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发石首城》注释译文

朝代: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古诗:初发石首城更新时间:2020-09-29
注释
1。石首城:即石头城,在今南京西南。
2。珪(guī):瑞玉。
3。斯言:指会稽太守孟颛诬陷他图谋不轨的话。
4。缁(zī):黑色。
5。中孚(fú):《易经》中卦名,六十四卦之一。
6。爻(yáo):《易经》中六爻的爻辞。《易·中孚》爻辞说:“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意谓心中诚信,应为吉利。
7。贝锦诗:指《诗经·小雅》中的《巷伯》诗,其中有“萋兮菲兮,成是锦贝”,意谓进谗言者罗织自己的过失以成罪名,犹如女工用五色丝编织织锦上的花纹一样。贝锦,指像贝的文采一样美丽的织锦。
8。若不亮:意谓假如不是被宋文帝所信任。亮,相信,信任。
9。光景:光辉,光亮,比喻恩泽。
10。成贷:语出《老子》第四十一章“夫唯道,善贷且成”,这里借指有幸保全生命。
11。兼兹:指出任临川内史。
12。出宿:出游之意。
13。薄:至,到。
14。京畿(jī):京城的近郊,指石头城。
15。抟(tuán)曾飓:谓凭借风力挂帆而去。抟,凭借。曾飓,指疾风。
16。苕苕(tiáo):遥远貌。苕通“迢”。
17。茫茫:广无边际的样子。
18。罗浮:山名,在今广东省。
19。庐霍:指庐山与霍山,分别在今江西与安徽二省,与上一句的“罗浮”都是古来传说中的求仙登遐之处。
20。三山:指蓬莱、方丈、瀛洲,为古代传说中的三座神山。
21。湘:指湘江。
22。九嶷(yí):山名,与湘江都在今湖南省境内。
23。钦圣:倾慕圣人。圣,指虞舜,传说大舜南巡死后即葬于九嶷山。
24。旦暮:早晚。
25。贤:指屈原,屈原自沉于泪罗江,泪罗为湘江支流。
26。凄其:凄凉。
27。皎皎(jiǎo):洁白明亮貌。
28。明发心:指光明磊落的心迹。明发,黎明,平明。
白话译文
白玉的污点还可以磨掉,而遭人诬陷诋毁,就难以申辩了。
即使是忠信端正的人,也仍然会因谗言而苦。
若不是文帝明了我的一片忠心的话,那我这条小命就会如同细小的丝线一样被轻易断杀了。
文帝的恩德像日月一样普照万物,恩赐我出任临川内史。
又一次对现在的事物告别,再一次与朋友知己辞别。
过去的山一天时间就离我很远,一路风急浪险,哪里还会有平安回归的时候。
千里迢迢舟行万里,广大无边我到底应该去哪里呢?
要想出游应该去罗浮山,休息的话就去庐山或者霍山停留。
登上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畅游湘江游历九嶷山。
与舜心灵相通就好像早晚相处在一块,想着屈原也感到凄凉。
洁白明亮,光明磊落的心迹,决不向谗言恶运低头屈服。
《登永嘉绿嶂山》是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分作三层,前十二句为第一层,作者以精雕细刻的手法,再现了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蛊上贵不事”以下四句为第二层,借用《周易》中的成语,阐述公务、生活、游览之间的哲理关系。最后四句为第三层,说自己受到山水灵秀的启发,对庄子讲的缮性之道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这首诗写景部分辞采华美,既有清丽欲动的形象,又有回荡飞扬的韵律,使人如临其境,如睹其景,不能不为之拍案击节,至其谈玄说理,与景物凝成一体,匠心独运,尤能启人深思,实为谢诗中的佳作。
永初三年(422),谢灵运被降职外放永嘉任太守。诗人在郡不理政务,恣情遨游山水。每游一处,必有诗篇记胜。本诗即是诗人游览绿嶂山所作。

诗人谢灵运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谢灵运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以字行于世,小名客儿,世称谢客。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生于会稽始宁(今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谢灵运出身陈郡谢氏,为东晋..... 查看详情>>

诗人谢灵运作品: 《苦寒行·樵苏无夙饮》 《石壁立招提精舍诗》 《入彭蠡湖口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诗》 《答中书诗·中予备列》 《入彭蠡湖口》 《初去郡诗·彭薛裁知耻》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平原侯植》 《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 《邻里相送至方山

《初发石首城》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