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籍 > 庸庵笔记 > 上卷 > 狱囚囚官

庸庵笔记

《庸庵笔记》上卷狱囚囚官

庸庵笔记采录了不少宝贵的晚清政治、经济及社会习俗等方面的资料,也记述了不少饶有风趣的遗闻轶事,既能供文史工作者参考,亦能使一般读者增加对晚清社会的了解。然而,作者作此书的宗旨在于“挽回世道人心”,“有裨经世之学”,因此书中夹杂着不少封建伦理说教、因果报应及荒诞不经之说。全书共分四类。卷一、卷二为史料,卷三为遗闻,卷四为述异,卷五、卷六为幽怪。凡例称冀是书以奖善惩恶,故书中有不少荒诞不经的因果报应类的说教故事。是书现有光绪二十三年(1897)遗经楼刊巾箱本,六卷。

《庸庵笔记》章节目录: 《上卷》 《下卷

狱囚囚官

书籍:庸庵笔记章节:上卷更新时间:2018-07-30
各郡县狱中重囚,例皆镣其足而桎其手,钳其口而锁其颈。晚近狱规不肃,每一囚入狱,狱卒皆有例定规费。仅于州县典史巡狱时,为上刑具,官去即便弛之,习以为常,官亦知之而不深究也。广东有某县令,欲察狱中积弊,一日屏去仪从,突入狱中,狱卒未及知也。狱囚百余人见之曰:“汝来甚善。”群起缚县令,宣言曰:“官欲出狱,须纵我辈百余人与之同出。如门外人有来前者,我辈先扼杀县官以待死,均之一死耳。与其束手而死,不如与官同死。”复连缚狱卒数人。有饷县令饮食者,狱囚数人传递而入。狱囚口粮或不时给,则亦绝官铺啜以相抵。县中幕吏,皆无如之何。典史至门外遥呼狱囚,始而婉渝,继而哀祈,囚皆不应。不得已,禀达郡守。

郡守亲自赴县,至狱外渝囚曰:“县令白到任后,并未苛待汝等,汝等入狱皆在前令手中。今如致县令于死,汝等罪名益重,岂得幸全,不如速释县令。汝等有冤抑者,必为伸理。其犯重辟者,亦当设法超拔。决不汝欺也。”狱囚皆曰:“今日我辈与县官出则同出,死则同死,不必多言。”郡守徘徊莫措,相持已及旬日,恐县令死于狱中,酿成重案。不得已,密禀大府,请发兵两营到县。许赦囚罪,尽纵出狱。囚复言,当携官同行五十里,至某山头,方能释官。亦许之。

狱门既启,群囚拥县令,欢呼疾走,官吏尾之而行。行五十里至某山头,囚乃释县令,欲遂分道扬去。官兵伏隘以待,四面兜围,百余人皆就擒,惟逸去三人而已。郡守、县令携囚回城,尽法惩治,加以酷刑,死于杖下者二十余人,其余皆从重拟罪,克期处决。此光绪六年事也。夫蛟龙失水,蝼蚁困之。县令之所以威伸令行者,以有堂皇仪仗之尊严,吏卒仆隶之拥卫耳。微行入狱,俾狱卒等不及掩其弊,用意非不勤也。不幸逢意外之变,致蹈危机,遭僇辱。吁!为官者可不慎哉。

