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杜甫古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更新时间:2020-03-06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天宝八年(749年)所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这首诗前八句介绍庙宇的管理情况和描写庙宇的建筑情形;中间十二句叙述老子和李唐的关系和李唐对老子的种种崇敬;最后八句描写眼前庙宇的景物。全诗铺叙得体,对仗整肃,情景分明,气象宽大。
唐高宗于乾封元年(666年)追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于天宝二载(743年)加封老子为“大圣祖玄元皇帝”,先后下诏令两京诸州各置老君庙,西京长安庙后改称“太清宫”,东京洛阳庙后改称“太微官”。天宝八年(749年),诗人到东京谒玄元皇帝庙,写下这首诗。
注释
玄元皇帝庙: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追谥老子为玄元皇帝,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在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及天下各州立庙。
配极:犹谓位极。极指北极,因玄元庙在洛阳城北,故称。
玄都:本指老子在天上的居处,此处指玄元庙。
凭虚:凌空,在高处俯临大地。
禁御:禁宫之内。
祧(tiāo):祖庙。
具礼:安排仪式,按礼仪供设酒食。
掌节:手持符节。
金茎:用以擎承露盘的铜柱。
一气:指天空。
绣户:彩绘的门窗。
雕梁:雕花的梁柱。
猗兰:汉武帝生于猗兰殿,“猗兰”指汉武帝。
奕叶:犹累世,代代。
擅场:画技高超出众。
森罗:森然罗列。
动宫墙:形容画使殿宇生辉。
龙衮(gǔn):天子礼服,上绣龙纹。
冕旒(liú):皇帝的礼帽,借指皇帝。
景:同“影”。
风筝:挂在殿宇檐前的风铃,俗称风马儿。
吹玉柱:指风筝经风一吹发出美妙悦耳的声音。玉柱:指以玉为弦柱的筝。
露井:无盖之井。
银床:井栏。
卑周室:为“周室卑”的倒装,卑指式微、衰徽。
拱:护卫。
养拙:守拙,隐居不仕。
白话译文
玄元皇帝庙与北天极同位,清静而幽深,庙院高踞北邙山顶,周围的蕃篱通远漫长。庙宇中掌管祭祀的官吏礼节庄严完备,守庙之吏防范非常事也很有方。
庙宇上碧绿的琉璃瓦笼罩着初冬的寒意,门前高大的铜柱旁立,通连着天地之气。大山大河护持着雕刻华美的门户,太阳和月旁临近刻有花纹的栋梁。
李氏道教的根基可谓大矣,如汉代武帝那样将其光大发扬,世绪绵远。《史记》将老子列于世家之外,使李氏皇族谱系失载于旧史,而《道德经》却交给了今日的君主,并由他亲为《道德经》作了注释。
吴道子的技艺高超出众,技压群芳,估计他的画艺已超过了前辈。他好像把大地万象逼真地移上墙壁, 精湛的画艺使殿宇生色。
看那画壁上,五位圣帝龙袍相联,众大臣旁列有序,就像排列成行的雁阵。画壁上顶顶礼冠秀美大方,显得君臣的气质器宇轩昂, 一面面的旌旗随风飘扬。
庙宇里的翠柏经冬依旧苍翠,梨树的绿叶遇霜打后还是显得很红。殿宇的风筝响动,凛冽的寒风吹撼玉树,井露地面,冰霜凝住了井上的辘轳架。
当年周室卑弱,老子功成身退,传下道德二经给汉文帝,使汉皇垂拱而治天下。道是虚无又不会消失的,老子养拙后又到哪里去了呢?

诗人杜甫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 查看详情>>

诗人杜甫作品: 《丁香·丁香体柔弱》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一》 《送李功曹之荆州充郑侍御判官重赠》 《远游·贱子何人记》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阙题·三月雪连夜》 《过故斛斯校书庄二首》 《别蔡十四著作》 《阌乡姜七少府设脍戏赠长歌》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