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太守后庭歌》创作背景

朝代:唐代诗人:岑参古诗:敦煌太守后庭歌更新时间:2017-03-24
《敦煌太守后庭歌》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前一部分六句着重颂扬敦煌太守的政绩,反映了诗人为当地人民安居乐业而欣慰的感情;后半部分九句写后庭酒筵场面,写出了酒筵喜庆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欢快的心情。
这首诗是诗人西行抵达敦煌后的作品,作于天宝八载(749)。诗人可能是参加了敦煌太守的一次宴会,因而这里所记叙的是敦煌太守的政绩和宴会进行的情景。
注释
⑴敦煌:唐郡名,地处河西走廊西风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太守:即郡太守,地方行政长官。后庭:内室。
⑵高枕眠:高枕而眠,指对所理之事无忧无虑,十分放心。
⑶“太守”二句:这里似借张守珪开垦敦煌故事来歌颂太守的政绩。据《新唐书·张守珪传》载:开元年间,以瓜州(即敦煌)为都护府,命张守珪为都督。郡内土地充满荒沙,十分贫瘠,而水渠又全被毁坏。张守珪暗中向上天祷告,有一天山水忽然来到,筑造堤防的树木也顺流而来,于是筑堤开渠,耕种者义同以往一样安心耕作了。碛:沙地。
⑷耆(qí)旧:年高望重之人。鬓皓然:鬓发雪白。皓,白。
⑸更五年:即连任。唐制,地方官五年而任满。
⑹曲房:即题目所说“后庭”。锦筵:精美豪华的酒筵。
⑺侧垂高髻:高挽发髻,垂向一旁,似为当时流行发式。金钿:金制的首饰。
⑻藏钩:古时的游戏。《艺经》:“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胜负”。以一钩藏在数人之手,由当局者猜射。
⑼若个:哪个。
⑽珊瑚鞭:以珊瑚为装饰的马鞭。
⑾射:猜度。半段黄金钱:似指金钩。
⑿偏:奇特。
白话译文
敦煌郡的太守既才且贤,郡中太平无事高枕而眠,
太守到来高山涌出泉水,黄沙地上农人安心种田。
敦煌白发老人年高望重,衷心挽留太守连任几年。
城头月儿东升星斗满天,后庭早已排下豪华酒筵,
美女浓妆艳抹容颜正美,侧垂高高发髻头插全钿。
醉坐烛前玩起藏钩之戏,不知钩儿藏在那个一达?
为您手中握起珊瑚之鞭,带着醉意射中半段金钱,其中乐趣其也奇特难言!

诗人岑参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 查看详情>>

诗人岑参作品: 《西亭送蒋侍御还京》 《寄左省杜拾遗》 《虢州送郑兴宗弟归扶风别庐》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送宇文舍人出宰元城》 《赠西岳山人李冈》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初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忆长安曲二章寄庞㴶》 《送二十二兄北游寻罗中》 《送蜀郡李掾

《敦煌太守后庭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