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正公文集叙》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苏轼文言文:范文正公文集叙更新时间:2018-10-12
《范文正公文集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元祐四年(1089年)为范仲淹文集所作的一篇序。文章先叙述从孩童时听到范仲淹的大名到写这篇叙文这中间四十七年的向慕心情,饱含浓重感情;再引历史人物作比,颂扬范仲淹的文治武功;最后才提到《文集》,但并不论文,却肯定范公有德。文章语言朴实,娓娓道来,既为作叙,又为缅怀逝者,黯然伤怀的同时表达自己无限倾幕。
《范文正公文集叙》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时作者自翰林学士改任杭州知州,即将离开都城汴京。范仲淹是北宋之初的政治家,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气格到参与政治改革和巩固边防的事功,都是为后世人所景范的。生于同时代而稍晚的作者,也如是景慕范仲淹的精神品格。这篇文章是应范仲淹之子为范文集所写的序。
注释
范文正公:指北宋政治改革家范仲淹。
叙:即序。作者祖父名苏序,故东坡终生讳用序字,改序为叙。
总角:《礼记·内则》:“男女未冠笄者,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意谓聚束头发为两髻,分列头上如角。旧时称童年为“总角”。
乡校:乡间的学校。除了教育学生外,也是乡人聚集的文化场所,乡间的文化中心。
京师:首都,指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石守道:即石介,字守道,充州(今山东省兖州市)人。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中进士,以直集贤院出通判濮州。曾居徂徕山下,人称“徂徕先生”,有《徂徕集》二十卷。
所颂十一人:指石介《庆历圣德诗》中所颂扬的十一个人,他们是:韩琦、富弼、杜衍、晏殊、章得象、贾昌朝、范仲淹、欧阳修、余靖、王素、蔡襄。
奇轼言:以轼言为奇,认为苏轼的话不同凡响。
范公殁,既葬而嘉碑出:范仲淹死于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年)五月,十二月一日郭于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四十里的万安山(一名大石山)。欧阳修为之写了《资正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涕:眼泪。
国士:一国杰出的人物。
许:地名,今河南省许昌市。
仲子:次子。仲:排行第二,范仲淹有四子:纯佑、纯仁、纯礼、纯粹。尧夫即次子纯仁。
叔:排行第三。
彝(yí)叟:范纯礼字。
德孺:范纯粹的字。
徐:地名,在今江苏省铜山县。
乃克为之:才写成了这篇序文。
伊尹:商汤大臣。名挚,原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佐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汤孙太甲昏庸,伊尹将他放逐到桐宫,三年后迎之复位。著作《伊尹书》,多为后世伪托。
太公:周初人,姓姜,吕氏,名尚。传说钓于渭滨,钩不入水。周文王出猎相遇,与语大悦,文王说:“吾太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同载而归。立为师。武王即位,尊为师尚父,佐武王灭殷建立周朝,封于齐,为齐国始祖。俗称姜太公。
管仲:管夷吾,字仲,齐桓公的宰相。
乐毅:战国政治家和军事家。燕昭王任用他做上将军,破齐国七十余城,还有两个城未攻下,昭王去世,惠王立,中了齐国的反间计,夺去乐毅兵权,燕败,齐收复七十余城。乐毅逃奔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死后葬于邯郸市西南。
畎(quǎn)亩:田野之间。
淮阴候:指韩信。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汉中:古郡名,因地处汉水上游而得名,治所在今陕西省汉中市东,辖境约为陕西省秦岭以南及湖北省西北部。
三秦:秦亡后,项羽三分关中,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
诸葛孔明卧草庐中:诸葛亮曾居隆中草庐之中。
刘璋:东汉皇族,东汉末年任益州(州治在今四川省成都市)牧,昏庸懦弱,为刘备所灭。
太夫人: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封“吴国夫人”。
擢(zhuó)为执政:范仲淹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擢:提升。
孝悌: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弄翰戏语:玩弄文辞,嬉戏话语。翰:笔,引申为文辞。
白话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这以后第三年,经过许郡才认识了范公的二儿子现在的丞相范纯仁。又过了六年,才在京城见到范公的三儿子范纯礼。又过了十一年,就与他的小儿子范德孺一起在徐州当官,都是一见如故,并且把范公的遗稿给我,嘱托我作序。又过了十三年,才能够写出它来。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
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诗人苏轼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 查看详情>>

诗人苏轼作品: 《西新桥·昔桥本千柱》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赠孙莘老七绝》 《追饯正辅表兄至博罗赋诗为别》 《水调歌头·公旧序云: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公曰:此诗固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诗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檃括使就声律以遗之》 《南歌子·湖景》 《和陶归园田居·坐倚朱藤杖》 《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构一茅堂予以其所处最为深》 《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 《读开元天宝遗事

《范文正公文集叙》相关文言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