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杜庠古诗: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更新时间:2019-01-18
注释
⑴水军:这里指曹操的军队。
⑵舳舻(zhúlú):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舳,船头。舻,船尾。
⑶诸葛: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
⑷曹瞒(mán):曹操小字阿瞒。
⑸矶(jī):水边突出的岩石。芜:丛生的草。
白话译文
曹操声势浩大的水军原本就是南下平定孙权刘备一统江山的,在浩瀚无际的江面上曹操战船云集。诸葛亮中心空有兴复汉室的愿望,曹操已经不把东吴放在眼中。强劲大风助长火势迅猛蔓延,兵戎相见,人影散乱;在孤月风冷的凄凉夜晚,曹操一统天下的理想破灭了。这样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
首联“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舟由舻”,诗人以惊人的艺术腕力写出了曹军以泰山压卵之势顺长江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当时,曹操大军破荆州,下江陵,战船连接千里,旌旗蔽空,投鞭断流,其志在必欲一举击碎东吴,席卷天下,并吞八荒,成就帝王之业。然而,句中着一“本”字,则明白暗示了其骄兵必败,“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
颔联“诸葛心中空有汉,曹满眼里已无吴”,分述诸葛亮和曹操两个历史人物。“心中空有汉”是说,汉朝国祚将亡,诸葛亮纵然逞其才智,终究也是枉费心机。对句写曹操的狂妄轻敌。
颈联出句“兵销炬影东风猛”,写曹军的失败。接下来的对句“梦断箫声夜月孤”,则出现一个大跨度的跳跃、转折,作者移宫换羽,诗笔一挥越过八、九百年,联想到大苏泛赤壁的遗事,一种虚空怅惘的情绪随之升腾起来,诗境也由粗放转为凄清。句中“梦断”、“箫声”、“夜月”的意象,全由苏轼《前赤壁赋》一文化出。这一联的两句诗对比强烈,出句尚是千帆争渡,烟焰张天的战争场景,对句却绘出一幅清幽的长江月夜听箫图,如那“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的洞箫声索回飘荡,黯然销魂。
尾联诗人从幽思冥想中重又回到使他感兴趣的眼前风物上来:“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不堪回首是伤感于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那些三国时代的英雄人物——一世之雄的曹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雄姿英发的周郎,“而今安在哉”,就连那月夜泛舟,临风吹箫、放言宏论的苏轼和客子,也早已杳如黄鹤。面对荒矶鸥鸟、哀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更兼那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末句以景结情,作者的百般感触尽在不言中,也给全诗笼上了一层由历史的沧桑感、宇宙的苍凉感和人生短暂渺小的感喟相交织而成的凄怆意绪。

诗人杜庠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杜庠

杜庠,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公序。少从昆山张和学。景泰五年进士。曾任攸县知县,旋罢。负逸才,仕不得志,放情诗酒,往来江湖间。自称西湖醉老,尝过赤壁题诗,人称杜赤壁。有《楚游江浙歌风集》。..... 查看详情>>

诗人杜庠作品: 《麻姑酒歌》 《寄吴中诸友·故园东望路绵绵》 《麻姑酒歌·麻姑之山撑半空》 《桐乡桐月堂·古刹多奇胜》 《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 《登滕王阁·滕王高阁壮洪都》 《送吴琼州》 《夏正夫邀饮蛇酒》 《金山·阖闾城外翠微间》 《登滕王阁·滕王高阁壮洪都

《赤壁·水军东下本雄图》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