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陈书 > 100章 > 杜之伟传

陈书

《陈书》100章杜之伟传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杜之伟传

书籍:陈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杜之伟字子大,吴郡钱塘人。其家世代研习儒学,专门修治《三礼》。父亲杜规,为梁奉朝请,与光禄大夫济陽江革、都官尚书会稽孔休源友情深厚。
之伟幼时精明敏捷,才智出众。七岁时,学习《尚书》,稍习《诗》、《礼》,粗通其学。十五岁时,通览文史典籍及仪礼掌故,当时的名流之辈称他少年早成。仆射徐勉曾览其文章,推重他文笔甚工。中大通元年(529),梁武帝舍身同泰寺,敕令徐勉制定礼仪,徐勉认为朝内先无此礼,命之伟草拟仪礼。便启请补为东宫学士,与学士刘陟等人誊写编撰书典,分门别类。所撰《富教》、《政道》二篇,皆是之伟作序。到了湘陰侯萧昂为江州刺史,让之伟掌管记室。萧昂死,庐陵王续代其位,又亲自下书召请他,之伟坚决推辞不应命,护送萧昂丧柩回京都。接着侍临城公读书。不久任扬州议曹从事,南康嗣王墨曹参军,兼太学限内博士。大同七年(541),梁皇太子于国学举释奠之祀,当时乐府没有孔子、颜子登哥词,尚书参议令之传制述其文,乐人们传习,以为是原词。转补为安前邵陵王田曹参军,又调任刑狱参军。之伟资历浅薄,只因他博闻强记才智出众,在当时颇有名气,吏部尚书张缵很了解他,认为他有大臣的才能。
侯景谋反,之伟避乱山林。高祖为丞相后,久闻其名,召补他为记室参军。迁任中书侍郎,领大著作。高祖受禅,任命他为鸿庐卿,其他官职如故。之伟启奏请求解除著作一职,说:“臣绍泰元年以来,愧居中书侍郎,掌国史,至今已达四年。臣本贫庸浅陋之人,承蒙您不弃提拔我,思量回报恩德,不敢懈怠。已是改朝换代了,回过头来补写前朝帝王纪传记言记事之官,未易其人,著作之人才,更应该从众人中加以选拔。御史中丞沈炯、尚书左丞徐陵、梁前兼大著作虞荔、梁前黄门侍郎孔奂,有的文字清丽笔力过人,有的博闻强记精通典籍,司马迁、董狐之任,确实应属于有才能的人,臣无颜再留官场,妨碍选用贤士之路。尧时有谦让之风,实在难以远追,因才施用,陈书希望免职。”宽旨不许。不久调任大匠卿,迁任太中大夫,又敕令撰梁史。永定三年(559)离世,时年五十二岁。高祖十分哀痛惋惜,诏令追赠通直散骑常侍,赐给钱五万、布五十匹、棺一具以办丧事,择日举哀。
之伟写文章,不崇尚辞藻华丽,而主张文雅不俗旁征博引。所著大多遗失,只保存了十七卷。

