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魏世家

史记

《史记》50章魏世家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魏世家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魏国的祖先,是毕公姬高的后代。
毕公姬高与周王室同姓。
武王伐纣后,姬高被封在毕,于是以毕为姓。
他的后史记代断绝了封赐,沦为平民,有的住在中原,有的流落夷狄。
他的后代子孙叫毕万的,服侍晋献公。
晋献公十六年(前661),赵夙驾戎车,毕万为护卫,讨伐霍、耿、魏三小国,消灭了它们。
献公把耿地封赏给赵夙,把魏地封赏给毕万,都担任大夫。
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说“:毕万的后代必定有大发展。
万是满数,魏是大的意思。
拿这里开始封赏给他,是天意要替他开拓基业。
天子统治亿民,诸侯统治万民。
现在封地名号有大的意思,加上名字的满数,他必定会拥有万民。”当初,毕万占卜在晋国做事的凶吉,得到《屯》卦变为《比》卦。
辛廖解释卦兆说“:吉利。
《屯》卦坚固,《比》卦进入,没有比这更吉利的,他的后代必将繁盛。”毕万受封十一年,晋献公去世,四个儿子争夺君位,晋国内乱。
而毕万的子孙更加众多,按照他的封邑的名号称为魏姓。
毕万生魏武子。
魏武子领着魏家众子服侍晋公子重耳。
晋献公的二十一年,魏武子跟随重耳出国逃亡。
十九年后回国,重耳继位为晋文公,令魏武子承袭魏家之后受封,列为大夫,治所在魏邑。
生了悼子。
魏悼子迁移治所到霍邑,生了魏绛。
魏绛服侍晋悼公。
悼公三年(前570),会盟诸侯。
悼公的弟弟杨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戮杀杨干的仆役以侮辱杨干。
悼公大怒说“:会合诸侯是为了荣耀,现在竟侮辱我的弟弟!”准备诛杀魏绛。
有人劝说悼公,悼公才作罢。
最终委任魏绛当政,派他怀柔戎、翟,戎、翟亲附魏国。
悼公十一年,说:“自从我任用魏绛,八年之中,九次会合诸侯,与戎族、翟族和好,都是魏绛的功劳啊!”赐给他女乐,魏绛反复推让,然后才接受。
迁移治所到安邑。
魏绛去世,谥号为昭子。
生了魏嬴。
魏嬴生了魏献子。
献子服侍晋昭公。
昭公去世后晋国六位卿势力强大,晋公室地位卑微。
晋顷公的十二年(前514),韩宣子年老,魏献子掌握国家政权。
晋国宗室祁氏、羊舌氏互相攻讦,六卿诛杀了他们,全部收回他们的封邑分为十个县,六卿各派他们的儿子做县大夫。
魏献子与赵简子、中行文子、范献子同时担任晋卿。
此后十四年孔子担任鲁国相。
后四年,赵简子因为晋阳的变乱,与韩氏、魏氏共同进攻范氏、中行氏。
魏献子生了魏侈。
魏侈与赵鞅一同进攻范氏、中行氏。
魏侈的孙子叫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同攻伐知伯,瓜分了他的领地。
桓子的孙子叫文侯魏都。
魏文侯元年(前424),是秦灵公元年。
与韩武子、赵桓子、周威王同时。
六年(前419),筑城于少梁。
十三年,派公子击包围繁地、庞地,迁出那里的人民。
十六年,攻伐秦国,修筑临晋、元里城。
十七年(前408),攻伐中山国,派公子击守中山,赵仓唐辅佐他。
公子击在朝歌遇见魏文侯的老师田子方,就退车让路,下车拜见。
田子方不回礼。
公子击于是责问他说“:是富贵的人有资格傲慢无礼呢,还是贫贱的人有资格傲慢无礼呢?”田子方说“:只有贫贱的人傲慢无礼罢了。
大凡诸侯傲慢则失去他的封国,大夫傲慢就失去他的封邑。
贫贱的人,要是行事不相投合,说话不被采用,就离开此地前往远方的楚国、越国,就像踢掉草鞋一样,怎么会和富贵者一样呢!”公子击不高兴地走了。
魏国西攻秦国,到郑邑就撤回了,筑城于洛阴、合阳。
二十二年(前403),魏、赵、韩列为诸侯国。
二十四年(前401),秦国进攻魏国,直到阳狐。
二十五年(前400),公子击生了子。。。
