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十四史 > 南史 > 100章 > 郑鲜之传

南史

《南史》100章郑鲜之传

《南史》为唐朝李延寿撰,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章节目录: 《50章》 《100章》 《150章》 《200章

郑鲜之传

书籍:南史章节:100章更新时间:2017-04-10
郑鲜之字道子,荥陽开封人,是魏朝的将作大匠郑浑的玄孙。祖父郑袭,是大司农,曾经做过江乘县令,所以就住在了境内。父亲郑遵,是尚书郎。
郑鲜之闭门读书,杜绝与人交往。起初做桓伟的辅国主簿。在这以前,兖州刺史滕恬被丁零的翟辽所消灭,尸体没有返回内地。滕恬的儿子滕羡照样做官不误,舆论对他不满。桓玄在荆州,让群僚对此进行广泛议论,郑鲜之说:“名教极大,忠孝而已。至于变通抑扬,常常事情不同。追根溯源,都是寻求心意而舍弃行迹。若看行迹,人们的遭遇可能不同。所以圣人有时通过事情来辅助教化,有时通过事情而定出罪名,屈伸予夺,很难等同,统观各种情况,全都可以总而论之。天命可以逃脱吗?而伊尹废了君主;君王可以胁迫吗?而鬻拳受到称赞;忠诚可以愚昧吗?而箕子同样仁义。由此以下,情况不同而声望一致、赞誉异样而美名同等的例子,不可胜数。现在像滕羡这种情况,或者终身隐居,隔绝人间杂事;或者入朝从政,前人无可讥讽。赞成滕羡做官的就以无讥为证据,反对滕羡做官的则以隐居为美谈。两者折中,则情况的异同就可以看清了。圣人设立礼教,还曾说过有礼教而无时机,君子也无法通行。有礼教而无时机,正因为事情有所变通,是不可固守一种模式的。”
宋武帝兴起义兵后,他逐步升为御史中丞。性格刚直,很合乎司直的职务特点。他的外甥刘毅在当时权力很大,朝野人士无不归附,郑鲜之尽心于武帝,独独不肯屈从刘毅,刘毅非常愤恨。因为他和刘毅是舅甥关系,制度规定不能互相纠弹,便让侍御史丘垣奏表弹劾刘毅专擅赦免传诏罗道盛。诏令没作处理。
当时的新制度规定,长吏因为父母的疾病离职,三年内不准做官。山陰令沈叔任由于父亲生病离职,郑鲜之因此建议说:“现在因为探望父母的疾病而加给罪名,违背义理,没有比这更大的。我以为应该依从旧章规定,在理义上才恰当。”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自二品以上,做父母或做祖父母较晚的,坟墓崩毁以及生有疾病,族属就可以离职去照看,都不加禁罚。
刘毅将去镇守江陵,武帝在江宁和他举行宴会,朝士都参加了。刘毅平素爱玩詂。。,便在这里一块游戏。武帝和刘毅在收局时各得了其中的一半,钱币堆得很多,刘毅呼叫武帝合在一起。刘毅先掷得了雉,武帝很不高兴,过了好一阵才作答,四座的人们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结果掷得了卢,刘毅心里十分厌恶,对武帝说:“我知道您不会把大座席让给别人。”郑鲜之大喜,光着脚绕床大叫,一声接着一声,刘毅感到非常不满,对着他说:“这位郑君是干什么的?”不再有甥舅间的恭敬。
武帝少年参加军队,不曾涉猎学问,等做了宰相,很羡慕风流。当时一块交谈,人们都是顺着他的意思说,不敢辩驳。郑鲜之则是猛力驳难,不曾放松。和武帝说话,务必让他理屈,然后才罢休。武帝有时惭愧变色,感念他的能讲真情,当时的人们称赞他是破除谄媚的“格佞”。
义熙十二年(416),武帝北伐,以他为右军长史。郑鲜之的曾祖晋朝江州长史郑哲的墓在开封,他请求去参拜,武帝派骑兵送他。等入了咸陽,武帝遍看了阿房宫、未央宫故地,凄怆动容,问郑鲜之秦、汉灭亡的原因。郑鲜之以贾谊的《过秦论》作了回答。武帝说:“到了子婴而亡,已经算是很晚了。然而看秦始皇的为人,智力足以分出是非,任用的却不是良臣,这是为什么?”回答说:“那些佞言仿佛忠义,奸言好似真实,中人以上,才算明智,秦始皇不及中人,所以不能识别贤士。”前行走到渭水旁边,武帝又慨叹说:“此地难道还会有吕望么?”郑鲜之说:“从前叶公好龙而真龙出现,燕昭买骨而骏马到来。明公您以诚恳态度待士,还用担忧海内无人?”武帝接连称赞了好久。
宋国初建时期,他转为奉常。赫连勃勃攻陷了关中,武帝又想北伐,郑鲜之上表谏阻。登基以后,升任太常、都官尚书。当时傅亮、谢晦的地位和恩遇日益隆盛,范泰曾经在公众场合讥诮郑鲜之说:“您与傅、谢都跟随圣主在关中、洛陽立功,您位居臣僚之首,今天颓丧,距离别人遥远,多么无能啊!”郑鲜之一直看着他,并不回答。
郑鲜之为人通达直率,在武帝座前,说话无所隐晦,人们都很怕他。但他敦厚实在,关心亲友。乘车出游,有时茫无目的,随便御手走向哪里。他尤其被武帝所亲昵。皇上曾在内殿宴饮,朝廷显贵都到了,惟独不召郑鲜之。坐定以后,武帝对群臣说:“郑鲜之一定会自己跑来。”不一会外面禀报尚书郑鲜之来到神兽门请求奏事,武帝大笑引入。他就是这样受到厚待。因为跟随征战的功劳,被封为龙陽县五等子。
景平年间(423~424),徐羡之、傅亮当权,把他调出京城任豫章太守。当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私下对人说:“郑公道德纯朴,先朝十分礼遇,以前代作比,是钟元常、王景兴一类人物。现在徐、傅调他出京为郡官,或许当有缘故。”不久就发生了废立君王的事。
元嘉三年(426),王弘入京为宰相,举荐郑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元嘉四年去世。文集流传在世间。

