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50章 > 王峻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50章王峻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王峻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5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王峻,字秀峰,相州安陽人。父亲王丰,是该郡乐营使。王峻自小聪明机灵,善于唱歌,后梁贞明初年,张筠镇守相州,喜爱王峻的聪惠,就收养他。到后唐庄宗攻入魏州,张筠放弃州城渡过黄河到南方,让王峻跟随自己。这时租庸使赵岩到张筠家拜访,张筠叫王峻唱歌以助酒兴,赵岩很高兴,张筠就将王峻送给他,很得赵岩喜爱。后梁灭亡,赵家灭族,王峻流落没有依靠,寄居在符离陈家,久后更加困窘,于是服事三司使张延朗,待遇很薄。清泰末年(936),张延朗被杀,后汉高祖全部接受张延朗的资产和仆从,而王峻就在其中。汉高祖即位,授与王峻客省使一职,奉命出使荆南,留在襄州、汉州做监军,又回朝廷做内客省使。到赵思纟官在永兴作乱,汉隐帝派郭从义征讨他,以王峻担任兵马总监。郭从义与王峻合不来,如水火不相容。不久,改任宣徽北院使。贼寇平定后,加封检校太傅,改任南院使。
后周太祖镇守邺都,兼统北面兵马,王峻任监军,留驻邺城。汉隐帝祸起萧墙,王峻也被众多小人陷害,全家被杀。王峻跟从太祖进军京城,运筹帷幄,辅佐太祖成就帝王大业,王峻功居首位。京师平定后,受汉太后指令,担任枢密使。太祖北征,到澶州,被各军迫胁拥立,王峻和王殷在京城听到兵变,就派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到宋州,派前申州刺史马铎到许州,以防备其他变乱,后来这两州安然无事,都是王峻的谋划。
周太祖登帝位后,加封平章事,接着兼任右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这时朝廷初建,四方多事,王峻日夜奉守职事,知道的事没有不做的,常随太祖商计军事,总是长久才退下,很有裨益。但性情轻浮急躁,行为轻率,把天下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每有报告请示,总是任性而为,太祖听取而顺着他,就高兴地退下,稍不允许认可,就立即生气,不尊重的话就马上随口而出。太祖一向知道他的为人,又因他有辅佐自己的大功,常常宽容原谅他。王峻年纪比太祖大两岁,太祖虽然当了皇帝,然经常以大哥称呼王峻,有时只称呼他的字,不忘记布衣时的交情。王峻因此而更加自负。
广顺元年(951)冬天,刘崇与契丹人包围晋州,王峻请求前去接应支援,太祖任他为行营都部署,以徐州节度使王彦超为副将。诏令各军都听从王峻指挥,允许王峻相机行事,军费由官府供给,随行将吏,可自行挑选。出发前,在滋德殿设宴,太祖召来宫中女乐招待他。辞行那天,恩赐财物特别优厚,超出一般的规定。出发时,太祖驾临西庄,亲自设宴送行,另赐给皇帝骑的御马以及玉带,握着他的手送别。王峻到陕州时停驻几天,刘崇进攻晋州更加猛烈,太祖担心晋州支撑不住,准备亲自征伐,从泽州路过,与王峻会合,先派人告诉王峻。王峻派使者飞马报告,请太祖不要亲征,这时已下发了诏令有几天了,王峻奏章来到,太祖才停止亲征行动。
王峻军队已过了绛都,离平陽三十里,敌军就烧掉营寨,狼狈而逃。王峻进入晋州,有人请求追击逃敌,必获大胜,王峻犹豫好久,第二天才派骑兵追袭,一两天就回来了。假使王峻极力追击,则并州、汾州的残兵余孽,就没有活着生存下来的。王峻也深深羞愧师出无功,就将平陽旧城增修一番便回来了。当时永兴军节度使李洪信,是汉朝王室的嫡亲,自从周太祖登上帝位后,常有忧愤之心,但本城军队不满千人,王峻出征到陕州时,以救援晋州为名,抽出几百人,到刘崇向北逃走,王峻又抽出一千多名禁兵,驻扎在京兆,李洪信害怕,便请求到京城朝拜太祖。王峻部队回来,太祖赐以优厚的财物。
这时慕容彦超在兖州反叛,已派遣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曹英、客省使向训领兵攻讨他。王峻想自己领兵去征讨,多次对太祖进言说“:慕容彦超是厉害的贼寇,曹英不容易与他相敌。”太祖不做声。不久御驾亲征,命王峻担任随驾一行都部署,攻破慕容彦超那天,王峻在城南督战,他的军队首先登城,非常得意。跟从圣驾回京城,不久上表请求免除自己枢密使之职,立时退职回到家里。
