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陈书 > 100章 > 王元规传

陈书

《陈书》100章王元规传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王元规传

书籍:陈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王元规字正范,太原晋陽人。祖父王道宝,是齐员外散骑常侍、晋安郡守。父亲王玮,梁武陵王府中记室参军。
王元规八岁时丧父,有兄弟三人,跟随母亲依靠舅氏去到临海郡,那年他十二岁。临海郡有一个土豪名叫刘王真,资财有万万之数,要把女儿嫁给他。王元规的母亲因为他的兄弟年幼弱小,想结强陈书援,王元规哭着请求母亲说:“婚姻不失掉亲人,这是古人推重的。岂能苟安于异地,结此不伦不类之婚姻!”母亲被他的言词感动而不再提此事。
王元规性情孝道,侍奉母亲非常小心,早晚未尝离开过母亲身边。梁时山陰县发大水,流水漂进住宅,王元规只有一条小船,仓卒带他的同母之妹和丧父之侄上船,独自执楫棹而去,留下男女三人,搁浅于树的末梢,等到水退后才得以幸免于难,当时人都称赞王元规有非常人所能及的德行。
王元规年轻时好学,师从吴兴沈文阿学习,十八岁时,通晓《春秋左氏》、《孝经》、《论语》、《丧服》。梁中大通元年(529),诏策《春秋》,考试成绩很好,当时有名的儒生都称赏他。初任湘东王国左常侍,调任员外散骑侍郎。简文帝为太子时,接纳他为宾客,每每让他讲论,都表现出有非常丰富的伦理规范。任中军宣城王府记室参军。等到侯景叛乱,王元规携带家属回到会稽。天嘉年间,任始兴王府功曹参军,兼国子助教,调任镇东鄱陽王府记室参军,仍兼助教之职。
后主为皇太子,接纳他为学士,亲自拜他为师学习《礼记》、《左传》、《丧服》,对他的赏赐非常优厚。后升任国子祭酒。新安王陈伯固曾经因入宫巧逢王元规要讲学,于是请求为他执经,当时舆论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荣耀的事。不久任尚书祠部郎。自梁代以来儒生们相继治《左氏》者,都认为贾逵、服虔之义难以反驳杜预,共一百八十条。王元规广泛引证,贯通辨析,不再有疑问不通之处。每每国家议及吉凶之礼,他都参与讨论。王元规在母亲死后去职,服丧期满,任鄱陽王府中录事参军,不久调任散骑侍郎,升任南平王府限内参军。南平王治理江州,王元规随王府到江州,四面八方的学徒,不远千里前来求教的,经常有几十上百人。祯明三年(589),入隋,任秦王府东阁祭酒。七十四岁时,死于广陵。
王元规著有《春秋发题辞》和《义记》十一卷,《续经典大义》十四卷,《孝经义记》二卷,《左传音》三卷,《礼记音》二卷。
其子王大业,以聪敏闻名。
当时吴郡有一位名叫陆庆的人,年轻时好学,遍晓《五经》,尤其精通《春秋左氏传》,节操很高。初任梁武陵王国右常侍,历任征西府墨曹行参军,任娄令。时值梁代丧乱,他于是潜心注释典籍,经论没有不贯通研究的。天嘉初年,征召为通直散骑侍郎,没有就职。永陽王为吴郡太守,听说了他的名字,想和他相见,陆庆以身体有病而坚决推辞。当时同族人陆荣任吴郡五官掾,陆庆常去拜访他,永陽王于是微服去陆荣府第,凿通墙壁看他。永陽王对陆荣说:“看陆庆风貌神情凝聚高大,几乎不可测,严君平、郑子真凭什么超过他呢。”鄱陽王、晋安王都以记室之职征召他,他都不就职。于是建房而居,以诵禅为业,从此拜他为师传经学习的人少了。

