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父送人之新安》赏析

朝代:明代诗人:陆娟古诗:代父送人之新安更新时间:2019-01-17
《代父送人之新安》设色艳丽,如同画卷,颇有女性的特点。全诗用二幅画面组成。前二句一幅,为告别图,后一句一幅,为江上行舟图。
首句写渡口亭畔,杨柳依依,借物寓情,惜别之心曲不言自明。“碧”字透出光泽感,如画面上的亮色。第二句写友人就要登舟出发了。“酒半酣”一扫离别即愁苦的旧套,陶然、微醺是“酒半酣”带给人的一种佳妙的境界,且于东风吹拂之下更是透露出一种欢快气氛。树下站立着行者与送者,正在作最后的告别,彼此酒已半酣。著“东风”二字,关照上句的柳条,又由此似乎看到人物的衣带轻飏,衬托出酒后陶然之态。作者省略前后内容,单取一个视觉形象,同上句可以配成完整画面。
第三句已转入舟行江上。描写落花,暗借上句“东风”二字,呈现飞舞之态。“万点落花舟一叶”,“万点落花”与“一叶舟”相衬托。似乎是漫天春色,环绕行人,这实在是一个画面的描摹,色彩斑斓,春意无限。尾句“载将春色过江南”,诗人借助想象,行舟江南,一路飞花.无限春色可以一直伴送着父亲的友人,同时也是对行人的美好祝愿。此句利用诗歌表现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长处,将眼前景象,无限延展,使诗中情味更浓。同时亦有祈祷行人一路平安欢乐的意思。
全诗三组景象,并非平行排列,而是立体展示,极富层次感。在这几个层次中,景物、事态、情感交错复叠,直扑读者,显示出绝句独有的词显意深、语近情遥的艺术魅力。
《送徐兴公还家》是明代诗人谢肇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写诗人于浙北之地寒冬萧索之景中送别故人;颔联诗人慰勉将行故人,羡其得以归家;颈联写诗人客居他乡的寡欢与徐兴公还家之喜悦;尾联诗人慨叹因仕路所滞,难以回乡。这首诗表现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冷之感以及孑然一身而客居他乡的淡淡哀愁与愁思。全诗风格清远、语意皆活,诗人“异客”的寡欢与徐兴公“还家”的喜悦形成反衬,使人倍觉哀婉。
此诗为诗人于万历二十年(1592)考中进士,任湖州推官期间所作。诗人长期在外做官,因此好友徐火勃回家过年,自然地牵动了他的乡思,送行与思乡合二为一,故作此篇。

诗人陆娟资料

赏析作者陆娟

陆娟,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明弘治时期。松江(今属上海市)人,能诗。华亭陆德蕴(润玉)之女,马龙妻。其父隐居北郭,有高行,曾为明代书画家沈周的老师。..... 查看详情>>

诗人陆娟作品: 《代父送人之新安

《代父送人之新安》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