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百战奇略 > 第九卷 > 人战

百战奇略

《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是明代军事著作,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明弘治十七年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李赞,称该书是“极用兵之妙,在兵家视之。

《百战奇略》章节目录: 《第一卷》 《第二卷》 《第三卷》 《第四卷》 《第五卷》 《第六卷》 《第七卷》 《第八卷》 《第九卷》 《第十卷

人战

书籍:百战奇略章节:第九卷更新时间:2018-05-05
【解析】
本篇以《人战》为题,旨在阐述战争中如何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为正义而战的问题。它认为,所谓“人战”,就是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破除迷信邪说以坚定部队斗志的问题。出师过程中,凡遇各种怪异现象,都要主将给予妥善解决,以保持部队高度稳定。只要所进行的是“以顺讨逆,以直伐曲”的战争,都要坚定不移地去战斗。本篇这里所说的“以顺讨逆,以直伐曲”,实际是讲战争的性质问题。对于战争性质的认识,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政治集团是有不同的认识标准的。尽管本篇是从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看待战争性质的,因而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它在继承前代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明确赋予战争以“顺”与“逆”、“直”与“曲”,即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区别,这也是值得肯定的。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八月,赵郡王李孝恭奉命进讨据守丹阳称帝反唐的辅公祏,行前在与诸将饮筵席上,出乎意料地发现杯中酒呈红色,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怪异现象,满座皆惊惑不解,认为这对出师不吉利。唯独主帅李孝恭镇定自若,泰然处之。对此种怪异现象,孝恭从容不迫地解释说:“祸福无门,唯人所召。自顾无负于物,诸公何见忧之深!公祏恶积祸盈,今承庙算以致讨,盌中之血,乃公祏授首之后征。”(见《旧唐书·李孝恭传》,下同)孝恭一席鞭辟入里的话语,不禁使诸将狐疑顿释,情绪安定下来。作为唐军主帅的李孝恭在突遇某种变异现象时,不但自己不惊惑、不迷信,而且还能及时令人信服地予以解惑释疑,从而保持了部队的高度稳定,这无疑是确保尔后作战胜利的重要条件。当然,唐军此战的胜利,更主要原因还在于李孝恭能够从实际出发,实施恰到好处的作战指导。首先,当对方来攻之时,他采取了“坚壁不与斗”的方针,使自己处于以逸待劳的态势;其次,他“使奇兵断其粮道”,陷对方于饥疲状态;第三,又“使羸兵扣贼垒挑之”(见《新唐书·李孝恭传》),诱使对方陷入唐军精骑包围之中,结果,一战大败辅公祏军。公祏穷蹙不支,弃丹阳东走,孝恭急命骑将追击,至武康而活捉辅公祏,“江南悉平”。

【译文】
大凡战争中所说的“人战”,是指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破除各种影响士气的迷信邪说的问题。在出兵征战的过程中,或是遇到恶鸟群集主帅旗竿上,或呈出现杯中酒变成血红色,或是发生指挥旗竿突然折断等怪异现象时,唯有主将及时作出正确决断,才能稳定军心士气。倘若所进行的战争,是以正义攻讨叛逆,以正直征伐邪曲,以贤能进击愚顽,都应坚信必胜无疑。诚如兵法所说:“要禁绝迷信,消除疑惑,部队才能至死不会逃跑。”唐朝武德六年,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辅公祏据丹阳举兵反唐,高祖李渊诏命赵郡王李孝恭等人率军讨伐他。唐军进发前,孝恭与将吏聚集一堂共进饮筵,当他命人取来一杯水酒欲饮之时,杯中白酒突然变成血红色,在座的诸位将领见此无不惊惧失色,但孝恭举止却坦然自若。他慢慢举起酒杯对大家解释说:“祸福本无门径可入,唯有人们自己召来。大家不要犯疑惑,诸位请看,这杯中的血色正是辅公祏将要被杀头的征兆啊!”说完,一饮而尽,众人仰视,惊惧不安的情绪终于平静下来。两军对阵后,辅公祏军先是企图凭据险要地形诱使唐军来战而截击之,孝恭却令唐军坚守壁垒而不主动出战,但在同时,他暗中派出奇兵切断了辅军的运粮道路,致使其在陷入缺粮挨饿的情况下,又乘夜进迫李孝恭,孝恭仍然安卧营中不动。第二天,李孝恭派出一些老弱残兵前往敌营挑战,另选精锐骑兵由卢祖尚率领列阵以等待敌人来攻。不一会,孝恭所派的老弱残兵退却下来,辅军紧追不舍,气焰异常嚣张,与卢祖尚骑阵相遭遇,被唐军打得大败。这时,李孝恭乘胜挥军攻破辅军其余阵地,公祏穷蹙不支而逃,唐军骑兵尾随追击,活捉了辅公祏,江南完全被平定。

