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战国策 > 17至24卷 >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战国策

《战国策》17至24卷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战国策》章节目录: 《1至8卷》 《9至16卷》 《17至24卷》 《25至33卷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书籍:战国策章节:17至24卷更新时间:2017-03-08
《战国策》卷十八赵策一(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提要】知伯即智瑶,晋国权臣。他作了韩、魏等国联合军队首领,可是由于不能明察秋毫,不能了解、驾御其他国家,所以没有作好领导。
【原文】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围晋阳而水之,城下不没者三板。郗疵谓知伯曰:“韩、魏之君必反矣。”知伯曰:“何以知之?”郗疵曰:“以其人事知之。夫从韩、魏之兵而攻赵,赵亡,难必及韩、魏矣。今约胜赵而三分其地。今城不没者三板,臼灶生蛙,人马相食,城降有日,而韩魏之君无熹志而有忧色,是非反如何也?”
明日,知伯以告韩、魏之君曰:“郗疵言君之且反也。”韩、魏之君曰:“夫胜赵而三分其地,城今且将拔矣。夫三家虽愚,不弃美利于前,背信盟之约,而为危难不可成之事,其势可见也。是疵为赵计矣,使君疑二主之心,而解于攻赵也。今君听谗臣之言,而离二主之交,为君惜之。”趋而出。郗疵谓知伯曰:“君又何以疵言告韩、魏之君为?”知伯曰:“子安知之?”对曰:“韩、魏之君视疵端而趋疾。”
郗疵知其言之不听,请使于齐,知伯遣之。韩、魏之君果反矣。
【译文】知伯胁从韩、魏的军队一道进攻赵国。首先水困晋阳,离淹城只有3丈。郄疵对知伯说:“韩、魏的君主肯定会背叛我们。”知伯问:“何以见得?”郄疵说:“从他们的脸上和军事形势上判断就可以知道。韩、魏国军队尾随我们进攻赵国,可以想见如果赵国灭亡,那灾难必然会降到韩、魏头上。虽然贤君跟韩、魏相约灭赵以后就和韩、魏三分赵国领土,可是现在晋阳只差3丈就被淹没,连石臼和炉灶都生了青蛙,饿到了人马相食的地步,晋阳指日陷落,然而韩、魏君主不但不喜,反倒忧愁,这就是一种反叛的迹象!”
次日,知伯就把这话告诉韩、魏两国君主,说:“郄疵说两位君主就要背弃盟约。”韩、魏两君说:“灭赵以后我们三国可以三分赵地,而且晋阳马上就要陷落。韩、魏两君虽然愚鲁,也不至于放弃就要到来的利益,甚至背弃盟约去做那种危险的、无望之事,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形势发展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可是郄疵在为赵国谋划,以便使贤君怀疑韩、魏两国,进而瓦解三国攻赵的盟约。如今贤君竟听信奸臣的谗言,而离间韩、魏两国的邦交,我们真为贤君感到惋惜。”说完就快步出去了。郄疵又来对知伯说:“贤君为什么要把臣的话告诉韩、魏王呢?”知伯说:“你怎么知道我告诉了他们了呢?”郄疵说:“因为韩、魏两王临走时,使劲用眼睛瞪我一下才快步走开。”
郄疵见知伯不采纳自己的建议,就主动请求知伯派他到齐国去,于是知伯就派他去齐国。不久韩、魏君主果然反叛。
【评析】作为一个团体的领导,一定要明察秋毫、见微知著。对身边发生的细小变化一定要有感觉。尤其是对人的相貌、气象等的观察一定要仔细,人的表情、眼神等是人内心的反映,通过表情就可以掌握人的内心活动,以此来帮助自己的决策、掌控未来的活动。古代有识之士都有一套察言观色的技术,象曾国藩就写《冰鉴》,专门讲相面、察言观色之道。领导工作以人为本、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了解人的思想活动、掌握人的心理变化。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相关文章

  • 翟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翟姓氏祖宗:黄帝姓氏起源:出自祁姓,是黄帝的后代。上古时候,北方有翟族(后称翟国)。翟国是远古时黄帝的后裔建立的。传到古代春秋时,翟国灭于晋国,后来晋国又灭于韩、赵、魏三国...
