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齐书 > 100章 > 徐孝嗣传

南齐书

《南齐书》100章徐孝嗣传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撰,记述南朝萧齐王朝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年)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年),共二十三年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南齐历史的书,齐梁皇族萧子显作。全书六十卷,现存五十九卷。南齐是南北朝时期继宋以后在南方割据的封建王朝。公元四七九年,萧道成(南齐高帝)建立南齐,传了三代。四九四年,萧道成的侄子萧鸾(南齐明帝)夺取了帝位,传了两代。五○二年,萧衍(梁武帝)灭了南齐,另建了梁朝。南齐的统治只有二十三年,是南北朝时期最短促的一个朝代。

《南齐书》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徐孝嗣传

书籍:南齐书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09
徐孝嗣字始昌,是东海郯县人。其祖徐湛之,在宋朝官至司空;其父徐聿之,官著作郎,都被太初(刘劬)杀害。徐孝嗣当时还在母腹中,故幸免于难。孝嗣少年时便很能自立,风仪端庄清简。八岁时,袭爵为枝江县公,谒见宋孝帝,一上台阶就流泪,直到就坐都不止。皇帝甚加怜爱。将康乐公主许配给他。泰始二年(466),西讨解除戒严后,皇上还宫,孝嗣上殿没穿韦未,受到治书御史蔡准的劾奏,罚金二两。拜官驸马都尉,授职著作郎,因母丧辞官。后为司空、太尉二府参军,安成王文学。徐孝嗣有姑嫁给东莞的刘舍,舍兄刘藏任尚书左丞,孝嗣前往拜见他。刘藏退下后对刘舍说:“徐郎可是要做令仆一级大官的人哪,三十来岁时就差不多做上了,你要好好和他相处。”
升明年间(477~479),孝嗣迁任太祖(萧道成)骠骑从事中郎,带南彭城太守,随府转任太尉谘议参军,太守仍旧。齐王府设立建制后,孝嗣任世子庶子。建元初年,齐王国撤销。徐孝嗣出任晋陵太守,领长水校尉。没上任,又被任命为宁朔将军、闻喜公萧子良征虏长史,迁任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转任长史。徐孝嗣礼仪中趋步走得很好,容止闲雅,可以和太宰褚渊比美。世祖(萧赜)对他深加优待。尚书令王俭对人说:“徐孝嗣将来一定是宰相。”不久转充御史中丞。世祖曾问王俭:“谁适合继承你的职位?”王俭说:“臣下我退休之时,大概只有徐孝嗣适合接替了。”后来孝嗣出任吴兴太守,王俭赠给孝嗣四言诗道:“方轨叔茂,追清彦辅。柔亦不茹,刚亦不吐。”当时人拿孝嗣和蔡子尼的行状相比。在郡里主持工作时,孝嗣很有能力。赶上王俭去世,皇上便调孝嗣任五兵尚书。
这一年,皇上下敕令仪曹令史陈淑、王景之、朱玄真、陈义民等编撰东晋以来的朝仪典章,并让他们向徐孝嗣请教。次年,孝嗣迁官太子詹事。随从世祖行幸方山。皇上说:“我曾在此山之南经营大业,又要在这儿建造离宫,其规模应当比灵丘还要宏大。”灵丘山湖,就是新林苑。孝嗣回答说:“绕黄山、圈牛首,那已是盛汉的事情喽。如今江南还不太平,老百姓也很疲惫,盼望陛下在这方面更加用心。”皇上终究也没在这里修建什么。竟陵王萧子良对徐孝嗣十分称许。萧子良喜好佛教,让徐孝嗣和庐江何胤负责斋讲和众僧的安排事宜。后转任吏部尚书。不久加右军将军,转领太子左卫率。中央许多工作都交给他处理。
