子本身的解释都了解了,下面是孔子解释四恶:“不教而杀谓之虐”,对部下,对学生都是如此,如果没有教导他,他做错了,我们要自己负责。人并不...
  • 周书·梓材》原文翻译 - - 《尚书》周书 - - 王曰:「封,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以厥臣达王惟邦君,汝若恒越曰:我有师师、司徒、司马、司空、尹、旅。」曰:『予罔厉杀人。』亦厥君先敬劳,肆徂厥敬劳。肆往,奸宄、杀人、历人,宥;肆亦...
  •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前50回 - - 却说那怪的火光前走,这大圣的彩霞随跟。正行处,忽见一座高山,那怪把红光结聚,现了本相,撞入洞里,取出一柄九齿钉钯来战。行者喝一声道:“泼怪,你是那里来的邪魔?怎么知道我老孙...
  • 第一百一十回 燕青秋林渡射雁 宋江东京城献俘》原文翻译 - - 《水浒传》后60回 - - 话说当下宋江问降将胡俊有何计策去取东川,安德两处城池。胡俊道:“东川城中守将,是小将的兄弟胡显。小将蒙李将军不杀之恩,愿往东川招兄弟胡显来降。剩下安德孤城,亦将不战...
  • 第七十一回·占对山黄忠逸待劳 据汉水赵云寡胜众》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孔明分付黄忠:“你既要去,吾教法正助你。凡事计议而行。吾随后拨人马来接应。”黄忠应允,和法正领本部兵去了。孔明告玄德曰:“此老将不着言语激他,虽去不能...
  • 赵闻礼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赵闻礼 玉漏迟 絮花寒食路。睛丝罥日,绿阴吹雾。客帽欺风,愁满画船烟浦。彩柱秋千散後,恨尘锁、燕帘莺户。从间阻。梦云无准,鬓霜如许。 夜永绣阁藏娇,记掩扇传歌。剪灯留语。月...
  • 德经·第七十五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為者,是贤於贵生。...
  • 襄公·襄公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三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公如晋。夏四月壬戌,公及晋侯盟于长樗。公至自晋。六月,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郑伯、莒子、邾子、齐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鸡泽。陈...
  • 后汉纪一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丁未,公元94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50章 - - [1]春,正月,丁亥朔,百官遥辞晋主于城北,乃易素服纱帽,迎契丹主,伏路侧请罪。契丹主貂帽、貂裘,衷甲,驻马高阜,命起,改服,抚慰之。左卫上将军安叔千独出班胡 语,契丹主曰:“汝安没字...
  • 志第三十一·食货五》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食货五   ○榷场   与敌国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九月,命寿州、邓州...
  • 陈尧佐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50章 - - 陈尧佐字希元,其先辈为河朔人。高祖陈翔,为蜀州新井县令,因而安家在那里,于是为阆州阆中人。   陈尧佐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撰《海喻》一篇,人们对他的志向表示惊奇。...
  • 契丹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契丹的祖先与库莫奚是一个民族的两个部落。 这两个部落都被慕容氏打败,都逃窜到松江 、漠河一带。 后来稍稍强盛起来,居住在黄龙山北边数百里的地方。 他们的风俗习惯与...
  • 张胄玄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50章 - - 张胄玄,渤海..地人。 博学多才,尤其精通天文、历法。 冀州刺史赵..推荐他,高祖授予他云骑尉的官职,在太史当值,参议历法事。 当时同辈人中许多都比不上他,因而太史令刘晖等...
  • 宋世景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宋世景,广平人,河南尹宋翻的第三个弟弟。少小即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侍奉父母很是孝顺。世景与弟弟宋道..闭门读书,广泛涉猎,各种书都读,尤其精于经书大义。同族兄宋弁十分器重他。他...
  • 刺要论篇》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素问篇 - - 刺要论篇第五十 黄帝问曰:愿闻刺要? 岐伯对曰: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浅深不得,反为大贼,内动五脏,后生大病。 故曰:病有在毫毛腠理...
  • 孙偓、薛昭纬、李沇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八十八 卷688_1 《寄杜先生诗》孙偓 蜀国信难遇,楚乡心更愁。 我行同范蠡,师举效浮丘。 他日相逢处,多应在十洲。 卷688_2 《赠南岳僧全玭》孙偓 窠居过后更何人,传得如来...
  • 姜晞、徐晶、史俊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七十五   卷75_1 「龙池篇」姜晞   灵沼萦回邸第前,浴日涵春写曙天。始见龙台升凤阙,   应如霄汉起神泉。石匮渚傍还启圣,桃李初生更有仙。   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