郑鲜之传相关文章

  • 敬慎》原文翻译 - - 《说苑》前10卷 - - 存亡祸福,其要在身,圣人重诫,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独也。”谚曰:“诚无垢,思无辱。”夫不诚不思而以存身全国者亦难矣。诗曰:&ldq...
  • 彩衣金钏小儿》原文翻译 - - 《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 - - 余两三岁时,尝见四五小儿彩衣金钏,随余嬉戏,皆呼余为弟,意似甚相爱,稍长时乃皆不见。后以告先姚安公,公沉思久之,爽然曰:汝前母恨无子,每令尼媪以彩丝系神庙泥孩,归置于卧内,各命以乳名...
  • 第一百五回 茅焦解衣谏秦王 李牧坚壁却桓齮》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秦大夫陈忠死后,相继而谏者不止,秦王辄戮之,陈尸阙下,前后凡诛杀二十七人,尸积成堆。时齐王建来朝于秦,赵悼襄王亦至,相与置酒咸阳宫甚欢,及见阙下死尸,问其故,莫不叹息,私议秦王之...
  • 第七十五回 孙武子演阵斩美姬 蔡昭侯纳质乞吴师》原文翻译 - - 《东周列国志》下卷 - - 话说庆忌临死,诫左右勿杀要离,以成其名。左右欲释放要离,要离不肯行,谓左右曰:“吾有三不容于世,虽公子有命,吾敢偷生乎?”众问曰:“何谓三不容于世?”要离曰:&ldq...
  • 五通》原文翻译 - - 《聊斋志异》500篇 - - 南有五通,犹北之有狐也。然北方狐祟、尚可驱遣;而江浙五通,则民家美妇辄被淫占,父母兄弟皆莫敢息,为害尤烈。  有赵弘者吴之典商也,妻阎氏颇风格。一夜有丈夫岸然自外入,按剑四顾...
  • 第八十回·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原文翻译 - - 《三国演义》后60回 - - 却说华歆等一班文武,入见献帝。歆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
  • 后场》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腐流部 - - 后场 宾主二人同睡,客索夜壶。主人说:“在床下,未曾倒得。”只好棚过头地场,后场断断再来不得了。 借粮 孔子在陈绝粮,命颜子往回回国借之。以其名与国号相同,冀...
  • 胡须像》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胡须像 画士写真既就,谓主人曰:“请执途人而问之,试看肖否?”主人从之。初见一人问曰:“哪一处最像?”其人曰:“方巾最像。”次见一人,又问曰:&ldqu...
  • 包活》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术业部 - - 包活 一医药死人儿,主家诟之曰:“汝好好殡殓我儿罢了,否则讼之于官。”医许以带归处置,因匿儿于药箱中。中途又遇一家邀去,启箱用药,误露儿尸。主家惊问,对曰:“这...
  • 公子封君》原文翻译 - - 《笑林广记》古艳部 - - 公子封君 有公子兼封君者,父对之乃欣羡不已。讶问其故,曰:“你的爷既胜过我的爷,你的儿又胜过我的儿。” 送父上学 一人问:“公子与封君孰乐?”答曰:&ld...
  • 三长月》原文翻译 - - 《容斋随笔》350章 - - 释氏以正、五、九月为“三长月”,故奉佛者皆菇素。其说云:“天帝释以大宝镜,轮照四天下;寅、午、戌月,正临南瞻部州,故当食素以徼福。官司谓之“断月”,...
