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50章 > 刘处让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50章刘处让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刘处让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刘处让,字德谦,沧州人。祖父刘信,追赠太子少保。父亲刘瑜,追赠太子少师。后梁贞明初年,张万进统帅兖州,刘处让服侍他,担任亲校。张万进据城反叛时,后梁派大将刘寻阝讨伐他。当时唐庄宗驻军在麻口渡,张万进秘密派刘处让向庄宗请求军队援救。庄宗没有马上答应他。他便在军门割下自己耳朵说“:主帅处在危难之中,让我告请援救,如果不能请到援军,就是死又怎能回避。”庄宗认为他义气,准备率军渡河援救,突然听说城池已被攻破才作罢,因亲书诏令任刘处让为行台左骁卫将军,不久改任客省副使。
后梁平定后,刘处让加封检校兵部尚书,多次领兵都符合皇帝意旨。天成初年,改任检校尚书右仆射,原职依旧不变。一年多后,任引进使。长兴三年(932),转任检校司空、左威卫大将军,职位又与原先一样。四年,西川孟知祥专横跋扈,不进朝贡,朝廷正从事怀柔政策,便派刘处让担任告国信使,回复王命后,转任检校司徒。应顺初年,任忻州刺史、检校太保,兼西北面都计度使,以防范北方寇贼。清泰二年(935),入朝担任左骁卫大将军。三年夏天,魏博屯将张令昭驱逐他的统帅据城反叛,朝廷命令范延光率军讨伐,任命刘处让为河北都转运使。
晋高祖在太原立国后,刘处让跟随到达洛陽,于是任他为宣徽北院使。天福二年(937),改任左监门卫上将军,兼宣徽南院使。范延光占据邺城时,高祖命宣武军节度使杨光远率兵讨伐,当时刘处让奉诏与杨光远共同参与商讨军政事务。碰上张从宾在河陽兴兵作乱,刘处让从黎陽分兵讨伐袭击,张从宾被平定后,刘处让又与杨光远一起进攻邺城。四年冬天,范延光准备归顺朝廷,但还有些迟疑,刘处让首先进入邺城,用前途祸福来告谕他,范延光才投降,刘处让因功加封为检校太傅。
在此之前,桑维翰、李崧兼任枢密使,刘处让认为从庄宗以来,枢密使很少有宰臣兼任的,因此萌生了谋取枢密使一职的动机。到杨光远讨伐邺城时,军机大事,高祖常命刘处让宣布传达。当时杨光远依仗军权,多超越本份上奏论事,高祖只是应付敷衍而已,杨光远对此感到不满,曾多次与刘处让私下谈到这。刘处让告诉他说:“这不是圣上的旨意,都是出自桑维翰等的意思。”等到杨光远入朝进见,便在高祖面前谈到执政的过失,高祖知道他的用意,不得已罢免了桑维翰等的枢密使职,任命刘处让为枢密使。当时刘处让每次敷陈奏章,高祖大多认为不符合自己的旨意,碰上刘处让服继母的丧事,高祖便提议废除枢密使一职,枢密院诸事一并委任宰相分别判理。刘处让居丧一周年后,回到朝廷,被任为彰德军节度使,澶、卫等州观察处置等使。
刘处让勤于公务,孜孜不倦于治理,领导官吏百姓不致苛刻严格,人们感到很方便,高祖幸临邺都时,刘处让竭尽全家资财贡奉,以至于柴米油盐这样细微的东西,全都供应。天福六年(941),任右金吾卫上将军,刘处让自以为曾经重任,又历任方镇统领,心想入朝一定能担当显要职务,一旦任为金吾,感到很不满足。晋少帝即位初期,刘处让与宰相交谈中,有辅佐少帝为相的意思,而少帝广施恩惠时,又没有提拔任用他。一天到了中书省,宰相冯道、赵莹、李崧、和凝都在那里,刘处让趁酒醉,诋毁所有的宰相,冯道只是笑而不答。一个多月后便称病不出。天福八年(943),跟随少帝回到汴州,寄居在封禅寺,得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初赠太尉,再赠太师。

刘处让传相关文章

  • 祁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祁姓氏祖宗:名奚姓氏起源:一是来源于黄帝其中一子祁豹,他的子孙以祁为姓,世代相传;二是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大夫名奚,受封于祁(今山西祁县),人们称他为祁奚,他的子孙便以封...
  • 瞒天过海》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胜战计 - -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
  • 惨绿袍》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六滦阳消夏录(六) - - 戈东长前辈官翰林时,其太翁傅斋先生,市上买一惨绿袍,一日鐍户出,归失其钥,恐误遗于床上,隔窗视之,乃见此袍挺然如人立,闻惊呼声乃仆。众议焚之,刘啸谷前辈时同寓,曰:此必亡人衣,魂附之耳...
