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史记 > 50章 > 殷本纪

史记

《史记》50章殷本纪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史记》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殷本纪

书籍:史记章节:50章更新时间:2017-04-06
殷的先祖契,他母亲叫简狄,是有女戎氏的女儿,帝喾的第二个妃子。
有一天,简狄等三人出外洗澡,看见燕子生了一个蛋,简狄拿起来吞了,因而怀孕生下契。
契长大后,辅佐禹治理洪水有功劳。
舜帝就命令契说:“百姓不和睦,人伦五品不协调,你作司徒,恭敬地推行五伦教育。
要注意宽大为怀,循循善诱。”舜把契封在商地,赐他姓子。
契兴起在尧、舜、禹时代,在百官中间,契的功勋最显著,百姓都得以和平安定。
契去世,儿子昭明登位。
昭明去世,儿子相土登位。
相土去世,儿子昌若登位。
昌若去世,儿子曹圉登位。
曹圉去世,儿子冥登位。
冥去世,儿子振登位。
振去世,儿子微登位。
微去世,儿子报丁登位。
报丁去世,儿子报乙登位。
报乙去世,儿子报丙登位。
报丙去世,儿子主壬登位。
主壬去世,儿子主癸登位。
主癸去世,儿子天乙登位,他就是成汤。
成汤,从先祖到他本人,曾经八次迁都。
成汤开始在亳建都,这是为追思先王,迁到帝喾故都,写下了《帝诰》篇。
成汤征伐诸侯各国。
葛伯不祭祀列祖列宗,于是汤首先攻打他。
汤说:“我说过:人看见水便能了解自己形象,看到民众便能了解国家治理情况。”伊尹说:“英明啊,意见能采纳,道德才能进步。
君主治理国家要爱护人民,好人都能得到任用。
努力吧,努力吧!”汤对葛伯说:“你不能敬奉天命,我要狠狠地惩罚你,不能赦免。”于是写下《汤征》。
伊尹名叫阿衡。
阿衡想求见成汤而没有门路,于是他就充当有莘氏陪嫁的奴仆,身背鼎俎,用烹调的滋味比喻治理国家游说成汤,要汤推行王道。
也有人说,伊尹是个隐士,汤派人聘请迎接他出山,往返五次,然后才肯前往跟随汤,与汤论及古代帝王和九类国君的不同作为。
汤提拔任用他主持国政。
伊尹曾经离开汤到夏朝,又认为夏朝政治丑恶而重新回到亳地。
他从城北门进,遇到女鸠、女房,写下了《女鸠》、《女房》。
汤外出,看见野外有人四面张着罗网,祈祷说:“从天上地下四方来的都进入我的罗网。”汤说:“唉,想一网打尽啦!”于是叫那人撤去三面罗网,并命那人祈祷:“想往左的,往左;想往右的,往右。
不听从命令的,才进入我的罗网。”诸侯听到这件事,都说:“汤的恩德完备,竟能推及禽兽。”当时,夏桀推行暴政,荒淫无道,诸侯昆吾氏又作乱。
汤于是起兵,率领诸侯,伊尹跟随着汤,汤亲自拿着大斧讨伐昆吾,接着又讨伐夏桀。
汤说:“喂,你们众人都过来,仔细听我说,不是我成汤胆敢发动叛乱,是因为夏朝罪大恶极,我听说你们议论纷纷,但夏朝有罪。
我惧怕上帝,不敢不去征伐。
如今夏朝多罪,上天命令我消灭他。
现在你们众人可能会说‘:我们国君不怜悯我们,让我们放弃农事去打仗。’你们可能会问:‘夏王有罪,他罪行怎样呢?’夏王恣意耗尽国民力量,恣意窃夺国家资财。
民众懈怠消极,怨恨不和。
都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我们愿与你一起灭亡!’夏王的德行像这个样子,现在我一定前去征讨。
希望你们随我一道执行上天的惩罚,我将大大地赏赐你们。
你们不要不相信,我不会说假话的。
你们如果不听从我的誓言,我就要从严惩罚你们和你们的亲属,决不赦免。”汤把这些话告诉文书,写下了《汤誓》。
当时,汤说“:我很勇武。”号称武王。
史记夏桀在有女戎氏的故都打了败仗,逃到鸣条,军队彻底溃败。
汤于是攻打三。。,缴获了它的宝玉,义伯、仲伯二位大臣写下了《典宝》。
汤战胜夏桀之后,想搬掉夏朝的神社,没有办成,写了一篇《夏社》,伊尹公布政绩。
