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7至24卷 >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战国策

《战国策》17至24卷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书籍:战国策章节:17至24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二十二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提要】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互相攻击,指斥对方人格的卑污,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这实际上是战国时代另一个刀光剑影的战场,一切兵戈战争其实早已在论辩中决出了胜负。
【原文】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三十万人。地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繶,无有名山大川之阻。从郑至梁,不过百里;从陈至梁,二百余里。马驰人趋,不待倦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障者参列。粟粮漕庾,不下十万。魏之地势,故战场也。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则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且夫诸侯之为从者,以安社稷、尊主、强兵、显名也。合从者,一天下,约为兄弟,刑白马以盟于洹水之上,以相坚也。夫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苏秦之余谋,其不可以成亦明矣。
大王不事秦,秦下兵攻河外,拔卷、衍、燕、酸枣,劫卫取晋阳,则赵不南;赵不南则魏不北,魏不北,则从道绝。从道绝,则大王之国欲求无危,不可得也。秦挟韩而攻魏,韩劫于秦,不敢不听。秦、韩为一国,魏之亡可立而须也,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为大王计,莫如事秦,事秦则楚、韩必不敢动;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矣。
且夫秦之所欲弱莫如楚,而能弱楚者莫若魏。楚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卒虽众,多言而轻走,易北,不敢坚战。魏之兵南面而伐,胜楚必矣。夫亏楚而益魏,攻楚而适秦,内嫁祸安国,此善事也。大王不听臣,秦甲出而东,虽欲事秦而不可得也。
且夫从人多奋辞而寡可信,说一诸侯之王,出而乘其车;约一国而反,成而封侯之基。是故天下之游士,莫不日夜繷腕、繸目、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人主览其辞,牵其说,恶得无眩哉?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魏王曰:“寡人蠢愚,前计失之。请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效河外。”
【译文】张仪为秦国连横之事,去游说魏襄王说:“魏国的领土方圆不到一千里,士兵不超过三十万人。四周地势平坦,与四方诸侯交通便利,犹如车轮辐条都集聚在车轴上一般,更没有高山深川的阻隔。从郑国到魏国,不过百来里;从陈国到魏国,也只有二百余里。人奔马跑,等不到疲倦就到了魏国。南边与楚国接壤,西边是韩国,北边是赵国,东边与齐国相邻,魏国士兵要守卫四方边界。守境的小亭和屏障接连排列。运粮的河道和储米的粮仓,不少于十万。魏国的地势,原本就是适合作战的地方。如果魏国向南亲近楚国而不亲近齐国,那齐国就会进攻你们的东面;向东亲附齐国而不亲附赵国,那赵国就会由北面来进攻你们;不和韩国联合,那么韩国就会攻打你们西面;不和楚国亲善,那南面就会危险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地理位置。
再说诸侯组织合纵阵线,说是为了使社稷安定,君主尊贵,兵力强大,名声显赫。现在合纵的国家想要联合诸侯,结为兄弟,在洹水之滨宰杀白马,歃血为盟,以示坚守信约。然而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尚且还有争夺钱财的。而您却想依靠欺诈虚伪、反复无常的苏秦所残留的计策,这明显不可能成功。如果大王不臣服于秦国,秦国将发兵进攻河外,占领卷、衍、南燕、酸枣等地,胁迫卫国夺取晋阳,那么赵国就不能南下支援魏国;赵国不能南下,那么魏国也就不能北上联合赵国;魏国不能联络赵国,那么合纵的通道就断绝了。合纵的通道一断,那么大王的国家再想不危险就不可能了。再有,秦国若是挟制韩国来攻打魏国,韩国迫于秦国的压力,一定不敢不听从。秦韩结为一体,那魏国灭亡之期就不远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原因。我替大王考虑,不如归顺秦国,归顺了秦国,那么楚韩必定不敢轻举妄动;没了楚韩的侵扰,大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国家也一定不会有忧患了。
