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黄帝内经 > 素问篇 > 五藏生成篇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素问篇五藏生成篇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后又经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黄帝内经》章节目录: 《素问篇》 《灵枢篇

五藏生成篇

书籍:黄帝内经章节:素问篇更新时间:2017-03-07
五藏生成篇第十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
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
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
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稿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_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_者死,赤如衄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括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辛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碱。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_胀,支膈胠胁、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心烦头痛,病在膈中,过在手巨阳少阴。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沈,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肢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
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五藏生成篇相关文章

  • 饬令》原文翻译 - - 《韩非子》后25章 - - 饬令,则法不迁;法平,则吏无奸。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售法。任功,则民少言;任善,则民多言。行法曲断,以五里断者王,以九里断者强,宿治者削。  以刑治,以赏战、厚禄,以用术。行都之过,则都无...
  • 粤西游日记四》原文翻译 - - 《徐霞客游记》上卷 - - 初二日 晨餐后,与静闻、顾仆裹蔬粮,携卧具,东出浮桥门。渡浮桥,又东渡花桥,从桥东即北转循山。花桥东涯有小石突临桥端,修溪缀村,东往殊逗人心目。山峙花桥东北,其嵯峨之势,反不若东...
  • 穷达有命》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湖口高碧湄大令(心夔),少有才名,其骈文、书法及散体诗,均造深际,惟古文尚未成家。晚以知县分发江苏,权吴县数年,颇有声绩。然性偏而政酷,卒以此被劾,忧愤而卒。碧湄以咸丰己未科会试中...
  • 不在山水之间》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雍也 - -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爱心?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
  • 登涉》原文翻译 - - 《抱朴子》内篇 - - 或问登山之道。抱朴子曰:“凡为道合药,及避乱隐居者,莫不入山。然不知入山法者,多遇祸害。故谚有之曰,太华之下,白骨狼藉。皆谓偏知一事,不能博备,虽有求生之志,而反强死也。山...
  • 司空表圣诗》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50章 - - 东坡称司空表圣诗文高雅,有承平之遗风,盖尝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又云:“表圣论其诗,以为得味外味,如‘绿树连村暗,黄花入麦稀’,此...
  • 古人无忌讳》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古人无忌讳。如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命之哭。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有父死,将出哭于巷者,曾子曰:“反,哭于尔次。”北面而吊焉...
  • 王自中、韩仙姑、周颉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王自中 念奴娇(题钓台) 扁舟夜泛,向子陵台下,偃帆收橹。水阔风摇舟不定,依约月华新吐。细酌清泉,痛浇尘臆,唤起先生语。当年纶钓,为谁高卧烟渚。 还念古往今来,功名可共,能几人光武。...
  • 汪元量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汪元量 满江红(吴江秋夜) 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但满目、银光万顷,凄其风露。渔火已归鸿雁汊,棹歌更在鸳鸯浦。渐夜深、芦叶冷飕飕,临平路。 吹铁笛,鸣金鼓。丝玉脍,倾香醑。...
  • 列传第八十五·孝友二》原文翻译 - - 《元史》200章 - - 王庸,字伯常,雄州归信人。事母李氏以孝闻。母有疾,庸夜祷北辰,至叩头出血,母疾遂愈。及母卒,哀毁几绝,露处墓前,旦夕悲号。一夕,雷雨暴至,邻人持寝席往,欲蔽之,见庸所坐卧之地独不沾湿,咸...
  • 卷一百一十八·列传第五》原文翻译 - - 《元史》150章 - - 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故兼称曰特薛禅。女曰孛儿台,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子曰按陈,从太祖征伐,凡三十二战,平西夏,断潼关道,取回纥寻斯...
  • 列传第五十七 刘吴韦蒋柳沈》原文翻译 - - 《新唐书》150章 - -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
  • 列传第七十五》原文翻译 - - 《北史》100章 - - 酷吏 于洛侯 胡泥 李洪之(子神) 张赦提(赵霸) 崔暹 邸珍 田式 燕荣 元弘嗣 王文同 夫为国之体有四焉:一曰仁义,二曰礼制,三曰法令,四曰刑罚。仁义、礼制,教之本也;法令、刑罚,...
  • 尧雄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50章 - - 尧雄,字休武,上党 长子人氏。祖父暄,魏司农卿。父荣,员外侍郎。雄少年时勇猛矫健,长于骑马射箭,轻财重义,被同辈人推崇。永安中,拜宣威将军、给事中、持节慰劳恒燕朔三州大使。仍为...
  • 刘怀珍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刘怀珍字道玉,是平原人,汉代胶东康王刘寄的后人。祖父刘昶,在宋武帝平齐后,被任命为青州治中,官至员外常侍。伯父刘奉伯,在宋朝曾任陈、南顿二郡太守。刘怀珍幼年时曾跟随父到...
  • 吴延史卢赵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吴祐、延笃、史弼、卢植、赵岐) ◆吴祐传,吴祐字季英,陈留郡长垣县人。 父亲吴恢,为南海太守。吴祐十二岁时,随父亲到官舍。吴恢想用竹简写经书,吴祐劝阻说“:现在大人过五岭,...
  • 孙子吴起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50章 - - 孙子名武,齐国人。 因精通兵法而受到吴王阖庐接见。 阖庐说“:您的兵法十三篇,我全部看过了,可以用来小试指挥军队吗?”回答说“:可以。”阖庐说“:可以...
  • 程洛宾、晁采、崔莺莺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全唐诗卷八百 卷800_1 《答韩翃》柳氏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 纵使君来岂堪折。 卷800_2 《归李江州后寄别王氏》程洛宾 鱼雁回时写报音,难凭锉蘖数年...
  • 姚合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600章 - - 全唐诗卷五百零一 卷501_1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姚合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 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 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
  • 元稹经典诗词》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四百 卷400_1 《清都夜境(自此至《秋夕》,并年十六至十八时诗)》元稹 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 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 楼榭自阴映,云牖深冥冥。 纤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