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州民》鉴赏

朝代:唐代诗人:白居易古诗:道州民更新时间:2020-04-20
这首诗通过道州废除进贡“矮奴”恶例的描写,歌颂了道州刺史阳城为人们免做奴隶的正直品格,也赞美唐德宗能接受意见,是明主。
此诗开端以悲切的语调,告诉了读者一个震撼的消息:道州百姓因水土关系个子长得不高,其中还生出了不少侏儒。他们身体的这种特殊状况,引起了统治者的兴趣,被作为“矮奴”进送给皇帝,供皇帝玩赏,号称道州的一大地方土产。既然是贡物,就不被看作是人,他们是一群有特色的土贡,年年岁岁有“矮奴”离开亲人故乡,作为贡品,送到京城,作为皇帝鉴赏玩耍之物。这种自尊受到的严重伤害,和雪上加霜的与亲人永别,使他们悲痛欲绝。这里“老翁哭孙母哭儿”场面,包含着痛苦,更夹杂着屈辱:老翁和母亲所送,不是人,是玩物。当阳城来做道州刺史后,他看到这种荒谬绝伦的风俗,当机立断,解除了向京城进贡倭奴的传统,并以强烈的责任感向皇帝解释了原因,唤醒了皇帝的良知。皇帝终于下了诏令,把岁贡侏儒这一常例废掉。在诗歌的结尾,诗人描写道州之人对阳城使君的深深情意。从玩物到良人,从骨肉分离到相依永远,道州百姓对阳城的感戴之情油然而生,他们永远纪念他们的恩人阳城。
诗中阳城所提出的“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的把人当人的人本思想,与封建统治者把人当奴的思想,是根本对立的,在现代看来也是难能可贵的。“道州民”和“矮奴”在诗中多次重复,当含有“正名”的意味。
《新丰折臂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为《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第九首。此诗通过一位新丰折臂老人之自述,谴责唐玄宗对南诏国进行的不义战争。诗人劝谕执政者,当以历史教训为戒,倾听百姓“边功未立生人怨”之呼声,勿再寻衅恣事,邀取边功。此诗含蓄地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所在,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白居易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所作的《新乐府》五十篇,明确说明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新乐府序》)。这首诗题下原有小序:“戒边功也。”公开声明此诗旨在谴责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的穷兵黩武。南诏是在云南大理一带建立的白族少数民族政权。开元十六年(738年),唐玄宗封南诏王阁逻凤为云南王。天宝九载(750年),云南太守张虔陀因侮辱阁逻凤,挑起战争。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攻打南诏,大败。杨国忠当政,派剑南留后李宓继续用兵,又遭全军覆没。李唐王朝前后死伤士兵二十余万人,国力大伤。安禄山得以乘机起兵,发动叛乱。从此,一度繁荣富强的唐帝国彻底走向衰退。诗人有感于此,写下了这首沉痛激愤的《新丰折臂翁》。

诗人白居易资料

鉴赏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查看详情>>

诗人白居易作品: 《郭虚舟相访》 《早兴·晨光出照屋梁明》 《思子台有感二首》 《忆庐山旧隐及洛下新居》 《酬思黯相公晚夏雨后感秋见赠》 《哭刘尚书梦得·今日哭君吾道孤》 《醉后题李马二妓》 《答刘戒之早秋别墅见寄》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宿东亭晓兴

古诗《道州民》的名句翻译赏析

《道州民》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