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陈书 > 100章 > 沈洙传

陈书

《陈书》100章沈洙传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书》,二十四史之一,唐代姚思廉所著,是南朝陈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陈书》共三十六卷,其中本纪六卷,列传三十卷,无表志。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陈朝封建政权只存在了三十三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没有特别的建树,或许与此有关。《陈书》内容比不上《梁书》那样充实,本纪和列传都过于简略。

《陈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沈洙传

书籍:陈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祖父沈休稚,梁余杭县令。父沈山卿,梁国子博士、中散大夫。
沈洙少时文雅大方,不与人滥行交游。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通典籍,博闻强记,于《五经》章句、诸子史书,有问必能作答。初仕为梁湘东王国左常侍,转中军宣城王限内参军,板授为仁威临贺王记室参军,迁尚书祠部郎中,时年约二十岁出头。大同年间(535~546),学者多涉览文史,不好为章句之学,而沈洙独能于深刻思研经典之理,吴郡朱异、会稽贺琛对他十分嘉许。及至朱异、贺琛于士林馆讲述制义与旨义,每每让沈洙为都讲。侯景之乱发,沈洙逃到临安,当时世祖也在此地,亲自前往学习受业。及至高祖入朝辅政,除为国子博士,与沈文阿同掌仪礼。
高祖受禅,加沈洙为员外散骑常侍,历任扬州别驾从事史、大匠卿。有司上奏说前宁远将军、建康县令沈孝轨门生陈三儿上书称其老主人之灵柩在周,少主人奉命出使关内,因此想迎取灵柩,很久了却未返回。本月的晦日就满两周年了,主人之弟与子女现在此者,是该到月末就除去灵位,内外亲改换吉服,还是等主人回来将礼数补全?以此事咨询左丞江德藻,德藻议:“王卫军说,‘长期停丧不葬,只有主人不变服,其余亲眷各自终其月数而除服。’这大抵是引《礼记》之文来论在家中有特殊原因而未得入葬者。孝轨既已到了异国,尽管已有迎丧之名,然而还期没有定准,诸弟如果因此不除服,长久地断了婚姻之事,这于人情或许有些不妥。中原沦陷以后,理应有旧例可援,应咨问沈常侍加以详议。”沈洙议曰:“礼有对正礼之变通,也有从宜的。《礼·小记》云‘长时间未能入葬者,只有主丧之人不除服,其余以麻终月数后除丧服就够了。’注云‘其余谓傍亲’。照郑玄所解,众子都应不除服,王卫军所引,大抵是礼之正制。然而吴魏东关之役,魏国既已丧失了尸首和灵柩,无法按期下葬,当时之议认为礼中无终身服丧之说,所以下制让大家除服。西晋末叶遭动乱之祸,有的死于虏庭,无法迎取回来殓葬,所以东晋重申此制。李胤的祖父,王华的父亲,均生死不测,其子孙皆按时释去丧服,这些都属于对礼制的合理变通。孝轨尽管借奉命出使之机想迎取灵柩,然而戎狄之国难与为亲,还期无法确定。我认为应依东关旧例,凡灵柩在他国者,均应释服除丧,拆去灵位,给以附祭,如灵柩得以迎还,另行改葬之礼。自从天下大乱,元帝梁氏被倾覆以来,众人流散于国外,以致礼节不能正常履行,像沈孝轨之辈,想来不是一个二个,岂可将丧期无限制地拖下去而永不除去丧服,朝廷自应对此加以限定,以大义来决民恩情,访求博闻之人,按礼制来折衷处理。”德藻依从沈洙之议,奏可。
