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弧矢千夫志》鉴赏

朝代:宋代诗人:陈师道古诗:归雁·弧矢千夫志更新时间:2018-01-23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弧矢千夫志,潇湘万里秋。”“弧矢”,代指弓箭,此处意为射雁;“潇湘”,水名,在湖南,或以单称湘江是雁归之地。这两句说:射雁本是千夫之志,为了避开弓箭,如今北雁南飞,潇湘万里,又是一年的深秋了。三四两句:“宁为宝筝柱,肯作置书邮。”前一句切“雁柱”,筝柱斜列,颇似归飞的雁行。李商隐有“十三弦柱雁行斜”之句,张先《生查子》:“雁柱十三弦。”所以这里说宁为筝柱,归来之后,可以把清音示人。后一句用苏武在匈奴借归雁传书的故事(因此故事,后世便以“雁书”称来往书信),并借用杜甫“肯作置书邮”诗句,表示雁的归来,也有意为人传书,所以用“肯作”一词示意,说明传书或有其事。
第五六两句:“远道勤相唤,羁怀误作愁。”“道远”句写雁侣,雁飞时都成群结队。远道飞归,山遥水远,所以应该殷勤相唤,以免伴侣偶尔离开行列。“羁怀”句,写雁在啼叫时,往往同猿啼的声音一样,会引起人们羁旅思归之情。作者的前辈欧阳修,就写过“夜闻啼雁生乡思”(《戏答元珍》)的诗句。所以这里用“误作愁”,表明这个意思。结尾两句:“聊宽稻粱意,宁复网罗忧。”以旅雁之归来作结。末句的“网罗”和起句的“弧矢”相应,“聊宽”句和“潇湘”句相应。大雁以稻粱为食,常常冒着弧矢的危险,觅食他方,故说“稻粱意”,杜甫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叹”(《登慈恩寺塔》)。此时既已南归潇湘,就可稍稍宽解稻梁之虑,也不致有误入人世网罗的忧愁,这是应当为之庆幸的。这一首着重用实笔写雁归之意。
组诗《归雁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两首诗作于元符三年秋天作者赴任棣州州学教授之前。第一首着重用实笔写雁归之意,第二首用虚笔传神,点雁归之情。相对来说,第二首情感较为深沉。
《归雁二首》是陈师道晚年的作品。这组诗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的秋天,这年正月,宋徽宗即位,七月,作者任棣州(治所在今山东惠民)州学教授,此时尚未赴任。

诗人陈师道资料

鉴赏作者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年1月19日)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 查看详情>>

诗人陈师道作品: 《赠寇国宝·承家从昔如君少》 《次韵答晁无斁》 《答寄魏衍·往昔敦朋好》 《送江季恭·正学元非世》 《和苏公洞庭春色》 《僧慧僧利同往南山》 《次韵苏公独酌试药玉滑盏》 《寄张文潜舍人》 《寄潭州张芸叟·去国如前日》 《和黄充出游·诸郎联璧万人看

《归雁·弧矢千夫志》相关古诗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