诸侯都表示臣服,于是汤就登上天子的尊位,平定了天下。
汤从三。。返回经过泰卷时,仲虺作了诰命。
汤废除了夏朝政令,回到亳地,写下《汤诰》:“这年三月,王亲自到达东郊,告诉各国诸侯:‘你们要对民众有功劳,要努力办好各自的职事,不然,我会狠狠地惩罚你们,不要怨恨我。’接着说:‘古代大禹、皋陶常年辛劳在外,他们对百姓有功,百姓才安居乐业。
东边的长江,北边的济水,西边的黄河,南边的淮水,四条水治理疏通,万民才能定居。
后稷传下播种方法,农民学会种植各种谷物。
这三位前辈对人民有功,所以他们的后代能够登位称帝。
从前,蚩尤和他的大夫们扰乱百姓,上帝不护佑他,终于被黄帝消灭。
先王的话不能不努力记取。’接着又说:‘你们如果无道,我就不封你们做诸侯,你们不要怨恨我。’”把这些话告知诸侯。
伊尹写下了《咸有一德》,咎单写下了《明居》。
于是,汤改变了历法,更换了衣服的颜色,崇尚白色,白天举行朝会。
汤逝世以后,太子太丁没有即位就去世了,于是就立太丁的弟弟外丙,这就是外丙帝。
外丙帝即位三年逝世,立外丙帝的弟弟中壬,这就是中壬帝。
中壬帝即位四年逝世,伊尹就拥戴太丁的儿子太甲即位。
太甲是汤的嫡长孙,这就是太甲帝。
太甲帝元年,伊尹写下了《伊训》、《肆命》和《徂后》。
太甲帝即位三年,昏暗不明,暴虐万性,不遵循汤的法度,道德败坏,于是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宫。
三年之中,伊尹自行代行国政,接见各方诸侯。
太甲帝在桐宫住了三年,悔改过失,责备自己,反省向善,于是伊尹把他迎接回来,把政权交还给他。
帝太甲修养德行,诸侯都归服殷商,百姓因此安宁。
伊尹称赞他,便写了《太甲训》三篇,褒扬太甲帝,称他为太宗。
太宗逝世,他的儿子沃丁即位。
沃丁帝在位时,伊尹去世。
把伊尹安葬在亳地之后,咎单为了用伊尹的事迹教育后人,写下了《沃丁》。
沃丁去世,弟太庚即位,这就是太庚帝。
太庚帝逝世,儿子小甲帝即位。
小甲帝逝世,弟弟雍己即位,这就是雍己帝。
殷的势力衰败,有的诸侯不来朝拜。
雍己帝逝世,弟弟太戊即位,这就是太戊帝。
太戊帝任用伊陟为相国。
亳地有怪异的桑树和楮树合生在朝堂上,一夜之间长得有二手合抱那么大。
太戊帝害怕,问伊陟。
伊陟说:“我听说过,妖魔鬼怪战胜不了有德行的人。
君王的政令难道有过失吗?你注意修养德行吧。”太戊听从了他的话,怪桑树果然枯死。
伊陟把这件事告诉巫咸。
巫咸治理王家政事有成绩,写了《咸艾》和《太戊》。
太戊帝在祖庙称赞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待。
伊赞谦让,写下了《原命》。
殷朝又兴盛起来,诸侯都归顺他,因此称太戊为中宗。
中宗逝世,儿子中丁即位。
中丁帝迁都到阝敖地。
河。。甲定都相地。
祖乙迁都到邢地。
中丁帝逝世,弟外壬继立为帝,就是外壬帝。
《仲丁》一篇残缺不全。
外壬帝逝世,弟弟河。。甲即位,这就是河。。甲帝。
河。。甲在位时,殷朝势力又衰败了。
河。。甲逝世,儿子祖乙即位。
祖乙帝即位后,殷朝又兴盛起来。
巫贤任职。
祖乙逝世,儿子祖辛即位。
祖辛帝逝世,弟弟沃甲即位,这就是沃甲帝。
沃甲帝逝世,沃甲兄祖辛的儿子祖丁即位,这就是祖丁帝。
祖丁帝逝世,他的堂弟———沃甲的儿子南庚即位,这就是南庚帝。
南庚帝逝世,祖丁帝的儿子阳甲即位,这就是阳甲帝。
阳甲帝在位时,殷朝国势衰落了。
从中丁以来,废弃嫡长子继位,常拥立诸兄弟和他们的儿子称帝,他们常争夺继承权,造成九代一片混乱,于是诸侯都不来朝见。
阳甲帝逝世,弟弟盘庚即位,这就是盘庚帝。
盘庚继立时,殷朝已迁都到黄河以北,盘庚决定渡河南下,又迁到成汤的故地定居。
殷朝已经五次迁都,还没有安定场所。
民众相互慨叹,都发怨言,不想搬迁。
盘庚于是晓谕诸侯和大臣说“:从前,先王成汤和你们祖先共同平定天下,一切法则都能遵循。