世祖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侍读东宫。不久兼任尚书左丞,领扬州大中正,迁光禄卿,侍读如故。废帝继位,复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尚书左丞。迁戎昭将军、轻车衡陽王长史,行府国事,兼带琅邪、彭城二郡丞。按梁代旧律,对囚犯使用测刑之法,每天上刑一次,起自申时,终于二更。及比部郎范泉删定律令,以旧法测立时间太长,非人所能忍受,将其刻数分开,改为日上两次。廷尉认为新制太轻,请求集八座丞郎及祭酒孔奂、行事沈洙五舍人会于尚书省详加议定。当时高宗为录尚书,集聚众人议之,都官尚书周弘正道:“不知狱中所测之人,有几人招供?几人不招供?必须事前责令取得人名及数量连同其罪名,然后再集议。”廷尉监沈仲由列称,另定新制以后,有寿羽儿一人犯杀寿慧罪,刘磊渴等八人犯偷马仗家口渡江北上罪,依法测之,刻满未招供。刘道朔犯七七改服辱亲罪,依法测定,前后二日而招认。陈法满犯受派遣而藏物、阿曲法律接受贿钱罪,没等上测刑便招供。弘正评论说:“凡是各种各样的案件,必当以情理论之,正言官依辞色气耳目五听之法来审案,验证其虚实岂能全靠拷打来断案。况且测人乃是因时而行,本非古制,近代以来,方有此法。起自申时,终于二更,岂是常人所能忍受?所以重刑之下,危惧之中,无人不服,冤枉者多。早晚二次,以同等刻数,交替而求问,应该是比较恰当的。如果说比先前之时间略有缩短,以致犯实罪之人不肯招认,如再将时间延长,难道就没有妄乱之招供了吗?况且人之忍受能力,既然有强有弱,各人之立志,本来也是多种多样。至于贯高受榜、笞、刺、。。诸刑,体无完肤,戴就所受熏针之刑均用至极点,到了病危仍是志向不移,这岂是关涉时间之长短,拷打测立之优与劣的问题?与其杀掉无辜之人,不如失去不去执行常规之法,一种罪有疑问宁可择其轻者处之,一宗功劳有疑问宁可择其重者而赏之,这正是古时圣王所垂示的修明之法。我认为依照范泉所定之制,于事为允当。”舍人盛权议曰:“比部范泉之新制,尚书周弘正明确之意见,均合于《虞书》有疑之罪惟从其轻的意旨,也合于《殷颂》区别对待以治陈书其罪的做法。经查自廷尉监沈仲由等列出新制以后,计有案件十一人次,其所测共十人,招供者只有一人。我认为犯罪之囚犯,审判官应明加辨析,穷根究底地考查其事理。如罪行有可疑之处,自然应开审加以评判,以能够不滥用测刑为幸;如果罪行确有实证,便可开审给以测立;这样就能使屈直分判,用刑与宽宥有法可依。范泉现今上书陈述《汉律》,说是‘死罪与削除名籍,罪证明白无误,拷掠已至极点,仍然抵赖隐瞒不肯服罪者,判断时应列上这一笔’。杜预注云‘处当,证验明白之状,列入其抵赖隐瞒之意’。我寻思旧制苛刻严酷,只有百分之一的人不招供,新制宽松和缓,十个倒有九个不招供,将两种文律加以汇总比较,宽与猛差异实在太大,判决时列上一笔,这一点迄今未见改革。我认为应于典章法规中,再详述‘处当列上’之文。”洙议曰:“夜间测立,缓与急容易造成欺诳,应兼用白天的时间,这样处理要合理一些。只是漏刻之缓急,今与古不同,《汉书·(这里有漏几百字,pdf在491页)