  • 王广文、宋自道、宋自逊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王广文 金缕歌 辜负东风约。忆曾将、淮南草木,笔端笼络。后土祠中明月夜,忽有瑶姬跨鹤。迥不比、水仙低弱。天上人间惟一本,倒千钟、琼露花前酌。追往事,怎忘却。 移根应费仙家...
  • 孙居敬的诗词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宋词》500章 - - 孙居敬 喜迁莺(晓行) 宿酲初愈。更花焰频催,叶蕉重举。浓露沾丛,薰风入樾,黄叶马头飞舞。梦结尚依征旆,笛怨谁教渔谱。村路转,见寒机灯在,晨炊人语。 无据。堪恨处。残月满襟,不念人...
  • 晋纪二十七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太元八年(癸未、383)》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150章 - - 晋纪二十七晋孝武帝太元八年(癸未,公元383年)   [1]春,正月,秦吕光发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部王弥为向导。   [1]春季,正月,前秦吕光发兵长安,以鄯善王休密驮、车师前...
  • 周纪二 显王元年(癸丑、前368)》原文翻译 - - 《资治通鉴》50章 - - 周纪二周显王元年(癸丑,公元前368年) [1]齐伐魏,取观津。 [1]齐国攻打魏国,夺取观津。 [2]赵侵齐,取长城。 [2]赵国入侵齐国,占领长城。 三年(乙卯、前366) 三年(乙卯,公...
  • 卷二百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原文翻译 - - 《明史》250章 - - 吴山,字曰静,高安人。嘉靖十四年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礼部左侍郎。三十五年,改吏部。寻代王用宾为礼部尚书。明年,加太子太保。山与严嵩乡里。嵩子世蕃介大学士李本饮山,欲与为婚...
  • 庾杲之传》原文翻译 - - 《南史》150章 - -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祖父庾深之,位居义兴太守,以善政而闻名。父亲庾粲是南郡王刘义宣的丞相城局参军,南郡王起兵,他被杀害。 庾杲之幼年就很有孝行,宋朝的司空刘面力见到他认...
  • 荀韩钟陈列传》原文翻译 - - 《后汉书》100章 - - (荀淑、荀爽、荀悦、韩韶、钟皓、陈寔) ◆荀淑传,荀淑字季和,颍川郡颍陰人,荀卿十一世孙。年轻时有高尚的德行,学问渊博,不喜欢雕章琢句,徒在文字上用功,不注重实际的学识。因此,常常...
  • 贺遂涉、张祜、李宣古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900章 - - 全唐诗卷八百七十 卷870_1 《讥元载诗》高亭 上元官吏务剥削,江淮之人皆白着。 卷870_2 《嘲赵谦光》贺遂涉 员外由来美,郎中望亦优。 宁知粉署里,翻作土山头。 卷870_3 《答贺...
  • 殷文圭的诗全集》原文翻译 - - 《全唐诗》800章 - - 卷七百零七 卷707_1 《八月十五夜》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 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