魏文侯跟从子夏学习经学,以客礼接待段干木,经过段干木的乡里,没有不凭轼俯首表示敬意的。
秦国曾想攻伐魏国,有人说:“魏国国君礼遇贤人,魏国人民称赞他有仁德,上下和睦同心,还不能图谋呀!”魏文侯由此在诸侯中享有美誉。
魏文侯任西门豹防守邺邑,河内一带号称清平。
魏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经教导我说‘家贫就思慕良妻,国乱就思慕良相’,现在选择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二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我听说过,地位卑贱的人不谋虑地位尊贵的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谋虑关系亲密的人的事。
臣在京城之外作地方官吏,不敢承当择立宰相的重任。”文侯说“:先生遇上大事不要谦让。”李克说“:国君您是没有考察呀。
平居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困厄时看他不做的事,贫穷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何必等我李克说啊!”文侯说:“先生回家吧,我的宰相确定了。”李克快步出宫,经过翟璜家门前。
翟璜说“:今天听说国君叫先生去征询择相之事,到底谁任宰相?”李克说“:魏成子任宰相了。”翟璜生气得变了脸色说:“凭眼所见凭耳所闻,我哪里赶不上魏成子?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举荐的。
国君内心为邺邑担心,我举荐了西门豹。
国君想图谋讨伐中山国,我举荐了乐羊。
中山攻下后,无人守护它,我举荐了先生您。
国君的儿子没有老师,我举荐了屈侯鲋。
我哪点比不上魏成子!”李克说“:您把我李克举荐给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营私谋求大官吗?国君问我如果选择宰相‘,不是魏成子就是翟璜,这二人怎么样?’我回答说:‘国君您是没有考察啊。
平居时看他亲近的人,富有时看他交往的人,显达时看他举荐的人,困厄时看他不做的事,贫穷时看他不取的物,凭这五方面足以确定人选了,何必等我李克说呢!’因此知道魏成子将作宰相了。
再说您哪能与魏成子相比呢?魏成子有千钟的食禄,十分之九用在外面,十分之一用于家中,因此从东方招来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
这三个人,国君都尊为老师。
您所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当作臣子。
您哪能与魏成子相比呢?”翟璜深感愧疚局促不安再拜说“:翟璜是没见识的人,回答不得当,愿终生做您的学生。”二十六年(前399),虢山崩坍,堵塞了黄河。
三十二年(前393),魏国攻伐郑国。
筑酸枣城,在注城打败秦军。
三十五年,齐国攻伐占取魏国襄陵。
三十六年,秦国侵犯魏国阴晋。
三十八年(前387),攻伐秦国,在武城下被秦军打败,却俘虏了秦将识。
这一年,文侯去世,公子击继位,这就是武史记侯。
魏武侯元年(前386),赵敬侯刚即位,赵公子朔作乱,没有获胜,逃奔魏国,与魏军一同袭击邯郸,魏军被打败撤回。
二年(前385),在安邑、王垣修建城池。
七年(前380),魏军攻伐齐国,到桑丘。
九年,翟人在浍水边打败魏军。
派吴起攻伐齐国,到灵丘。
齐威王刚即位。
十一年,魏国与韩国、赵国三家瓜分晋国土地,灭亡了晋国。
十三年,秦献公迁都栎阳。
十五年,魏军在北蔺打败赵军。
十六年,攻伐楚国,夺阳鲁阳。
武侯去世,儿子。。继位,这就是惠王。
魏惠王元年,当初,武侯去世时,公子魏。。与公中缓争着作太子。
