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50章

新唐书50章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

《新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250章

《新唐书》50章

  • 1.志第三十五 选举志下》 凡选有文、武,文选吏部主之,武选兵部主之,皆为三铨,尚书、侍郎分主之。 凡官员有数,而署置过者有罚,知而听者有罚,规取者有罚。每岁五月,颁格于州县,选人应格,则本属或故...
  • 2.志第三十四 选举志上》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有开元...
  • 3.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
  • 4.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 岭南道,盖古扬州之南境,汉南海、郁林、苍梧、珠崖、儋耳、交 趾、合浦、九真、日南等郡。韶、广、康、端、封、梧、藤、罗、雷、崖以东为星纪分,桂、柳、郁林、富、...
  • 5.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 剑南道,盖古梁州之域,汉蜀郡、广汉、犍为、越巂、益州、牂柯、巴郡之地,总为鹑首分。为府一,都护府一,州三十八,县百八十九。其名山:岷、峨、青城、鹤鸣。其大川:江 、涪...
  • 6.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 淮南道,盖古扬州之域,汉九江 、庐江 、江 夏等郡,广陵、六安国及南陽、汝南、临淮之境。扬、楚、滁、和、庐、寿、舒为星纪分,安、黄、申、光、蕲为鹑尾分。为州十二,...
  • 7.志第三十 地理四》 山南道,盖古荆、梁二州之域,汉南郡、武陵、巴郡、汉中、南陽及江 夏、弘农、广汉、武都郡地。江 陵、峡、归、夔、澧、朗、复、郢、襄、房为鹑尾分,邓 、隋、泌、均...
  • 8.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 河东道,盖古冀州之域,汉河东、太原、上党 、西河、雁门、代郡及钜鹿、常山、赵国、广平国之地。河中、绛、晋、慈、隰、石、太原、汾、忻、潞、泽、沁、辽为实沈分,...
  • 9.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 河南道,盖古豫、兗、青、徐之域,汉河南、弘农、颍川、汝南、陈留、沛、泰山、济陰、济南、东莱、齐、山陽、东海、琅邪、北海、千乘、东郡,及梁、楚、鲁、东平、城陽...
  • 10.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 自秦变古,王制亡,始郡县天下。下更汉、晋,分裂为南、北。至隋灭陈,天下始合为一,乃改州为郡,依汉制置太守,以司隶、刺史相统治,为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
  • 11.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常寒,厥极...
  • 12.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 《五行传》曰:“治宫室,饰台榭,内婬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谓土失其性,则有水旱之灾,草木百谷不熟也。又曰:’思心不睿,是谓不圣。厥咎雾,厥罚常风,...
  • 13.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 万物盈于天地之间,而其为物最大且多者有五: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其用于人也,非此五物不能以为生,而阙其一不可,是以圣王重焉。夫所谓五物者,其见象于天也为...
  • 14.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 隋大业十三年六月,镇星赢而旅于参。参,唐星也。李淳风曰:“镇星主福,未当居而居,所宿国吉。” 义宁二年三月丙午,荧惑入东井。占曰:“大人忧。” ...
  • 15.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 武德元年十月壬申朔,日有食之,在氐五度。占曰:“诸侯专权,则其应在所宿国;诸侯附从,则为王者事。”四年八月丙戌朔,日有食之,在翼四度。楚分也。六年十二月壬寅...
  • 16.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 昔者,尧命羲、和,出纳日月,考星中以正四时。至舜,则曰“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而已。虽二典质略,存其大法,亦由古者天人之际,推候占测,为术犹简。至于后世,其法渐...
  • 17.志第二十下 历六下》 昭宗时,《宣明历》施行已久,数亦渐差,诏太子少詹事边冈与司天少监胡 秀林、均州司马王墀改治新历,然术一出于冈。冈用算巧,能驰骋反覆于乘除间。由是简捷、超径、等接...
  • 18.志第二十上 历六上》 宪宗即位,司天徐昴上新历,名曰《观象》。起元和二年用之,然无蔀章之数。至于察敛启闭之候,循用旧法,测验不合。至穆宗立,以为累世缵绪,必更历纪,乃诏日官改撰历术,名曰《宣...