舍弃这些好的法则,而不努力实行,凭什么成就德政呢?”于是渡河南下,修治亳都,推行汤的政令。
从此,百姓安宁,殷朝国势又振兴了。
诸侯都来朝见盘庚,因为他遵循成汤武王的德政。
盘庚帝逝世,弟弟小辛即位,这就是小辛帝。
小辛帝即位后,殷朝又衰败了。
百姓思念盘庚德行,于是写了《盘庚》三篇。
小辛帝逝世,弟弟小乙即位,这就是小乙帝。
小乙帝逝世,儿子武丁即位。
武丁帝即位后,想复兴殷朝,但没有得到辅佐他的大臣。
他三年不说话,一切政事由冢宰决定,自己则观察国家风气。
武丁夜晚做梦遇到一个圣人,名叫说。
他按梦中见到的形貌观察群臣百官,都不是的。
于是他派百官各处寻找,终于在一个叫傅险的地方找到说。
这时,说正服刑,在傅险筑路,把他带来见武丁,武丁说“:正是他。”与他谈话,果然是一位圣人。
任命他为宰相,殷国治理得很好。
于是就用傅险作了他的姓,称做傅说。
武丁帝祭祀成汤的第二天,有一只野鸡飞来登上鼎耳鸣叫,武丁害怕。
祖己说“:君王不要担心,赶快先把政事办好。”于是祖己开导武丁说“:上天监察下民,以民众的道义为标准。
上天赐给下民的寿命有长有短,不是天使人寿命夭折,而是人本身断送自己。
有的人违背道德,不承认罪恶,上天降下旨意纠正他的行为。
他才说‘:怎么办呢?’唉!君王只要给民众办事,没有不是继承天意的,祭祀有常规,不要信奉应该抛弃的方法。”武丁修明政事,推行德政,天下欢欣,殷朝又振兴了。
武丁帝逝世,儿子祖庚帝即位。
祖己嘉美武丁以野鸡鸣叫的事作为警戒,推行德政,给武丁立庙,称为高宗,于是写下《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
祖庚帝逝世,弟弟祖甲即位,这就是甲帝,甲帝荒淫乱伦,殷朝又衰败了。
甲帝逝世,儿子廪辛帝即位。
廪辛帝逝世,弟弟庚丁即位,这就是庚丁帝。
庚丁帝逝世,儿子武乙即位。
殷朝再次离开亳地,迁到黄河以北。
武乙帝昏庸无道,做了一个偶像,把史记它称为天神。
他与天神赌博,命令旁人作评判。
天神输了,就想法侮辱它。
他又做了一个皮袋,袋中装满血,高高挂起,朝天射它,称做“射天”。
武乙在黄河、渭水边打猎,遇雷击,武乙被震死。
儿子太丁帝即位。
太丁帝逝世,儿子乙帝即位。
乙帝即位时,殷朝更加衰败。
乙帝的长子名叫微子启。
启的母亲地位低,因而启不能继承王位。
乙帝的小儿子辛,辛的母亲是正王后,因而让辛作继承人。
乙帝逝世,儿子辛即位,这就是辛帝,天下称他纣。
纣聪明过人,能言善辩,见多识广,办事敏捷,力气超过常人,能赤手与猛兽格斗;他的智慧足够用来拒绝臣下的建议,他的言辞足够用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他向群臣夸耀自己的才能,他向天下抬高自己的声威,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
他好喝酒,沉缅音乐,迷恋女人。
尤其宠爱妲己,只听从妲己的话。
于是,他要名叫涓的乐师作新的淫荡的曲子,鄙俗的舞蹈,颓废的音乐,加重赋税,用来充实鹿台的钱财和钜桥储存的粮食。
多方收集狗马和珍奇玩好,充满宫廷。
进一步扩建沙丘花园楼台,大量捕捉飞禽走兽在里面放养。
侮慢鬼神。
整日在沙丘园中聚会玩乐游戏,把酒灌满池,把肉挂成林,叫男女脱光衣服相互追逐,通宵饮酒取乐。
百姓怨声载道,有的诸侯也背叛了他。
于是,纣王加重刑罚,发明一种叫炮烙的刑法。
他任命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九侯有一个美丽的女儿,他把她送给纣王。
九侯的女儿不喜欢淫荡,纣恼怒,杀了她,并把九侯剁成肉酱。
鄂侯与他争论,态度强硬,言词激烈,纣把鄂侯做成了肉干。
西伯昌听到这件事,暗自叹息。
崇侯虎知道了,报告给纣,纣把西伯昌押在。。里。
西伯的臣子闳夭等人,寻求一些美丽的女人,奇异的玩物,善跑的良马,拿去献给纣,纣才赦免西伯。
