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途中偶成》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郭登古诗:保定途中偶成更新时间:2020-11-19
注释
①白璧:白玉。摘:挑取。瑕:玉的疵点。
②才开罗网:指审查无罪而释放。天涯:犹天边,喻极远的地方。
③鸠(jiū)人:以毒药害人。羊叔子:晋朝羊祜,字叔子。羊祜同忠于吴国的陆抗相对峙,然而陆抗对他的为人极为赞赏。有一次陆抗生病,羊祜派人馈赠药物给他,有人劝陆抗不要吃,怕药中有毒。陆抗说:“羊祜岂鸠人,(以毒药害人)者!”
④贾长沙:贾谊,汉文帝时为博士,后官至大中大夫。因主张改革政制,遭到权贵的排斥,出为长沙王太傅,后人称为贾长沙。
⑤空:徒然地。骚人:指屈原。《离骚》是他的代表作,后世因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
白话译文
本来是无瑕白璧,哪里能找出毛病。总算是网开一面,把我发配远郡。
寒窗灯前,儿女们为我落泪;风霜旅途,梦里也牵挂家中。
羊权子岂是那害人之辈,贾长沙也徒然忧国忧民。
赞同屈原的“独醒”咏叹,听到的却是黄昏时分乌鸦的噪声。
首联,诗人以“白璧”自喻,说明自己洁白无辜。“摘旧瑕”是点明祸从天降,乃是莫须有的罪名而贬谪。“何从”二字透露出诗人的怨愤之情。“罗网”比喻朝廷中的邪恶势力。无辜地被投入罗网已是怨愤之极,逃出“罗网”而又要走向“天涯”,可谓是怨上加怨,怨大至极。诗人在恶风满天、冰霜遍地的贬戍途中,他一思家人,二忆古贤。他想到了在寒窗前、青灯下的儿女们正在为自己的不幸贬官远行而流泪哭泣;他想到了羊叔子被人误解和贾谊遭到权贵的打击与排斥而谪居长沙;他还想到了忧国忧民的屈原竟葬身汩罗鱼腹。
颔、颈、末三联中,第三、四两句写思念家人,第五至七句写追忆先贤。诗人连用三个典故,借典述怀以明志。颈联,诗人以羊祜与贾谊自况,表明自已对朝廷已是一片忠心,不料竟遭贬官,表达了自已满腔的怨愤之情。末联“独醒”,典出《楚辞·渔父》,其中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句。该诗和“骚人”屈原之“咏”,表明他与屈原在思想上产生了共呜。诗人在用典之后,以“满耳斜阳噪晚鸦”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在夕阳西下的保定途中,两耳听到的是乌鸦不断的鼓噪声。世人以为乌鸦的叫声是不祥之兆。诗中悲凉可怕的环境描写更增添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怨情。
此诗写得有特色。首先,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以“白璧”自喻,以羊祜和贾谊自况,表明自己是洁白无瑕、忠贞不二之人,被贬远成是那些邪恶势力对自己的恶意中伤和无耻陷害,从而虽未明写“怨”字而怨情自见。其次,诗人将实写和虚写密切结合起来,做到了虚实相生。通常说,近景实,远景虚。诗人写“客路风霜”是写实,而“梦里家”的“寒窗儿女灯前泪”是想象之中的描写,应是虚景。诗人引典明志是虚写,而“满耳斜阳噪晚鸦”则是写实,虚实相生,相映生辉,皆成妙境。大大地加重了诗人所表达的怨愤之情的分量,具有浓郁的艺术魅力。再次,诗人连用三个典故,增强了诗的氛围,耐人寻思,含蕴深厚,别有意味。

诗人郭登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郭登

郭登(?-1472年6月5日),字元登,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靖边大将,武定侯郭英孙。景泰初年,以破瓦剌功,封定襄伯。英宗复辟,因事谪戍甘肃,成化初复爵,充任甘肃总兵官。郭登诗才咨肆,或沉雄浑厚,或委婉生动,语..... 查看详情>>

诗人郭登作品: 《客中春晚·远塞书难寄》 《土牛·刻木团泥作祸胎》 《过西樵贾氏隐居》 《过西樵贾氏隐居》 《送岳季方承命释累回京》 《塔顶·塔顶新晴独自登》 《自缅甸回感怀寄沭征南》 《瓶笙·大杓才添小器盈》 《普安道中》 《经旧战场

《保定途中偶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