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子发母》注释译文

朝代:唐代诗人:无名氏文言文:楚子发母更新时间:2020-01-13
注释
1。子发:战国时楚宣王的将军,名舍,字子发。
2。问:探望,看望。
3。无恙:安好。恙(yàng):忧,病。
4。并分菽(shū)粒:大家分吃豆粒。并,合起来。菽,豆粒。
5。朝(zhāo)夕刍豢(huàn)黍粱:这里是吃好肉好饭的意思。刍:牛羊。豢:猪狗。黍粱:好粮食。黍:黄米。粱,高粱。6。内:同“纳”。不内,不让儿子进门。
7。数(shǔ)之曰:责备他说。数,列举(罪状)。
8。越王勾践:春秋时越王勾践曾被吴国打败,后来卧薪尝胆,终于灭了吴国。
9。醇(chún)酒:美酒。
10。注:倾倒。
11。味不及加美:意思是江水中并没有增加酒的美味。
12。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增加五倍。自,自然。下文“战自十也”意同。
13。糗(qiǔ)糒(bèi):干粮。
14。甘不逾嗌(yì):美味过不了咽喉。嗌,咽喉。逾,通“逾”,超过。
15。谢其母:向他母亲认罪。
16。虽:即使。
17。谢:谢罪。
18。于:向。19。食:吃。
20。归:返回。
21。菽粒:豆粒。
22。醇酒一器:一坛美酒。
23。嗌:咽喉,此处做动词用,咽。
24。刍豢黍梁:刍,牛羊;豢,猪狗;黍,米;梁,高粱。
25。使:命令,派遣。
26。食:吃。
27。为:担任
28。绝:断绝
29。得:能够
30。加:增加
译文
楚子发母就是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子发攻打秦国的时候,军粮吃光了,子发派人向楚王求救援兵,并叫使者顺便回家探望一下母亲。子发母亲问使者:“士兵们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士兵们能分吃豆粒充饥。”母亲又问:“那么将军可安好?”使者回答说:“将军每天早晚都吃好饭好肉。”子发打败秦国归来,回到家的时候,他的母亲关上大门不让他进去并且叫人责备他说:“你没听说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有人献上一坛美酒,越王勾践派人倒在江的上游,让士兵到下游同饮江水,其实江水中并没有多少酒的美味,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五倍。又有一天,有人送来一袋干粮,越王勾践又下令赐给军士们分了吃,其实只有一点点食物,过了咽喉就没有了。但士兵作战的勇气因此而增加了十倍。现在,你身为将军,士兵们分吃豆粒充饥,惟独你早晚吃着好饭好肉,这是为什么?《诗经》上不是说了吗?‘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说的是做事不能失了分寸。你指挥士兵进入生死相争的战场,而自己却高高在上地享乐,即使能够取胜,也不能说是用兵的正道。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子发只得向他母亲谢罪认错,这才进了家门。
高洁之士所看重的事情,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所以他们的名声也就不同。他们的身体虽然和草木一样地腐烂了,但他们的名声却同日月一样光辉灿烂,行迹像孔子那样穷困不得志,文章却能与杨雄比美,我以此为荣。有的人身虽显达但才智贫乏,官位虽高但德行渺小,对他们来说认为是光荣,对我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欠缺。靠献媚讨好,即使做了高官得了享受,可是百年以后,就和其他生物一样死去了,名声传不到一代,文章留不下一篇,这样的人即使俸禄很多,可是文才和德行都很浅薄,这不是我所赞赏的。

诗人无名氏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无名氏

佚名,亦称无名氏,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在汉语中,常用张三、李四、某君、某某、某甲、子虚乌有等暂时用作为无名氏的..... 查看详情>>

诗人无名氏作品: 《吴王射狙》 《初过汉江》 《忆秦娥·瑶台月》 《满江红·雪共梅花》 《子夜四时歌·夏歌》 《引声歌·天地之道》 《蓦山溪·青春三月》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 《企喻歌·男儿可怜虫》 《南岳夫人授太上宫中歌

《楚子发母》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