再说,秦国想要削弱的莫过于楚国,而能抑制楚国的又莫不过魏国。楚国虽然有富足强大的名声,但实际上空虚得很;它的士兵虽然多,但大部分容易逃跑败退,不敢打硬仗;如果出动魏国军队向南讨伐,必定能战胜楚国。这样看来,让楚国吃亏而魏国得到好处,攻打楚国取悦秦国,把灾祸转嫁给别人,安定国家,这可是件大好事啊。大王如果不听我的意见,秦兵出动,即使想归顺也不可能了。而且主张合纵的人大都夸大其辞、不可信赖,他们游说一个君主,出来就乘坐那个君主赏赐给他的车子,联合一个诸侯成功返回故国,他就有了封侯的资本。所以天下游说之士,没有不每天都捏着手腕,瞪着眼睛,咬牙切齿地高谈阔论合纵的好处,以博得君王的欢心。君王们接受他们的巧辩,被他们的空话牵动,怎能不头昏目眩呢?我听说羽毛多了也可以压沉船只,轻的东西装多了也可以压断车轴,众口一词足以熔化金属,所以请大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
魏王说:“我太愚蠢,以前的策略错了。我愿意做秦国东方的藩臣,给秦王修建行宫,接受秦国的封赏,春秋两季贡献祭品,并献上河外的土地。”
【评析】这次苏秦与张仪的论辩,看来还是以张仪获胜而告终。张仪的连横游说向来以暴力威胁为后盾,大肆渲染秦国武力侵略的严重后果,让弱国的国君胆战心惊。如果说苏秦在进行鼓舞斗志的工作的话,那么张仪就在进瓦解斗志的工作。
同是一个魏国,在苏秦看来既有地缘优势,又实力雄厚、足以与秦国抗衡;在张仪口中却变得势单力薄,地理上也处于四分五裂的位置,惟有侍奉秦国别无出路。语言对事实的改变、颠倒作用如此巨大,以致魏王左右摇摆、无所适从。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历史的发展似乎证明了张仪的洞见,但无论胜败,苏秦和张仪的雄辩都值得千古传诵、研读。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相关文章

  • 八奸》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前30章 - - 凡人臣之所道成奸者有八术:一曰同床,二曰在旁,三曰父兄,四曰养殃,五曰民萌,六曰流行,七曰威强,八曰四方。  何谓同床?曰:贵夫人,爱孺子,便僻好色,此人主之所惑也。托于燕处之虞,乘醉饱之...
  • 褴褛人》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 - - 先姚安公性严峻,门无杂宾。一日与一褴褛人对语,呼余兄弟与为礼,曰:此宋曼殊曾孙,不相闻久矣,今乃见之。明季兵乱,汝曾祖年十一,流离戈马间,赖宋曼殊得存也。乃为委曲谋生计,因戒余兄弟...
  • 艳女说驿使》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 - - 陈云亭舍人言,有台湾驿使宿馆舍,见艳女登墙下窥,叱索无所睹。夜半琅然有声,乃片瓦掷枕畔,叱问是何妖魅,敢侮天使。窗外朗声曰:公禄命重,我避公不及,致公叱索,惧干神谴,惴惴至今。今公睡...
  • 雷击水缸》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下卷 - - 宁波,水国也。然甬江与海潮相吞吐,厥水皆咸,故凡取淡水者,必上溯鄞江,其源乃清。居民则户列巨缸,积受雨水而用之。余任宁绍台道五年,署中用水,皆以船载之十里之外,府县署中亦然。  ...
  • 第九十回 苏秦合纵相六国 张仪被激往秦邦》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苏秦、张仪辞鬼谷下山,张仪自往魏国去了,苏秦回至洛阳家中。老母在堂,一兄二弟,兄已先亡,惟寡嫂在,二弟乃苏代、苏厉也。一别数年,今日重会,举家欢喜,自不必说。过了数日,苏秦欲出...
  • 进步和退步》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述而 - - 下面接着引用孔子的话。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个文字很简单,我们一看就懂了。如果以现在的观念来说,就是孔子告诉学生或朋友们,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是爱好传统...
  • 公子封君》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公子封君 有公子兼封君者,父对之乃欣羡不已。讶问其故,曰:“你的爷既胜过我的爷,你的儿又胜过我的儿。” 送父上学 一人问:“公子与封君孰乐?”答曰:&ld...