  • 19.志第十九 历五》 宝应元年六月望戊夜,月蚀三之一。官历加时在日出后,有交 ,不署蚀。代宗以《至德历》不与天合,诏司天台官属郭献之等,复用《麟德》元纪,更立岁差,增损迟疾、交 会及五星差...
  • 20.志第十八下 历四下》 终数八亿二千七百二十五万一千三百二十二。 交 终日二十七,余六百四十五,秒千三百二十二。 中日十三,余千八百四十二,秒五千六百六十一。 朔差日二,余九百六十七...
  • 21.志第十八上 历四上》 《开元大衍历》演纪上元阏逢困敦之岁,距开元十二年甲子,积九千六百九十六万一千七百四十算。 ○一曰步中朔术 通法三千四十。 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 ...
  • 22.志第十七下 历三下》 其八《日躔盈缩略例》曰: 北齐张子信积候合蚀加时,觉日行有入气差,然损益未得其正。至刘焯,立盈缩躔衰术,与四象升降。《麟德历》因之,更名躔差。凡陰陽往来,皆驯积而...
  • 23.志第十七上 历三上》 开元九年,《麟德历》署日蚀比不效,诏僧一行作新历,推大衍数立术以应之,较经史所书气朔、日名、宿度可考者皆合。十五年,草成而一行卒,诏特进张说与历官陈玄景等次为《历...
  • 24.志第十六 历二》 高宗时,《戊寅历》益疏,淳风作《甲子元历》以献。诏太史起麟德二年颁用,谓之《麟德历》。古历有章、蔀,有元、纪,有日分、度分,参差不齐,淳风为总法千三百四十以一之。损...
  • 25.志第十五 历一》 历法尚矣。自尧命羲、和,历象日月星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其事略见于《书》。而夏、商、周以三统改正朔,为历固已不同,而其法不传。至汉造历,始以八十一分为统母,其数起于...
  • 26.志第十四 车服》 唐初受命,车、服皆因隋旧。武德四年,始著车舆、衣服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 凡天子之车: 曰玉路者,祭祀、纳后所乘也,青质,玉饰末;金路者,飨、射、祀还、饮至所乘也...
  • 27.志第十三下 仪卫下》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出,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率司仗布侍卫,司宾列内命妇于庭,西向北上,六尚以下诣室奉迎,尚服负宝,内仆进车于阁外,尚仪版奏“外...
  • 28.志第十三上 仪卫上》 唐制,天子居曰“衙”,行曰“驾”,皆有卫有严。羽葆、华盖、旌旗、罕毕、车马之众盛矣,皆安徐而不哗。其人君举动必以扇,出入则撞钟,庭设乐宫,道路有...
  • 29.志第十二 礼乐十二》 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 凡所谓俗乐者,二十有八调:正宫、高宫、中吕宫、道调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
  • 30.志第十一 礼乐十一》 声无形而乐有器。古之作乐者,知夫器之必有弊,而声不可以言传,惧夫器失而声遂亡也,乃多为之法以著之。故始求声者以律,而造律者以黍。自一黍之广,积而为分、寸;一黍之多,积...
  • 31.志第十 礼乐十》 五曰凶礼。 《周礼》五礼,二曰凶礼。唐初,徙其次第五,而李义府、许敬宗以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遂去其《国恤》一篇,由是天子凶礼阙焉。至国有大故,则皆临时采掇附比以...
  • 32.本纪第九 懿宗 僖宗》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讳漼,宣宗长子也。母曰元昭皇太后晁氏。始封郓王。宣宗爱夔王滋,欲立为皇太子,而郓王长,故久不决。 大中十三年八月,宣宗疾大渐,以夔王属内枢密使...
  • 33.志第八 礼乐八》 皇帝纳皇后。 制命太尉为使,宗正卿为副,吏部署承以戒之。前一日,有司展县、设桉、陈车舆于太极殿廷,如元日。文武九品、朝集、蕃客之位,皆如冠礼。设使者受命位于大...
  • 34.志第七 礼乐七》 四曰嘉礼。 皇帝加元服。 有司卜日,告于天地宗庙。 前一日,尚舍设席于太极殿中楹之间,莞筵纷纯,加藻席缁纯,加次席黼纯。有司设次,展县,设案,阵车辇。设文官五品以...