世祖驾崩,遗诏中转任徐孝嗣为右仆射。隆昌元年(494),迁任散骑常侍、前将军、丹陽尹。高宗(萧鸾)谋划废除郁林王时,曾把计划告诉了徐孝嗣,孝嗣奉旨但没有表态。高宗入殿时,徐孝嗣身着军装随后。郁林王死后,高宗正等待太后令到,徐孝嗣便从袖中取出太后令来奏上,高宗大喜。由于废立有功,徐孝嗣被封为枝江县侯,食邑一千户。朝廷配给他鼓吹一部,甲仗五十人入殿。不久转任左仆射,常侍仍旧。明帝做皇帝以后,加任他为侍中、中军大将军,由于南齐书定策勋高,晋封公爵,增封食邑二千户。配给班剑仪仗二十人,加侍卫兵百人。按照老规矩拜授三公要行临轩之礼,此时皇上特下诏和陈显达、王晏一同临轩拜授。
北虏将要来犯,皇上下诏命徐孝嗣假节驻兵新亭。当时王晏为尚书令,但他的威望不如孝嗣,王晏被诛杀后,孝嗣转任尚书令,领本州中正,其他官职爵位都仍旧。徐孝嗣爱好文学,赏识清胜。器量弘雅,从不以权势自居,因而能在建武时代保持平安。他能够恭己自保,朝廷对此都很称道。
当初,徐孝嗣在率府,在斋北壁下睡午觉,梦见有两个童子走来催促说:“移公床。”孝嗣惊起,便听到墙壁有声响,才走开数步墙壁就倒塌压在了床上。建武四年(497),诏命徐孝嗣就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孝嗣听说有诏,表情严峻地对身边人说:“我德不及古人,而位极人臣,这怎么担当得起!明君在上可以以理勉强我,但我一定要以死请求不要授我此职。如果不被批准,我就应当回到乡下当平民,或者在家里等待处罚。”于是坚决辞让不受。
这时连年有北虏来犯,军国虚乏。徐孝嗣上表请求建立屯田制度,他说:“国家的急务,是兵与食,一夫不耕,就会影响至切。所以周朝实行井田阡陌,军力强盛,汉代实行屯田广置,常胜不败。从此以后,大抵情况也是不言而喻,但完全照古人的做法,是否妥当还需要讨论;但当今情况紧急,应当有必要的措施。我寻思沿淮诸镇武装,全靠京师供给,费用既庞大,运输又困难。聚敛粮食,以备迎敌,常常苦于不足,这关系到利害根本,最为急切。我近来走访了当地故老和以前在那儿工作过的长官,得知淮南旧田,到处都是,但沟岭不修,都长满了荒草。而平原陆地尤其广大。如今边防既然很紧张,戍卒也增加了许多,既依赖于远途运输,又荒废了良田,战士大多面带饥色,令人感叹。我打算让刺史二千石级别的官员都亲自动手,领导士兵就地开垦。精心寻求灌溉之源,确定田地质量。州郡县戍主帅以下,都要轮番去抓农业。现在水田已过了季节,但正值菽麦的耕种时节,而菽、麦二种作物,在北方尤其适宜,对当地人的意义,不亚于粳稻。开创之利,关键在于及时。我的建议如果得到通过,请立即派人到徐、兖、司、豫,以及荆、雍一带,各就当境情况进行规划实施,不得遗漏。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田器耕牛等必需之物,由中央审核后统一配给。年末进行成绩考核,明确赏罚。此事如果成功,一定会大有好处。如果边境一带粮食充足了,那么江南自然就会丰富起来,此举带来的利益,不可估量。”此事被采纳,但当时皇上已经卧病,又兼战争没停,因而到底也没实行。
皇帝病重后,徐孝嗣便进入禁城居住,皇上临终时对徐孝嗣有重大遗托,并重申了让他开府仪同三司的命令。加任中书监,永元初年(499),徐孝嗣辅政,自尚书下省出住宫城南宅,不得还家。皇帝越来越失德,徐孝嗣也不敢谏诤。等到江纏被诛,孝嗣也心怀忧恐,但从不流露。始安王萧遥光谋反,众情遑惑,看到孝嗣进来了,宫内才放心。但朝廷被群小把持,孝嗣也无法控制。朝廷给他进位司空,他坚决辞让。又请求解去丹陽尹之职,没被批准。
徐孝嗣是个通文理的人,从不显露自己的意见态度,名位虽大,但因此而没遭祸。虎贲中郎将许准很有胆力,领着军队隶属孝嗣,陈说机密和动向,劝孝嗣施行废立君主。孝嗣迟疑很久,认为一定不能动用武力,可以等少主出游时,关闭城门召集文武百官讨论废除之事,不过虽有此心,终究不能决断。群臣渐渐憎恨孝嗣,劝皇帝在召集文武百官讨论朝政时,借机诛杀孝嗣。冬天,皇上召徐孝嗣入华林省,派茹法珍赐药,徐孝嗣面色不改,还能饮酒,饮至斗余药力发作,才去世。皇上于是下诏说:“周德正在光大时,有‘三监’迷叛,汉朝正在昌盛时,有宰臣闹事,他们都身遭诛杀,族被斩绝。殷鉴不远,垂戒后人。徐孝嗣凭借家世资历,很早就享受特殊待遇,又逢着机会,遂登高位。但是没能表现出对皇上的忠诚,反而屡次明显谄黩主上,应当立即赐死,以正国法。”

