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庸庵笔记 > 上卷 > 太监安得海伏法

庸庵笔记

《庸庵笔记》上卷太监安得海伏法

庸庵笔记采录了不少宝贵的晚清政治、经济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也记述了不少饶有风趣的遗闻轶事,既能供文史工作者参考,亦能使一般读者增加对晚清社会的了解。然而,作者作此书的宗旨在于“挽回世道人心”,“有裨经世之学”,因此书中夹杂着不少封建伦理说教、因果报应及荒诞不经之说。全书共分四类。卷一、卷二为史料,卷三为遗闻,卷四为述异,卷五、卷六为幽怪。凡例称冀是书以奖善惩恶,故书中有不少荒诞不经的因果报应类的说教故事。是书现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遗经楼刊巾箱本,六卷。

《庸庵笔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太监安得海伏法

书籍:庸庵笔记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7-30
子前有《太监安得海伏法书事》一篇,已选入《庸庵文续编》矣。兹再辑其崖略,补记于此。先是丁文诚公闻安得海将过山东,密属德州知州赵新,如见其有不法情事,可一面擒捕,一面禀闻。赵新,能吏也,阅事多,计较利害亦颇熟。及鸯得海过境,欲勿察。则惧为丁公所怒;欲显禀,则恐不能去之,反撄其祸。因与幕客商用夹单密禀,意谓丁公如不参奏,则夹单非例行公事可比,既不存卷,安得海断不知之。若竟参奏,则祸福丁公白当之,与地方官无涉也。及丁公疏既上,两宫皇太后召军机内务府大臣议之,皆力请就地正法。留中两日未下,醇亲王复诤之。

同治八年七月某曰,奉上谕:“丁宝桢奏太监在外招摇煽惑一折,据德州知州赵新禀称,有安姓太监坐太平船二只,声势恒赫,自称奉旨差遣,织办龙衣。船旁有龙凤旗帜,带男女多人,并有女乐品竹调丝,观者如堵。又称本月二十一日,该太监生辰,中设龙衣,男女罗拜,该州正访拿问,船已扬帆南下,该抚已饬东昌、济宁各府州,跟踪追捕等语,览奏曷胜诧异。该太监私自擅出,并有种种不法情事,若不从严惩办,何以肃宫禁而儆效尤?着山东、江苏、直隶各督抚迅派干员,于所属地方,将六品蓝翎安姓太监严密查拿,令随从人等指证确实,毋庸审讯,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饰。傥有疏纵,惟该督抚是问。其随从人等,有迹近匪类者,并着严拿,分别惩办。钦此。”

安得海既在济南伏法,籍其辎重,有骏马三十余匹,最良者日行六百里,黄金一千一百五十两,元宝十七个,极大珠五颗,真珠鼻烟壶一枚,翡翠朝珠一挂,碧霞朝珠一挂,碧霞犀数十块,最重者至七两。其余珍宝甚伙,陆续解归内务府。历城县令为安得海购地葬之,营一小坟。越数年,历城乡人有病者,忽为鬼所附,聆其口音,京腔也。众怪病者素不习京腔,环集问之,鬼自言;“安姓南皮人,在北京内廷供职多年,有要差赴广东,留滞于此,寓屋数间,久不修理,天雨下漏,令人难住,烦诸君为我稍加补茸。”

众问到此后曾回京否?答曰:“吾曾回京两次,宫中景象不异曩时,守宫之金甲神,因苦时习见吾面,不吾御也。惟黄河难渡,往反不易,故仅行两次耳。”众往视其坟,果有两洞,为拾泥土补之。