  • 菩萨意》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沧州插花庙尼,姓董氏,遇大士诞辰,治供具将毕,忽觉微倦,倚几暂憩,恍惚梦大士语之曰:尔不献供,我亦不忍饥;尔即献供,我亦不加饱。寺门外有流民四五辈乞食不得,困饿将殆,尔辍供具以饭之,功德...
  • 粤西游日记三十五》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下卷 - - 十八日天色晴霁甚。早饭龙隐。僧净庵引,由山北登蚺蛇洞,借宿二人偕行。既下,再饭龙隐,偕二人循南山北西行二里,穿山腋南出,又循山南西行一里余,过龙潭。又西一里,渡北流小溪,南入张丹...
  • 有始览》原文翻译 - - 《吕氏春秋》览 - - 【有始】  一曰:天地有始,天微以成,地塞以形,天地合和,生之大经也。以寒暑日月昼夜知之,以殊形殊能异宜说之。夫物合而成,离而生。知合知成,知离知生,则天地平矣。平也者,皆当察其情...
  • 祛蔽》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四 - - 瓠里子之艾,谓其大夫曰:“日君之左服病兽,人日得生马之血以饮之可起也。君之圉人使求仆之骖,仆难未与也。”大夫曰:“杀马以活马,非人情也,夫何敢?”瓠里子曰:&l...
  • 卷二十九》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尚书。禹贡》汇泽也。郑玄曰:汇,回也。汉与江斗,转东成其泽矣。又东北出居巢县南,古巢国也。汤伐桀,桀奔南巢,即巢泽也。《尚书》周有巢伯来朝。《春秋...
  • 金世成》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金世成,长山人,素不检。忽出家作头陀,类颠,啖不洁以为美。犬羊遗秽于前,辄伏啖之。自号为佛。愚民妇异其所为,执弟子礼者以万千计。金诃使食矢,无敢违者。创殿阁,所费不赀,人咸乐输之...
  • 天作》原文翻译 - - 《诗经》颂 - -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 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糜芳闻荆州有失,正无计可施。忽报公安守将傅士仁至,芳忙接入城,问其事故。士仁曰:“吾非不忠。势危力困,不能支持,我今已降东吴。将军亦不如早降。”芳曰:“吾...
  • 朱藻、陈以壮、苏涧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朱藻 采桑子 障泥油壁人归后,满院花阴。楼影沈沈。中有伤春一片心。 间穿绿树寻梅子,斜日笼明。团扇风轻。一径杨花不避人。 陈以壮 水龙吟(记钱塘之恨) 晚来江阔潮平,越船吴榜...
  • 谭意哥、李氏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谭意哥 极相思令 湘东最是得春先。和气暖如绵。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 对景感时情绪乱,这密意、翠羽空传。风前月下,花时永画,洒泪何言。 长相思令 旧燕初归,梨花满院,迤逦...
  • 梁纪十六 高祖武皇帝十六太清元年(丁卯、547)》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00章 - - [1]春,正月朔,日有食之,不尽如钩。   [1]春季,正月朔(初一),发生日偏食,未被遮尽的太陽象钩一样。   [2]壬寅,荆州刺史庐陵威王续卒。以湘东王绎为都督荆·雍等九州诸...
  • 崔彦进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崔彦进,大名人。为人纯朴有胆略,擅长骑射。后汉乾..年间,隶属于周太祖军中。广顺初年(951),补任卫士。世宗镇守澶渊时,命令他率领禁兵跟随。显德初年(955),任控鹤指挥使。跟从世宗...
  • 于玺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于玺字伯符,父亲于翼,仕北周为上柱国、幽州总管、任国公。 隋高祖为北周丞相后,尉迟迥作乱,派人引诱于翼。 于翼抓了使者,送到长安,高祖很高兴。 高祖受禅后,于翼入朝,皇上为...
  • 游明根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祖游鳝,慕容熙政权的乐浪太守。父游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被平定之后,游明根得归乡里。游雅称赞推举他,魏世祖擢拔他为中书学生。游明根生性贞正谨慎,清...
  • 临贺王正德传》原文翻译 - - 《梁书》100章 - - 临贺王萧正德,字公和,是临川靖惠王的第三个儿子。小时候就粗野而陰险,不讲究礼节。起初,梁武帝还没有儿子,便收萧正德为养子,等到梁武帝登基做了皇帝后,萧正德便期盼被立为太子,后来...
  • 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磨难是一笔财富 【原文】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1)。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2),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3), 罪莫大焉。吾其奔也。&r...
  •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50章 - - (杜微传、周群传、杜琼传、许慈传、孟光传、来敏传、尹默传、李譔传、谯周传、郤正传) 杜微传,杜微,字国辅,梓潼郡涪县人。他年少时在广汉人任安门下学习 。 刘璋征召他为从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