王峻贪求权利,多计谋,爱施小恩惠,喜欢别人依附自己。太祖登位初年,务求谦虚抑制,以前跟随的将佐,都没怎么提升任用。后来郑仁诲、李重进、向训等人逐渐升居要职,王峻心里嫉妒他们,到这时请求退职,原来是想探探太祖的意思。在没有上表之前,王峻就向地方诸侯写了很多书信请求保荐自己。一、二十天内,各地诸侯飞骑进上挽留王峻的奏章,太祖听到后感到震惊。王峻接连三次递上退职奏章,朝中天天派人去劝导他,太祖严整车驾准备亲自到他家去,王峻听说后,就骑马奔见太祖,太祖慰劳他很久,又令他上任工作。王峻在枢密院的东边,另建一座公署,走廊大厅,高大豪华。当建筑完工后,请太祖光临,太祖恩赐给他很多财物。后来太祖在内园盖一座小宫殿,王峻看见后,上奏说“:宫室已经有很多,还造这干什么?”太祖说“:枢密院的房屋也不少,您又自己兴建公署干什么?”王峻惭愧不做声而退下。
这时王峻因以前服事过赵岩,很受赵岩宠爱,现在想给他追赠官爵立碑纪念。有人对王峻说“:赵岩以谗言奸诈服事君主,败坏梁朝王室,现在的人说起他,没有不切齿痛恨的,如果像你所想的那样做,一定会招致舆论的反对。”王峻才作罢。赵岩侄子赵崇勋,居住在陈郡,王峻为他请求赐给官位田地房屋,太祖也听从他。三年(953)春,兴修黄河大堤,工程浩大,王峻受诏在工地巡视督察。不久世宗从澶州入京城朝见太祖,王峻一向胆怯世宗的聪明英勇果断,听到世宗到了京城,立即从黄河工地回到朝廷。不多久,要求兼管青州,太祖不得已让他镇守青州。接受任命后,要求马上赴任,又请求借用国库里的绫缎绢布一万匹,太祖答应了他。
这年,户部侍郎赵上交临时掌管贡举选拔,赵上交曾经拜见王峻,王峻谈到一位童子,赵上交没理解王峻的用意,出榜的那天,那位童子没有录取,王峻记恨在心。当赵上交带着新录取的人到中书省时,王峻在办公厅堂上厉声说:“今年选拔士子不公平,应当重新考试。”各位宰相说“:但因事情已经办成,这时不好更改,况且尚没有重新考试的诏令下达,等下达后再复试也不晚。”王峻更加生气,指责赵上交,声音在外面都能听到。过一会,竟要赵上交引咎自责。完后,赵上交到王峻处道歉,王峻又若无其事地留下他喝酒。第二天,王峻上奏章弹劾赵上交掌管贡举不公正,请绳之以法,太祖只得点头而已。
王峻又奏请以颜愆、陈观代替范质、李谷为宰相。太祖说:“提拔和罢免宰相,不能仓促,等慢慢考虑。”王峻辩论这事,言语不甚恭敬。太祖还没吃饭,都将到中午,王峻仍争持不止。太祖说:“寒食节假之内,不好马上就办,等过了寒食节,就依您所说的做。”王峻才退下回到中书省。第二天中午时分,太祖宣诏召来宰臣、枢密使,当都来到后,就将王峻软禁到别的地方。太祖见冯道以下臣属,哭着说:“王峻欺凌我太过份了,非常没有礼貌,想全部除去我身旁臣僚,翦除我的助手。我的儿子在外地,专门想阻隔他,叫他暂时到京城来,王峻就心怀不满。哪有已经总管枢密院,又兼任宰相,还坚持要执掌地方重镇的道理?我也马上就任命他,任其所欲,还不满足,这样目无君主,谁能甘心忍受!”立即叫翰林学士徐台符等起草诏令。当天,退朝宣读诏令,贬谪王峻任商州司马,派供奉官蒋光远送往商州。不久,死在贬谪的地方,时为广顺三年(953)三月。

王峻传相关文章

  • 烧海》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余家距海仅百里,故河间古谓之瀛州,地势趋东,以渐而高,故海岸绝陡,潮不能出,水亦不能入,九河皆在河间,而大禹导河不直使入海,引之北行数百里,自碣石乃入。职是故也,海中每数岁或数十岁,遥...
  • 序致第一》原文翻译 - - 《颜氏家训》上卷 - -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 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业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夫同言...
  • 左文襄公晚年意气》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左文襄公自同治甲子与曾文正公绝交以后,彼此不通书问。迨丁卯年文襄以陕甘总督入关剿贼,道出湖北,与威毅伯沉浦宫保相遇,为言所以绝交之故,其过在文正者七八,而自认其二三。文襄常...