  • 唐纪二十二则天皇后神功元年(丁酉,公元697年)》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250章 - - [1]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宫。   [1]正月,己亥朔(初一),太后在通天宫祭祀。   [2]突厥默啜寇灵州,以许钦明自随。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欲城中选良将、引精兵...
  • 李格非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他幼时,非常清秀聪明机灵。当时官府正以诗赋取士,李格非却独自一人用心于经学,写有《礼记说》数十万言,遂登上了进士第。他被委任为冀州司户参军,又参加了学...
  • 世宗本纪》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150章 - - (一)   周世宗睿武孝文皇帝,讳名荣,是太祖的养子,圣穆皇后的侄子。本姓柴,父亲柴守礼,以太子少保的官爵退休。世宗于唐朝天..十八年(921)九月二十四日,出生于邢州的别墅。尚未...
  • 列传第一百二十四 儒学中》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郎余令,定州新乐人。祖颖,字楚之,与兄蔚之俱有名。隋大业中,为尚书民曹朗,蔚之位左丞。炀帝语称“二郎”。武德时,楚之以大理卿封常山郡公,与李纲、陈叔达定律令。持节谕...
  • 列传第八》原文翻译 - - 《旧唐书》100章 - - ○唐俭 长孙顺德 刘弘基 殷峤 刘政会 柴绍( 平陽公主 马三宝附)武士彟(长兄士棱 次兄士逸) 唐俭,字茂约,并州晋陽人,北齐尚书左仆射邕之孙也。父鉴,隋戎州刺史。俭落拓不拘规...
  • 梁元帝本纪》原文翻译 - - 《南史》50章 - - 梁世祖孝元皇帝名叫绎,字叫世诚,小字叫七符,是武帝的第七个儿子。起初,武帝梦见有个瞎眼和尚手拿香炉,自称要托生在王宫。随后元帝的母亲以采女的名分侍奉武帝,刚一揭开门帘,有一股...
  • 周磠传》原文翻译 - - 《晋书》100章 - - 周岂页字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岂页。同乡人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岂页,惊叹道:&l...
  • 刘伶传》原文翻译 - - 《晋书》50章 - - 刘伶字伯伦,是沛国人。身高六尺,容貌很丑陋。放纵情 志,常常有宇宙细小、万物齐一的观念。沉默寡言,不随便与人交 游,可是与阮籍、嵇康一相遇,便欣然神解,携手入竹林。当初不介意家...
  • 王子侯表第三下》原文翻译 - - 《汉书》50章 - - (表略) 孝元之世,亡王子侯者,盛衰終始,豈非命哉!元始之際,王莽擅朝,偽褒宗室,侯及王之孫焉;〔一〕居攝而愈多,非其正,故弗錄。〔二〕旋踵亦絕,悲夫! 〔一〕師古曰:「王之孫亦得封侯,謂承鄉侯...
  • 皎然诗词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卷八百一十九 卷819_1 《兵后余不亭重送卢孟明游江西》皎然 携手曾此分,恍如隔胡越。 伦侯古封邑,荣盛风雨歇。 饥鼯号空亭,野草生故辙。 如何此路岐,更作千年别。 冯轼望远道,春...
  • 许浑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卷五百二十八 卷528_1 《陪王尚书泛舟莲池》许浑 莲塘移画舸,泛泛日华清。 水暖鱼频跃,烟秋雁早鸣。 舞疑回雪态,歌转遏云声。 客散山公醉,风高月满城。 卷528_2 《赠裴处士》许...
  • 杨凭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300章 - - 全唐诗卷二百八十九 卷289_1 《长安春夜宿开元观》杨凭 霓裳下晚烟,留客杏花前。 遍问人寰事,新从洞府天。 长松皆扫月,老鹤不知年。 为说蓬瀛路,云涛几处连。 卷289_2 《晚泊江...
  • 菠菜的功效与作用》原文翻译 - - 《本草纲目》菜部 - - 菠菜 释名 菠菜、波斯草、赤根菜。 气味 (菜、根)甘、冷、滑、无毒。 主治 通血脉,开胸膈,下气调中,止渴润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