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白石故庐》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林景熙古诗:归白石故庐更新时间:2019-01-17
《归白石故庐》是由南宋末期爱国诗人林景熙所做的诗,从诗的“瘦策”“华发”二词看,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不年轻了。把“归来”放在诗人第二次出游绍兴归来,应该有道理。但从苍凉的语力来看,诗句中自有一种劲道,这劲道又不似老迈之语,颇有中年底气,应是第一次出游浙北归来为妥。但没有佐证材料。若是第一次出游归来,则距宋亡不久,那么,“井灶出荒虚”完全可以当作元灭南宋的农村社会实况录像来看了。那么,在当时,这首诗,想要不引发社会共鸣也难。
诗人出游绍兴,一去数载,回家时家中人气全无,虽有四邻,但都是“井灶出荒虚”,比断壁残垣更不堪。诗人再现情境的语言力度太强了。
四邻都空了。一地苍苔任瘦策,一个形容苍老的老人,拄着拐杖,半卷残书,独自一人,承受着平阳白石巷人去宇坏的无尽凄凉。燕是初燕,水是新水,人烟落尽之后,哪里还会有旧燕来衔新泥。
诗人小立于春风,也只有春风怜其寂寞,把花片吹入其襟裾,而他,眼见着花片入其襟裾,不是更加凄苦乎。
杜甫回家时,还能听到小儿饿死的家人的哭声,可是林景熙呢,多年在外此刻回来,迎接他的,连一点人的生气也没有,只有初燕还可以告语。
所以,完全有理由据此推测,林景熙对于国难,不是一般的打击,而是令其心死,夫妻之情,儿女之爱也都放弃了,他孤独得很彻底,孤独得最为凄彻。

诗人林景熙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林景熙

林景熙(1242年-1310年),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人。南宋末期著名爱国诗人。咸淳七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元世祖二十二年(1..... 查看详情>>

诗人林景熙作品: 《龙洞·云湿林腥隐右扉》 《归白石故庐·四邻井灶出荒墟》 《葛岭·不读霍光传》 《题海上人栖云楼》 《送叶伯几之奉化》 《虎丘寺·突兀僧房倚翠微》 《丹阳泉·扬子江中》 《侍应平坡侍郎郊行口占》 《舜田·闻说东夷有圣人》 《秋夜·片月相随过竹居

古诗《归白石故庐》的名句翻译赏析

《归白石故庐》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