  • 精神失落的病态》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卫灵公 - -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社会到了乱的时候,就容易犯这个毛病。大家在一起,讲起话来,没什么内容,无正事可谈,谈闲话,讲些不相干的话,没有真正的人生观,现今社会上这一类...
  • 论畋猎》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下卷 - - 秘书监虞世南以太宗颇好畋猎,上疏谏曰:“臣闻秋狝冬狩,盖惟恒典;射隼从禽,备乎前诰。伏惟陛下因听览之余辰,顺天道以杀伐,将欲摧班碎掌,亲御皮轩,穷猛兽之窟穴,尽逸材于林薮。夷...
  • 添四客述往思来 弹一曲高山流水》原文翻译 - - 《儒林外史》下卷 - - 话说万历二十三年,那南京的名士都已渐渐销磨尽了。此时虞博士那一辈人,也有老了的,也有死了的,也有四散去了的,也有闭门不问世事的。花坛酒社,都没有那些才俊之人;礼乐文章,也不见那...
  • 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 蚬子》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谬误部 - - 蚬子 两人相遇,各问所生子女几何。一曰:“五女。”一曰:“一子。”生女者曰:“一子是险子。”生子者怒曰:“我是蚬子,强如你养了许多肉蚌。...
  • 伍梅城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800章 - - 伍梅城 贺新郎(贺李簿生孙) 甲子头春雨。知老天、净洗荆扬,十年烟雾。夜半堕中星一颗,飞下五云深处。帝亲敕六丁呵护。须信斯人为世瑞,非人龙、定是文中虎。斗世道,系天数。 此儿...
  • 魏子敬、韩疁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魏子敬 生查子 愁盈镜里山,心叠琴中恨。露湿玉阑秋,香伴银屏冷。 云归月正圆,雁到人无信。孤损凤皇钗,立津梧桐影。 韩疁 高阳台(除夜)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
  • 孔夷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孔夷 水龙吟 岁穷风雪飘零,望迷万里云垂冻。红绡碎翦,凝酥繁缀,烟深霜重。疏影沉波,暗香和月,横斜浮动。怅别来,欲把芳菲寄远,远羌管、吹三弄。寂寞玉人睡起,污残妆、不胜姣凤。盈盈...
  •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二十八》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魏观,字杞山,蒲圻人。元季隐居蒲山。太祖下武昌,聘授国子助教,再迁浙江按察司佥事。吴元年,迁两淮都转运使。入为起居注。奉命偕吴琳以币帛求遗贤于四方。洪武元年,建大本堂,命侍太...
  • 志第二十三·礼一》原文翻译 - - 《明史》50章 - - 《周官》、《仪礼》尚已,然书缺简脱,因革莫详。自汉史作《礼志》,后皆因之,一代之制,始的然可考。欧阳氏云:“三代以下,治出于二,而礼乐为虚名。”要其用之郊庙朝廷,下至闾...
  • 卷七十五·列传第十三》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卢彦伦,临潢人。辽天庆初,萧贞一留守上京,置为吏,以材干称。是时,临潢之境多盗,而城中兵无统属者,府以彦伦为材,荐之于朝,即授殿直、勾当兵马公事。   辽兵败于出河店,还至临潢,散...
  • 吴遵路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吴遵路,字安道。父亲吴淑,见载于《文苑传》。中进士第,累任官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章献太后临朝称制,国家的朝政得失,下面朝臣没有谁敢于议论。吴遵路条奏陈请十多件事,语言都直...
  • 寿王石重繩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00章 - - 寿王石重繧,字宏理,是高祖的第三个儿子。小时候就很聪慧,喜好儒家经典,也精通兵法。高祖一向就很喜欢他,到登上皇位,把他从北京皇城使提升为左骁卫大将军。高祖驾临浚郊,加官检校司...
  • 列传第五十》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50章 - -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也。弱冠明经举,补隆州参军。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前后官吏莫能制。州司令思贞推按,发其奸赃万计,竟论杀之,远近称庆,刻石以纪其事,由是知名。累转明堂令,以...
  • 昭宗》原文翻译 - - 《旧唐书》50章 - -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讳晔,懿宗第七子,母曰惠安太后王氏。以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日生于东内。十三年四月,封寿王,名杰。乾符四年,授开府仪同三司、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押...
  • 樊子鹄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50章 - - 樊子鹄,代郡平城人。其先人为荆州蛮人酋帅,被迁往代郡。父樊兴,为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普泰年间(531~532),子鹄显贵,其父被赠为征虏将军、荆州刺史。 樊子鹄在北镇动乱时,南至并州,....
  • 吴太伯世家》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吴太伯,太伯之弟仲雍,都是周太王之子,王季历之兄。 季历贤明,而生有圣德之子姬昌,太王想立季历为继承人以便传位给姬昌,于是太伯、仲雍就逃奔到荆蛮,文身断发,以表示不可以继承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