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中晚望》赏析

朝代:唐代诗人:陆龟蒙古诗:村中晚望更新时间:2017-05-12
这是一首写思乡之情的诗作。思乡是古代诗歌的一大题材,脍炙人口的思乡诗比比皆是,如王维在重阳节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杜甫在战乱中有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温庭筠则在行进的旅途中哀叹“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这些思乡之情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如佳节)或特定的环境(如战争或羁旅行役之中)中萌发的,具有某种典型性或代表性。而本诗捕捉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经常重复的动作——倚门望远,将思乡写成了一种生活常态,使之更具一种进入心扉的悲伤感。
这是一个寻常的傍晚时分,出现一个寻常的场景——一位老人拄着拐杖缓步走到自己的柴门前,然后倚门望远。傍晚是盼归的时分,这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早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的“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不勿思”即有此意。也许每个黄昏,老人都会习惯性地来到门前伫立,向远方眺望,盼望外出的家人归来,或在寻找天边故乡的影子。
这么一个普通的场景,却让千百年以来的读者都能深切地感受到思乡之切、思乡之悲。这一切都是这位驻足远眺的老人的形象传递给我们的。暮色的乡村中,一位老人拄杖而立,目接天涯,短短的鬓发已经变白,眼中还残留着泪花。这一姿势,这一场景仿佛穿越时空凝成了一座塑像。“短鬓”两句对仗熨帖,“看”和“旧”字用得尤为巧妙。老人的头发就是在远眺故乡的之中慢慢变白的,是无情岁月的变迁,更是思乡情切的结果。“旧”字说明老人是常常为此落泪,可见伤心之甚。
老人伫倚门外看到了南飞的大雁,不禁感叹,寒冷的季节到了,大雁飞去南方,到了春天它们还会重回自己的故乡,即使迁徙也不会忘记自己的伴侣,会一直与之相伴,而自己身体多病却还离家难归。以“雁”和“人“对比,更显人之无奈伤怀。年老、多病和离家这几个要素无一不悲,组合在一起,更令人断肠。
结尾两句道尽沧桑。根据“短鬓”两句,可以推测老人极有可能是年轻时就离开了家乡。多年的客居生活使他的思乡之情与日俱增。但对于一个年老多病之人来说,无需相隔万里,就算与故乡只是相间咫尺,就已经是又隔天涯了。

《头陀僧》是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所作的一首诗。该诗描写了一位中土文化熏陶出来的苦行僧,通过对这位僧人的一个动作描写,却表现了浓郁的中土文化色彩。

诗人陆龟蒙资料

赏析作者陆龟蒙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江苏吴县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 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 查看详情>>

诗人陆龟蒙作品: 《奉和袭美怀华阳润卿博士》 《寄南岳客乞灵芜香》 《袭美留振文宴龟蒙抱病不赴猥示倡和因次韵酬谢》 《夏·兰眼抬路斜》 《吟·忆山摇膝石上晚》 《茶焙·左右捣凝膏》 《和袭美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 《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袭美有赠代酬次韵》 《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奉和袭美吴中言怀寄南海二同年

古诗《村中晚望》的名句翻译赏析

《村中晚望》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