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旧五代史 > 100章 > 张宪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100章张宪传

《旧五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成书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旧五代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张宪传

书籍:旧五代史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10-07
张宪,字允中,晋陽人,世代因军功为牙校。张宪还是儿童时,喜爱儒学,一心研读经典,不分白天黑夜。太原地势雄险偏僻,人多崇尚武力,以读书为耻,只有张宪与同乡药纵之专心游学,少年时尽通各种经典,特别精通《左传》。曾带着所学的书,谒见判官李袭吉,一见就欣喜惊叹。告辞时,对张宪说:“你努力吧。将来一定会成为良材。”石州刺史杨守业喜欢收藏书籍,把家里书给他看,他的见闻一天天更渊博。
庄宗为行军司马时,广招英俊人才,早就听说张宪的名气,令朱守殷带书信钱币邀请他,一年后以平民身分任交城令,任期届满,庄宗即位,补太原府司录参军。此时霸府初开,幕客马郁、王缄,是燕地名士,全都与他交游。十二年,庄宗平定河朔,思念过去藩府的旧属,征召张宪到行台。十三年,授监察,赐穿绯色服饰,任为魏博推官,从此一直执笔随从。十五年,王室军队在胡柳作战,周德威军队失利,张宪与同事骑马渡河往北,梁军在后急追,十分危险。到天晚渡黄河时,人都陷没水中,张宪与侄子张朗踩着冰走,快到岸时,冰陷,张朗流着眼泪,用马鞭接引张宪,张宪说:“我的孩子快走,不要都陷下去。”张朗说:“不忍心叔叔陷没,一起死了也无遗憾。”张朗伏在地上伸出马鞭,张宪跃身而出。这一夜,庄宗下令在军中寻找张宪,有人说:“和王缄一起死了。”庄宗流泪要找到尸体,几天后听说他脱险了,派使者慰劳他。不久改任掌书记、水部郎中,赐金紫色服,历魏博观察判官。随从讨伐张文礼,镇州平定后,授魏、博、镇、冀十郡观察判官,改考功郎中,兼御史中丞,临时掌镇州留守事务。庄宗即皇帝位,诏令回魏都,授尚书工部侍郎,充租庸使。八月,改刑部侍郎,掌管吏部选拔工作,兼太清宫副使。庄宗迁都洛陽,任张宪为检校吏部尚书、兴唐尹、东京副留守,主管留守事务。张宪学识广博高深,尤其精通政治,剖析听断,人不敢欺。
三年春,庄宗御驾到邺都,此时易定王都来朝见,庄宗在行宫设宴招待,准备击鞠。起初,庄宗举行即位典礼,占卜说鞠场吉利,因此在其间修筑礼坛,到现在下诏毁掉礼坛。张宪上奏说“:即位坛是陛下祭接天神受命的地方,除了风吹雨打之外,不可随意毁掉,也不可修理。魏州繁陽坛、汉州汜水坛,到今天仍有兆象显示。存而不毁,是古已有之的规矩。”便下令在宫西修鞠场。数日未成。正好张宪因为公事受到责难,在阁门等待治罪,皇上大怒,告诉有关官员加快修治行宫宫庭,碍事的人全辞掉,最后还是毁了即位坛。张宪私下对郭崇韬说“:不祥之极,忘掉了根本。”
秋,郭崇韬带兵征讨蜀地,用亲笔书信告诉张宪说:“你避事已很久,我受命西征,已上奏皇上让你返回朝廷。”张宪回信说“:厨师代替尸祝,您所上奏的不是我想要干的事。”当时枢密承旨段亻回扬言说“:北门是国家根本,非有德高望重的不可轻易授予,现在要人,非张宪不可。”趋炎附势的人附合段亻回,巧为中伤张宪。又说:“张宪有宰相之业,然而国运中兴,宰相在天子面前,得失可以改变,一方之事,决定在于一人,只有北面事情重大。”十一月,授张宪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太原尹、北京留守,掌管北京府务。