公孙颀从宋国到赵国,从赵国到韩国,告诉韩懿侯说“:魏。。与公中缓争着当太子,您也听说这件事了吗?现在魏。。得到了王错,占据了上党,本来就有了半个国家。
趁此机会除掉魏。。,战胜魏国就是必然的。
不可失去机会啊。”韩懿侯很高兴,于是与赵成侯联合军队去攻伐魏国,在浊泽交战,魏军大败,魏惠王被包围。
赵成侯对韩懿侯说“:除掉魏君,拥立公中缓,割取魏国土地而回,我们就可获利。”韩懿侯说:“不行。
杀掉魏君,人家一定说我们残暴;割地而回,人家必将说我们贪婪。
不如把魏国分为两部分,不致比宋国、卫国强大,那么我们就终生不会有魏国的忧患了。”赵成侯不听从。
韩懿侯不高兴,率领他的精锐部队连夜撤走。
魏惠王之所以没有被杀死,国家不致分裂,是韩、赵两家意见不合的缘故。
若听从一家的意见,那么魏国必将被分裂了。
所以说“国君死了没有太子继位,这个国家就可攻破。”二年(前368),魏军在马陵打败韩军,在怀地打败赵军。
三年,齐军在观地打败魏军。
五年,魏惠王与韩懿侯在宅阳会晤。
魏国修筑武堵城。
魏军被秦军打败。
六年,攻伐占领了宋国的仪台。
九年,在浍水边进攻打败了韩军。
魏军在少梁与秦军交战,秦军俘虏了魏军将领公孙痤,占领了庞地。
秦献公去世,儿子孝公继位。
十年(前360),魏国攻伐占领赵国的皮牢。
彗星出现。
十二年,星星白天坠落,有声音。
十四年(前356),魏惠王与赵成侯在高阝城会晤。
十五年,鲁、卫、宋、郑四国国君来朝见魏惠王。
十六年,魏惠王与秦孝公在杜平会晤。
魏军侵占宋国的黄池,宋国又夺回了它。
十七年(前353),魏军与秦军在元里交战,秦军占领魏的少梁。
魏军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援救赵国,在桂陵打败魏军。
十九年(前351),诸侯联军包围了魏国襄陵。
魏国修筑长城,在固阳修筑关塞。
二十年(前350),归还赵都邯郸,与赵国在漳水上结盟。
二十一年,与秦国在彤池相会。
赵成侯去世。
二十八年,齐威王去世。
中山君任魏国国相。
三十年(前340),魏军攻伐赵国,赵国向齐国告急。
齐宣王用孙膑的计谋,攻击魏国救援赵国。
魏国于是大举出兵,使庞涓任大将,又令太子魏申作大将军。
魏军经过外黄,外黄徐子对太子魏申说:“我有百战百胜的计谋。”太子说:“可以讲给我听听吗?”徐子说:“本来就是想献给您的。”又说“:太子亲自领兵进攻齐国,即使大获全胜,吞并直到东南莒地,富有不过拥有魏国,显贵不能高于魏王。
如果打不赢齐国,那么子孙万代都不能拥有魏国了。
这就是我的百战百胜的谋略啊。”太子说:“好,我一定听从您的话退兵回国。”徐子说“:太子虽然想撤兵回国,已不可以了。
那些鼓励太子作战进攻,想邀功取利的人太多。
太子虽然想回,恐怕办不到了。”太子便要回师,他的驾车人说:“将军出征不战而回,与打了败仗回来是一样的。”太子终于与齐人交战,在马陵战败,齐国俘虏了魏国太子申,杀死将军庞涓,魏军于是大败。
三十一年(前339),秦、赵、齐三国联军攻伐魏国。
秦将商君欺骗魏国将军公子。。,袭击魏军,打败了魏军。
秦国任用商君,向东面扩张土地到达黄河,齐国、赵国多次打败魏国,安邑又接近秦国,于是魏国把国都迁移到大梁,以公子赫为太子。
三十三年(前337),秦孝公去世,商君逃出秦国投奔魏国,魏国人恼恨他,不收留他。
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宣王在平阿南边会晤。
魏惠王在军事上屡遭挫败,于是以极其卑谦的礼节、厚重的礼物来招纳有才德的贤士。
邹衍、淳子。。、孟轲都来到了大梁。
魏惠王说:“我没有才能,军队屡次被外国挫败,太子被俘,上将战死,国家因而虚弱,以致玷辱了先君宗庙和社稷,我深以为耻。
老人家们不远千里,屈尊光临我这破败小国的朝廷,将以什么方法帮助我的国家获利呢?”孟轲说:“国君不能像这样谈论利的问题。
国君想获利那么大夫也想获利,大夫想获利则平民百姓都想获利,上下争着获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
作为人君,只要仁义就够了,讲利有什么用呢!”三十六年,魏惠王又与齐王在甄地相会。