王元规传相关文章

  • 季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季姓氏祖宗:季友姓氏起源: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庄公的弟弟季友平定了庆父之乱,子孙以他的字命氏,称为季孙氏,在鲁国执政。季友的孙子季孙行父执政时,举贤任能,分财济贫,受到国人爱...
  •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 - - 沅季弟左右:  沅于人概天概之说,不甚措意,而言及势利之天下,强凌弱之天下,此岂自今日始哉?盖从古已然矣。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强自立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
  • 定法》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问者曰:“申不害、公孙鞅,此二家之言孰急于国?”  应之曰:“是不可程也。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谓之衣食孰急于人,则是不可一无也,皆养生之具也。今...
  • 作《中庸》,子思笔①。中不偏,庸不易②。》原文翻译 - - 《三字经》40节 - - [原文]作《中庸》,子思笔①。中不偏,庸不易②。  [注释]  ①《中庸》:书名,子思著。 子思: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授予孟子。该书共33篇,总计3568个字。 笔:书...
  • 治圃》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六 - - 公仪子谓鲁穆公曰:“君知圃人之为圃乎?沃其壤,平其畦,通其风日,疏其水潦,而施艺植焉。窊隆干湿各随其物产之宜,时而树之,无有违也。蔬成而后撷之,相其丰瘠,取其多而培其寡,不伤其...
  • 说话难难说话》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季氏 - -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是孔子讲作人处世的道理,上面讲侍于君子有三愆,如部下对长官,后辈对前辈,臣子对皇帝,都可以说...
  • 采菽》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赤芾在股,邪幅在下。...
  • 第八十三回·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却说三藏着妖精送出洞外,沙和尚近前问曰:“师父出来,师兄何在?”八戒道:“他有算计,必定贴换师父出来也。”三藏用手指着妖精道:“你师兄在他肚里哩。&rd...
  •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袁术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质玉玺,遂思僭称帝号;大会群下议曰:“昔汉高祖不过泗上一亭长,而有天下;今历年四百,气数已尽,海内鼎沸。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
  • 》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骂 一医看病,许以无事。病家费去多金,竟不起,因恨甚,遣仆往骂。少顷归,问:“曾骂否?”曰:“不曾。”问:“何以不骂?”仆答曰:“要骂要打的人多得...
  • 李清照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李清照 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
  • 志第六十八·兵四》原文翻译 - - 《明史》100章 - - 明初,垛集令行,民出一丁为军,卫所无缺伍,且有羡丁。未几,大都督府言,起吴元年十月,至洪武三年十一月,军士逃亡者四万七千九百余。于是下追捕之令,立法惩戒。小旗逃所隶三人,降为军。上...
  • 列传第五十九·忠义一》原文翻译 - - 《金史》150章 - - 栾共子曰:“民生于三,事之如一,唯其所在,则致死焉。”公卿大夫居其位,食其禄,国家有难,在朝者死其官,守郡邑者死城郭,治军旅者死行阵,市井草野之臣发愤而死,皆其所也。故死得...
  • 王仔昔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王仔昔,洪州人。最初学习儒学,自称遇到许逊,得到《大洞》、《隐书》豁落七元之法,出家游历嵩山,能说出人的未来。政和中期,徽宗召见他,赐他号为冲隐处士。徽宗因天旱祈雨,每每派小黄...
  •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调武骑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
  • 傅昭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傅昭,字茂远,黄河以北灵州人,是晋朝司隶校尉傅咸的第七代孙。傅昭的祖父傅和之,父亲傅淡,熟悉三礼,是宋代知名人士。傅淡跟随宋竟陵王刘诞,后来刘诞谋反,傅淡受株连而被处死。傅昭六...
  • 百济国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百济国,本来和高丽国都在辽东以东一千多里,以后高丽国占领辽东,百济国占领辽西,百济国的都城叫做晋平郡晋平县。 义熙十二年(416),朝廷以百济王余映当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
  • 西域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50章 - - 【原文】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 、陽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
  • 陈丞相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丞相陈平,武阳户牖乡人。 小时候家里贫穷,喜欢读书,家有田地三十亩,陈平仅同哥哥陈伯住在一起。 陈伯总是自己下田耕种,听任陈平,让他外出求学。 陈平的长相高大魁梧,仪表堂堂。 有...
  • 孟郊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七十三 卷373_1 《织妇辞》孟郊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卷373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