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北狄寇边郡》注释译文

朝代:现代诗人:马君武古诗:从军行·北狄寇边郡更新时间:2019-01-16
注释
从军行:题下原注“甲辰”(1904年)。
北狄:本指北方的少数民族,此指沙皇俄国。1900年,沙皇俄国武装入侵中国东北三省。1904年,为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日、俄在中国境内爆发战争。寇:指侵略者来侵犯。
飞电:闪电。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成立贤:成为有才能之人。
世界昔第一:指中国从前在世界曾是第一强国。
丈夫:男子汉。
周处杀三蛟:据《晋书·周处传》载,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少年时危害乡里,时人把他同南山虎、长桥蛟并称为“三害”。后周处杀虎捕蛟,改过自新,人们互相庆贺,以为三害尽除。
项籍力扛鼎:相传项羽勇武过人,力能扛鼎。项羽(前232年—前202年),芈姓,项氏,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在楚汉战争中为汉王刘邦所败,在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典:典卖。
刺肌戒爱国,隐隐字可见:宋代抗金名将岳飞投军前,其母在背上为他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戒,告诫。
投身事戎行:从军参加抗俄队伍。戎行,指军旅之事。
志:一作“亦”。偿:满足。
膺惩:打击和惩治。
力战:奋勇杀敌。
白话译文
沙俄侵犯我国边疆,飞电像羽书那样紧急。
军人告别慈爱的母亲,整装奔赴前线杀敌。
母亲亦无所留恋,母亲亦无所忧愁。
生儿就是为让他奉献祖国,岂能为家室谋利益。
儿父战死之时,儿子未满十岁。
不辞教养的劳苦,希望儿子成为有才能之人。
教儿学习历史,往事足以可歌可泣。
祖国岂是不美?她曾居世界第一。
教儿锻炼身体,练就一身男子汉本领。
像周处那样能除三害,像项羽那样能力扛铜鼎。
为教儿练习射击,典卖钗环购买枪剑。
像岳母那样,在儿背上刺字,告诫他要爱国,所刺字迹隐约可见。
儿于今年二十岁,从军参加抗俄队伍。
父亲的遗志既已继承,母亲的心愿亦已满足。
沙俄是我世代的仇敌,抗击沙俄是当务之急。
祖国每寸土地,都不允许在当代人手里失去。
母亲亦无所忧愁,母亲亦无所留恋。
不指望儿子活着回来,惟恐儿子不奋勇杀敌。
此诗虽用乐府古题,但一反其内容惯写军旅之苦,而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教子奔赴战场英勇杀敌的伟大母亲形象。
开篇六句,既初步展现出母亲的形象,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其中,开篇的“北狄寇边郡,飞电羽书急”二句概述军情紧急,揭示国家已面临战争险境,笼罩全篇,又与“军人别慈母,整装赴前敌”二句构成因果,接着二句述说诗人母亲此刻的感受:“无所恋”,“无所愁”。表明强敌当前,报国大义重于母子之情。
之后直至结尾,皆是母亲“教儿”的话。首先是“生儿奉祖国,岂为室家谋”,再是“不辞教养儿,望儿成立贤”,二者都充分显示出母亲的广阔胸怀,完全捐弃了“养儿防老”的封建传统意识。加之“儿父战死日,儿生未十年”——孤儿寡母,含辛茹苦,但如今母亲仍以国事为重。这些话浅中有深,平中见奇,字字含蕴着爱国情愫。接着再具体地条分缕述母亲如何不辞辛劳“教养儿”:一是“教儿读历史”,了解中华民族光辉璀璨的文化,伟大的发明创造,曾为世界第一,以及鸦片战争后数十年来,列强欺凌的凄凉景况;二是“教儿练身体”,体强力壮,不作“东亚病夫”,并举周处杀蛟、项籍扛鼎的故事来作说明;三是“教儿习射击”,锻炼军事才能,方可上阵杀敌,并以岳母刺字事勉之、期之、警之。“典钗买剑”,犹见母亲“毁家纡难”的爱国之情。再接着的“儿今年二十,投身事戎行”二句应前“军人别慈母,整装赴前敌”。“继父志”,“偿母愿”,这在母亲都是感到欣慰的。接着再晓之以大义:“北狄吾世仇,膺征今所急”。这里,母亲直称为“世仇”,并认为讨伐抗击乃当务之急。又于“北狄吾世仇,膺惩今所急”二句后紧接以“祖国寸尺地,不许今人失”。在当时列强进逼日亟的情况下,这二句堪称时代的最强音,是对清王朝的猛烈抨击,对某些尚在沉睡中的中国人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最后以“不望儿生还,恐儿不力战”作结,声援云霄,气冲斗牛,大义凛然,热情洋溢地表达出为祖国赴死犯难的决心,从而更使全篇龙腾虎跃,气势轩昂,豪情满怀。
全诗充满强烈爱国思想,语言质朴,如话家常,具有古乐府娓娓描述的特点,而无《从军行》旧题的凄凉哀思,“首尾圆合,条贯统序”(《文心雕龙·熔裁》),格局整齐而有变化。首叙北狄寇边,羽书飞驰,此正男儿报国之时,无国便无家,“小我”大我”,泾渭分明。此一中心题旨,贯穿全篇。而于整齐中亦有所变化,中间细述“教儿”之道,并引周处、项籍、岳飞等故事,不仅达到“以不露痕迹为高”,而且完全“使事如不使”(《寒厅诗话》),妥贴自然,如水之流,浑然一体。诗两用“母亦无所恋,母亦无所愁”(后用“恋”、“愁”颠倒),一片真情,神行纸上,可谓“满心而发,肆口而成,掷地作金石声矣。情真理足,笔力能包举之。纯任自然,不假锤炼”(《蕙风词话·卷一》)。

诗人马君武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获得德国工学博士第一人、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的创建人和首任校长。原名道凝,又名同,改名和,字厚山,号君武,汉族,祖籍湖北蒲圻,出..... 查看详情>>

诗人马君武作品: 《从军行·北狄寇边郡》 《译嚣俄重展旧时恋书之作》 《悼亡妻·四面枪声蓦地来》 《游雁荡·夜入灵岩寺》 《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 《挽母·守寡逾卅年》 《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 《译嚣俄重展旧时恋书之作》 《游雁荡·久发南游兴》 《哀沈阳·赵四风流朱五狂

古诗《从军行·北狄寇边郡》的名句翻译赏析

《从军行·北狄寇边郡》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