这一年,魏惠王去世,儿子襄王继位。
魏襄王元年,与诸侯在徐州相会,互相承认为王。
襄王追尊父亲惠王为王。
五年,秦国在雕阴打败魏国龙贾军四万五千人,包围了魏国的焦地、曲沃。
魏国送给秦国河西的土地。
六年,与秦王在应邑相会。
秦军夺取了魏国的汾阴、皮氏、焦地。
魏军攻伐楚国,在陉山打败楚军。
七年,魏国把上郡全部送给秦国。
秦军攻取魏国蒲阳。
八年,秦国将焦地、曲沃归还魏国。
十二年,楚军在襄陵打败魏军。
各诸侯国执政大臣与秦国宰相张仪在砫桑相会。
十三年,张仪来魏国任相。
魏国有一个女子变成一位男子。
秦军攻取魏国的曲沃和平周。
十六年,魏襄王去世,儿子哀王继位。
张仪又回归秦国。
魏哀王元年,韩、魏、楚、赵、燕五国联军一同进攻秦国,没有取胜就退兵了。
二年,齐军在观津城打败魏军。
五年,秦国派樗里子攻取了魏国曲沃,到岸门赶跑了魏国犀首。
六年,秦国派人到魏国策立魏公子政为太子。
魏哀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七年,魏军进攻齐国,与秦国共同攻伐燕国。
八年,魏军攻伐卫国,攻取两座相邻并列的城池。
卫国国君深为忧虑。
魏国大夫如耳拜见卫君说“:请让我去终止魏史记军的进攻,免去成陵君,好吗?”卫君说:“先生果能这样,我将世世代代拿卫国来侍奉先生。”如耳就去见成陵君说“:以前魏攻伐赵国,切断羊肠坂道,攻克阏与城,约定截断赵国,将赵国一分为二,而赵国所以没灭亡的原因,在于魏国是从约的主宰啊!现在卫国已迫近灭亡,将向西请求臣事秦国。
与其由秦来解救卫国,倒不如由魏来宽释卫国,卫国必将永远对魏国感恩戴德。”成陵君说“:好吧。”如耳又拜见魏哀王说“:我为卫国来拜见大王。
卫国是周朝王室的分支,虽然是小国,却有很多宝器。
现在卫国濒于危境却不献出宝器,是因为他们心里认为是进攻卫国还是宽释卫国都不由大王您作主,所以宝器即使献出也一定不献给大王您。
我私下揣度,首先提出宽释卫国的人必定是接受了卫国的贿赂的人。”如耳出去后,成陵君进宫拿如耳说过的话进谏魏哀王。
魏哀王听了成陵君的话后,停止了魏军的进攻,罢免了成陵君,终身不再见他。
九年(前310),魏哀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秦国张仪、魏章都来归附魏国。
魏相田需死后,楚国嫉恨张仪、犀首、薛公。
楚相昭鱼对苏代说:“田需已死,我恐怕在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一人要任魏相。”苏代说“:那么谁任魏相才使您安心呢?”昭鱼说:“我希望魏太子亲自任魏相。”苏代说:“请让我为您北上魏国,一定要让魏太子亲自任相。”昭鱼说“:您打算怎么做呢?”回答说:“您暂且充当魏王,我来游说您。”昭鱼说:“您打算怎样游说呢?”回答说:“我刚从楚国来,楚相昭鱼非常忧虑,说:‘田需死后,我怕在张仪、犀首、薛公中有一人要当魏相。’我说‘:魏王是贤明的君主,一定不会要张仪任相。
张仪任魏相,必定要帮助秦国而背叛魏国。
犀首任相,必定要帮助韩国而背叛魏国。
薛公任相,必定要帮助齐国而背叛魏国。
魏王是贤明的君主,一定不会随便的。’魏王问‘:那么我任谁为相呢?’我说:‘不如由太子亲自任相。
如果太子亲自任相,那么这三人都认为太子不会长久担任相,都将极力让自己的故国来臣服魏国,为的是想在将来能得到丞相的宝印啊。
凭着魏晋的强大,再加上三个拥有万乘兵车的国家的辅助,魏国必定安定了。
所以说不如让太子亲自任相。’”于是苏代北上拜见魏哀王,用这话游说魏哀王。
魏太子果然担任了魏相。
十年(前309),张仪去世。
十一年,魏哀王与秦武王在应邑相会。
十二年,魏太子朝见秦王。
秦军来进攻魏国的皮氏,没有攻克,撤兵而去。
十四年,秦国送回秦武王王后。
十六年,秦军攻占魏国蒲反、阳晋、封陵。
十七年,魏哀王与秦王在临晋相会。
秦国归还魏国蒲反。
十八年,与秦国一同攻伐楚国。
二十一年,与齐国、韩国在函谷共同打败秦军。
二十三年(前296),秦国又归还魏国河外和封陵讲和。