  • 汪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00章 - - 姓氏:汪姓氏祖宗:汪芒姓氏起源:汪姓出自汪芒氏。根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汪姓是汪芒氏的后代,商朝时有汪芒国,子孙以国名为姓,后来改复姓为单姓汪。另外,根据《姓氏考略》...
  • 大私》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管子》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周书》曰:“将欲取之,必故与之。”何以征其然耶?黄石公曰:“得而勿有,立而勿取;为者则己,有者则士,焉知利之所在?&rd...
  • 风筝说》原文翻译 - - 《野草》上部 - -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②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
  • 才难》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子路 - -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仲弓出去做鲁国权臣季家的管事,来问从政的原则。孔子告诉他在行政上领导政治的道理...
  • 卷十》原文翻译 - - 《水经注》上卷 - - 浊漳水出上党长子县西发鸠山,漳水出鹿谷山,与发鸠连麓而在南。《淮南子》谓之发苞山,故异名互见也。左则阳泉水注之,右则伞盖水入焉。三源同出一山,但以南北为别耳。东过其县南,又...
  • 郭秀才》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东粤士人郭某,暮自友人归,入山迷路,窜榛莽中。约更许,闻山头笑语,急趋之,见十余人藉地饮。望见郭,哄然曰:“坐中正欠一客,大佳,大佳!”郭既坐,见诸客半儒巾,便请指迷。一人笑曰...
  • 第十五章》原文翻译 - - 《中庸》目录 - -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诗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  子曰,「父母其顺矣乎。」...
  • 凫鹥》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凫鹥在泾,公尸在燕来宁。尔酒既清,尔肴既馨。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凫鹥在沙,公尸来燕来宜。尔酒既多,尔肴既嘉。公尸燕饮,福禄来为。凫鹥在渚,公尸来燕来处。尔酒既湑,尔肴伊脯。公尸...
  • 吃梦中醋》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殊禀部 - - 吃梦中醋 一惧内者,忽于梦中失笑。妻摇醒曰:“汝梦见何事而得意若此?”夫不能瞒。乃曰:“梦娶一妾。”妻大怒,罚跪床下。起寻家法杖之。夫曰:“梦幻虚...
  • 尤袤、赵眘、某教授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尤袤 瑞鹧鸪(落梅)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叶纷纷水映空。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瑞鹧鸪(海棠) 两行芳蕊傍...
  • 僖公·僖公四年》原文翻译 - - 《左传》100章 - - 【经】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夏,许男新臣卒。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齐人执陈辕涛涂。秋,及江人、黄人伐陈。八...
  • 桓公·桓公七年》原文翻译 - - 《左传》50章 - - 【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   【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   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   秋,郑人、齐人、卫人...
  • 晋纪三十九 安皇帝壬义熙十一年(乙卯、415)》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三十九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乙卯,公元415年)   [1]春,正月,丙辰,魏主嗣还平城。   [1]春季,正月,丙辰(初二),北魏国主拓跋嗣回到平城。   [2]太尉裕收司马休之次子文宝、...
  • 刘豫传》原文翻译 - - 《宋史》500章 - - 刘豫字彦游,景州阜城人。世代务农,到刘豫时才考进士,元符(1098~1100)中考中进士。刘豫小时候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政和二年(1112),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言者攻...
  • 列传第一百二》原文翻译 - - 《旧唐书》200章 - - 马璘,扶风人也。祖正会,右威卫将军。父晟,右司御率府兵曹参军。璘少孤,落拓不事生业。年二十余,读《马援传》至"大丈夫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叹曰:"岂使吾祖勋业坠于地乎!"...
  • 柳元景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柳元景字孝仁,河东解县人。他的高祖叫柳纯,位至平陽太守,没有上任。曾祖叫柳卓,从本郡迁居襄陽,官到汝南太守。祖父柳恬,是西河太守。父亲柳凭,是冯翊太守。 柳元景少年时期就熟...
  • 匈奴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匈奴的祖先是夏后氏的后代,叫淳维。 唐尧、虞舜以前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住在北方蛮荒之地,随着畜牧季节而转移。 他们的牲畜多数是马、牛、羊,珍贵一点的牲畜则是骆驼、驴、...
  • 罗隐诗词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五十八 卷658_1 《咏月》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苹,暂延清景此逡巡。 来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 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
  • 张籍古诗大全》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八十四 卷384_1 《蓟北旅思(一作送远人)》张籍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卷384_2 《江南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