【原文】
凡战,所谓人者①,推人士②而破妖祥③也。行军之际,或枭④集牙旗,或杯酒变血,或麾竿毁折,唯主将决之。若以顺讨逆,以直伐曲,以贤击愚,皆无疑也。法曰:“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⑤唐武德六年,辅公祏⑥反,诏赵郡王李孝恭⑦等讨之。将发,与将士宴集,命取水,水〔忽〕变为血,在座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祸福无门,唯人所召〕。毋疑,诸君,此〔杯中血〕乃公祏授首⑧之征也。”遂饮而尽之,众为安。先是,贼将拒险邀战,孝恭坚壁不出,以奇兵绝其粮道,贼饥,夜薄李孝恭,孝恭坚卧不动。明日,以羸兵扣贼营挑战,别选骑阵以待。俄而羸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⑨,薄战遂败。赵郡王乘胜破其别阵,辅公祏穷走,追骑生擒之,〔江南悉平〕。⑩

【注释】
①所谓人者:此为《人战》篇解题起句。人者,马本及汪本作“夭士者”,唐本作“妖事者”。从前后文义看,皆误。唯作“人者”,才能构成本篇解题立意的正确起句。故据清咸丰本《百战奇略·人战》校改。②推人士:谓推举堪当任事的人。人士,唐本作“人事”,亦通。③妖祥:本谓吉凶的征兆,这里指妖灾怪异等不吉利现象。④枭(xiāo):鸟名。亦作“鸮”,俗称猫头鹰。旧传枭食其母,故常以喻恶人或不祥之兆。⑤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篇》。祥,马本及各本皆作“邪”,今据原书校改。⑥辅公祏:本为隋末江淮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唐朝建立后,与杜伏威一道降唐,受任为淮南道行台尚书左仆射。后据丹阳(今江苏南京)称帝反唐,国号曰宋。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被唐军镇压。⑦李孝恭:唐高祖李渊从父兄之子。因辅佐李渊父子定天下有功,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封赵郡王,贞观初改封河间王,官至礼部尚书。⑧授首:谓被杀。⑨祖尚:即卢祖尚,字季良。隋末据扬州起兵称刺史,后归附唐朝,任交州刺史。⑩本篇史例出自《旧唐书·李孝恭传》;又见《新唐书·李孝恭传》。