魏哀王去世,儿子昭王继位。
魏昭王元年(前295),秦军攻占魏国襄城。
二年,与秦军交战,魏国失利。
三年,帮助韩国攻打秦国,秦国将军白起在伊阙打败魏国二十四万大军。
六年,送给秦国河东土地方圆四百里。
芒卯凭机诈受魏王重视。
七年,秦军攻取魏国大小城池六十一座。
八年,秦昭王称西帝,齐盡王称东帝,一个多月后,又都放弃帝号称王。
九年,秦军攻取魏国新垣、曲阳城。
十年(前286),齐国灭掉宋国,宋康王死在魏国温邑。
十二年,魏国与秦国、赵国、韩国、燕国共同攻伐齐国,在济西打败齐军,齐盡王逃亡。
燕军单独攻入临淄。
魏昭王与秦昭王在西周相会。
十三年(前283),秦军攻取魏国安城。
秦军抵达大梁,又离开。
十八年,秦军攻占楚国郢都,楚顷襄王迁都陈邑。
十九年,魏昭王去世,儿子安矨王继位。
魏安矨王元年(前276),秦军攻占魏国两城。
二年,秦军又攻占魏国两座城邑,兵临大梁城下,韩国派兵来援救,魏国割让温邑给秦国求和。
三年,秦军攻取魏国四座城池,杀死四万人。
四年,秦军攻破魏国和韩国、赵国,杀死十五万人,赶走魏将芒卯。
魏将段干子请求割让南阳给秦国求和。
苏代对魏安矨王说“:想得到封赏的是段干子,想得到土地的是秦国。
现在大王让想得到土地的人掌握着封赏的权力,让想获得封赏的人控制着魏国的土地,魏国的土地不完全丧失就不会停止。
再说用土地来侍候秦国,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光,火就不熄灭。”魏王说:“是倒是这个道理。
虽然是这样,事情已开始进行,不能更改了。”回答说“:大王难道不懂那赌博看重枭采的道理?有利就吃掉棋子,无利就停止行棋。
现在大王说‘事情已开始进行,不能更改’,为什么大王运用智谋不使用枭采呢?”九年(前268),秦国攻占魏国怀邑。
十年,秦国太子到魏国作人质,死于魏国。
十一年,秦军攻占魏国妻阝丘。
秦昭王对身边人说:“现在韩国、魏国与当初相比哪个时期更强大?”回答说“:现在不如当初强大。”秦王说“:现今的如耳、魏齐与以前的孟尝君、芒卯相比谁更贤能?”回答说“:如耳和魏齐不如孟尝君和芒卯。”秦王说:“凭孟尝君、芒卯的贤能,率领强大的韩国、魏国来攻打我秦国,尚不能把我怎样。
现在凭无能的如耳、魏齐率领弱小的韩国、魏国来攻打我秦国,他们不能把我怎么样也就更明显了。”身边人都说“:非常正确。”中旗官冯琴对答说:“大王推度天下形势错啦。
当晋国在六卿时代,知氏的势力最强,消灭了范氏、中行氏,又率领韩氏、魏氏的兵力到晋阳来包围赵襄子,挖决晋水来淹灌晋阳城,城墙没被淹没的仅三版。
知伯巡视水势,魏桓子为他驾车,韩康子陪侍左右。
知伯说‘:我以前不知道水也能灭亡人的国家,现在才知道。’汾水可用来淹灌魏地的安邑,绛水可用来淹灌韩地的平阳。
魏桓子用手肘去碰韩康子,韩康子用脚去踩魏桓子,手和足在车上暗中相接触,尔后知氏的土地就被瓜分了,知伯身死国亡,被天下人讥笑。
现在秦国兵力虽强,而不能超过知氏;韩、魏虽然衰弱,但还超过在晋阳城下之时啊。
这时正是他们用手肘和足暗通消息合纵抗秦的时候,希望大王不要轻视他们。”于是秦昭王才恐惧戒慎。
齐国、楚国互相约定进攻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路上的官员车辆不断,而秦国救兵不到。
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年已九十多岁了,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往西去游说秦王,让秦国的救兵在我回来前派出。”魏王对他再拜行礼,于是准备车子而派唐雎出使秦国。
唐雎到秦史记都,入宫见秦王。
秦王说:“老人家疲劳困顿远道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来人求救几次了,我已知道魏国形势的危急了。”唐雎回答说“:大王已经知道魏国的危急而救兵却不出发,我私下认为是出计定策的臣子无能啊。
