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稼·下田既宜稌》注释译文

朝代:明代诗人:王守仁古诗:观稼·下田既宜稌更新时间:2020-11-26
注释
①稌(tú):水稻一类的作物。
②稷:中国古代的作物。《广雅蔬证》释为:“现人为之高梁。”
③螟蟘(mínɡtè):吃苗叶的害虫。
④物理:事物的道理。
⑤参赞功:参,参与。赞,辅佐。功,工作、事业。与前一句的意思结合起来看,其意是知晓事物变化的规律,就能够参与辅佐治理国家。
作品译文
地势低的田宜种稻,地势高的田好种稷。
种蔬菜须土质疏松,种蕃薯须土壤湿润。
气候寒冷庄稼不会开花结果,天气太热又会惹来螟虫棉虫。
除草不要嫌次数多,栽种时要做到密植。
事物的道理可以理解,变化却需要用心研究。
就如同要担当辅佐治理国家的重任,就不能轻视种庄稼的小事。
《观稼》是明代文学家王守仁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作者将农事的深入的研究,上升到对时间万物的观察。全诗用词平易,由表及里,且曲尽其妙。
诗人作为一个封建时代的士大夫,对于农事却作了深入的研究,这件事本身就反映了诗人宽广的胸怀、远大的抱负,不轻视种庄稼这样的小事,而且把它上升到是观察了解世间万物的重要途径上,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全诗观察入微,用词平易,由表及里,由写农事而进到“玩物理”,曲尽其妙。

诗人王守仁资料

注释译文作者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 查看详情>>

诗人王守仁作品: 《莲花峰·夜静凉飒发》 《元夕木阁山火》 《八咏以答之·忆与美人别》 《重游无相寺次韵》 《去妇叹·依违出门去》 《林间睡起·林间尽日扫花眠》 《家僮作纸灯·寥落荒村灯事赊》 《平八寨·见说韩公破此蛮》 《咏良知·人人自有定盘针》 《南霁云祠·死矣中丞莫谩疑

《观稼·下田既宜稌》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