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卢挚古诗: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更新时间:2021-01-28
此曲描写作者于清明寒食节在村舍路上的见闻与感触。是时,人们除祭扫坟基外,士人还要到郊野“踏青”、“赏春”,百姓中则还盛行放风筝,荡秋千,蹴鞠(踢足球)等活动。这是个万物复苏,人人雀跃的大好春光时节。此时,对于这位跻身宦海,终日公务缠身的“总管”来说,能得此余暇,策马春郊,自然是一件难得的乐事。
当他来到这淡柳如烟,梨花似雪的小小村寨时,完全被这里的春意所沉醉。虽然放慢了马蹄,但柴扉里还是不时传出犬吠,几只春燕在茅屋顶呢喃飞舞。鬓发如丝的老翁老妇们正怡然自得其乐;隔桑林望去,几个梳丫角的小姑娘正愉快地荡着秋千戏耍,这一切如此自然和谐。此为全曲第一层。
第二层:“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可以说是全曲的点睛之笔。这一层,通过打秋千小姑娘对诗人的慨叹,折射出诗人对前景物尽在不言中的感慨。那些以游戏为乐的小姑娘们自然不能理解这个骑在马上而又苦苦吟诗的人,与其说小姑娘对诗人的惋叹,不如说正是诗人的自叹:比起野老的淳厚,比起村童的纯真,比起农家自然和谐的生活,自己那种苦苦的吟哦,不是有些造作。由此,透露出诗人对天趣自然的村野生活的欣羡之情。元代初年,蒙族统治者对汉人倍加歧视。多数汉族知识分子不能入仕。像卢挚这样被委为一路总管的汉人,已属破格擢用。但即使如此,汉人仍得不到统治阶级的信赖,而且随时还会有罹祸之虞。因此,卢挚内心的隐微是可大致推想到的。这种感触在其另一曲《阳翟道中田家即事》表达得更为明显:“颍川南望襄城,邂近田家,春满柴荆。翁媪真淳,杯盘罗列,尽意将迎。似鸡犬樵渔武陵。被东君画出升平。桃李欣荣,兰蕙芳馨,林野高情。”所以,卢挚对于农家乐趣的向往,正是他现实不得其志的反映。
此曲突出的艺术特色在由景人情的自然过渡和化景为情的巧妙安排。第一层所写之景都是所谓“无我之境”:无论是柳芽梨花、犬吠燕语,还是田家翁媪、秋千儿女,都是客观的、极其自然的景物,感情也是冲淡疏朗的。但经过第二层即最后一句的点染,这些景物一下便都纳入了诗人主观的情感结构中。如果说,第一层的景物是“眼”中景的话,经过第二层的点染,则此景立为“情”中景。而完成这种转化,又并非直接的抒发,而是作者把自己的慨叹自然合理地“移入”给他描写的对象——转眄的小姑娘。这种“移入”,不仅符合对象的身份,同时符合当时的情境。通过小姑娘的慨叹,委婉曲折地透露出作者对人世、社会的评价与向往,从而较成功地作到了情与景的统一。
此外,全曲语言清新质朴,无雕饰使力痕迹。是一篇短小而精致的作品。
《沉醉东风·对酒》是元曲作家卢挚创作的一首散曲。诗人开篇抒发了岁月无情,人生苦短的惆怅。中间三句寻求摆脱痛苦、烦恼的方法:炼丹修道或长醉不醒。末二句思想进一步飞弛,幻想唱着歌,进入万里云山,以彻底脱离现实,忘怀世事,纵然被人讥笑,也再所不顾。这支散曲用层层递进的手法,表露作者对现实的愤慨与希望避世的隐逸情怀。散曲风格旷放通脱,平易流畅。
卢挚“年及弱冠”,“已登仕版”,先后任地方及中央大吏,仕途顺利,但卢挚内心深处时时泛起退步出世的波澜;作者饮酒时,心中泛起退出官场的波澜而写了这首小令。

诗人卢挚资料

赏析作者卢挚

卢挚(1242-1314),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人。至元5年进士,任过廉访使、翰林学士。诗文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与白朴、马致远、珠帘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仅存小令。著有《疏斋集..... 查看详情>>

诗人卢挚作品: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行农洛西题王居仁山堂春晓》 《行香子·社里诗人》 《岁旦后四日·揖云聊与许君辞》 《天仙子·半额淡妆鸾影翠》 《沉醉东风·挂绝壁松枯倒倚》 《清平乐·歙郡清明》 《宝陀寺·老子扁舟日暮回》 《题高登封所藏史丞相手帖》 《摸鱼儿·奉题雪楼先生鄂宪公馆岁寒亭诗卷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