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创作背景

朝代:金朝诗人:王寂古诗: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更新时间:2017-12-25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是金代词人王寂创作的一首词。这首情词写早年和一少女“眼约心同”,眉眼传情,两心相通,可是“空有”灵犀一点通,不能结合。日后相逢,已经各自成家,于是有着无穷的懊恼,不尽的惆怅。这首词句式参差交错,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烈,加之语言哀婉动人,凄凉萧索,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王寂的这首《采桑子》是以杜牧的情感故事为题材而创作的。
据载:唐文宗大和(公元827年~835年)末年,诗人杜牧客游湖州,遇一少女,十余岁,天姿国色,因与其母相约,谓当求守此郡,届时迎娶此女,待十年不来,乃听其另嫁。遂笔于纸,盟而后别。后十四年,始得授湖州刺史,然其所约之女嫁已三载,有子二人矣。杜牧惆怅之余,赠诗以别,诗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树成阴子满枝。”(高彦休《阙史》引用杜牧诗事)。
此词就是以这段情感故事为背景来写的。

注释
1.采桑子,词牌名,以和凝《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为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2.湖州梦:《丽情集》: “杜牧游湖州,刺史崔君素悉致诸妓,牧视之,殊不惬意。曰:愿张水嬉,使州入毕观,冀于此际,或有阅焉。刺史如言,至日,两岸观者如堵,竟无所得。忽有老姥引壁髻女,年十余岁,牧熟视曰:‘此真国色也。’接至舟中,姥女皆惧,牧曰: ‘且不即纳,当为后期,吾十年后,必为此郡,十年不来,乃从所适。’ 以重币结之。牧归朝,以官卑职小,不敢发,后会周墀入相,乃并上三笺,乞守湖州。比至郡,已十四年矣,亟使召之,其母见曰:‘向约十年不来,而后嫁,嫁已三年,生三子矣。’牧俯首曰:‘其词直,强之不祥。’乃礼而遣之,因赋诗自伤曰:‘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此句湖州梦即借用此典,作者当别有所指。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3.灵犀一点通:灵犀,古人把犀牛角中心有一条白纹道贯通的叫作通天犀,看作是神奇灵异之物。李商隐《无题》诗: “心有灵犀一点通。”
4.懊恼:悔恨烦恼。
5.绿尽疏阴落尽红:即杜牧“绿叶成荫子满枝”诗意。
白话译文
漫游风尘十年一觉湖州梦,仍像旧时一样久别重逢。四目相对心意相同,却空有灵犀一点通。
寻春时恨自己为什么来晚,芳艳的春事尽已成空。恼恨这无情的春风,吹得疏荫绿遍吹尽了姹紫嫣红。

诗人王寂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王寂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人。天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灾之事蒙冤,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 查看详情>>

诗人王寂作品: 《瑞鹤仙·辕门初射戟》 《留别郭熙民·五年风雪黄州闰》 《菩萨蛮·镇犀不动红炉窄》 《望月婆罗门·笑谈尊俎》 《和张运使送春》 《鹧鸪天·秋后亭皋木叶稀》 《题中隐轩·君不见严君平》 《第五兄揖到太傅竟陵王属奉诗》 《拙轩·拙轩少也绝交朋》 《送刘师韩归云中

古诗《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的名句翻译赏析

《采桑子·十年尘土湖州梦》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