沈洙传相关文章

  • 谈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谈姓氏祖宗:微子姓氏起源: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 封殷帝乙长子微子于宋,传国三十六代至谈君,被楚国灭亡,子孙以国为姓, 相传姓谈。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汉...
  • 混水摸鱼》原文翻译 - - 《三十六计》混战计 - -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注释①乘其阴乱:阴,内部。意为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②随,以向晦入宴息:语出《易经.随》卦。随,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兑上)。本卦上...
  •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为政篇 - - 侄国藩谨启  叔父母大八万福金安。廿三日四弟六弟到京,体气如常。廿四日,是上御门,侄得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不过四五次,在京各官缺出,此时未经放人者,则侯御门时特简放,以示爵人于...
  • 存韩》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秦特出锐师取地而韩随之,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举兵将伐韩。夫赵氏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
  • 卷三十》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下卷 - - 淮水出南阳平氏县胎替山,东北过桐柏山,《山海经》曰:淮出余山,在朝阳东,义乡西。《尚书》:导淮自桐柏。《地理志》曰,南阳平氏县,王莽之平善也。《风俗通》曰:南阳平氏县桐柏大复山在...
  • 夏书·胤征》原文翻译 - - 《尚书》夏书 - -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
  • 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原文翻译 - - 《西游记》后50回 - - 话表孙大圣无计可施,纵一朵祥云,驾筋斗,径转南赡部洲去拜武当山,参请荡魔天尊,解释三藏、八戒、沙僧、天兵等众之灾。他在半空里无停止,不一日,早望见祖师仙境,轻轻按落云头,定睛观看...
  • 海内东经》原文翻译 - - 《山海经》海经 - - 海内东北陬以南者。 钜燕在东北陬。 国在流沙中者埻端、玺【日奂】,在昆仑虚东南。一曰海内之郡,不为郡县,在流沙中。 国在流沙外者,大夏、竖沙、居繇、月支之国。 西胡白玉山在...
  • 吏文可笑》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吏文行移,只用定本,故有绝可笑者。如文官批书印纸,虽宫、观、岳、庙,亦必云不曾请假;或已登科级,见官台省清要,必云不曾应举若试刑法。予在西掖时,汉州申显惠侯神,顷系宣抚司便宜加封...
  • 洪皓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100章 - - 洪皓 点绛唇(咏梅) 不假施朱,鹤翎初试轻红亚。为栽堂下。更咏樵人画。 绿叶青枝,辨认诗亏价。休催也。忍寒郊野。留待东坡马。 点绛唇(腊梅) 耐久芳馨,拟将蜂蜡龙涎亚。化工裁下。...
  • 唐纪六十一唐文宗太和八年(甲寅,公元834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300章 - - [1]春,正月,上疾小瘳;丁巳,御太和殿见近臣,然神识耗减,不能复故。   [1]春季,正月,唐文宗的病情稍有好转,丁巳(初五),亲临太和殿,接见左右亲近的臣僚。然而精神萎靡不振,远不如从前。 ...
  • 许王李从益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许王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是宫嫔所生,明宗命王淑妃抚养他。曾对身边人说“:只有这个儿子出生在皇宫,所以我特别喜爱他。”长兴末年,封为许王。晋高祖即位后,因为皇后就...
  • 列传第三 宗室》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00章 - - 江 夏王道宗广宁县公道兴 永安王孝基涵 淮陽王道玄汉 长平王叔良郇国公孝协 彭国公思训 新兴郡王晋 长乐王幼良 襄武王琛河间王孝恭晦 汉陽王 庐江 王瑗 淮安王神通胶东王道...
  • 志第三 礼乐三》原文翻译 - - 《新唐书》50章 - - 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在者,皆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得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儒,皆主其说,学者由此牵惑没溺,而...
  • 于靑传》原文翻译 - - 《隋书》100章 - - 于靑字元武,身高八尺,丰髯美须。 北周大冢宰宇文护见了,很器重他,把小女嫁给他为妻。 不久,因为父亲的功勋,赐他新野郡公爵的爵位,食邑三千户。 授他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
  • 傅常郑甘陈段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傅介子,北地人也,以从军为官。先是,龟兹、楼兰皆尝杀汉使者,语在《西域传》。至元凤中,介子以骏马监求使大宛,因诏令青楼 兰、龟兹国。 介子至楼兰,责其王教匈奴遮杀汉使:&...
  • 张祜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一十一 卷511_1 《洛阳感寓》张祜 扰扰都城晓四开,不关名利也尘埃。 千门甲第身遥入, 万里铭旌死后来。 洛水暮烟横莽苍,邙山秋日露崔嵬。 须知此事堪为镜,莫遣黄金漫作堆...
  • 元稹经典古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500章 - - 卷四百一十四 卷414_1 《陪张湖南宴望岳楼,稹为监察御史张中丞知杂事》元稹 观象楼前奉末班,绛峰只似殿庭间。 今日高楼重陪宴,雨笼衡岳是南山。 卷414_2 《岳阳楼》元稹 岳阳...
  • 武元衡的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一十七 卷317_1 《送崔判官使太原》武元衡 劳君车马此逡巡,我与刘君本世亲。 两地山河分节制, 十年京洛共风尘。 笙歌几处胡天月,罗绮长留蜀国春。 报主由来须尽敌,相期万...
  • 黄瓜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胡瓜 释名 黄瓜 气味 甘、寒、有小毒。 主治 1、水病肚胀,四肢浮肿。用胡瓜一个,破开,连了以醋煮一半至烂,空心服,一次吃完。不久即可把水排出。 2、咽喉肿痛。用老黄瓜一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