四年二月,赵在礼进入魏州,此时张宪的家属正在魏州。关东受到扰乱,赵在礼善待张家,派人送信到太原引诱张宪。张宪杀掉来使,信不启封就上奏。不久明宗被众兵劫持,各军离散,张宪相隔遥远不知事实,有人对张宪说:“蜀军没到,洛陽危急,总管又失去兵权,命令出自各军,又听说河朔推戴新的君王,事情如属实,或许有希望?”张宪说:“治乱的时机,间不容缓,以我推断,事态尚不明朗。我听药纵之说过,总管德量仁厚,一贯深得军心,其余不用多说,专心留意这个而已。”四月五日,李存渥自洛陽来到,口传庄宗命令,并没有诏书,只说天子授以一只箭,拿来以作为凭信。众人感到迷惑,时事不可预测。左右的人献策说“:李存渥所骑的马,已不见有饰物,他又召人去谋划事情,一定有陰谋祸行,想占据城垒。宁肯我负于人,应及早处置他,只要杀掉吕、郑两个宦官,并且拘留李存渥,慢慢观察事情变化,可保万全了。”张宪很久才说:“我本是一介书生,没有军功而身居此位,一旦自布衣百姓而纡金拖紫,向来仕宦不出其他门路,这个计策不是我的心意。事情若有不成功,将以身殉义。”第二天,符彦超杀吕、郑二人,军城大乱,烧杀抢劫到天亮。张宪刚听到变乱,出城奔到沂州,不久有关官员追究他放弃州城之罪,四月二十四,赐死于晋陽的千佛院。其幼子张凝随父亲出走,也被收捕者害死。明宗行郊礼大赦天下,有官员请为张宪昭雪,明宗同意。张宪沉静寡欲,喜爱收集图书,家藏五千卷书,公事之余,亲手刊校。善弹琴,不饮酒,与宾客同僚宴会谈话,只论文吟诵而已,士友很尊重他。
张宪的长子张守素,在晋朝做官,位至尚书郎。

张宪传相关文章

  • 严姓氏起源》原文翻译 - - 《百家姓》150章 - - 姓氏:严姓氏祖宗:未知姓氏起源:由庄姓得来,战国时期,楚国一位君王叫侣,死后溢号庄玉。他 的子孙便以庄为姓,相传到东汉时,汉明帝叫刘庄,他不让别人姓名与他相同,令姓庄的人改为姓严。...
  • 狐妖报德怨》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 - - 康熙癸已,先姚安公读书于厂里——前明土贡登浆砖,此地砖厂故址也。偶折杏花插水中,后花落,结二杏如豆,渐长渐巨,至于红熟。与在树无异。是年逢万寿恩科,遂举于乡。王德安...
  • 师生》原文翻译 - - 《幼学琼林》卷二 - - 马融设绛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孔子居杏坛,贤人七十,弟子三千。称教馆曰设帐,又曰振铎;谦教馆曰糊口,又曰舌耕。师曰西宾,师席曰函丈。学曰家塾,学俸曰束修。桃李在公门,称人弟子之多;苜...
  • 八 庚》原文翻译 - - 《声律启蒙》下卷 - - 深对浅,重对轻,有影对无声。蜂腰对蝶翅,宿醉对余酲。天北缺,日东生,独卧对同行。寒冰三尺厚,秋月十分明。万卷书客容闲客览,一樽酒待故人倾。心侈唐玄,厌看霓裳之曲;意骄陈主,饱闻玉树...
  • 枢廷忌满六人》原文翻译 - - 《庸庵笔记》上卷 - - 自雍正七年设立军机处以后,必以大学士、尚书、侍郎之干略优长默契宸衷者为大臣,承写渝旨,筹商大政。盖犹唐宋之入中书同平章事,明之入阁预机务也。不入军机则虽位居大学士,不得谓...
  • 天下贵大同》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八 - - 海岛之夷人好腥,得虾、蟹、螺、蛤皆生食之,以食客,不食则咻焉。裸壤之国不衣,风冠裳则骇,反而走以避。五谿之蛮羞蜜唧而珍桂蠹,贡以为方物,不受则疑以逖。郁离子曰:“世之抱一...