那魏国,是有一万乘兵车的大国,然而向西臣属秦国,自称秦国东方的藩属,接受秦国所赐的冠带,春秋两季按时向秦国进贡祭品,是因为凭秦国的强大值得交盟结好啊。
现在齐国、楚国的大军已汇合在魏国国都的郊野了,而秦国的救兵不发,不过仗恃着魏国还不危急罢了。
要是让魏国十分危急,魏国将会割让土地给齐国、楚国盟誓合纵,大王还能救什么呢?一定要等到它十分危急再去救它,这是丢掉一个东方藩属的魏国而增强齐国、楚国两个敌人的势力,那样对大王有什么好处呢?”于是秦昭王立即为他发兵救魏。
魏国又转危为安。
赵国派人对魏王说:“替我杀掉范痤,我情愿奉献七十里的土地。”魏王说:“好。”魏王派官吏捕捉范痤,包围了他但没有杀掉。
范痤趁机登上屋顶,骑在屋脊上,对魏王的使者说:“与其将死了的范痤卖给赵国,不如把活着的范痤卖给赵国。
如果我范痤死了,赵国不给魏王土地,那么魏王将有什么办法?所以不如与赵国先划定割让的土地,然后再杀我。”魏王说“:好吧。”范痤趁机上书信陵君说:“我范痤是原魏国被罢免的宰相,赵国用交割土地来杀我而魏王听从赵国的要求,如果强大的秦国也将沿用赵国的伎俩要求杀您,那么怎么办呢?”信陵君向魏王进言而释放了范痤。
魏王因为秦国出兵救援的缘故,想亲附秦国而攻伐韩国,讨回以前失去的土地。
魏无忌对魏王说:“秦国与戎翟风俗相同,有虎狼一样的心,贪婪残暴,追逐利益,不讲信用,不懂礼义德行。
只要有利可图,就不顾亲族兄弟,像禽兽一样,这是天下人都看到了的,并没有过施恩积德的地方。
所以惠文太后是秦王的母亲,而因忧虑去世;穰侯是秦王的舅父,论功劳没有人比他更大,却最终驱逐了他;高陵、泾阳两个弟弟没有罪过,却一再夺去他们治国的权柄。
秦王对于亲族都像这样,又何况对有仇恨的国家呢?现在大王与秦王共同攻伐韩国而更加接近秦祸,我对此甚感迷惑。
大王不懂这个道理就是不明,群臣不将这道理报告大王就是不忠。
“现在韩国用一女子辅佐一幼弱的国主,内部有大乱,外部与强大的秦、魏军队交战,大王认为韩国不会灭亡吗?韩国灭亡,秦国占有故郑的土地,与魏国大梁相邻,大王认为安稳吗?大王想收回失去的土地,现在依仗与强秦亲近,大王认为有利吗?“秦国不是爱好和平的国家,韩国灭亡后必将另启祸端,另启祸端必将找最容易和最有利的国家,这最容易和最有利的国家必定不会攻伐楚国和赵国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越过高山渡过黄河,横过韩国的上党而进攻强大的赵国,这是重蹈秦军被赵奢在阏与打败的覆辙,秦国必定不这样。
如果经过河内,背向邺城、朝歌,渡过漳河滏水,与赵军决战于邯郸城郊,这是重演知伯的灾祸,秦国又不敢这样做。
攻伐楚国,经过涉谷,长征三千里而攻冥阝厄之塞,所走路程极远,所攻关隘极难,秦国又不会这样做。
如果走河外,背向大梁,右临上蔡、召陵,与楚军在故陈国郊外决战,秦国又不敢。
所以说秦国一定不会攻打楚国和赵国,也不会攻打卫国和齐国了。
“在韩国灭亡之后,秦军出征之日,就非攻魏国不可了。
秦国本来就有怀邑、茅邑、邢丘等地,又在土危津筑城以进逼河内,河内的共邑、汲邑一定危险;在亡韩之后拥有故郑国的土地,得到垣雍,溃决荧泽的水来淹灌大梁,大梁必定灭亡。
大王的使臣出访时,在秦王面前中伤安陵氏,秦国想要攻灭安陵氏已经很久了。
秦国的叶阳、昆阳与魏国的舞阳相邻近,要是魏国听任使者诽谤安陵氏,又听任安陵氏灭亡,让秦军绕过舞阳的北面,向东进逼许地,南部地区一定危急,魏国能没有祸患吗?“憎恶韩国、不爱安陵氏还可理解,而不以秦国为患和不爱护南部地区就不对了。
往日秦军在晋国河西之地,秦国疆域离魏国大梁有千里之远,有黄河大山阻拦它,有洛京和韩国间隔它。
自从林乡一战到如今,秦军七次进攻魏国,五次进入魏国圃田,边境城池全被攻占,文台被毁,垂都被焚,树木被砍斫,麋鹿被猎尽,而国都接着被包围。
秦军又长驱大梁城北,向东直达定陶和卫城郊,向北直捣平监。
丧于秦国的地方,有华山南北、黄河内外,数十所大县,数百座名城。
秦军远在河西晋国故地时,离开大梁千里之远,尚能祸害到这种地步,更何况让秦军去灭亡韩国,占有故郑国土地,没有黄河高山阻拦它,没有洛京和韩国间隔它,离开大梁仅百里,祸患必定由此而生了。