徐孝嗣传相关文章

  • 姚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姚姓氏祖宗:舜帝姓氏起源:姚氏的来源有三:1、出自妫姓。相传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若水,居于地丘的后代,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又相传舜在当帝之前,四岳曾向帝...
  • 卷二》原文翻译 - - 《搜神记》上卷 - - 寿光侯者,汉章帝时人也。能劾百鬼众魅,令自缚见形。其乡人有妇为魅所病,侯为劾之,得大蛇数丈,死于门外,妇因以安。又有大树,树有精,人止其下者死,鸟过之亦坠。侯劾之,树盛夏枯落,有大蛇...
  • 盖棺成定论》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本篇这一节之前,都是讲学生的故事。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节开始讲到孔子对于当时及其前后时代人物的评论。这个人物的评论,包括了...
  • 黄九郎》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100篇 - - 何师参,字子萧,斋于苕溪之东,门临旷野。薄暮偶出,见妇人跨驴来,少年从其后。妇约五十许,意致清越;转视少年,年可十五六,丰采过于姝丽。何生素有断袖之癖,睹之,神出于舍,翘足目送,影灭方归...
  • 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食之以时,用之以礼,财不可胜用也。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门户,求水火,无弗与者,至足矣。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菽粟如水火,而...
  • 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 曾子问》原文翻译 - - 《礼记》前25章 - -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
  • 见和尚》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僧道部 - - 见和尚 有三人同行,途遇穿一破裤者。一友曰:“这好像猎户张三。”一人曰:“不然。还似渔翁撒网。”又一人曰:“都不确。依我看来,好像一座多年破庙。...
  • 篦头》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篦头 篦头者被贼偷窃。次日,到主顾家做生活。主人见其戚容,问其故。答曰:“一生辛苦所积,昨夜被盗。仔细想来,只当替贼篦了一世头耳。”主人怒而逐之。他日另换一人...
  • 第一篇 立命之学》原文翻译 - - 《了凡四训》了凡四训白话文 - - 了凡四训白话文(了凡弘法学会整理)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
  • 闻人武子、关注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闻人武子 菩萨蛮 晴风吹暖枝头雪。露华香沁庭中月。屏上小江南。雨昏天际帆。 翠钗香雾湿。侧鬓云松立。灯背欲眠时。晓莺还又啼。 关注 桂华明 缥缈神京开洞府。遇广寒宫女...
  • 蔡楠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蔡楠 鹧鸪天 病酒厌厌与睡宜。珠帘罗幕卷银泥。风来绿树花含笑,恨入西楼月敛眉。 惊瘦尽,怨归迟。休将桐叶更题诗。不知桥下无情水,流到天涯是几时。 念奴娇(寄仙岩辛承旨) 碧梧...
  • 唐纪十八唐高宗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春,正月,甲子,上幸东都。   [1]春季,正月,甲子(二十六日),唐高宗来到东都洛陽。   [2]夏,四月,甲申,以西突厥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以安集五咄陆之众。   ...
  • 柴通玄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柴通玄,字又玄,陕州阌乡人。在承天观做道士。年纪有一百多岁,善长辟谷长啸的修养功夫,只饮酒。说唐末的事,历历可听。太宗召他入朝,他恳求回到承天观。真宗即位后,他多次到京城。召...
  • 王僧孺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王僧孺字僧孺,东海郡郯县人。祖父王准,是刘宋朝的司徒左长史。 王僧孺五岁那年开始学习 《孝经》,他问老师《孝经》这本书里讲的是什么内容,老师告诉他:“主要是论述忠义...
  • 卢循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50章 - - 卢循字于先,小名叫元龙,司空从事中郎卢谌的曾孙。双眸炯炯发亮,眼珠转动异常灵活,善于草书、隶书、下棋等技艺。和尚慧远善于评鉴人物,见了面对他说:“你虽然体质高妙简素,可...
  • 秦围赵之邯郸》原文翻译 - - 《战国策》17至24卷 - - 《战国策》卷二十 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 【提要】本章中“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千古传诵,鲁仲连不仅以他的铮铮铁骨、对强暴的决不屈服的勇气节义赢得了世人的仰...
  • 韩愈的古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三十八 卷338_1 《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韩愈 河之水,去悠悠。 我不如,水东流。 我有孤侄在海陬, 三年不见兮使我生忧。 日复日,夜复夜。 三年不见汝, 使我鬓发未老而先化...
  • 源乾曜、徐坚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卷一百零七   卷107_1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迎字)」源乾曜   盛业光书府,征人尽国英。丝纶贤得相,群俊学为名。   宠命垂天锡,崇恩发睿情。熏风清...
  • 石南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木部 - - 石南 释名 风药。 气味 (叶)辛、苦、平、有毒。 主治 1、鼠瘘不合。用石南、生地黄、茯苓、黄蘖、雌黄、等分为末,每天敷患处两次。 2、小儿通睛(小儿误跌或头脑受伤,致使瞳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