  • 请舶得苇筏》原文翻译 - - 《郁离子》卷二 - - 阏逢敦牂之岁,戎事大举,有荐瓠里子宓于外阃者曰:“瓠里先生实知兵,可将也。”聘至,瓠里子过郁离子辞,且请言焉。郁离子仰天叹曰:“嗟乎悲哉!是举也忠矣,而独不为先生...
  • 刘全》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邹平牛医侯某,荷饭饷耕者。至野,有风旋其前,侯即以杓掬浆祝奠之。尽数杓,风始去。一日适城隍庙,闲步廊下,见内塑刘全献瓜像,被鸟雀遗粪,糊蔽目睛。侯曰:“刘大哥何遂受此玷污!&rd...
  • 毛大福》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太行毛大福,疡医也。一日行术归,道遇一狼,吐裹物,蹲道左。毛拾视,则布裹金饰数事。方怪异间,狼前欢跃,略曳袍服即去。毛行又曳之。察其意不恶,因从之去。未几至穴,见一狼病卧,视顶上有...
  • 曾友于》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曾翁,昆阳故家也。翁初死未殓,两眶中泪出如沈,有子六,莫解所以。次子悌,字友于,邑名士,以为不祥,戒诸兄弟各自惕,勿贻痛于先人;而兄弟半迂笑之。  先是翁嫡配生长子成,至七八岁,母子为...
  • 某甲》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某甲私其仆妇,因杀仆纳妇,生二子一女。阅十九年,巨寇破城,劫掠一空。一少年贼,持刀入甲家。甲视之,酷类死仆。自叹曰:“吾今休矣!”倾囊赎命。迄不顾,亦不一言,但搜人而杀,共...
  • 恒娘》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都中洪大业,妻朱氏,姿致颇佳,两相爱悦。后洪纳婢宝带为妾,貌远逊朱,而洪嬖之。朱不平,遂致反目。洪虽不敢公然宿妾所,然益劈妾,疏朱。  后徙居,与帛商狄姓为邻。狄妻恒娘,先过院谒朱...
  • 湘裙》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400篇 - - 晏仲,陕西延安人。与兄伯同居,友爱敦笃。伯三十而卒,无嗣;嫂亦继亡。仲痛悼之,每思生二子,则以一继兄后。甫举一男,而仲妻又死。仲恐继室不恤其子,将购一妾。邻村有货婢者,仲往相之,略...
  •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原文翻译 - - 《增广贤文》第二卷 - -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解释】衡量一个人不可凭相貌来判定,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 清清之水为土所防,济济之士为酒所伤。 【解释】多少洪水为沙土所阻塞,多少志...
  • 列传第一百九十九·四川土司》原文翻译 - - 《明史》350章 - - 四川土司诸境,多有去蜀远,去滇、黔近者。如乌蒙、东川近于滇,乌撒、镇雄、播州近于黔。明太祖略定边方,首平蜀夏,置四川布政司,使招谕诸蛮,次第归附。故乌蒙、乌撒、东川、芒部旧属...
  • 卷二百十一·列传第九十九》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马永,字天锡,迁安人。生而魁岸,骁果有谋。习兵法,好《左氏春秋》。嗣世职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德时,从陆完击贼有功,进都指挥同知。江彬练兵西内,永当隶彬,称疾避之。守备遵化,寇入马...
  • 表第四·诸王世表四》原文翻译 - - 《明史》150章 - - 诸王世表四
  • 列传第七十一·叛臣》原文翻译 - - 《金史》150章 - - 古书“畔”与“叛”通,畔之为言界也。《左氏》曰,政犹“农之有畔”,是也。君臣上下之定分,犹此疆彼界之截然,违此向彼,即为叛矣。善恶判于跬步,祸患...
  • 李安民传》原文翻译 - - 《南齐书》50章 - -   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父亲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李安民跟着父亲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
  • 杨师道的古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100章 - - 卷三十四   卷34_1 「陇头水」杨师道   陇头秋月明,陇水带关城。笳添离别曲,风送断肠声。   映雪峰犹暗,乘冰马屡惊。雾中寒雁至,沙上转蓬轻。   天山传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