人战相关文章

  • 突战》原文翻译 - - 《六韬》豹韬 - -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深入长驱,侵掠我地,驱我牛马,其三军大至,薄我城下,吾士卒大恐,人民系累,为敌所虏,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谓之突兵。...
  • 杂言》原文翻译 - - 《说苑》后10卷 - -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
  • 禀父母·家中费用窘迫》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男与九弟身体清洁,家妇亦平安,孙男甲三体好,每日吃粥两顿,不吃零星饮食,去冬已能讲话,孙女亦体好,乳食最多,合寓顺适。今年新正,景象阳和,较去年正月...
  • 鬼魅在人腹中语》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鬼魅在人腹中语,余所见闻凡三。事一为云南李编修衣山,因扶乩与狐女唱和,狐女姊妹数辈,并入居其腹中,时时与语,正一真人劾治弗能遣,竟颠痫终身。余在翰林目见之。一为宛平张文鹤友,官...
  • 泄云洞》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外叔祖张公紫衡家有小圃,中筑假山,有洞曰泄云洞,前为盡菊地,山后养数鹤。有王昊庐先生,集欧阳永叔唐彦谦句题联曰:秋花不比春花落,尘梦乃知鹤梦长。颇为工切。一日洞中笔砚移动,满壁...
  • 游嵩山日记》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余髫年tiáo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舟返,...
  • 曾文正公劝人读七部书》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昔曾文正公尝教后学云:“人自六经以外,有不可不熟读者凡七部书,曰《史记》、《汉书》、《庄子》、《说文》、《文选》、《通鉴》、《韩文》也。余尝思之,《史记》、《汉书...
  • 通变》原文翻译 - - 《文心雕龙》下部 - - 夫设文之体有常,变文之数无方,何以明其然耶?凡诗赋书记,名理相因,此有常之体也;文辞气力,通变则久,此无方之数也。名理有常,体必资于故实;通变无方,数必酌于新声;故能骋无穷之路,饮不竭之...
  • 五通》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可驱遣;而江浙五通,则民家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  有赵弘者吴之典商也,妻阎氏颇风格。一夜有丈夫岸然自外入,按剑四顾...
  • 其惟圣人乎》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150章 - - 《乾》卦:“其惟圣人乎?”魏王肃本作“愚人”,后结句始作“圣人”,见陆德明《释文》。
  • 胡仲弓、施岳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胡仲弓 谒金门 蛾黛浅。只为晚寒妆懒。润逼镜鸾红雾满。额花留半面。 渐次梅花开偏。花外行人已远。欲寄一枝嫌梦短。湿云和恨翦。 施岳 水龙吟 翠鳌涌出沧溟,影横栈壁迷烟...
  • 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翻译 - - 《道德经》德经 - - 天之道,其犹张弓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餘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
  • 列传第五·诸王二》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蜀王椿 湘王柏 代王桂肃王楧 辽王植 庆王勍 宁王权   蜀献王椿,太祖第十一子,洪武十一年封。十八年命驻凤阳。二十三年就藩成都。性孝友慈祥,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帝尝呼为&ldq...
  • 本纪第三十五·文宗四》原文翻译 - - 《元史》50章 - - 二年春正月己卯,御制《奎章阁记》。行枢密臣言:“十一月,仁德府权达鲁花赤曲术,纠集兵众以讨云南,首败伯忽贼兵于马龙州,以是月十一日杀伯忽弟拜延,献馘于豫王。十三日。战于...
  • 列传第三十 长孙褚韩来李上官》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长孙无忌,字辅机。性通悟,博涉书史。始,高祖兵度河,进谒长春宫,授渭北道行军典签。从秦王征讨有功,累擢比部郎中、上党 县公。 皇太子建成毒王,王病,举府危骇。房玄龄谓无忌曰:&ldq...
  • 志第四十四 食货四》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唐有盐池十八,井六百四十,皆隶度支。蒲州安邑、解县有池五,总曰“两池”,岁得盐万斛,以供京师。盐州五原有乌池、白池、瓦池、细项池,灵州有温 泉池、两井池、长尾池、...
  • 杜之伟传》原文翻译 - - 《陈书》100章 - - 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其家世代研习 儒学,专门修治《三礼》。父亲杜规,为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陽江 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情深厚。 之伟幼时精明敏捷,才智出众。七岁...
  • 徐勉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县人。祖父名长宗,宋高祖霸府行参军,父亲名融,南昌相。 徐勉父亲早死,家庭贫寒,从小便磨砺出坚强的意志和清高的气节。六岁那年,连绵大雨不停,家人祈求雨停天晴,...
  • 王琨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王琨,琅笽临沂人。祖父王荟,晋朝任卫将军。父亲王怿,不聪慧,与侍婢生王琨,名为昆仑。王怿后来娶南陽乐玄的女儿,无子,改王琨名字,立为子嗣。   王琨少时拘谨笃重,为堂伯父司...
  • 刘邺、李骘、郑仁表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零七 卷607_1 《翰林作》刘邺 曾是江波垂钓人,自怜深厌九衢尘。 浮生渐老年随水, 往事曾闻泪满巾。 已觉远天秋色动,不堪闲夜雨声频。 多惭不是相如笔,虚直金銮接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