“往日,合纵没有成功,是由于楚国、魏国心怀疑虑而韩国又不肯参加。
现在韩国遭受兵戈三年,秦国挫败它以逼和。
韩国明知将灭而不听从秦国,送人质到赵国,并请求为天下诸侯合纵同行,挫折秦军锋芒,楚国、赵国一定会调集军队响应,因为它们都看到秦国的贪欲没有止境,不全部灭亡天下的国家而臣服海内之民,一定不会罢休,因此我愿用合纵策略为大王效力,大王赶快接受楚国、赵国的盟约,挟持韩国的人质来保全韩国,再索取旧日故土,韩国必定归还故土。
这样士兵百姓不劳苦而故土能得到,其功效大大强于同秦国共同攻伐韩国,又没有与强秦紧邻的祸患。
“保全韩国,安定魏国,利益天下,这也是大王的天赐良机啊。
开通韩国上党到共邑、宁邑的道路,使他们经过魏国的安城,征收往来商贾的赋税,这是魏国又把韩国的上党当作了抵押。
现在有了这些税收,足以使国家富裕。
韩国必定感激魏国、爱戴魏国、尊重魏国、畏惧魏国,韩国必定不敢反叛魏国,这样韩国就像魏国的属县了。
魏国得到韩国作为属县,大梁、河外必定安全。
现在不保全韩国,二周、安陵必定危急,楚、赵盟军大败,卫国、齐国害怕,天下向西奔到秦国入朝称臣的日子就不远了。”二十年(前257),秦军包围邯郸,信陵君魏无忌假传君命夺取将军晋鄙的军队去援救赵国,赵国得以保全。
无忌因而留在赵国。
十六年,秦昭王去世。
三十年(前247),无忌回到魏国,率领燕、赵、韩、楚、魏五国联军进攻秦国,在河外打败秦军,赶跑了秦将蒙骜。
魏太子增这时在秦国作人质,秦王恼怒,要关押魏太子增。
有人为太子增对秦王史记说“:公孙喜本来对魏国宰相说‘请率魏军快速攻击秦国,秦王一发怒,一定关押太子增。
魏王再一发怒,攻击秦国,秦国必受损伤。’现在大王关押太子增,是让公孙喜的诡计得逞啊。
所以不如厚遇太子增,与魏国和好,以让齐国、韩国怀疑魏国。”秦王于是停止关押太子增的行动。
三十一年(前246),秦王嬴政继位。
三十四年(前243),魏安矨王去世,太子增继位,这就是景盡王。
信陵君无忌去世。
魏景盡王元年(前242),秦军攻占魏国二十座城邑,设置为秦国的东郡。
二年,秦军攻占魏国朝歌。
卫国迁都于野王。
三年,秦军攻占魏国汲地。
五年,秦军攻占魏国垣邑、蒲阳、衍邑。
十五年,景盡王去世,儿子王假继位。
魏王假元年(前227),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被秦王发觉了。
三年(前225),秦军引水淹灌大梁,俘虏魏王假,终于灭亡了魏国,以魏地作为秦国的郡县。
太史公说:我到过大梁故城,故城中人说“:秦军攻破大梁时,引河沟水淹灌大梁,三个月后城被淹毁,魏王请求投降,于是灭亡了魏国。”议论的人都说魏国因为不任用信陵君的缘故,国家削弱以至于灭亡,我认为不是这样。
上天正命秦国统一天下,它的事业还未完成,魏国就是得到阿衡一类贤臣的辅佐,又有什么用呢?

魏世家相关文章

  • 倪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倪姓氏祖宗:邾武公姓氏起源:来源于封地:春秋时期,邾武公将次子封于郧(在今山东滕县境 ),建立了郳国,其子孙以国名为姓,亡国后为了避仇,改郳为倪。姓氏郡望:未知姓氏堂号:汉置千乘郡,...
  • 善恶有报》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九如是我闻(三) - - 献县捕役某,尝奉差捕剧盗,就絷矣。盗妇有色,盗乞以妇侍寝而纵之逃。某弗许,后以积蠹多赃坐斩。行刑前二日,狱舍墙圮,压而死。狱吏叶某,坐不早葺,治得重杖。先是叶某梦身立堂下,闻堂上...
  • 有鬼雪仇》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三) - - 制府唐公执玉,尝勘鞫一杀人案,狱具矣。一夜秉烛独坐,忽微闻泣声,似渐近窗户。命小婢出视,嗷然而仆。公自启帘,则一鬼浴血跪阶下,厉声叱之,稽颡曰:杀我者某,县官乃误坐某。仇不雪,目不瞑...