杜之伟传相关文章

  • 选将》原文翻译 - - 《六韬》龙韬 - -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欲简练英雄,知士之高下,为之奈何?”  太公曰:“夫士外貌不与中情相应者十五:有严而不肖者,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
  •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男国藩跪禀  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男自考差后,癣疾日愈,现在头面已不甚显矣,身上自腰以下,亦十去七八,自腹以下尚未治,万一极差,尽可面圣谢恩。但如此顽病,而得渐好,已为非常之喜,不...
  • 自缢贞女》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乌鲁木齐军吏邬图麟言,其表兄某尝诣泾县访友,遇夜雨,投一废寺。颓垣荒草,四无居人,惟山门尚可栖止,姑留待霁。时云黑如墨,暗中闻女子声曰:怨鬼叩头,求赐纸衣一袭,白骨衔恩。某怖不能动...
  • 旅鬼索路凭归费》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陈作梅观察(鼐)尝为余言,少时居山西学院幕,卜,同人有患疟疾者,往往作呓语,人俟其清醒时问之,则云:“尝见有一人年四十余,自称与我同事,三年前曾居此室,因日长无事,特来相访,以破岑寂...
  • 《三字经》与孔子》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阳货 -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曾经提到过,要了解中国文化,《三字经》和《千字文》这两本书非常重要。一个美国人跟我学了一年《易经》,然后用英文写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在美国各大...
  • 邵临淄》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临淄某翁之女,太学李生妻也。未嫁时,有术士推其造,决其必受官刑。翁怒之,既而笑曰:“妄言一至于此!无论世家女必不至公庭,岂一监生不能庇一妇乎?”既嫁,悍甚,指骂夫婿以为常...
  • 铁布衫法》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沙回子得铁布衫大力法,骈其指力斫之,可断牛项;横搠之,可洞牛腹。曾在仇公子彭三家,悬木于空,遣两健仆极力撑去,猛反之,沙裸腹受木,砰然一声,木去远矣。又出其势即石上,以木椎力击之,无少...
  • 终南》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 汉过》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外篇 - - 抱朴子曰:历览前载, 逮乎近代, 道微俗弊, 莫剧汉末也. 当途端右阉官之徒, 操弄神器, 秉国之钧, 废正兴邪, 残仁害义, 蹲踏背憎, 即聋从昧, 同恶成群, 汲引奸党. 吞财多藏, ...
  • 逍遥游》原文翻译 - - 《庄子》内篇 - -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
  • 涂嘴》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贪吝部 - - 涂嘴 或有宴会,座中客贪馋不已,肴梗既尽。馆僮愤怒而不敢言,乃以锅煤涂满嘴上,站立旁侧。众人见而讶之,问其嘴间何物,答曰:“相公们只顾自己吃罢了,别人的嘴管他则甚。&rdquo...
  • 襄公·襄公二十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二十有四年春,叔孙豹如晋。仲孙羯帅师侵齐。夏,楚子伐吴。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齐崔杼帅师伐莒。大水。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
  • 襄公·襄公二十三年》原文翻译 - - 《左传》200章 - -  【经】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三月己巳,杞伯□卒。夏,邾畀我来奔。葬杞孝公。陈杀其大夫庆虎及庆寅。陈侯之弟黄自楚归于陈。晋栾盈复入于晋,入于曲沃。秋,齐侯...
  • 僖公·僖公二十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二十有七年春,杞子来朝。夏六月庚寅,齐侯昭卒。秋八月乙未,葬齐孝公。乙巳,公子遂帅师入杞。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十有二月甲戌,公会诸侯,盟于宋。   ...
  •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五》原文翻译 - - 《明史》300章 - - 张鹤鸣,字元平,颍州人。中万历十四年会试,父病,驰归。越六年,始成进士。除历城知县,移南京兵部主事。累官陕西右参政,分巡临、巩,以才略闻。   再迁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自杨应...
  •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
  • 志第十五·地理六》原文翻译 - - 《元史》100章 - -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为路三十、州十三、府三、安抚司十五、军三,属府三,属州十七,属县一百五十,管番民总管一。   江南湖北道肃政廉访司   武昌路,唐初为鄂州,又改江夏郡,又升...
  • 末帝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上)   末帝,讳名从珂,原来姓王,是镇州人。母亲宣宪皇后魏氏,光启元年(885)一月二十三日,在平山生下末帝。景福年中,明宗作为武皇的骑将,攻城略地来到平山,遇见魏氏,将她抓走,末帝...
  • 列传第一百二十》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祖有邻,濮州濮陽令。父溆,河南府渑池丞。度,贞元五年进士擢第,登宏辞科。应制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对策高等,授河陰县尉。迁监察御史,密疏论权幸,语切忤...
  • 豫章文献王萧嶷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齐高帝的第二个儿子。宽厚仁慈、弘博高雅,有成大器的度量,高帝对他特别钟爱。在宋朝做官担任尚书左户郎,钱塘令。高帝击破薛索儿,改封在西陽,而把他先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