  • 35.志第六 礼乐六》 二曰宾礼,以待四夷之君长与其使者。 蕃国主来朝,遣使者迎劳。前一日,守宫设次于馆门之外道右,南向。其日,使者就次,蕃主服其国服,立于东阶下,西面。使者朝服出次,立于门...
  • 36.志第五 礼乐五》 皇后岁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东向。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尚仪版奏&ldquo...
  • 37.志第四 礼乐四》 其非常祀,天子有时而行之者,曰封禅、巡守、视学、耕藉、拜陵。 《文中子》曰:“封禅,非古也,其秦、汉之侈心乎?盖其旷世不常行,而于礼无所本,故自汉以来,儒生学官论...
  • 38.志第三 礼乐三》 自周衰,礼乐坏于战国而废绝于秦。汉兴,《六经》在者,皆错乱、散亡、杂伪,而诸儒方共补缉,以意解诂,未得其真,而谶纬之书出以乱经矣。自郑玄之徒,号称大儒,皆主其说,学者由此...
  • 39.志第二 礼乐二》 六曰进熟。皇帝既升,奠玉、币。太官令帅进馔者奉馔,各陈于内壝门外。谒者引司徒出,诣馔所。司徒奉昊天上帝之俎,太官令引馔入门,各至其陛。祝史俱进,跪,彻毛血之豆,降自东...
  • 40.志第一 礼乐一》 由三代而上,治出于一,而礼乐达于天下;由三代而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古者,宫室车舆以为居,衣裳冕弁以为服,尊爵俎豆以为器,金石丝竹以为乐,以适郊庙,以临朝廷,以事神而治...
  • 41.本纪第十 昭宗 哀帝》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也。母曰恭宪皇太后王氏。始封寿王。乾符三年,领幽州卢龙军节度使。僖宗遇乱再出奔,寿王握兵侍左右,尤见倚信。 文德元年三月,僖...
  • 42.志第九 礼乐九》 皇帝元正、冬至受群臣朝贺而会。 前一日,尚舍设御幄于太极殿,有司设群官客使等次于东西朝堂,展县,置桉,陈车舆,又设解剑席于县西北横街之南。文官三品以上位于横街之...
  • 43.本纪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讳恒,宪宗第三子也。母曰懿安皇太后郭氏。始封建安郡王,进封遂王,遥领彰义军节度使。元和七和,惠昭太子薨,左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欲立澧王恽,而恽母贱...
  • 44.本纪第七 德宗 顺宗 宪宗》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讳适,代宗长子也。母曰睿真皇太后沈氏。初,沈氏以开元末选入代宗宫。安禄山之乱,玄宗避贼于蜀,诸王妃妾不及从者,皆为贼所得,拘之东都之掖廷。代宗克东...
  • 45.本纪第六 肃宗 代宗》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讳亨,玄宗第三子也。母曰元献皇后杨氏。初名嗣升,封陕王。 开元四年,为安西大都护。性仁孝,好学,玄宗尤爱之,遣贺知章、潘肃、吕向、皇甫...
  • 46.本纪第五 睿宗 玄宗》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高宗第八子也。始封殷王,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长而温 恭好学,通诂训,工草隶书。徙封豫王,又封冀王,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洛州牧。徙...
  • 47.本纪第四 则天皇后 中宗》 则天顺圣皇后武氏讳珝,并州文水人也。父士皞,官至工部尚书、荆州都督,封应国公。 后年十四,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太宗崩,后削发为比丘尼,居于感业寺。高宗幸感业寺,...
  • 48.本纪第三高宗》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讳治,字为善,太宗第九子也。母曰文德皇后长孙氏。始封晋王,贞观七年,遥领并州都督。十七年,太子承乾废,而魏王泰次当立,亦以罪黜,乃立子治为皇太子...
  • 49.本纪第二太宗》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母曰太穆皇后窦氏。生而不惊。方四岁,有书生谒高祖曰:“公在相法,贵人也,然必有贵子。”及见太宗,曰:“龙凤...
  • 50.高祖》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其七世祖皓,当晋末,据秦、凉以自王,是为凉武昭王。皓生歆,歆为沮渠蒙逊所灭。歆生重耳,魏弘农太守。重耳生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