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一片花飞春意减》赏析

朝代:元代诗人:元好问古诗:蝶恋花·一片花飞春意减更新时间:2021-01-15
上阙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所看到的的残春景色。“一片花飞春意减”是对前人词句的化用,有时只是为了妥切地表达词意,不一定是实际感触。看到一片花飞就感到春色稍减,大面积的花落花谢让诗人忧愁不已。自然的变迁当然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开花落都有一定的时序,而一片花飞便能感知春意的减损,只有诗人才有这样的敏锐和善感。该词便从一开始就安排了一个伤春的主题来阐发。“雨雨风风”自然都是寻常事了,经历了雨雨风风的打击,花才会败落,人也一样,不会总是在晴天丽日里生活。诗人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那就是人的感情意志都是自己的,外界只是触发你的感知罢了。不怪风雨到来,只怪自己“寻芳”的来迟,没有在春意盎然的时候出来赏花,看花儿逐渐绽放的过程。但诗人并不沉溺在自己的懊悔中感伤不已,诗人赏春的兴致依然高昂。尽管春色已减,仍要仔细探究,留心查看“若个花枝偏入眼”,俗语的运用,显现出少年元好问学词做词的心胸,不是一般儒生的拘谨,而是生动活泼地把诗人的兴奋传达了出来。词写到这里,已经很有层次和意象之趣了。作者在一开始的“一片”花飞意象里,扩展到整个“春意”稍减的面貌,又在亲历“寻芳”的雅兴里,慧眼独具地指向“若个”花枝,又把这个行动融化在看不见摸不着却能真切地感受到体会到的春风里。该词层次感极强,由近及远,又由远拉近,然后又放手,把诗人带进那个真实的春天里。春意虽减,春风无言,但是春天的感觉仍然是那么浓郁和热烈。年轻的诗人留连花丛,对花畅饮,为自然景色所陶醉着。
下阙进一步抒发诗人陶醉春风里的感慨。“醉里看花云锦烂”紧承上句,写词人细问“花枝”后表现的情态。“只记莺声,不记红牙板”说的是诗人在听到歌妓的婉转歌声后,已经无法听到音乐的节奏了。这里指作者陶醉在自然春光里时,醉里看花,虽然繁华艳丽十分灿烂,但因只注意聆听佳人的歌声,便忽略了红牙板的节奏。作者心中激荡着青春的活力和热情。欣赏着缤纷落花,听着佳人的美妙歌声,觉得特别惬意。下来的两句“留著佳人鹦鹉盏。明朝剩把长条换”抒发了作者仍然沉醉在惜春的情绪里又能超然乐观地看待这一切的情怀。诗人幻想着来日赏花时的情景,不禁陶然。结句体现了作者赏春兴致依然高昂,流连春天的情怀。
该词全篇处处“惜春”,又不明白道出,言与不言之间,颇得运笔之妙。
《读书山雪中》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该诗通过描写诗人流落他乡,急切想归而不能归,以及突然归来与乡亲举杯同庆的心情,并借写雪景以抒发诗人的不幸,表明诗人安分做遗民,但求风调雨顺,能过炊饼无忧的生活。全诗色彩明丽,富有想像,感情跳跃,神情飘逸。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秋,元好问携家从冠氏出发,北返家乡秀容,因路程遥远,疲乏太过,暂留济源过冬。次年春又从济源动身;夏天,回到久别的故里,居住在读书山。游子还乡,自然受到四邻的热情欢迎。为表答谢,冬天,邀乡亲们到家里饮酒。席间,适逢降雪。诗人与父老畅饮时,一生遭遇涌上心头,因悲喜交集,即兴抒怀写下该诗。

诗人元好问资料

赏析作者元好问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 。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 查看详情>>

诗人元好问作品: 《梨花海棠·梨花如静女》 《江城子·来鸿去燕十年间》 《满江红·三泉醉饮》 《俳体雪香亭杂咏》 《济南杂诗·石刻烧残宴集辞》 《江城子·寄德新丈》 《鹧鸪天·抛却浮名恰到闲》 《促拍丑奴儿·无物慰蹉跎》 《赵大年秋溪戏鸭图》 《月观追和邓州相公席上韵

《蝶恋花·一片花飞春意减》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