明日,鬼复来附病者,谢曰:“烦诸君厚意。为我葺屋,可勿漏矣。”拱手而别。

太监安得海伏法相关文章

  • 薄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薄姓氏祖宗:炎帝后裔姓氏起源:以国为姓。上古时有薄国(在山东曹县东南,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姓氏郡望:雁门: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雁门郡,秦...
  • 嵺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根据唐代修订的《元和姓纂》,缪氏,源自秦穆公的后代。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春秋时期秦国第9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前620年)他有庶子以他的谥号为氏。由于古...
  • 立节》原文翻译 - - 《说苑》前10卷 - -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勤苦,不能恬贫...
  • 梁上狐语》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张明经晴岚言,一寺藏经阁上有狐居,诸僧多栖止阁下。一日天酷暑,有打包僧厌其嚣杂,径移坐具往阁上。诸僧忽闻梁上狐语曰:大众且各归房,我眷属不少,将移住阁下。僧问:久居阁上,何忽又欲...
  • 老儒韩生》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献县老儒韩生,性刚正,动必遵礼,一乡推祭酒。一日得寒疾,恍惚间,一鬼立前曰:城隍神唤。韩念数尽当死,拒亦无益,乃随去。至一官署,神检籍曰:以姓同,误矣。杖其鬼二十,使送还。韩意不平,上请...
  • 讽谏卷十一》原文翻译 - - 《权谋残卷》译文 - - 讽,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谏不可谏之谏。谏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谏人者宜为人谋,不为己虑。译文:含蓄的讽喻,是用来说不能够直接说出来的话的,劝诫不可以劝诫的事情的。劝谏者不可以...
  • 美色卷十三》原文翻译 - - 《权谋残卷》原文 - - 乱德则贤人去,失政而小人兴。国则殆矣。美色置于前而心不动者,情必矫也。然好色不如尊贤。近色而远贤臣,智者所不为也。孰谓妇人柔弱?一颦一笑,犹胜百万甲兵。智者借色伐人,愚者以...
  •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后60回 - - 话说贾赦贾政带领贾珍等散去,不提。且说贾母这里命将围屏撤去,两席并而为一。众媳『妇』另行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贾母等都添了衣,盥漱吃茶,方又入坐,团团围绕。贾母看时,宝...
  • 本纪第八·世宗下》原文翻译 - - 《金史》50章 - - ◎世宗下   二十一年正月戊申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壬子,以夏国请,诏复绥德军榷场,仍许就馆市易。上闻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之民,骄纵奢侈,不事耕稼。诏遣阅实,计口授地,...
  • 郭守文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郭守文,并州太原人。其父郭晖,在后汉任护圣军使,跟从周太祖征讨河中,战死。守文时年十四岁,守丧尽哀,周太祖可怜他,把他召到军中。广顺初年,补官任左班殿直,再升东第二班副都知。 ...
  • 周德威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陽五,朔州马邑人。刚开始时在武皇手下任帐中骑督,骁勇善于骑射,胆量智力都强过他人,长期在云中郡,熟悉边疆的战事,观望烟尘报警,便能推测出兵力大小,唐僖宗乾宁年中...
  • 齐废帝东昏侯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废帝东昏侯名叫萧宝卷,字智藏,是明帝的第二个儿子。本来名叫明贤,明帝辅政以后把名改了。建武元年(494),立为皇太子。 永泰元年(498)七月三十日,明帝逝世,太子即皇帝位。 八月...
  • 南康愍王陈昙朗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南康愍王陈昙朗,为高祖母弟忠壮王陈休先之子。其父陈休先少时卓异不凡有大志,梁简文帝在东宫时,深被赏识。太清年间接纳降将侯景后,北方有乱,便令陈休先招募数千人,授为文德主帅,不...
  • 《梁书》简介》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梁书》唐·姚思廉 撰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
  • 贺全吕周锺离传》原文翻译 - - 《三国志》100章 - - (三国志贺齐传、三国志全琮传、三国志全琮传、三国志吕岱传、三国志周鲂传、三国志钟离牧传) 贺齐传,贺齐,字公苗,会稽郡山陰县人。他年轻时为郡吏,署理过郯县县长。 县吏有叫斯从...
  • 蔡泽见逐于赵》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至8卷 - - 《战国策》卷五 秦策三(蔡泽见逐于赵) 【提要】“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事极必反。落寞的辩士蔡泽运用众多事例反反复复向显赫一时的范睢讲明了这个道理。结...
  • 卢邺、莫宣卿、韦蟾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六十六 卷566_1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王传 朱紫联辉照日新,芳菲全属断金人。 华筵重处宗盟地, 白雪飞时郢曲春。 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自怜亦是...
  • 陈子昂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八十三   卷83_1 「庆云章」陈子昂   昆仑元气,实生庆云。大人作矣,五色氤氲。昔在帝妫,   南风既薰。丛芳烂熳,郁郁纷纷。旷矣千祀,庆云来止,   玉叶金柯,...
  • 秦艽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草部 - - 秦艽 释名 艽,音交。亦名秦瓜,秦 。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黄疸。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又方: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 桃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果部 - - 桃 释名 桃枭:桃奴、枭景、神桃。 气味 核仁:苦、甘、平、毒。 主治 桃枭(桃实在树上经冬不落者):苦、微温、有小毒。 桃花:苦、平、无毒。 桃叶:苦、平、无毒。 桃叶: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