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严士元》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刘长卿古诗:别严士元更新时间:2017-03-13
注释
严士元:吴人,曾任员外郎。
倚棹(zhào):泊舟待发。
阖闾(hélǘ)城:即今江苏苏州市。
水国:水乡
春寒:早春。
阴复晴:忽阴忽晴。
闲花:树上留着的残花。
日斜:夕阳。
去:离开。
若:假如。
逢:碰到。
相:我。
识问:询问。
青袍:指唐朝九品官服。
误:耽误。
儒生:诗人的自称。
白话译文
春风之中你停船靠边,将要告别这苏州古城。江南的水乡春寒料峭,时阴时晴地变幻不定。目力难见的牛毛细雨,不知不觉湿润的衣襟。树上的残花飘然落地,轻轻漾漾地无一点声音。薄暮时分你解缆开船,夕阳之下剩下一片帆影。湖南无边的碧绿春草,充满了我的惜别深情。你去若碰到相识的朋友,向你把我的情况打听。你就这样地告诉他们,我官职卑微误了前程。
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写景是为了叙事抒情,其目的不在描山画水。然而,毕竟又是描写了风景,所以画面是生动的,辞藻是美丽的,诗意也显得十分浓厚。
  从“倚棹”二字,可以知道这两位朋友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晴,变幻不定。寻味开头两句,已经知道两位朋友正在岸上携手徘徊,在谈笑中也提到江南一带的天气了。
  三四两句是有名的写景句子。有人说诗人观察入微,下笔精细。话是说得很对。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似乎看见两人正在席地谈天。因为他们同时都接触到这些客观的景物:笑谈之际,飘来了一阵毛毛细雨,雨细得连看也看不见,衣服却分明觉得微微湿润。树上,偶而飘下几朵残花,轻轻漾漾,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这不只是单纯描写风景,仿佛看见景色之中复印着人物的动作,可以领略到人物在欣赏景色时的惬意表情。
  “日斜江上孤帆影”这句也应该同样理解。一方面,它写出了落日去帆的景色;另一方面,又暗暗带出了两人盘桓到薄暮时分而又恋恋不舍的情景。最后,严士元还是起身告辞了,诗人亲自送到岸边,眼看着解缆起帆,船儿在夕阳之下渐渐远去。七个字同样构成景物、事态和情感的交错复迭。
  以下,“草绿湖南万里情”,补充点出严士元所去之地。景物不在眼前了,是在诗人想象之中,但也掺杂着游子远行和朋友惜别的特殊感情。
  友人的远去,自然地激起了诗人心底的无限愁绪;因而他的临别赠言,听起来是那样令人心酸:严士元这次回去湖南,如果有相识的人问起诗人的消息,就这样回答他“青袍今已误儒生”。这是一句牢骚话。他认为自己当这一员小官,是很失意的,简直是耽误自己的前程了。
  诗中的“景语”,既有“春寒阴复晴”的水国气候特征,又有“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眼前景象,还有“草绿湖南”的意中之景,几个层次中,情、景、事同时在读者眼前出现,寄托了与友人相遇而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诗人刘长卿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刘长卿

刘长卿(约726-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 查看详情>>

诗人刘长卿作品: 《送郑司直归上都》 《江楼送太康郭主簿赴岭南》 《余干夜宴奉饯前苏州韦使君新除婺州作》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送裴二十一》 《朱放自杭州与故里相使君立碑回因以奉简吏部杨侍郎制文》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 《赠崔九载华》 《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 《别严士元

《别严士元》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