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洪升》鉴赏

朝代:清代诗人:朱彝尊古诗:酬洪升更新时间:2020-10-10
起首“金台酒座擘红笺”一联,先回忆当年分别的情景。点明二人自北京分别已经历了长长的十年时光。当初洪升遭难离京,老友们聚于酒楼,在精美的笺纸上题诗作画写字,寄托不忍离别之情。这一别南国北地竟是十余年。“云散星离”用来比喻分别,进一步写出二人。悲莫悲兮生别离”的痛苦,为什么这样痛苦呢?原来这是因为作者推重好友的文才,及在戏剧创作上令人叹服的成就。从而自然转入下边两联。
“海内诗家洪玉父,禁中乐府柳屯田”,这颔联两句,赞扬洪升才如宋朝的诗人洪炎和词人柳永作者以这两位诗词作家作比,标举洪升在戏剧创作上的成就。
“梧桐夜雨词凄饱,薏苡明珠谤偶然”,这颈联两句,进一步肯定洪升创作的‘长生殿》成就之大,以及由此招来的恶意中伤和诽谤。“梧桐夜雨”是以《长生殿》一段情节来指代该剧作。这一段写杨玉环死后。唐明皇思念不已,而梦中相见,词语极其凄婉哀伤,情感缠绵悱恻。其中有“西宫南内多秋草,夜雨梧桐落叶时”的诗句。“薏苡明珠”用的是西汉马援从任所交趾带回薏苡米欲为种子,竞被权贵奸人诬为携带明珠归来而受谮的典故,比喻洪升因《长生殿》而被革去国子监生,离京师而南归的不幸遭遇。笔墨之间流露出深切的同情与隐隐的哀婉。
结尾“白发相逢岂容易,津头且缆下河船”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洪升的深厚的想念感情。写作此诗时,洪升已是56岁了,满头苍苍白发,而作者更是72岁高龄,已至垂暮之年,一在南国,一在北地,天之涯,海之角,相见谈何容易?但作者却还希望在河渡口解下缆绳乘船顾流而南下,一见老友,以解思念之苦。
全诗的感情深厚,体现了诚挚的友情,同时对当政者的滥施淫威、扼杀人材、文网高张、听信谗言表示不满,诗写得典雅而含蓄,合乎婉而多讽、怨而不怒的批评传统。
《解佩令·自题词集》是清代词人朱彝尊为自己的词集题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回顾自己早年结交同志、参加抗清复明斗争的经历,感叹家亡国破、身世飘零,因而借填词寄愁传恨。下片阐述自己的词学主张,应取法南宋末年张炎抒写家国之恨、寄托兴亡之感的词学方向。这首词艳而不浮,疏而不流,既抒写了词人的身世之感,也抒写了词人的美好追求。
词人少壮时曾与爱国志士结交,从事抗清复明斗争,后来事败出亡,飘零四方。于是词人将这时期所作的部分词篇编成《江湖载酒集》,并题了这首词。

诗人朱彝尊资料

鉴赏作者朱彝尊

朱彝尊(1629年10月7日-1709年11月14日),清代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醧舫,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 查看详情>>

诗人朱彝尊作品: 《鸳鸯湖棹歌·蟹舍渔村两岸平》 《春浮阁·春浮本佛树》 《春江花月夜·今夜江中月》 《菩萨蛮·单情无计通兰约》 《木兰花慢·上元》 《曝书亭得孙学士都下札》 《泰安道中晓雾》 《忆王孙·题沈式功双溪草堂》 《蝶恋花·送惠砚溪归吴》 《云溪草堂图为徐进士题

《酬洪升》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