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柳暗清波路》创作背景

朝代:宋代诗人:辛弃疾古诗:贺新郎·柳暗清波路更新时间:2018-01-08

《贺新郎·柳暗淩波路》是宋代词人辛稼轩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的是送别的场景。在上片中,没有一句是作者在直抒胸怀,歌女歌唱自己为友人送别而作的词,说明词人也在现场。只是词人没有说出来,多了一份含蓄之美。下片描写想象中友人行舟远行的沿岸场景,实际上作者的神思已经驰骋于千里之外。远远眺望都城,望见了气势恢宏的皇宫,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得到重用。结尾折笔转写离愁,再次抒发难舍之情。全词工于炼字,“绿”、“热”二字,极为精妙。

⑴淩波:一作“清波”。曹植《洛神赋》:“淩波微步,罗袜生尘。”
⑵葡萄涨: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新酦醅。”宋祁《蝶恋花》:“雨过蒲萄新涨绿。”苏轼《武昌西山》:“春江绿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
⑶“又樯鷰、留人相语”句: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鷰语留人。”
⑷生尘:曹植《洛神赋》:“淩波微步,罗袜生尘。”
⑸黄陵祠: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湘水又北径黄陵亭西,右合黄陵水口,其水上承大湖,湖水西流,径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也。言大舜之陟方也,二妃从征,溺于湘江,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者,水清深也。《湘中记》曰:‘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摴蒱矢,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是纳潇湘之名矣,故民为立祠于水侧焉,荆州牧刘表刊石立碑,树之于庙,以旌不朽之传矣。”按:黄陵山在今湖南湘阴县北四十五里。
⑹湘娥:郭璞《江赋》称湘妃为湘娥。杜甫《湘夫人祠南夕望》:“湘娥倚暮花。”
⑺泠泠(líng líng):形容声音清越、悠扬。
⑻“正江阔、潮平稳渡”句:王湾《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⑼“望金雀、觚稜(gū léng)翔舞”句:班固《西都赋》:“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脩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凌紧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觚稜而栖金爵。”《文选》五臣注:“凤阙,阙名也。南有璧门。觚稜,阙角也。角上栖金爵,金爵,凤也。”苏轼《元祐三年春帖子词皇太妃阁》:“雪残乌鹊喜,翔舞下觚稜。”
⑽“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句:唐·孟棨《本事诗》:“刘尚书禹锡,自屯田员外左迁朗州司马,凡十年始徵还。方春,作《赠看花诸君子》诗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其诗一出,传于都下,有素嫉其名者,白于执政,又诬其有怨愤。他日见时宰,与座,慰问甚厚,既辞,即曰:‘近有新诗,未免为累,奈何?’不数日,出为连州刺史。其自叙云:‘贞元二十一年春,余为屯田员外,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十年,诏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盛如红霞,遂有前篇以记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于今十四年,始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唯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再游。时大和二年三月也。’诗曰:‘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⑾么弦:琵琶第四弦,最细,故称么弦。《唐诗纪事》:“刘梦得曰:‘诗僧多出江右,么弦孤韵,瞥入人耳,非大音之乐。’”欧阳脩《千秋岁》:“莫把丝弦拨,怨极弦能说。”

诗人辛弃疾资料

创作背景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 查看详情>>

诗人辛弃疾作品: 《感皇恩·春事到清明》 《满庭芳·柳外寻春》 《贺新郎·用前韵再赋》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 《踏莎行·赋稼轩集经句。》 《洞仙歌·访泉于奇师村得周氏泉为赋》 《鹤鸣亭绝句》 《信笔再和·春酒频开赤印灰》 《水调歌头·题子似瑱山经德堂堂陆象山所名也》 《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

《贺新郎·柳暗清波路》相关古诗翻译赏析