西伯出狱后,献出洛河西岸的一片土地,用来请求废除炮烙酷刑。
纣同意了他的请求,并赐给弓箭大斧,以表示他有权征讨其他诸侯,成为西部地区的方伯。
纣用费仲管理国家政事。
费仲善于奉承,贪图小利,殷国人都不来亲近。
纣又用恶来。
恶来善于毁谤,搬弄是非,诸侯因此更加疏远。
西伯回国,就暗中修养道德,推行善政。
诸侯大多背叛纣而前往归顺西伯,西伯的力量强大了。
纣因此渐渐失去权势威望。
王子比干劝纣,纣不听。
商容是一个有才干的人,百姓敬爱他,纣却废掉他不用。
等到西伯攻打饥国,把它灭了,纣的臣子祖伊听到这件事而怨恨周国,恐惧害怕,跑去报告纣说“:上天已经终止我们殷朝的命运,眼光敏锐的人观察,大龟占卜,都没有好兆头。
并不是先王不帮助我们这些后人,而是大王荒淫无道,暴虐成性,自绝于天,所以上天抛弃我们。
大王你使每个人不能安心吃饭,又不考虑和了解天意,不遵循常法。
现在我们百姓没有谁不想你灭亡,他们说‘:上天为什么不降下惩罚?执行天命的人为什么不到来?’大王,现在你有什么感想呢?”纣说“:我生下来不就是有天命吗?”祖伊回去对人说“:纣没办法劝谏了。”西伯死后,周武王往东征伐,到达盟津,这时,诸侯背叛殷而与周会盟的有八百个。
诸侯们都说“:纣可以讨伐了。”周武王说“:你们不知道天命。”于是又领兵回去了。
纣更加荒淫暴乱,没有止境。
微子多次劝谏,他不听,于是与太师、少师商量,然后离开。
比干说:“作为大臣,不能不冒死劝谏国君。”于是强劝纣王。
纣发怒说:“我听说圣人的心眼多,有七个孔。”便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脏来观看。
箕子害怕,假装颠狂,扮成奴隶,纣王又囚禁了他。
殷朝的太师、少师于是带着祭器和乐器逃奔到周国。
周武王这时就率领诸侯讨伐纣。
纣也出兵在牧野抵抗。
甲子这一天,纣王战败,纣跑进宫中,登上台,穿上他缀有宝玉的衣服,投火自焚而死。
周武王于是砍下纣的头,悬挂在太白旗上。
杀了妲己。
把箕子从牢中放了出来,填土修整了比干的坟墓,表彰了商容居住的家乡。
分封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让他继承殷朝的祭祀,叫他执行盘庚的政令。
殷国的百姓非常高兴。
于是周武王做了天子。
其后代感德薄不及五帝,因此,贬帝号,不称帝而称王。
周武王封殷朝的后代为诸侯,从属于周朝。
周武王逝世,武庚和管叔、蔡叔发动叛乱,成王命令周公消灭了他们。
而把微子封在宋国,以延续殷代香火。
太史公说:我根据《商颂》顺次编写契的事迹,从成汤以来,采取《书经》、《诗经》的记载。
契赐姓子,他的后代分封到各国,以国名作姓氏,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
孔子说“:殷人乘坐的车最好。”殷人崇尚白色。

殷本纪相关文章

  • 全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50章 - - 姓氏:全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据《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载,全姓出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按周礼属于地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古称钱币为泉,全府...
  • 政体》原文翻译 - - 《反经》上卷 - - (议曰:夫政理,得人则兴,失人则毁。故首简才行,次论政体焉。)  古之立帝王者,非以奉养其欲也。为天下之人,强掩弱,诈欺愚,故立天子以齐一之。谓一人之明,不能遍照海内,故立三公九卿以...