狱囚囚官相关文章

  • 都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300章 - - 姓氏:都姓氏祖宗:子都姓氏起源: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
  • 薄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200章 - - 姓氏:薄姓氏祖宗:炎帝后裔姓氏起源:以国为姓。上古时有薄国(在山东曹县东南,又称毫),相传是炎帝后裔的封国,薄国的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称薄姓。姓氏郡望:雁门:战国时,赵武灵王置雁门郡,秦...
  • 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原文翻译 - - 《曾国藩家书》理财篇 - - 孙男国藩跪禀  祖父大人万福金安。廿九日早,接丹阁十叔信,系正月廿八日发,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问体气违和,三月已痊愈,至今康健如常,家中老幼均吉,不脸欣幸!四弟于五月初九寄信物于...
  • 文昌司禄之神》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星士虞春潭,为人推算,多奇中。偶薄游襄汉,与一士人同舟,论颇款洽,久而怪其不眠不食,疑为仙鬼。夜中密诘之,士人曰:我非仙非鬼,文昌司禄之神也。有事诣南岳,与君有缘,故得数日周旋耳。虞...
  • 难得糊涂》原文翻译 - - 《论语别裁》公冶长 - -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是春秋时代,卫国很有名的大夫,姓宁,名俞,武是他的谥号。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由卫文公到卫成公,两朝代完全不同,宁...
  • 任秀》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任建之,鱼台人。贩毡裘为业,竭资赴陕。途中逢一人。自言:“申竹亭,宿迁人。”话言投契,盟为昆弟,行止与俱。至陕,任病不起,申善视之,积十余日,疾大渐。谓申曰:“吾家故...
  • 第 四 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原文翻译 - - 《红楼梦》前60回 - - 却说黛玉同姊妹们至王夫人处,见王夫人与兄嫂处的来使计议家务,又说姨母家遭了人命官司等语。因见王夫人事情冗杂,姊妹们遂出来至寡嫂李氏房中来了。原来这李氏即贾珠之妻。珠虽...
  • 要尺》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要尺 一裁缝上厕坑,以尺挥插墙上。便完忘记而去。随有一满洲人登厕,偶见尺,将腰刀挂在上面。少顷,裁缝转来取尺,见有满人,畏而不前,观望良久。满人曰:“蛮子你要甚么?”...
  •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原文翻译 - - 《金刚经》金刚经全文译文 - -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 治生从宦》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200章 - - 韩诗曰:“居闲食不足,从仕力难任。两事皆害性,一生常苦心。”然治生从宦,自是两涂,未尝有兼得者。张释之以赀为郎,十年不得调,曰:“久宦减兄仲之产,不遂。”欲免...
  • 李结、向滈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400章 - - 李结 浣溪沙 花圃萦回曲径通。小亭风卷绣帘重。秋千闲倚画桥东。双蝶舞馀红便旋,交莺啼处绿葱珑。远山眉黛晚来浓。 向滈 水调歌头 短棹舣湍石,华月满汀洲。应知孤客无寐,特...
  • 陈亮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200章 - - 陈亮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不见南师久,谩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曾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於中...
  • 列传第一百四 李郑二王贾舒》原文翻译 - - 《新唐书》200章 - - 李训,字子垂,始名仲言,字子训,故宰相揆族孙。质状魁梧,敏于辩论,多大言,自标置。擢进士第,补太学助教,辟河陽节度府。从父逢吉为宰相,以仲言陰险善谋事,厚昵之。坐武昭狱,流象州。文宗嗣...
  • 刘仲威传》原文翻译 - - 《陈书》50章 - - 刘仲威是南陽睟陽人。祖父刘箈,齐代征他为国子博士,没有到职。父亲刘之迟,任荆州治中从事史。刘仲威年轻时就有志向,研读了许多经典史籍,梁承圣年间任中书侍郎。在萧庄伪署任御史...
  • 万石张叔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万石君名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 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 高祖东进攻打项羽,途经河内郡,当时石奋年纪只有十五岁,做小官吏,侍奉高祖。 高祖和他谈话,喜爱他恭敬谨慎的态度,问他...
  • 蒙恬列传》原文翻译 - - 《史记》100章 - - 蒙恬的祖先是齐国人。 他的祖父名叫蒙骜,从齐国西入秦国侍奉秦昭王,官位至上卿。 秦庄襄王元年,蒙骜担任秦国的将领,带兵攻打韩国,夺取了成皋和荥阳,改置三川郡。 庄襄王二年,蒙骜...
  • 颜粲、徐敞、麹信陵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全唐诗卷三百一十九 卷319_1 《白露为霜》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
  • 刘迥、李深、谢勮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400章 - - 卷三百一十二 卷312_1 《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刘迥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 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 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卷312_2 《烂柯山四首。 石桥》刘迥 石桥架绝...
  • 崔曙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200章 - - 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五 卷155_1 《古意》崔曙 绿笋总成竹,红花亦成子。 能当此时好,独自幽闺里。 夜夜苦更长,愁来不如死。 卷155_2 《宿大通和尚塔,敬赠如上人,兼呈常、孙二山人》...
  • 杂曲歌辞秦女休行》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二十四   卷24_1 「杂曲歌辞。秦女休行」李白   西门秦氏女,秀色如琼花。手挥白杨刀,清昼杀仇家。   罗袖洒赤血,英声凌紫霞。直上西山去,关吏相邀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