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100章 > 王思远传

南齐书

《南齐书》100章王思远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王思远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王思远,是琅笽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父亲王罗云,曾任平西长史。王思远八岁时,父亲去世,祖父王弘之及外祖父新安太守羊敬元都是退隐的高士,因此王思远小的时候没有出仕为官的想法。
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任命王思远为南徐州主簿,很被看重。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并和庐江何昌。。、沛郡刘。。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她长大后,又亲自为她举行成年笄礼,寻找合适人家,尽其所有地为她陪嫁。
出任晋熙王抚军行参军,安成王车骑参军。建元初年,任长沙王后军主簿,尚书殿中郎,出京补任竟陵王征北记室参军,竟陵王迁任司徒后,他继续担任录事参军。又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后被任为中书郎,大司马谘议。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詗之、陈郡殷睿。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兼任录事,调任黄门郎。出任使持节,都督广、交、越三州军事、宁朔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高宗(萧鸾)辅政后,王思远便不去上任,迁任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
建武年间(494~497),王思远迁任吏部郎。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我近来不断上启,实在是有隐衷。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我若是不报恩效力,谁还该努力工作呢。我已经发誓以身许国,也就不计较世俗的猜疑了。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一片赤心,至死不变。但我实在平庸粗浅,不足提拔。陛下提拔我的意思,大概是对我的某种优点的鼓励。我如果不能合理地保持下去,便对不起陛下的英明。冒犯之罪,责任在我自己,而缺乏自我认识,就是对圣鉴的污染。权衡轻重之后,我决定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恳请陛下考虑给我照顾,不要让我愿望落空。我今天如果勉强接受此职,便是三公也未必是吉祥,我如果不接受,就是死了也未必是凶祸。而且臣下我苟求处罚,自弃荣华富贵,便是愚夫也不会这样做的,因此我也许可以被免于处罚。我的这番心情愿望,既可怜又可矜。如果说皇上的命令必须执行,而我自请获罪在道理上也说不通,皇上正在降恩置我于康庄大道,而我却坚决要求被摈弃压抑,想起来不免自悲自悼令人涕流。我谨甘冒死罪,忠心请求。人在没办法时则要呼天,我只能仰盼皇上给予一点关照了。”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南齐书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如果现在当机立断,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王晏没有采纳。王晏后来当上骠骑将军时,集会本家子弟,对思远之兄思微说:“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裁,我如果听他的话,岂有今日。”思远立即接道:“像我所预见的那种后果,还在后头呢!”后来王晏事败,思远因此没受连累。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有宾客来访,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尽可能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苕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皇上诛杀了王晏之后,迁任王思远为侍中,负责优策和起居注。永元二年(500),迁任度支尚书。还没上任,便去世了。当时四十九岁。追赠他为太常,谥号为“贞子”。
王思远和顾詗之很友好。詗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
本史作者认为:德行上有建树是最好的,艺业上有成就是其次。从这几个人的身心修养看来,不只是凭清体雅业,获得显贵于当时;而且他们行礼履义,可以成为社会风气的引导和榜样。这就是所谓君子处世的美好所在。
赞语:谢瀹上寿时的言辞,真是有声有色,有讽有刺。王思远的引退文表里,实在寄蕴着他中和的心性。

