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偶成》鉴赏

朝代:现代诗人:谢觉哉古诗:晨起偶成更新时间:2020-10-20
这首七律,感情慷慨悲壮,气势壮阔豪迈,上溯古代,追述近代,突出当代,预示未来,具有历史学家的深邃、哲学家的锐眼、军事家的谋略,跳动着风云激荡的时代脉搏,是一曲中华民族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不朽颂歌。在艺术上,结构巧妙,三联对仗,熔经铸典,相互照应。首联利用元代的复仇节、传统的中秋节和抗战胜利三者千载难逢一日的喜庆时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颂扬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光荣传统,颔联警策有力,触目惊心。
首句无情揭露了尸堆如山、血流成河的侵略者所制造的历史罪恶,“五千里”虽有夸张,但并不过分;次句充分表达了中华民族在抗争中奋发图强、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颈联显示出作者的远见卓识,诗中借用两个典故,生动、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抗战胜利前后全国上下普遍关注而又十分担心的问题,促人清醒,催人奋进。结尾二句照应全诗,抒写对和平的无比向往,沉思和平来之不易,“拼将”二字意味着还将有抛头洒血的斗争,这斗争与幸福紧紧相连。末句寓情于景,展现出一幅静谧、温馨的水彩画,明亮的圆月高悬,和平普照神州,含意蕴藉,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
《夜起偶书》是近代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先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即将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革命胜利后自己晚年生活的设想。
1948年,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中国革命的胜利已成定局。谢老在写该诗的前四天,由山西临县后甘泉开始向河北省转移,准备进入当时的北平,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旅途虽然劳累,但他却诗兴大发,在马背上吟出七律10首,以抒发他内心的喜悦,其中第10首写道:“战场告捷电纷纷,边塞途中寂不闻,到日展开邸报看,大军应已压平津。”面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谢老感慨颇多,3月28日夜虽服用了安眠药,但仅睡了两个小时即醒,成律二首,点烛书之,第一首写对革命事业应有所贡献:“要将涓滴献,助彼海天波。”第二首(即该诗)则写晚年的工作和生活。

诗人谢觉哉资料

鉴赏作者谢觉哉

谢觉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焕南,别号觉哉,亦作觉斋。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学家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法学界的先导、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查看详情>>

诗人谢觉哉作品: 《和林老自寿诗次韵》 《南泥湾纪行·偶题》 《慰问边防将士为解放军画报作》 《哭甘泗淇同志》 《在范亭处谈毛主席的思想方法》 《调寄望江南·忆应蕙兰》 《次韵答钱太微叟赠诗》 《访杏花村·逢人便说杏花村》 《南泥湾纪行·探梢沟》 《晨起偶成

《晨起偶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