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公许传》注释译文

朝代:元代诗人:脱脱文言文:程公许传更新时间:2018-09-20
程公许,字季与,叙州宣化人。嘉定四年考取进士,调任温江尉,还没上任,遭遇母亲去世。丧期已满,改任隆州知州,未上任。恰逢金人进犯阆中,制置使桂如渊逃跑,三川震动,朝廷擢升李代他,征召公许任施州通判,处理户房公事。当时各位将领乘乱抢劫,事情平息后为自己担心,用重金赂赂结交幕府。大将和彦威身藏金宝来进献,公许严肃的拒绝他,彦威羞愧而退。吴彦把僧侣度牒藏在书信后面来进献,公许卷起来还给他而且责骂了送信的人,听到的人都敬畏佩服。
嘉熙元年,御史杜范弹劾宰相李鸣复,没有结果,调任右史,竟拂衣东回,李鸣复坐在政事堂泰然自若。公许轮流上奏,说:“有志之士,触犯君主尊严,招致众人怨恨,不过为陛下开通视听,为朝廷端正纲纪罢了。如今给他职务而不用他的进谏,希望他让步却优先给他升迁,这是自己毁坏纲纪,自己蒙蔽视听,使得担当这个职位的人即使被提拔,意见不被采纳,开始坚决推辞而不听从,最后勉强留下而满含羞愧。臣恐自此这样的人沮丧,生出隐逸避世之心,后来的互相告戒,从而造成容忍沉默,陛下更加孤立无助了。
担任礼部侍郎,差遣充执绥官。郑清之以少保授宫观官,在侍讲期间,批复他的儿子郑士昌官职,而且允许在皇帝身边侍养。因为士昌曾经奉诏追捕要犯,有人说谎报死讯,清之上殿,向皇帝哭求,所以才有这道任命。公许驳回上奏:“士昌罪大,京都人员众多,为非作歹的人参杂在里面,恐怕他积习难改,加重成为郑清之的拖累;不如暂且甄别起用,稍稍安慰清之,给在京宫观官侍养的命令应该收回。”皇帝暗地派宦官将公许的奏章给郑清之看。公许自从驳回士昌的任命,郑清之整天在讲席上说公许的坏话。郑清之再次任宰相,公许退居湖州四年。
后来郑清之起草文书交给殿中侍御史陈垓弹劾程公许,参知政事吴潜上奏挽留他,皇帝半夜派小太监取陈垓的奏章进宫。两天之后,二府上奏程公许不应该走,朝廷随即授宝章阁学士、隆兴府知府,而公许已经死去。遗表进上,皇帝叹息哀悼,授以龙图阁学士退休待遇,追赠宣奉大夫,给他儿子封官,按国家规定赏赐助丧财物。
程公许淡泊寡欲,晚年仅有一个僮仆,吃饭没有两样菜肴,一件皮衣用十几年不换。家没有多余储蓄,尊敬爱护父母亲属非常周到。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应考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审问齐州叛乱士兵,案件已定,有人想在夜间劫掠囚犯出狱,李兑就自行决断斩杀了囚犯,人们佩服他的胆略。张尧佐主管河阳,李兑说张尧佐向来没有品行才能,不能因为是外戚而被任用。因此改任同知谏院。狄青任广西宣抚使,以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职,李兑说以宦官参与军事,造成主将受牵制,不是好的计策。仁宗因此罢免了任守忠,太常所制定的新音乐完成,王拱辰认为十二个钟磬都以黄钟为律,和古代不同,胡瑷和阮逸也说声调不和谐。皇帝下诏叫近臣集会商议,很就不能解决。李兑说:“音乐的道理广大微妙,如果不是深通音律妙思入神的人,不能轻易发表议论。请求参考新旧音乐,取音调和谐近于雅正的,符合的就使用。”晋升为侍御史知杂事,升天章阁代制、知谏院。转运使的俸禄规定和太守不同,当时有的人因被弹劾夺取符节或年老有病请求改为太守的,仍得原来的俸禄。李兑说这不利于勉励清廉和制止贪恶,于是皇帝下诏规定都根据所居官级定俸禄。李兑在谏官职位十年,凡是所论谏的事情,自己不加透露,所以很少传闻于世。出朝任杭州知州,皇帝写了“安民”二字来表示宠爱。改任越州知州,加官龙图阁直学士、广州知州,南方人说从刘鋹向宋朝投降以来,仅有李兑以清廉的节操著称。还朝为河阳军知军。皇帝又为其作诗以示宠爱。改任邓州之州。有个富人拷打仆人致死,并在死者脖子上系了绳子投尸于井中然后诡称自缢。李兑说:“投了井以后,又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受了贿赂教他的。”经过审问确实如此。李兑历任名州的太守,办理政事简明严肃,年老更为精明。从邓州回朝,心情淡泊没有做官的意愿。在便殿谒见皇帝,竭力求退,英宗命他不要行拜礼,任他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多次升官至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退休。去世,享年七十六岁,谥号为庄。堂弟李先,考中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任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他所到的地方治事如同治家,人们用当时的俗语看待评价他:在信州称他为“错安头”,意思是容貌不好却有才能;在楚州称他为“照天烛”,意思是他行事明察秋毫。多次升官至秘书监退休,这时哥哥李兑还健在,李先服侍他愈为厚道。闲居十二年死去,享年八十三岁。他的儿子李庭玉,年至六十就弃官归家供养父母。人们称赞他们的家法。

诗人脱脱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脱脱

脱脱(1314年-1356年),亦作托克托、脱脱帖木儿,蔑里乞氏,字大用,蒙古族蔑儿乞人,元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元朝元统二年,任同知宣政院事,迁中政使、同知枢密院事、御史大夫、中书右丞相。至元六年农历十月..... 查看详情>>

诗人脱脱作品: 《程颐传》 《呼延赞传》 《赵子崧传》 《刘光祖传》 《田况传》 《赵子潚传》 《完颜承晖传》 《邹浩传》 《尹继伦传》 《宋史·王信传

《程公许传》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