  • 王秃子》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滦阳消夏录(四) - - 王秃子幼失父母,迷其本姓,育于姑家,冒姓王。凶狡无赖,所至童稚皆走匿,鸡犬亦为不宁。一日与其徒自高川醉归,夜经南横子丛冢间,为群鬼所遮,其徒股栗伏地,秃子独奋力与斗。一鬼叱曰:秃子...
  • 第十回 楚熊通僭号称王 郑祭足被胁立庶》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上卷 - - 话说陈桓公之庶子名跃,系蔡姬所出,蔡侯封人之甥也。因陈、蔡之兵一同伐郑,陈国是大夫伯爰诸为将,蔡国是蔡侯之弟蔡季为将。蔡季向伯爰诸私问陈事,伯爰诸曰:“新君佗虽然篡立,...
  • 才命相妨的颜回》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先进 - -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季康子是鲁国大夫,在上论中提到过。他问孔子,学生中哪一位最好学?孔子曾再三提到,只有颜回,不幸他短命死了。另...
  • 十一尤》原文翻译 - - 《笠翁对韵》下卷 - -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吴娃对越女,野马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对苍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父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黾出洛,禹王...
  • 役鬼》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300篇 - - 山西杨医,善针灸之术,又能役鬼。一出门,则捉骡操鞭者皆鬼物也。尝夜自他归,与友人同行。途中见二人来,修伟异常。友人大骇,杨便问:“何人?”答云:“长脚王”大头...
  • 尽心章句上·第一节》原文翻译 - - 《孟子》尽心章句 - -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 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 离娄章句上·第十九节》原文翻译 - - 《孟子》离娄章句 - -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皙,必...
  • 大明》原文翻译 - - 《诗经》雅 - -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 李格非传》原文翻译 - - 《宋史》450章 - - 李格非字文叔,济南人。他幼时,非常清秀聪明机灵。当时官府正以诗赋取士,李格非却独自一人用心于经学,写有《礼记说》数十万言,遂登上了进士第。他被委任为冀州司户参军,又参加了学...
  • 周必大传》原文翻译 - - 《宋史》350章 - - 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
  • 李常传》原文翻译 - - 《宋史》250章 - -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年青时在庐山白石僧舍读书。既登进士第,留下所抄书九千卷,给僧舍取名叫李氏山房。调任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打算推荐他改官秩,李常推荐他...
  • 五代史记序》原文翻译 - - 《新五代史》100章 - -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自生民以来,一治一乱,旋相消长,未有去仁而兴、积仁而亡者。甚哉,五代不仁之极也,其祸败之复,殄灭剥丧之威,亦其效耳。夫国之所以存者以...
  • 许王李从益传》原文翻译 - - 《旧五代史》50章 - - 许王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是宫嫔所生,明宗命王淑妃抚养他。曾对身边人说“:只有这个儿子出生在皇宫,所以我特别喜爱他。”长兴末年,封为许王。晋高祖即位后,因为皇后就...
  • 列传第六》原文翻译 - - 《周书》50章 - - 贺拔胜字破胡 ,神武尖山人也。其先与魏氏同出陰山。有 如回者,魏初为大莫弗。祖尔头,骁勇绝伦,以良家子镇武川, 因家焉。献文时,茹茹数为寇,北边患之。尔头将游骑深入觇 候,前后以八...
  • 韩凤传》原文翻译 - - 《北齐书》100章 - - 韩凤,字长鸾,昌黎人氏。父永兴,青州刺史。凤年轻时聪明,有膂力,善骑射。渐渐迁职都督。后主入东宫,年纪还小,世祖挑选了二十多个都督送进东宫命令他们侍卫,凤在其中。后主见到这批人...
  • 刘延孙传》原文翻译 - - 《宋书》100章 - - 刘延孙,彭城吕县人,是雍州刺史刘道产的儿子。 最先他当徐州主簿,被选为秀才,接着当彭城王刘义康司徒行参军,尚书都官郎,钱唐令,世祖的抚军,广陵王刘诞北中郎中兵参军,南清河太守,世...
  • 韦庄的古诗名句》原文翻译 - - 《全唐诗》700章 - - 卷六百九十八 卷698_1 《不出院楚公(自三衢至江西作)》韦庄 一自禅关闭,心猿日渐驯。 不知城郭路,稀识市朝人。 履带阶前雪,衣无寺外尘。 却嫌山翠好,诗客往来频。 卷698_2 《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