王思远传相关文章

  • 赤先生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蒋编修菱溪,赤崖先生子也。喜吟咏。尝作七夕诗曰:一霎人间箫鼓收,羊灯无焰三更碧。又作中元诗曰:两岸红沙多旋舞,惊风不定到三更。赤崖先生见之,愀然曰:何忽作鬼语。果不久下世。故...
  • 头悬梁,锥刺股①。彼不教,自勤苦。》原文翻译 - - 《三字经》80节 - - [原文]头悬梁,锥刺股①。彼不教,自勤苦。  [注释]  ①头悬梁:传说汉朝人孙敬,读书至深夜,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以防止打瞌睡。 锥刺股:战国时苏秦,勤读兵法之书,每当夜深昏昏欲睡...
  • 男儿到此是英雄》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因此而引出孔子自己的表白,说明他对立身处世的态度: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是孔子有名的话。在《论语》上是“富而可求也”,但在《史...
  • 刁姓》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有刁姓者,家无生产,每出卖许负之术——实无术也——数月一归,则金帛盈囊。共异之。会里人有客于外者,遥见高门内一人,冠华阳巾,言语啁嗻,众妇丛绕之。近视则刁...
  • 北山》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 菁菁者莪》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泛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 桩粪》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桩粪 有买粪于寺者,道人索倍价,乡人讶之。道人曰:“此粪与他处不同,尽是师父们桩实落的,泡开来一担便有两担。” 倒挂 一士问僧云:“你看我腹中是甚么?&rdquo...
  • 热翁腿》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热翁腿 一老翁冬夜醉卧,置脚炉于被中,误热其腿,早起骂乡邻曰:“我老人家多吃了几杯酒睡着了,便自不知,你们这班后生竟不来叫醒一声,难道烧人臭也不晓得?” 合着靴 ...
  • 陈景沂、松洲、韩准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600章 - - 陈景沂 壶中天 江邮湘驿。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马首摇摇经历处,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烟扉,孤芳云掩,瞥见如相识。相逢相劳,如痴如诉如忆。 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传粉金鸾侧。冷淡...
  • 卷二百四十·列传第一百二十八》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庶吉士,进编修。迁南京国子司业,改左中允,仍视司业事。二十六年,召...
  •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五》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故兼称曰特薛禅。女曰孛儿台,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子曰按陈,从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斯...
  • 志第二十礼志三》原文翻译 - - 《辽史》100章 - - ◎礼志三(军仪)   皇帝亲征仪:常以秋冬,应敌制变或无时。将出师,必先告庙。乃立三神主祭之:曰先帝,曰道路,曰军旅。刑青牛白马以祭天地。其祭,常依独树;无独树,即所舍而行之。或...
  • 世宗耶律阮》原文翻译 - - 《辽史》50章 - - 世宗孝和庄宪皇帝,讳阮,小字兀欲。让国皇帝长子,母柔贞皇后萧氏。帝仪观丰伟,内宽外严,善骑射,乐施予,人望归之。太宗爱之如子。会同九年,从伐晋。 大同元年春二月,封永康王。 夏...
  • 高遵裕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高遵裕,字公绰,是忠武军节度使高琼的孙子。因父亲的恩荫历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入侵大顺城,李谅祚中箭逃走。恰好英宗去世,派高遵裕向西夏告哀,到达宥州祖庙,夏人派...
  • 魏兰根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魏兰根,巨鹿下曲陽人氏。父亲伯成,魏太山太守。兰根身高八尺,仪貌俊伟,博览群书,诵《左氏传》、《周易》,机警有识悟。起家北海王国侍郎,又做过定州长流参军。母亲去世,居丧守孝被时...
  • 宣帝本纪》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高宗孝宣皇帝名顼,字绍世,乳名师利,始兴昭烈王第二子。梁大通二年(528)七月初六生,出生时有红光遍布堂室。年少时宽厚大度,富于才略。成年后,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手垂过膝。有勇...
  • 宣元六王传》原文翻译 - - 《汉书》100章 - - 【原文】 孝宣皇帝五男。许皇后生孝元帝,张婕妤生淮陽宪王钦,卫婕妤生楚孝王嚣,公孙婕妤生东平思王宇,戎婕妤生中山哀王竟。 淮陽宪王钦,元康三年立,母张婕妤有宠 于宣帝。霍皇后...
  • 权德舆经典唐诗》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二十五 卷325_1 《早夏青龙寺致斋凭眺感物因书十四韵》权德舆 晓出文昌宫,憩兹青莲宇。 洁斋奉明祀,凭览伤夐古。 秦为三月火,汉乃一抔土。 诈力自湮沦,霸仪终莽卤。 中南...
  • 苏源明、毕耀、苏涣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卷二百五十五 卷255_1 《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苏源明 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 牵方舟兮小洞庭, 云微微兮连绝陉。 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 冯夷逝兮护...
  • 李适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全唐诗卷七十   卷70_1 「汾阴后土祠作」李適   昔予读旧史,遍睹汉世君。武皇实稽古,建兹百代勋。   号令垂懋典,旧经备阙文。西巡历九嶷,舳舻被江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