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17至24卷

战国策17至24卷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战国策》17至24卷

  • 1.秦使赵攻魏》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策三(秦使赵攻魏) 【提要】战国合纵的诸侯之间是相互依存、唇亡齿寒的关系,但是有些国家眼光短浅,相互攻伐,结果最终招致自己的灭亡,这也是合纵...
  • 2.齐欲伐魏》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策三(齐欲伐魏) 【提要】行贿受贿在古往今来的官场上是最为卑劣也最为普遍的事,为私利而损公益就是腐败的特征。贿赂腐败古已有之。但是古人...
  • 3.秦败魏于华》 《战国策》卷二十四 魏策三(秦败魏于华) 【提要】学问学多了如果不善加运用,就会变得非常的迂腐,甚至连基本的人世常识、人情伦理都忘却了。“邯郸学步&rdquo...
  • 4.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策二(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提要】“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这句出自...
  • 5.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策二(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提要】三人成虎的典故就出自此章。这里揭示出了一个只有权谋家们才知道的秘密:那就是人类语言对真实事实的支配...
  • 6.田需贵于魏王》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策二(田需贵于魏王) 【提要】毁树容易栽树难,经营起来一件事业十分的不容易,而毁掉它却很容易。 【原文】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
  • 7.魏惠王死》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策二(魏惠王死) 【提要】用言辞攻克那些顽固之人,可以看到一个人的谋略和口才水平出来。事在人为,战国时代的辩论家惠子就能说服几乎谁也说服...
  • 8.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战国策》卷二十三 魏策二(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 【原文】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
  • 9.公孙衍为魏将》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公孙衍为魏将) 【提要】再也没有比类比更能说明问题的论辩方法了。我们说话时一定要多用它。 【原文】公孙衍为魏将,与其相田繹不善。...
  • 10.张仪以秦相魏》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张仪以秦相魏) 【提要】机警过人的张仪也经常有危在旦夕的时候。这次幸得富有谋略、能言善变的雍沮的举手之劳,才化解了危机。 【原文...
  • 11.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提要】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互相攻击,指斥对方人格的卑污,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是战国时代另一...
  • 12.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提要】苏秦的合纵战略必须在除秦之外的每个国家都要实施,所以苏秦不遗余力,到各个国家游说。他的合纵游说的主旨...
  • 13.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提要】地形、地缘在军事、政治上具有很高的位置,地缘政治学的兴盛就昭示出这个道理。然而魏国大臣吴起打破...
  • 14.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提要】乐羊食子,这无疑是古代发生的人间的悲剧。但是同是此事,却引来截然不同的看法。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是谋...
  • 15.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提要】“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魏桓子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消灭了骄狂膨胀...
  • 16.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战国策》卷二十二 魏策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提要】“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魏桓子采用“欲擒故纵”的谋略,消灭了骄狂膨胀...
  • 17.赵太后新用事》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 【提要】“触龙说赵太后”此章已成为千古名篇,古往近来的学生士子们无不从小诵读。就此章的主旨而言,说明真正...
  • 18.客见赵王》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策四(客见赵王) 【提要】向君王提批评意见,当然不能直接了当。战国时代君臣之间虽远远不及后世的森严和等级分明,但指出君王的缺陷一定要迂回...
  • 19.五国伐秦无功》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策四(五国伐秦无功) 【提要】苏秦的合纵国际战略获得了一次成功,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只可惜没有胜利。人心思变,主帅想与秦国讲和,从而捞到封地陶...
  • 20.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策四(齐欲攻宋秦令起贾禁之) 【提要】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一切以现实的利益作为进行外交的标准和圭臬。赵国合纵...
  • 21.郑同北见赵王》 《战国策》卷二十 赵策三(郑同北见赵王) 【提要】本篇阐明了《战国策》的一个要旨:除非你作世外的高人,在这个人欲横流的世界上,如果仅有王道和仁义,而没有谋略和兵法...
  • 22.秦围赵之邯郸》 《战国策》卷二十 赵策三(秦围赵之邯郸) 【提要】本章中“鲁仲连义不帝秦”的典故千古传诵,鲁仲连不仅以他的铮铮铁骨、对强暴的决不屈服的勇气节义赢得...
  • 23.赵惠文王三十年》 《战国策》卷二十 赵策三(赵惠文王三十年) 【提要】这是两位国家政要在探讨用兵策略。战争中用兵多好还是用兵少好,是他们争论的焦点。久经沙场、大破秦军的大将赵...
  • 24.武灵王平昼闲居》 《战国策》卷十九 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闲居) 【提要】“胡服骑射”,赵武灵王在赵国改穿胡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著名事件。作为君主,为了拓展疆土、富国强...
  • 25.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战国策》卷十九 赵策二(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提要】张仪对赵王游说连横时,苏秦已去世,不仅张仪没有了他的最大政敌和障碍,而且合纵联盟的灵魂和维系支柱消亡了。...
  • 26.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战国策》卷十九 赵策二(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提要】苏秦一路宣扬他的合纵之道,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充满了热情,有了这种巨大的热情和投入,他的说辞就有气势有力量,铺...
  • 27.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战国策》卷十八 赵策一(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提要】孟尝君深明大义,懂得人之本性,也遵循高尚的道义。他非常地尊重他人,也善于以大道高义教育自己的下属。 【原...
  • 28.苏秦说李兑》 《战国策》卷十八 赵策一(苏秦说李兑) 【提要】李兑是当时赵国的显赫人物,出身贫寒的苏秦虽然没有最终得到他的重用,但却从他处得到了资助。听听苏秦是如何推销自己...
  • 29.腹击为室而钜》 《战国策》卷十八 赵策一(腹击为室而钜) 【提要】大臣广占良田大造官邸无疑是贪污腐化行为,但是在腹击的口中却变成了大臣表达忠心的方式,语言改变、颠覆事实的能力...
  • 30.晋毕阳之孙豫让》 《战国策》卷十八 赵策一(晋毕阳之孙豫让) 【提要】聂政、荆轲、豫让是《战国策》上有名的豪侠之士。“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他们为了报答他人的...
  • 31.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战国策》卷十八 赵策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提要】知伯即智瑶,晋国权臣。他作了韩、魏等国联合军队首领,可是由于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驾御其他国家,所以没有...
  • 32.楚考烈王无子》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楚考烈王无子) 【提要】正如上文荀子所预见的,春申君果然被乱臣贼子所杀。而这个乱臣贼子采用的毒辣手段、长远谋划竟然与吕不韦有异曲同...
  • 33.天下合纵使魏加》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天下合纵使魏加) 【提要】运用比喻是战国策士们常用的论说战术。善于运用比喻,会胜过许多抽象的论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效果...
  • 34.客说春申君曰》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客说春申君曰) 【提要】荀子作为儒家的大师,在战国时代就很有影响。他渊博的学识、深刻的预见、雄健的论辩,也留在了《战国策》上。 【原...
  • 35.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提要】人的语言词语有时非常多义,会产生很多歧义。同一个词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很正确。论辩家们就...
  • 36.庄辛谓楚襄王曰》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庄辛谓楚襄王曰) 【提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淫乐无度、不理国事的楚襄王那里知道亡国之危就迫在眉睫。明智的贤臣庄辛用打...
  • 37.魏王遗楚王美人》 《战国策》卷十七 楚策四(魏王遗楚王美人) 【提要】这也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狡诈的郑袖施毒计铲除了竞争者。我们通过这些诡计,可以看到人性的恶劣和人心的难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