  • 第七回 公孙阏争车射考叔 公子翚献谄贼隐公》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郑庄公得了世子忽告急文书,即时传令班师,夷仲年、公子翚等,亲到老营来见郑伯曰:“小将等乘胜正欲进取,忽闻班师之命,何也?”庄公奸雄多智,隐下宋、卫袭郑之事,只云:&ldq...
  • 论择官》原文翻译 - - 《贞观政要》上卷 - -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
  • 七阳》原文翻译 - - 《笠翁对韵》下卷 - - 台对阁,沼对塘。朝雨对夕阳。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
  • 小猎犬》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200篇 - - 山右卫中堂为诸生时,假斋僧院。苦室中蜰虫蚊蚤甚多,夜不成寐。食后偃息在床,忽见一小武士首插雉尾,身高二寸许,骑马大如蜡,臂上青鞲,有鹰如蝇。自外而入,盘旋室中,行且驶。公方疑注,忽...
  • 雄雉》原文翻译 - - 《诗经》风 - -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前60回 - - 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左右救回帐中。诸将皆来动问,尽皆愕然相顾曰:“江北百万之众,虎踞鲸吞。不争都督如此,倘曹兵一至,如之奈何?”...
  • 带职致仕》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熙宁以前,待制学士致仕者,率迁官而解其职。若有疾就闲者,亦换为集贤院学士。盖不以近职处散地也。带职致仕,方自熙宁中王素始。后改集贤学士为修撰,政和中又改为右文云。...
  • 韦居安、东冈、范曦文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700章 - - 韦居安 摸鱼儿 绕苕城、水平坡渺,双明遥睇无际。就中惟有鱼湾好,占得西关佳致。杨柳外、羡泛宅浮家,当日元真子。溪山信美。叹陈迹犹存,前贤已往,谁会景中意。 萧闲甚,筑屋三间近...
  • 郭章、胡世将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300章 - - 郭章 点绛唇(天圣宫) 翠柏丹崖,碧云深锁神仙府。势盘龙虎。楼观雄中土。 我欲停时,又恐斜阳暮。黄尘路。客怀良苦。满目西山雨。 胡世将 酹江月(秋夕兴元使院作,用东坡赤壁韵) 神州...
  • 卷一百三十·列传第十七》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彻里,燕只吉台氏。曾祖太赤,为马步军都元帅,从太祖定中原,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徐。彻里幼孤,母蒲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
  • 卷九十四·列传第三十二》原文翻译 - - 《金史》100章 - - 夹谷清臣,本名阿不沙,胡里改路桓笃人也。姿状雄伟,善骑谢。皇统八年,袭祖驳达猛安。大定元年,闻世宗即位,率本部军六千赴中都会之,以功迁昭武大将军。从右副元帅纥石烈志宁为管押万...
  • 赵葵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00章 - -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临在他的家里。赵方在襄阳,命令赵葵专门督查饮食供养的事情。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
  • 杨业传》原文翻译 - - 《宋史》100章 - - 杨业,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他曾对他的伙伴说“:我将来当将军用兵,也要像今天用...
  • 傅竖眼传》原文翻译 - - 《魏书》100章 - - 傅竖眼,籍贯本是清河。七世祖傅亻由。亻由子傅遘,任石虎的太常卿。祖父傅融南迁渡过黄河,定居磐陽,为乡里所尊重。傅融性格豪爽。生有三个儿子,灵庆、灵根、灵越,都有才干勇力。傅...
  • 顾协传》原文翻译 - - 《梁书》50章 - - 顾协字正礼,吴郡吴县人。晋朝司空顾和的第七代孙。顾协年幼时父亲去世了,跟随母亲寄养在外祖家里。外祖父刘宋右光禄张永曾带内孙、外孙游虎丘山,顾协当时只有几岁,张永摸着他的...
  • 百官五》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50章 - - 州郡 县乡 亭里 匈奴中郎将 乌桓校尉 护羌 校尉 王国 宋卫国 列侯 关内侯 四夷国 百官奉 外十二州,每州刺史一人,六百石。本注曰:秦有监御史,监诸郡,汉兴省之,但遣丞相史分刺诸州,...
  • 天年》原文翻译 - - 《黄帝内经》灵枢篇 - - 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问于岐伯曰:愿闻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何立而为楯,何失而死,何得而生?岐伯曰:以母为基,以父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也。 黄帝曰:何者为神?岐伯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